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譚平帶你欣賞抽象藝術展
展覽名稱: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第三區段)抽象——當代中國非具象油畫藝術展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
承辦單位: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山東美術館
協辦單位:天和城(天津)置業投資有限公司
展覽時間:2018年1月11日至3月17日
展覽地點:山東美術館二樓B1、B2、B3、B4、B5展廳
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抽象展)是山東美術館2018年開年承辦的第一個重量級的國字型大小藝術大展,是呈現中國抽象藝術發展生態的學術展覽,是集全國油畫界之合力的一場文化盛宴,對於啟迪學術新思維、推介青年新面貌、呈現油畫新形象具有重要的促進意義,也給抽象藝術創作隊伍帶來了極大地鼓舞,將更好的推動中國抽象藝術的繁榮發展。
然而,抽象油畫的繪畫語言晦澀難懂,這就造成了抽象繪畫作品與觀眾之間存在嚴重的心理隔閡,使觀眾難以理解藝術家所要表達的含義,致使觀者陷入「費解」與「誤解」的心理狀態,這樣就難以引起欣賞者心中的共鳴。
觀眾欣賞美術作品,習慣於將繪畫理解成具體的形象和圖像表達社會生活和價值觀的方式,即觀眾更傾向於畫的是什麼?以繪畫的主題定基調。但是從繪畫的語言來講,美術作品表現物象的內容只是其表徵,在創作中運用的色彩、線條以及筆觸等,同樣能夠撥動觀眾的視覺神經,那麼從哪些角度去介入,如何去欣賞抽象繪畫呢?讓我們跟隨譚平一起走近「高冷范兒」的抽象藝術。
談抽象藝術展
過去油畫展上看到更多的是寫實的、表現類的繪畫,而策劃組織「中國精神——第四屆中國油畫展:抽象」的初衷是為了豐富油畫展的內涵,油畫除了寫實油畫,還有各種各樣的藝術表現形式。改革開放以來,在北京、上海等地曾舉辦過多次抽象藝術展,但是由中國美術家協會油畫藝術委員會舉辦的全國性抽象油畫展,還是第一次。這場展覽可以說是帶有里程碑性質的展覽。本屆展覽的徵稿通知發出後,受到全國各地從事抽象繪畫的藝術家的充分關注和熱烈反應,僅送來參加初評的作品圖片就有2600多張。這表明經歷了數十年的發展,抽象繪畫在中國已經具有廣泛的創作基礎,如果從藝術教育、學術研究、媒體傳播和市場推廣等方面加以積極推動,未來的繁榮發展是可以預期的。
鄧國源《墟園--破碎的紅色》380x260cm 2017年
此次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及作品,基本上涵蓋了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家這個群體的創作狀態,反映出中國抽象藝術現狀的基本框架與樣貌,為研究中國抽象藝術發展的歷史和生態提供了良好的途徑與大量的資料。這次遴選出來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參展的抽象藝術家更傾向於年輕一代,青年藝術家們比之前輩有了更加多元的嘗試,尤其作品的媒介、形式、語言和觀念等方面做出了進一步的探索,雖然還呈現出明顯的不確定性,在語言面貌、風格特徵上還有雷同,個人性語言還略顯單薄,但其生動蓬勃之勢尤為明顯。
談抽象油畫的現狀
在1978年以來的中國藝術發展的歷程中,抽象藝術一直是一個持續發展的潛流。伴隨著1980年代中國現代藝術對傳統的以寫實主義教育為主的學院派藝術的反省與質疑,抽象主義藝術也以一種藝術變革的形態進入中國藝術的行列。進入新世紀,抽象藝術在中國的發展,迎來了一波新的潮流,先是從海外歸來的一批藝術家(主要是在德國學習生活的藝術家)對於抽象藝術的研究與創作,給中國藝術界帶來了充滿活力的新氣象。最近幾年來,從國內外美術學院畢業的一批更為年輕的畫家進入了抽象繪畫的創作。他們的作品更具有理性抽象的特徵,對立體主義、結構主義、視覺空間抽象進行了探索性的實驗。抽象繪畫在全國美術展覽上的展出和獲獎,也已經成為常態。
馬路 《那陣》 210×180cm 2011年
近幾年,很多美術館,798藝術區,策劃的抽象展覽越來越多,藝術博覽會上,無論是「藝術北京」還是「ART021」或者是「上海西岸藝術博覽會」,約三分之一的作品是抽象的,抽象藝術呈良好的發展態勢。之前從事抽象藝術的畫家少,並且始終處於主流文化和當代藝術的邊緣狀態。主要原因普通大眾對抽象藝術所表達的主題不理解,抽象藝術與生活之間的關係比較遠。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生活環境與抽象藝術越來越密切,可以想像一下,現代生活中,不管是傢具還是裝修風格都傾向於現代主義風格,現代主義風格的家居環境就不太適合懸掛一張古典油畫,這種風格的空間更適合現代藝術來填充。於是,抽象藝術慢慢的被大眾,特別是年輕人所接受,空間環境也決定了抽象藝術必然會受到社會認可。
譚平帶您欣賞抽象展(點擊觀看)
談從哪些角度欣賞抽象作品
美術館公共教育部門,有向大眾推廣講解藝術作品的職責。抽象藝術需要觀眾去認識與學習。從專業的角度看,我們更多的關注,畫家畫這幅作品時所用的方法,在藝術語言上有什麼獨特的創新,線條怎麼樣,色彩關係怎麼樣,結構怎麼樣,這都比較容易理解,觀看欣賞的障礙並不大。對普通觀眾來講,看寫實繪畫的時候,第一眼就會看到畫的是什麼,什麼情節,什麼故事,我們介入這幅作品的時候基本上是從這些角度出發的。抽象藝術,對普通觀眾來講,可能比較難,情節被抽離了,既沒有故事,也沒有形象,就不知道從哪裡進入了。
對於普通觀眾,如何在欣賞作品的時候不僅僅是從情節、故事和形象出發,而是直接進入繪畫本體語言呢?舉個例子,一個人看一個沙發,或者看一件服裝,一眼看過去的時候,可能就會被它上面的色彩、造型所吸引,表示喜歡。但是,你很少去問它背後的故事是什麼,看出什麼情節來,靠的是自己的直覺。
陳文驥《二分之一》101×140cm 2015年
然而,中國的美育是從幼兒園起,老師就告訴你,這是什麼,從一開始就是從形象和故事出發,隨著長時間的訓練,就把人最直接、最本能的感受給淹沒掉了。久而久之,看一張畫,如果沒有了形象,就不知道好壞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這樣的一種本能,或者是天賦,對於色彩,對於直覺的判斷。抽象繪畫對普通大眾有一種啟蒙作用,大家再看的時候,可能就會說這個顏色我喜歡,這根線條我覺得還挺有意思的,反而那個我不喜歡,去把自己原有的東西挖掘出來,而不是停留在這是什麼意思。我們遇到最大的問題是,老師您給我講講,這張畫是什麼意思?當然畫家會把他們創作時的想法,包括衝動給大家講一講,但這個東西並不是最重要的。
顧黎明《山水賦 NO30》260x195cm 2017年
抽象藝術和古典藝術有一很大的區別,古典藝術往往把故事各方面說的很完整,包括繪畫的方法,畫的很完整。抽象繪畫是一個開放的,結果不僅僅是藝術家畫完的結果,很多都需要觀者直接的參與,得到不同的結果才是它的結果。你可能看這個東西喜歡,另外一個人不喜歡,沒感覺,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天賦。有些觀眾看到抽象繪畫就會很感動,我就問他為什麼感動,他就說這塊顏色,比如這塊紅色,如此的豐富,或者看到這塊紅有一種悲傷的感覺,繪畫與他的內心有一種溝通,這種東西對觀眾的審美啟蒙就非常重要。
人與人畫得都是不同的,雖然大家都是用的點、線、面、材質等最基本的東西,但是每個人的風格有如此大的差異,但如果看其他的繪畫,特別是寫實這一類的,你會發現它的方法是一樣的,但只是題材的不同,欣賞作品的時候從這個角度出發,也很有意思。
具體畫作具體談
譚平 《衝動》 300x400cm 2015年
《衝動》,這件作品是為杭州APEC專門創作的一幅大作品。顏色是用粉色和土紅,土紅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如故宮的紅牆,粉色象徵著時尚與年輕,上面交叉的線條變化,更多地體現了當時畫畫的一種狀態。中國繪畫強調用筆與書寫性,在用筆的過程中,能把一個人的情緒,一個人的修養,一個人的品格體現出來。所以在這幅畫面中有很多非常長的線條,我希望在畫的行為過程中,能夠把我對藝術的認識體現出來。這張作品未完成感很強,很多東西還在畫的過程當中。抽象藝術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它的行為性,特別注重在畫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偶然性,這也是我創作中特別關注的,很多東西都是無法預測的,開始畫的時候並沒有一個完成的構思和想法,都在畫的過程當中逐漸顯現,把它保留下來。有的作品塗第二遍和第三遍的時候,我覺得這件作品就完成了,有的作品因為沒有一個新的發現,我會塗十遍,二十遍以上,一直就停不下來。如果一旦有了這個東西,我就會停下來。
周長江 《互補跡象15.5》 200X280cm 2015年
《互補跡象15.5》,周長江老師是中國抽象藝術的元老,從80年代就從事抽象藝術的創作,第一次參加全國美展並且獲獎。這幅作品,更多的是從顏色來看,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用筆的書寫性,與中國書法的關係,這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
閆振鐸 《蒼溪》 300X200cm 2017年
《蒼溪》,閆振鐸老師是我們這次參展畫家中年齡較高者,他們這一代從事抽象藝術的人非常少,他們這一代人更多的是從事寫實、古典主義繪畫,或者現實主義寫實繪畫。那麼他是一個個案,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時候,他的作品帶有很強的意象性。後來逐漸的走向了抽象,並且他的作品在不斷創新。
孟祿丁 《元速》 200x200cm 2009年
《元速》,孟祿丁的這件作品屬於觀念性的抽象,這幅作品並不是用手畫的,而是用機器甩出來的。他專門做了一個圓盤式的機器,上面有很多顏色往下滴,當轉盤轉起來的時候,就會出現這樣的形象。這裡面存在一些觀念性的挑戰,畫畫是不是一定用手畫,機器能不能畫。那麼他採用了新的工具之後,產生的視覺效果完全是新的,就不是傳統的繪畫性作品。
丁乙 《十示2017-11》 240x240cm 2017年
《十示2017—11》,丁乙這幅作品更傾向於冷抽象。抽象藝術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熱抽象,一類是冷抽象。熱抽象更多的是體現一個人的情感,冷抽象更多的是注重整個畫面的結構,從分析的角度從事畫面的處理。這幅作品上面的「+」「*」字形,在創作這些之前,他已經做了非常嚴格的網格,如果從某個局部看,非常人性化的,用刀刻,用手畫,但如果從整體看,更多的像一個圖案,在這件作品中他把握了共性與個性之間的關係。
劉剛 《89017102》 220x200cm 2017年
《89017102》,劉剛的作品分了很多層,外面有一層玻璃,下面有一層繪畫,玻璃上還有一層顏色,淡淡的,形成了一種特殊的視覺感覺,做到了材料和繪畫的有機統一。
李迪 《縱橫2016》 230x60cmx4 2016年
《縱橫》李迪,他是留學德國的一位藝術家,他過去畫的繪畫帶有德國新表現主義特點,後來逐漸轉向抽象,他的繪畫中更注重用筆,他的用筆不是用中國的毛筆,而是用板刷來完成的。
張國龍 《氣象》 240×240cm 2017年
《氣象》,張國龍也是留德回國的畫家,在他在作品中特別關注材料,他受到基弗的影響比較大,作品中帶有東方性的象徵性符號。
文字 : 胡敬愛
推薦閱讀:
※藝術觀賞15
※POSE IN 世界園林藝術集裝箱 | 新鮮生活
※冬榮悅閱的領導藝術
※是褻瀆藝術還是彰顯時尚?
※頤和園長廊的彩繪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