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媒體報道,美國國防部長卡特5月25日在海軍戰爭學院發表演說時,把美國對中國的戰略態勢比喻成「宛如與前蘇聯持續近50年的冷戰對峙」。他說,「這將是堅決、溫和但強有力的長期對抗,很可能會持續好些年」,「我們的亞太再平衡不會淺嘗輒止,而會長期進行。」
報道還指,卡特稱中美在南海的行動與反應不過是時代大格局中的一部分,他表示中國的「內部邏輯」與社會終將改變,那時一切將會畫上句號。
而在早些時候,卡特也曾表示過,美國軍機與軍艦在南海巡航只是更宏大計劃的冰山一角,「亞太再平衡」遠不只是執行自由航行權,而是外交、經濟與軍事齊頭並進。
卡特的演說被報道後,隨即遭到《環球時報》的反擊,該報刊發社評指,美國戰略界對中美博弈結局的設想是以蘇聯解體為版本的,美國將通過軍事壓力即「和平演變」促使中國發生導致「結束遊戲」的改變,並且這種壓力將一直持續到「中國內部發生變化」為止。
社評稱,儘管美國一直有遏制中國的衝動,但重現美蘇冷戰模式的條件已幾乎不存在。中國是已經擁有戰略自衛力、從而使美國不得輕舉妄動隨意冒犯的力量,有充裕的能力守住國家安全的底線,美國窒息不了中國的發展。
社評還說,中美的確可能會面臨長期緊張,美國會在四個方向上對華博弈,一是圍繞中國的軍事部署和盟友構建,二是TPP,三是「聰明外交」,也就是挑撥離間。第四則是保持對華接觸,促使中國生變。
有國際問題專家表示,在和蘇聯的冷戰競賽中,美國積累起一整套旨在分化消耗對手的方法,這些方法成體系、成類別,既有工業、軍事等領域的「硬消耗」,也有文化、輿論等領域的「軟滲透」。蘇聯最終的解體,內部因素佔比很大,但美國以及其領導下的北約的推波助瀾,也不能忽視。
該專家說,冷戰時期儘管美蘇的體量大體相當,但質量卻相距甚遠,蘇聯的制度穩定性、盟友可靠性、經濟的厚度和潛力等,均存在明顯短板。美國的「星球大戰」計劃,便是通過吸引蘇聯進行軍備競賽,進一步掏空其經濟潛力,使蘇聯疏於民生,繼而脆弱了內部結構的穩定。
目前中國也面臨著類似境況。正在召開的G7峰會明確表示要在南海佔據主導地位,北約東擴也會在未來對中國利益邊界的西移造成阻礙,政經軍等硬實力領域,中國都在面臨圍困。
而在軟實力領域,稍早前媒體也有文章稱,美國一直在利用種種方式對中國和平演變。此文還舉例表示,在近來中國輿論圈成為焦點的魏則西、雷洋事件,被美國相關研究人員看作是分析中國輿情的典型,他們通過分析事件中輿情的變化,試圖把其中反對中共的傾向加以深化擴散。
但事實上,類似的冷戰策略或許已經難以奏效,中國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一個可以和美國抗衡的,全產業體系發展的國家,抗消耗、抗封鎖的能力不是當年的蘇聯可以比擬。環時的社評也說,美國有全面軍事優勢,科技也高出中國一截,但中國的規模優勢正逐漸顯現,這是美國無法破解也最感煩惱的。如今想重走當年「冷戰」的老路,只可能落個兩敗俱傷。
(呼延朔 撰寫)
延伸閱讀:卡特鼓吹中美「冷戰」期待中國自垮
據美國「防務一號」網站報道,美國防部長卡特25日在海軍戰爭學院發表演說時,把美對中國的戰略態勢比喻成「宛如與前蘇聯持續近50年的冷戰對峙」。他說:「這將是堅決、溫和但強有力的長期對抗,很可能會持續好些年。」「我們的亞太再平衡不會淺嘗輒止,而會長期進行。」
卡特還說,中美在南海的行動與反應不過是時代大格局中的一部分,他認為,中國的「內部邏輯」與社會終將改變,那時一切將會畫上句號。
稍早卡特還曾說,美國軍機與軍艦在南海巡航只是更宏大計劃的冰山一角,「亞太再平衡」遠不只是執行自由航行權,而是外交、經濟與軍事齊頭並進。
卡特的幾次講話大概是迄今為止美國在任高官對華冷戰思維最全面的公開闡述。接受環球時報採訪的幾名中國學者認為,這些闡述在美國戰略界、尤其是在美國軍方有很強的代表性。美國會把60%的海空軍力量調到亞太地區已是既定方針,中美關係中的緊張部分逐漸增加大概很難避免。這與中國在南海上是否擴大了幾個島礁的面積關係不大。
美國的壓力要一直持續到「中國內部發生變化」為止,美戰略界對中美博弈結局的設想是以蘇聯解體為版本的,美國將通過軍事壓力及「和平演變」促使中國發生導致「結束遊戲」的改變,卡特的話證實了很多中國人的這一擔心。
了解了美國鷹派的對華思維之後,中國該怎麼辦呢?或許我們首先應確信一點:中國是已經擁有戰略自衛力、從而使美國不得輕舉妄動隨意冒犯的力量。中國有寬裕的能力守住國家安全的底線,美國無論採取多少遏制中國的措施,只要一絲理智尚存,就不至敢於主動對華全面開戰。此外由於中國的巨大體量,美國也窒息不了中國的發展。
有了這一信心,我們就可以更加冷靜地分析美國戰略界不時湧現的遏制中國的衝動。美方陰暗的想法乃至主張無疑存在,但它被按照美蘇冷戰模式加以實施的條件幾乎不存在。
美蘇對抗發生在東西方大致隔絕的時代,今天的全球化則是既成現實和潮流。中美的矛盾比重雖在擴大,但兩國合作面很寬,利益交織,比美蘇對峙要複雜得多。冷戰的鬥法在今天未必使得上勁,將美國對華政策推向「軍事化」並不符合美國全社會的利益。
但是中美面臨長期緊張卡特可能沒說錯,美國對霸權的追求決定了「亞太再平衡」的長期性。亞太是最有活力的地區,中國崛起尤其使這裡成為戰略重心。美國的經濟前途繫於亞太,它的超級大國特權也要轉到這裡固守。由此帶動的壓力中國都需承受。
美國對華博弈目前主要在四個方向上用力,一是圍繞中國的軍事部署和盟友構建,二是TPP,三是「聰明外交」,也就是挑撥離間。第四則是保持對華接觸,促使中國生變。
美國有全面軍事優勢,科技也高出中國一截,但中國的規模優勢正逐漸顯現,這是美國無法破解也最感煩惱的。美既不敢冒險尋求對中國的「速勝」,又生怕耗久了最終輸給中國,同時對於耗到一半中國像蘇聯那樣垮掉沒有把握,因此有了戰略焦慮。
有鑒於此,中國需要築牢安全底線,在此之上則要防止被美國鷹派牽著鼻子走。我們對美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用合作面牽制對立面,讓美國鷹派空發狠而難以下手,也不敢下手。
中國的工業化奮起直追,而且我們是十幾億人口的工業化國家,這不是可以被軍事恫嚇的對象,再多的航母戰鬥群派過來,對中國的國防潛力來說也微不足道。卡特和他領導的軍隊應當懂得這一點。
來源:環球網
※【走遍中國】煙雨石橋,粉牆黛瓦A※吳莫愁受邀壓軸紐約秀場 展現中國90後自信態度※中國蒙頂山茶網:茶話閑談安琰石之一※【關注兩會】2012 中國法定結婚年齡為世界記錄
TAG:中國 | 期待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