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氣度
(《保印說國民性》)
曹保印
導讀:中國人的氣度上升期脈絡十分清晰:倡導思想爭鳴,性開放,民族融合,集體討論和公眾聽證,容忍批評政府乃至批評皇上本人。如果能一路穩步上升,我真的不敢想像,今天的中國人會偉大成什麼樣。但很遺憾,在中國歷史的三峽中,中國人的氣度很快急轉直下,一種敗壞下去,爛到不可收拾。
各位朋友,歡迎繼續收看《保印說國民性》。
在本期《保印說國民性》中,我為大家來講一講「中國人的氣度」。
中國人的氣度究竟怎樣呢?我們是有一個恢宏寬容的氣度呢,還是有一個狹隘的、小人般的氣度呢?我們且來瞧一瞧中國人究竟經歷了一個什麼樣的、關於氣度的歷史。
中國人的氣度上升期
中國人的氣度曾經一度處於上升期,一朝比一朝上升,可以說一朝一個台階,讓中國人慢慢地就活成了一個偉大的民族,中國人的氣度也慢慢地顯得氣宇軒昂。
倡導思想爭鳴的寬容氣度。中國人的氣度在進入上升期時,呈現為倡導思想爭鳴的寬容氣度,最典型的就是百家爭鳴。我們後來的所謂「百花齊放」,僅僅只是一個宣傳口號,實際上從來沒有開放過百花,而只允許開放一朵。但百家爭鳴不一樣,百家爭鳴真的是各種思想流派在紛紛誕生之後,通過各種博弈、辯詰、辯論等,達到思想的升華和思想的融合。雖然各種流派之間,有一些流派到了水火不相容的地步,但是大家只是在思想上對話,而從來不採取暴力或者是政治暴力的手段,去打壓這樣那樣的別一種思想。相反,當時的國君們反而珍視這些思想家們,無論你有什麼樣的思想,我都可以拿來為我所用。因此,在中國人的氣度上升期中,百家爭鳴就成了整個氣度的源流。假如沒有百家爭鳴這樣一個時期,沒有這樣一個寬容的氣度,我們中國人活到今天,絕不可能表現得像現在這個樣子,雖然我們現在的樣子也並不怎麼樣。
張揚性美好的開放氣度。中國人的氣度再上升一點,就是張揚性美好的開放氣度,這個氣度體現在《詩經》上,可謂最典型。有一句話不是說嗎,「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也就是說,在《詩經》三百首中,不論有多少情色或者是色情的描寫,甚至直接的性行為描寫,大家心裡都沒有邪念。因為,當時的中國人認為,性是自然的,是美好的,是真實的,所以性完全可以是開放的。當時的中國人並不認為性是假惡丑的,而認為性是真善美的。因此,《詩經》第一篇就是「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什麼詩啊?這就是求愛詩,這就是求偶詩。求之不得怎麼辦呢?求之不得,輾轉反側。意思是我思春了,我想美女了,想和美女做愛了。做不成怎麼辦?我翻來覆去睡不著。美女啊,快來吧,和我做愛,享受美好人生!
你看,這樣一種對性的坦坦蕩蕩、自自然然,讓今天的我們感覺到,那真是無比的美好。是啊,性有什麼丑的呢?做愛不是人世間非常美好的事情嗎?在當時的中國人的氣度中,張揚性的美好,這本身就是美好的。
到了唐朝的時候,人們對性的追求,對愛情的追求,更是達到了讓今天的人十分羨慕的地步。打個比方說,在唐朝的時候,男女之間是可以自由戀愛的。比如說,在唐朝就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民間的姑娘,長得特別漂亮,就像是鄰家的小芳。另外一個是位小伙,特別帥,可能比《來自星星的你》的男主角都要帥,於是乎,兩個人年輕人相愛了。相愛之後,找個人看不見的地方,就歡歡喜喜做愛了。從相愛到做愛,年輕人表現得自自然然。假如說,這事發生在一個傳統的社會中,那還了得!敗壞家風啊!可是呢,這位女孩的母親卻說,「才子佳人,相愛做愛太正常了。你們倆不是想做愛嗎,我直接把閨女嫁給你,你們天天去做愛。」於是,她就這樣做了,把閨女嫁給了小伙。你看,這種美好的愛情故事,在中國的傳統社會中,除了唐朝,還有那一個朝代可能有呢?恐怕就算是今天,也未必能夠有。
唐朝的男女平等,也同樣呈現在性的平等上。比如,高陽公主和自己的駙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情人。高陽公主去找和尚、道士做愛,而又同時找了美女,去陪著自己的丈夫做愛,夫妻倆對做愛的這種事情,似乎也並不覺得有什麼,愛做就做啊!
我看到這個歷史故事以後,簡直是大跌眼鏡,恐怕我們中國再發展50年、100年,也未必能達到如此的性開放和性平等。在這方面,武則天更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代表,她就公然養情人。以至於有的大臣專門寫奏摺對她說,皇上啊,你好色可以,有慾望也可以,只是你少養幾個漢子行不行?武則天卻說,興你們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就不允許我三宮六院七十二夫嗎?大臣於是無話可說。
你想想,這樣一種性開放的程度,就算是到了今天,是不是也超出了我們的想像呢?超出想像的還有。到了季節比較好的時候,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你看唐朝的大街上,帥哥美女紛紛出行,要不騎高頭大馬,要不步行,他們要幹什麼呢?到野外搭帳篷。先是在帳篷外遊戲,遊戲完了,高興了,興奮勁兒來了,就鑽進帳篷中做愛。這類做法,讓我想起了美國越戰時期,當時的年輕人就提出:「要做愛,不要作戰。」事實上,唐朝的男女,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做到了「要做愛,不要作戰」的水平。你想想,這可是唐朝啊,和美國越戰的時代差多少年?由此,你就可以想像唐朝的氣度該是多麼博大雄渾。
民族融合的開明政治氣度。在唐朝,還有一種中國人的氣度,那也是令人驕傲的,也就是民族融合的開明政治氣度。唐朝的民族大融合也同樣達到了中國歷史的巔峰,當時的皇后和皇太后絕大多數是少數民族,皇上公開倡導不得歧視少數民族。皇上說了,人家少數民族和你們漢人有啥區別呢,人家也是人,人家也有七情六慾,人家也有妻子兒女,為什麼要歧視人家呢?為什麼說人家是蟲啊、獸啊的。在我的統治之下,每一個人都是平等的,我們不能歧視少數民族。
不僅不能歧視,如果有才華,還要重用。所以你看,在唐朝的幾十位宰相中,出身於少數民族的有多少呢?佔了絕大部分。再看看後世,再看看我們現在,少數民族真正當總理的有幾個?算一算,想一想,我們能比得上唐朝的這種開明政治氣度嗎?
不要說對少數民族,就是對外國人,唐朝也表現出了偉大的開明。外國人不僅僅可以到唐朝留學,還可以在唐朝做官。不僅可以做官,還可以做大官。所以,整個世界都認為,能到唐朝留學,能到唐朝來考察各項制度,那就是「朝聖」,差不多和現在一些人對發達國家的心情如出一轍。可是我們想想,當年是什麼樣的情況?現在,我們用互聯網,一秒鐘就可以登錄美國的網站,知道美國人在做什麼,可是當時呢?假如從美國到唐朝的長安,恐怕你不走半年是走不到的。所以,在唐朝呈現出的民族融合,這種開明的政治態度,真是令人忍不住要豎大拇哥。
唐朝的時候還有很多和親政策,現在的很多人認為,和親是丟人的事,把閨女嫁給少數民族,多丟人。可是,唐朝人不這麼看,唐朝人認為和親沒什麼可丟人的,而且和親還能阻止戰爭發生,多好啊。再說,和親之後,兩家就是親戚了,親戚之間有什麼話不能說的呢?所以,唐朝在和親嫁公主的時候,不僅不以為恥,反而作為盛大的節日。在歷史上就有這麼一個記載,有一次,唐朝的一個公主要和親,要嫁出去了,皇帝還為此特意舉行了一場馬球比賽,讓自己身邊的人和迎親的人搞一場馬球比賽。你看看,這樣的一種氣度,這樣的一種自信,這樣的一種開明,恐怕就算是今天的政治家們,也未必能比得上。
民主討論的平等執政制度。中國人的氣度發展到宋朝,更是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就是今天的中國人,也未必能夠超越。什麼高度呢?民主討論的平等執政制度。有人說,曹老師你說笑話啊,宋朝哪裡有什麼民主制度啊,「民主」這個詞本來就是泊來品。我說,你錯了。你看看宋朝有什麼制度,宋朝最典型的就是朝省集議制度,早晨大臣們聚在一起,討論一些重大問題,這也就是集體決策制。縱然皇帝有權,但是皇帝也從來不自己說了算,他不乾綱獨斷,而是聽取大家的意見。皇帝像裁判一樣,擇其善之而從之。
這種集體討論,還不僅僅限於官員,更擴展到了普通百姓。在宋朝經常召開公眾聽眾會,什麼公眾聽眾會呢?打個比方,比如說要制定關於茶的法律,皇上和大臣就召集茶商參與討論。我不是要制定關於茶的法律嗎,那就讓賣茶的商人也參與進來。作為皇帝,我要考慮你們茶商的利益,聽取你們的心聲。試想一想,這種事居然發生在宋朝,該是多麼了不起!這些茶商,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是有一定地位的。
其實,也不僅僅是茶商,很多地位更加低下的人,也常受皇帝邀請參加公眾聽眾會。比如說,宋朝如果制定關於財政的制度,或者是和老百姓利益相關的制度時,就召集商人、市井老百姓、屠夫、小商販等到政事堂議事。既然是被皇上主動邀請的,他們的意見皇上當然會聽,否則皇上幹嗎要作秀啊。想想看,這樣的公眾聽眾會,就算是當代中國,才有幾年呢?而有了之後,這種聽證會又有多少實質性意義呢?
我們不總是議論嗎,聽證聽證,一聽就證。誰證?政府證,而不是百姓證。假如說是關於某一種公共用品的,漲價與否,只要聽證會一聽,價格馬上就漲。就算是這樣,讓不讓開聽證會,讓誰來開聽證會,誰能聽、誰不能聽,得有聽證會方面來組織。你想想,這哪裡是聽證會,分明就是糊弄會。可是,人家宋朝就做到了。想想今天那些執政的官員們,組織聽證會的官人們,面對宋朝咱們老祖宗的執政態度,不覺得羞恥嗎?
更令人驚訝的,還在於當時的這些高官和皇帝,能容忍百姓批判政府,甚至連皇帝本人都有人批判。這種政治家的容忍與寬容氣度,真是令人艷羨。這種容忍與寬容,在唐宋時期達到什麼地步呢?我給你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在唐宣宗的時候,宣宗請文武大臣吃飯,吃完了大家走,行禮告別的時候,地上瓜果亂跳!唐宣宗一看很奇怪,這是咋回事呢,就問百官。百官說,我們偷拿那些果品,是為了讓爹媽嘗嘗,讓家裡的小孩子們嘗嘗。嘗嘗?偷皇上的東西,行禮的時候東西還亂掉,這有損於禮儀啊,要是換了脾氣暴躁的皇上,估計十有八就就把人給殺了。可是,唐宣宗哈哈一笑,不僅哈哈一笑,而且制訂規矩,從此以後再宴請文武百官時,專門另外準備果品,讓吃飽了肚子的百官們,分別給自家的老人和孩子帶回去。這樣一種氣度真是令人感嘆。不僅僅是果品,當時的人們甚至敢於批評皇上的性生活。武則天不是有很多情夫嗎,於是乎就有人說了,皇上啊,你這個不行啊,你情夫太多了!不僅說,而且直接上書,正兒八經。開玩笑!臣子敢幹這種事?但是,武則天並不以為怪。
再說宋朝,宋朝的GDP有多大呢,佔了全世界的65%。可是,皇帝依然非常謙虛。當時,大臣頂撞皇上的事是時有發生。比如說,有一個官員找趙匡胤彙報一個事,當時趙匡胤正在院子里玩,正玩得高興呢,以為真是有什麼急事,便出來了,可結果一聽,啥急事啊,就是一件小事兒。趙匡胤很生氣,對官員說,你這那是什麼急事啊,還耽誤我玩。沒想到,這個臣子梗著脖子說,耽誤你玩兒?我的事再小,也是國家的事,也比你玩兒重要。趙匡胤武將出身,一條哨棒掃了那麼多州啊,火氣壯,當時就啪地給了官員一巴掌,把官員的兩顆牙給打掉了。牙打掉了就打掉了,在皇上盛怒之下,當官的還不趕緊磕頭謝罪?不,那名官員不慌不忙地把牙撿起來,放在了兜里。皇上更加生氣地說,你幹嘛呀,我打掉你的牙,你還把牙收起來,難道你拿著那兩顆牙作證據,要告我啊?這位官員說,我不告你,但是你打掉我的牙這件事,史書上會記載的,寫歷史書的人是要寫上去的。結果,趙匡胤趕緊賠不是,對不起啊,我不該下手太重了,你原諒我吧!
想想看,哪朝哪代的皇帝有這種氣度?不僅這個官員敢頂撞皇上,甚至連小小的縣尉,也就是一個縣的公安局局長,也敢直接給當時的皇帝寫奏摺批評皇帝。奏摺上說,皇上啊,你媳婦太多了!我這才一個媳婦,你卻三宮六院七十二妃,居然有兩百個媳婦侍候你。得!皇上還得趕緊解釋,向大臣們抱怨說,我這裡兩百多後宮佳麗不假,可是這兩百人並不多啊!我這裡的兩百多後宮佳麗,並不全是跟我做愛的美女,還有燒飯的,有洗衣服的,有拖地的,好多是干雜活的。我這兩百多後宮佳麗實在是不多,要是再少了,那不行了,後宮的活兒都干不過來了呀。
看看,這種事,今天的我們敢舉報嗎?敢公開批評嗎?就算公開批評了,誰會向你公開解釋嗎?更有意思的是,別說批評皇帝,有的臣子不高興了,覺得皇上惹了他,不但敢罵皇上,連皇上的爹媽都罵。但是呢,皇上也還是不以為然。
更有意思的是,有個「大逆不道」的四川老秀才,總是考啊考啊考不上,於是乎寫了一首詩給當地的官員,詩的大意是,你乾脆割據算了,自己當皇上算了!這樣的話,像我這樣的人才,才會有用武之地。這個當官的馬上把老秀才逮起來,老傢伙,你這是想造反呢。皇上一聽官員的彙報,卻哈哈大笑說,這個老秀才總是考不上,心裡有怨氣,寫首這樣的詩,就是出出氣,他哪裡是真造反啊!他有造反的本事嗎?行了,他不是想當官嗎,那我就給他一個官,讓他去做,過過當官的癮。於是,皇帝還真給老秀才安排了一個官位。這個老秀才可能也真沒啥本事,當了幾天官之後,沒福氣,沒多長時間就病死了,估計是慚愧死了。想想看,你都說出大逆不道的話來了,皇上還讓你當官,誰遇到過這樣的事?當事人不羞愧才怪。
這樣一種氣度,當然也就影響了中國人,影響了當時的普通百姓。這就叫「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政治上層熱愛這種平等,有這種政治的氣度,政治家的氣度,老百姓自然就活得腰桿硬。
應該說,整個中國人的氣度上升期脈絡十分清晰:倡導思想爭鳴,倡導性開放,倡導民族融合,倡導民主討論和公眾聽證,容忍批評政府乃至批評皇上本人。這樣一個民族,不偉大都不行;這樣一個民族,不被人尊重,那也是不可能的;在這樣的民族中的國人,不驕傲同樣是不可能的。中國人的氣度啊,發展到唐宋時期,真是了不得,不得了。
如果能一路穩步上升,我真的不敢想像,今天的中國人的氣度該是什麼樣,又會偉大到什麼程度。但很遺憾,歷史總是不能夠讓我們滿意,在經歷了中國人的氣度上升期之後,在中國歷史的三峽中,終於到了氣度下降期。當然,下降期也不是一下子就下降了,而也是有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
中國人的氣度下降期
打擊思想爭鳴的狹隘氣度。中國人的氣度下降期,可以說是從秦朝開始的。當時的秦朝打擊思想爭鳴,氣度極為狹隘,不僅僅表現為焚書坑儒,到了漢朝更發展成為獨尊儒術。既然不能容忍更多的思想呈現,那麼心胸必然狹隘,眼光必然狹窄,你的高度就沒有那麼遠,於是,這種氣度慢慢地就變得狹隘。想一想,雖然我們現在說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可是現在呢,不也同樣是罷黜百家、獨尊主義嗎?除了某一個主義,還可以有其他的主義嗎?不可以,不能夠,不允許。
害怕性挑戰的自卑氣度。中國人的氣度發展到宋朝,也產生了害怕性挑戰的自卑氣度。在中國人的氣度上升期,宋朝的人很有藝術家氣質,但與此同時,也出現了雙刃劍的另一面,那就是人的身體都十分病弱。這樣一來,男人們就沒有了性自信,不像唐朝男人對女人的態度,你愛怎麼玩,就怎麼玩,反正逃不出老子的手心。我信,我能,我信我的床上工夫,我也能展示我的床上功夫。
可是,宋朝的男人不行,他覺得自己的性能力不如外邊人,於是乎就把女人們關進門裡,讓她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更不準天足,而讓你變成三寸金蓮,我讓你走也走不成,我讓你跑也跑不快。宋朝女性的三寸金蓮,真是對女性的極大侮辱,也同時證明了當時男人的極大性無能和性不自信。更可悲的是,三寸金蓮竟然一路發展下去,經歷了宋、元、明、清之後,居然一直到中華民國,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才廢除這種折磨女性的做法。
說到性的問題,還有一個更加令人可笑的事。你看《水滸傳》里的英雄們,很多人身體十分強壯,但是都以不近女色為標榜,以看不上女人、不親近女人為榮。這就是反人性。你想想,一個男人,如此好的筋骨,居然不近女色,居然不願意和美女做愛,那還是人嗎?那是機器啊,而且是暴力機器。這種反人性的做法,當然和當時的理學有關。可是,這種反人性,就讓中國人的氣度,慢慢慢慢地變得沒那麼陽剛了。
民族歧視的保守政治氣度。再繼續發展下去,我們看到的是什麼?是元朝公然搞民族歧視。這種保守的政治態度,對少數民族越來越打壓。在元朝統治之下,連漢人這樣一個人口巨大的民族,也同樣被公開歧視,不加任何掩飾。歷史發展到今天,是不是同樣有一些人,依然在保持民族歧視的態度呢?中國人的氣度,終於變得沒有那麼大,到了元朝、明朝和清朝,在獨斷專權的絕對皇權制度下,中國人就更加喪失了自己的氣度。在元朝皇帝眼中,沒有漢人也沒有南人,這些人都是畜牲。對於這些人,殺不眨眼,說一不二。
獨斷專權的絕對服從氣度。明朝和清朝就更是如此了,皇權不允許有任何挑戰,清朝更發展到文字獄,一句「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居然也要被殺頭。清朝的文字獄達到了中國歷史上的高峰,人們因此不再敢有獨創思想,更不用說敢挑戰某種權威,也更不用說去挑戰皇權。像罵皇上,議論皇帝的性生活,甚至罵皇上的老爹這種事,想都不必想,徹底絕跡。你如果真敢這樣,別說殺你本人,連你的九族都會滅掉。
心胸狹隘到病態的專制氣度。清朝這種心胸狹隘到病態的專制制度,也同樣影響了中國人。可是,我們想一想,難道只有清朝有文字獄嗎?難道我們的「文革」中就沒有文字獄嗎?你看看當時的文字獄,達到了什麼樣的瘋狂狀態!有這樣一個悲劇性的笑話,笑話說,有人拿著一張報紙去擦屁股,擦完屁股一看,媽呀不得了啦,報紙上印有領袖的頭像!於是乎,拉屎的人被舉報。這是侮辱偉大領袖啊,侮辱領袖怎麼辦?打死。其實,不用說「文革」,今天是不是也有類似的文字獄呢?文字獄一直都存在著,它並沒有隨著清朝的滅亡而死掉。
說到這裡,最後我想說,看一看我們中國人的氣度吧,再想一想:我們到底是要追求威權政治呢,還是要追求民主政治?我們到底是要追求民主政治呢,還是要追求更深刻的文明?我們到底是要追求紙上的文明呢,還是要追求終極的信仰?在我看來,恐怕只有當我們有了終極的信仰,中國人才能真正恢復浩然的氣度。如果我們沒有明白過來,依然什麼都不信,又什麼都全信,那麼,在這種氣度之下,我們追求的恐怕只有金錢和權力。這樣的民族,怎麼可能會被尊重呢?你越是有錢,越是被人看不起。
在歷史的時空中一路看過,對中國人氣度的上升期和下降期,我們要不要有深刻反省呢?一個懂得反省、有反省能力的民族,才是可以被拯救的,也能夠被拯救,也才是不絕望、有希望的。正在看節目的你,此刻,反省了嗎?會反省嗎?
謝謝收看今天的《保印說國民性》,咱們下一期接著講。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智慧座右銘大全
※震動世界乒壇:這位14歲已歸化日本的中國天才小將,連贏兩位中國奧運冠軍奪冠!
※帝制中國初期的儒術(一)
※中國中醫藥報社數字報刊平台
※中國古代十大名弓,堪稱最可怕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