為什麼你的家教,不能缺少「錢」的味道?
我是毛豆媽,北師大教育學全日制碩士,
為大家奉上養娃的精妙文字
讓你在笑、淚和感動中收穫育兒的一切
一個親戚向我訴說煩惱,她覺得上大二的女兒不會花錢,讓我教教她女兒怎麼花錢。
聽到這我就有點哭笑不得了,在她眼裡我是個「會花錢」的女人,這算誇我嗎?
「說說看她怎麼不會花錢?」
「大一開始每個月給她1000,不到10天就沒了,後來每個月1500,還是不到10天,現在每個月2000,依然是不到10天」。
「這哪是不會花錢,這不是很會花錢嗎?」
「關鍵是她只買一些沒用的東西啊,衣服、鞋子、帽子,每個月都要買上一堆,但是卻捨不得買書!她同學說她上學期所有的課本都是借室友的。她的高中同學聚會,她不去,我問為什麼,她說,去還得交50塊錢,傻子才去。我仔細回想一下,發現我女兒真的沒什麼朋友,不知道是不是和她太摳有關係」。
聽了親戚滔滔不絕的訴說,我問:
「你和孩子她爸從來都不告訴孩子家裡的真實經濟狀況吧?」
「從小到大,你都不給她零花錢吧?」
「以前孩子班級有什麼需要交錢的集體活動,你是不是一定問,什麼活動交這麼多錢?」
親戚愕然「你怎麼知道?」
我怎麼知道,我靠掐指一算?當然不是,因為教育孩子,本身就是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過程。
a. 她的女兒不知道父母的經濟實力,說明女兒並不關心父母賺錢的不易,也不知道父母能承擔的底線是多少,所以花錢沒有節制。
b. 她不給女兒零花錢,說明給女兒買必需品時也很少會參考女兒的意見,她的女兒對於喜歡的東西長期處於壓制狀態,終於等到上大學可以實現部分財務自由,以前有多壓抑現在就會有多渴望,她買的不是衣服,而是為了填補她缺失的安全感和佔有慾。
c. 她沒有從小培養女兒如何支配金錢,她的女兒以錢易物時,只買目前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會長遠打算,更不會投資。
d. 她對集體活動的一味質疑,使得她的女兒耳濡目染,認為錢與感情,還是錢更重要,不懂得為友情買單。
我給親戚想了兩個辦法:記賬,每周把賬單分享給爸爸媽媽分析,並做下一周的花錢計劃;請相對要好的幾個同學吃飯。
明明小時候靠寬鬆的引導就能形成的好習慣,長大後卻要靠強制來彌補,得不償失。
所以,你的家教不能缺少錢的味道。
什麼是錢?怎樣掙錢?如何花錢?這是作為父母,必須讓孩子懂得的三件事。
第一課人人都愛錢,取之有道
錢是唯一一個完全不用你引導,小孩子就會自覺喜歡上的東西:
爺爺用錢在超市換來了ta最喜歡的小汽車;
奶奶用錢給ta買來了大櫻桃;
爸爸用錢哄好了生氣的媽媽。
但是,錢這麼好,可不是你爸爸晚上抱著手機玩遊戲或者媽媽敷著面膜,就自動找上門的。你要這樣告訴孩子:
錢,是爸爸在35度的高溫下,汗流浹背的連口水都顧不上喝跑了10幾個客戶換來的;
錢,是媽媽每天換乘3趟地鐵,寫的文案改了一遍又一遍得到的。
錢,是清潔工阿姨每天早上4點多就起來掃大街掙來的,為的是讓自己和家人過上吃飽穿暖的日子,她睡的踏實;
而電視里那個低著頭被審判的叔叔,腰纏萬貫但是深陷囹圄,是因為他把別人的錢私自放進自己的口袋。
錢是好東西,但是也會讓人深陷泥潭,只有得來的方法得當,才能用著安心。
第二課你是錢的主人,而非僕人
10歲的時候,美術課需要一盒蠟筆,媽媽給了我5塊錢巨款,小小的人兒背著書包站在琳琅滿目的商品前,我想要那個錄音機樣式的文具盒填滿我的小書包,但是,要花12塊錢。
「媽媽,我想要一個文具盒」,
「你已經有兩個了」。
「那我能刷碗賺零花錢嗎?」
「可以」。
連續刷了兩星期碗後,我興沖沖的奔向我的文具盒,走到了跟前,卻突然發現我並不是那麼想要它了。轉身,離開,我選擇攢下辛苦賺下的12塊錢。
這件關於零花錢的故事,啟蒙了我究竟該如何支配手裡有限的錢。
如何花錢,本質是處理「需要」與「想要」這兩者衝突的過程。蠟筆是我所需要的,鉛筆盒是我想要的,但是我的錢目前只夠買需要的,所以我必須暫時壓抑一下我的慾望,並通過努力工作來滿足我的慾望。
對錢的合理支配,不是與生俱來,需要後天訓練。
曾經有人做過調查,NBA有60%的退役球員在五年內面臨破產的窘境,包括2013年退役的球星艾弗森。這個身高僅為1.83米,完全靠著努力和汗水成為頂級球星的男人,在10年內揮霍了將近10億人民幣:每次出行,至少帶50名親朋好友,痴迷夜店,在亞特蘭大賭場,一夜輸掉百萬美元,酗酒,生活糜爛。
一個人賺了普通人幾輩子也不敢想的財富後,本該過著富足的生活,結果沒有花錢之道,成為錢的奴隸,皆因對錢的不合理支配。
錢是貨幣符號,是工具,你要賦予它使命,而不能被它綁架。
第三課因材施教
想起兩個例子:
a家的小朋友,從5歲開始就靠做家務賺零花錢,目前已經存了一小筆零用錢,獲得了巨大的滿足感,現在相當自立,動手能力了得;
b家的小朋友遵循同樣的方法,卻適得其反,他問媽媽,能不能花錢向老師買來100分,因為他認為,錢是萬能的,錢既然能買來人做家務同樣能買來100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完全不同的個體,所以,如教科書一般的金錢教育是不存在的。正如千千萬萬本理財書,最大篇幅介紹的都是理論。真正的實踐,還是要靠自己。但是,取之有道、用之有方的原則是要灌輸給孩子的,有界限的寬容教育最可取。
固定時間段,給孩子固定額度的零用錢,觀察ta如何花錢,並在這個過程中加以指導,是最便捷的金錢教育。
如果孩子一拿到錢就馬上花掉:試著提醒孩子,錢一下都花完剩下的日子就只能看著別人吃冰淇淋了,因為爸爸媽媽不會再追加零用錢;
如果他與別的孩子攀比:最好的辦法是如實坦白家裡的經濟狀況,父母給你的已經是最好;
如果他拿到錢一分都不花全都攢起來:你也要觀察,孩子是因為吝嗇還是有更好的用途。
經常在商場里看見一些孩子,因為沒有給他買某個東西而嚎啕大哭,旁邊站著一臉尷尬的父母。尷尬歸尷尬,可是還得狠狠心,父母沒有滿足他的要求,一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家裡已經很多同類的東西,可能實在是太貴。
第四課錢多,比不上愛多小時候,看中了鄰居家小朋友的遙控電話,一按開關,各種好聽的音樂就撲面而來,好不威風。我回家大鬧,也想要一個,媽媽告訴我那個電話是鄰居阿姨從日本帶回來的,要幾百塊錢,爸爸媽媽暫時沒有能力買。
我不聽。
爸爸拿出幾張紙板和一捆銅線,問我要不要造一個能說話的電話,我點點頭。於是,我和爸爸用紙板粘了兩個聽筒,再把銅線仔細的穿過去,然後爸爸在客廳我在卧室通起了電話。
這麼多年,早已不記得那個遙控電話的模樣,卻清晰的記得那個悶熱的午後,爸爸神采飛揚的用大手抓著土電話與我一本正經的通話:閨女,記住了,銅線振動是可以傳聲的。
媽媽在一旁笑靨如花。
如今,出生在普通工薪家庭的我,長成了一個「會花錢」的女人,而鄰居的女兒,真的成了紈絝子弟,因為她一年也見不到幾次做生意的父母。
無論錢多錢少,父母的愛與陪伴,就是最好的教育,你們說,不是嗎?
Lemon媽媽是毛豆媽一直以來的好友,理工科女博士,新晉媽媽~
言傳身教的更多閱讀
最成功的父母,從不要孩子爭氣
拿孩子比較,是最爛的育兒法
對孩子最好的愛,是爸媽不吵架
對不起,你沒資格叫我「熊孩子」
推薦閱讀:
※居家過日子餐桌上不可或缺的幾道家常菜,總是讓我懷念家的味道
※【生活在別處】No.42 家的味道 | 膠片的味道
※一種暗戀的味道_喜歡她的聲音
※愛上咖啡的味道【朗誦欣賞】
TAG: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