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竇桂梅老師學什麼
11月5日至6日,在福州參加了「智慧·互動·成長」第四屆全國青年老師教學風采展示活動,聽了9節的語文課,聽了竇老師的「主題教學」講座。 參加這次活動,我覺得受益最大的就是聽了竇老師上的《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及她的講座。 《林沖棒打洪教頭》是蘇教版五年級的課文,由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第九回改編。這篇課文非常形象地描寫了豹子頭林沖的禮讓、低調及高超的武藝。竇老師分二個課時教學這課。 在教學中,竇老師充分發揮了她最擅長的朗讀,用朗讀的手段教學生理解掌握課文內容,按她的說法「朗讀就是理解,朗讀更是發現。」我充分地感受到竇老師用自己所上的課,對這一說法作了一個最好的詮釋。 上課前,竇老師播放了電視劇《水滸傳》的主題曲「好漢歌」,讓學生浸染在一種對水滸英雄的崇敬之情中,而後竇老師用說書人的口吻交待了課文故事發生的歷史背景,這種方式有老師紮實的語言功底,也有教師個人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及對美的執著追求。我的理解,這就是用語文的方法學習語文。水滸的故事先是從民間相傳後,由施耐奄編撰而成,所以教師用了評書人的語言,非常好地讓學生感受到了評書人優美流暢的語言特色,「何故」、「姓甚名誰」、「這又為何」、「單表」「朗讀至此」「好文在手,琅琅上口」「朗讀百年《水滸》,理解百位英雄,發現百味人生!」「對林沖,那真是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兒,一百二十個不滿意。」……這類語言貫穿全課,如同聽一位評書人拿著紙扇在侃侃而談,學生進入文本,隨著角色,讀中感受,讀中思考。能做到這點,不得不欽佩竇老師深厚的文化功底。竇老師以評書話的語言讓學習課文有了多一些的原汁原味。 在課中,竇老師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替人物著想,然後按照自己的感受讀課文中人物的外貌、動作、語言。反反覆復地讀,讀出了對人物的理解。教學中朗讀外貌的有,林教頭「挺著胸脯,歪戴著頭巾」,通過個別讀、齊讀讀出對林教頭的認識,那就是「狂妄」。朗讀語言重點的有,林教頭的「來!來!」林沖的「請教了。」林教頭的「來!來!來!」,語言不多,但通過多位學生的讀,讓學生感受到了林教頭的刻薄、無禮,林沖的謙虛、知禮、隱忍。這些都是讓學生通過讀出感受理解了課文內容的,朗讀動作,重點讀林教頭的「把火燒天」,林沖的「撥草尋蛇」,感受到林教頭的急於求勝,林沖的沉穩、胸有成竹。在這期間,竇老師還用京劇作背景音樂襯托學生的朗讀,讓朗讀更有情境,更有藝術感。 第二課時,則是讓學生進一步朗讀,發現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獨到魅力。如,作者用「一橫」、「一退」、「一掃」這些動詞形象地表現林沖的沉著、冷靜、非凡的武藝,作者惜墨如金。在語言上,教師讓學生用替代「來!來!來!」的內容,來感受林教頭的性格特點,用李逵的語言來襯托林沖的語言,從而發現課文在塑造人物個性的作用,也從中感受語言表現人物性格,性格透露人物的命運的軌跡。最後,還讓學生體會洪教頭「歹人也不乏可愛之處」,從而初步學慣用辯證的方法看待人,發現人性的豐富。 聽竇老師的課,我不得不折服竇老師高超的教學藝術,要達到這一步,完全是對自己的職業的一種敬重,一種痴迷,用語文的方法學語文,必須付出更多的研究。 聽竇老師的課,讓我明白了一個教師要發現自己的長處,要揚長避短,充分地讓自己的特長展現於課堂,讓學生受益,讓師生共同成長。我沒有竇老師的表演天賦,但決不會因此說這種課是可觀賞,不可學的。我不會去東施效顰,但我會儘可能地去學習她,讓自己的朗讀更美一些,在我的強項上發揮得更好一些。 聽竇老師的課,還讓我體會到一個人的成長,要與時俱進,要有對教學理想完美的不懈追求。「主題教學」已經不是昨日意義上的主題教學,而演變成為了一種教學的形式。有「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不僅是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作為一名教師在教學生涯中的追求。 「別一部書,讀過一遍即休;獨有《水滸傳》,百讀不厭!」這是竇老師在上課的時候說的一句話。我想說的是竇老師的課也是「百聽不厭」的,每次聽,每次看都會有新的發現與啟發。
推薦閱讀:
※太極名家潘厚成老師「站樁功」教學示例之「中丹混元樁」
※老師傅經驗總結,客廳裝修6大敗筆,字字血淚,勸你別再犯!
※有鋼琴天賦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一個鋼琴老師的教學經歷
※學思踐悟:歷史是最好的老師
※吳老師漢字大會(20)
TAG: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