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將課外閱讀向縱深處推進?
如何將課外閱讀向縱深處推進?
文/郭學萍
一本書就是一艘船,能帶人到遠方,我們老師和家長帶兒童到達不了的地方,書可以帶他們到達。書海無涯,舟楫安在?在課外閱讀向縱深處推進的今天,不僅需要曠日持久的熱情,更需要科學理性的思考。
思考之一:書從何來?
書從何來?這是課外閱讀活動能否向縱深處推進的一個前提性條件。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校的任務,就是開渠、引流。這渠怎麼開,這流怎麼引?依賴於全體師生的集體智慧。
一、打造網路「圖書超市」
隨意地徘徊在琳琅滿目的零食櫃檯通道上,盡情地扎堆於五花八門的日用品貨櫃旁……價廉物美的貨物、五彩繽紛的視覺享受,這是我們從超市中得到的最大快樂!而網路「圖書超市」卻帶給「顧客」完全不一樣視覺與精神享受。
學校利用校園網路平台,各班建立讀書網頁,創設網上電子閱讀社區,建立網上圖書館,開闢綠色書吧在線閱讀……通過多種形式,為學生創建了一個多角度、個性化的閱讀空間。網站中有最新、最暢銷圖書的新書資訊欄目;有師生、生生交流讀書感受的讀書隨筆欄目;有教師指導學生讀書的讀書指導欄目;還有文學名言、非常作家、親子閱讀論壇等欄目。我們力求打造一個純凈的讀書環境,確保學生可以讀到健康的、有利於身心發展的書籍。特別是在線閱讀欄目里,收集學校教師精選的文質兼美的電子圖書,適合學生閱讀特點,引導學生積極踴躍地參與到網上讀書活動中來,從而形成良好的讀書氛圍。學校、家庭、書本、網路,不同的閱讀渠道,構建一個立體的校園閱讀文化閱讀空間。
我們還把熱衷閱讀的老師及部分家長組織在一起,成立教師閱讀推廣團隊,跳出語文學語文,樹立「大語文」觀,在學科閱讀方面進行深度的探索。例如,以英語學科為突破口的「雙語閱讀」;以數學學科為突破口的「數字城堡」;以音樂學科為突破口的「樂海泛舟」;以體育學科為突破口的「奧運之窗」;以科學學科為突破口的「科技博覽」……教師閱讀推廣團隊中的每一員就是我們「點燈人」、「種樹人」和「牧羊人」。
二、建設班級「圖書銀行」
隨著學生閱讀量的增加,學生個人的藏書量跟不學生的閱讀需求。為了快捷地讓學生讀到新書、好書,我們建立「班級圖書銀行」,號召學生把自己的書存入「班級圖書銀行」銀行,享受「存兩本看十本」(只要存進兩本書就能閱讀十本書)的待遇。聘2名「銀行行長」,11名支行行長(我們班共有55個孩子,按照每5個人一組,共設立11個支行)。每個支行行長負責收集本支行里5名成員的書籍,按每人2本來計算,每個支行就有10本圖書,由支行行長登記造冊,然後全部納入班級「圖書銀行」。為了保證圖書的質量,對每一位「儲戶」都有具體的要求:(1)「儲戶」存入的書必須是有閱讀價值、自己讀過、喜歡的書。(2)「儲戶」憑「儲存」卡,可以向本班「圖書銀行」借閱圖書。這樣,既便於班級中圖書的更新,又便於學生的借閱。
此外,為了防止圖書的丟失,有些老師還根據班情,改進了管理方法,把固定的班級閱讀長廊變成移動的書箱,就是讓孩子帶來的書籍放在自己的書包里,把書籍管理落實到個人。具體的的操作步驟是:(1)把學生帶來的課外書統一按學號編碼,貼上標籤,把書的主人、書名、書的價錢都打成表格,貼在班上,讓大家瀏覽,找到想借的書目。(2)班級統一在周一借書、還書,圖書管理員只要把大家的學號記在統計表上,班級借書情況就能一目了然。(3)根據圖書借閱情況,一個月更換一次書籍。受大家歡迎的書籍繼續保留,借閱量少的書籍就更換。
三、推廣校際「圖書漂流」
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夢想,那就是——讓知識低成本地在學生之間傳遞,給更多的孩子提供接觸更多書的機會。喚起校內外更多孩子的讀書意識,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構建一個以「班級——年級——學校」為單位的開放圖書館。
第一步:以班級為單位建立「班級圖書漂流站」。學校制定了一系列規則,規範漂流圖書的管理。「漂流書」不屬於任何人,同學們閱讀完後及時放漂,繼續這本書的漂流旅程。持漂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星期。各個班級組織學生為每本圖書製作了漂流書籤。投漂人按漂流書籤填寫好班級、姓名,漂流時間以及這本書的內容介紹。每個班級還設立圖書漂流角,由班級圖書管理員在每天課餘時間開放。班級每月舉辦一次讀書交流活動,以「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好書推薦」等小板塊,向同學們介紹看過的「漂流書籍」,並於每月評出班級讀書小明星等。
第二步:以年級為單位建立「年級好書交換站」。各班在收集的「漂流書」中推薦優秀課外圖書作品放在年級「好書交換站」。年級組長把「漂流書」按低、中、高年段有針對性地進行「好書換換看」活動,以三周時間為期限進行一次交換,讓漂流圖書在校園漂流。
第三步:以學校為單位建立「校際圖書聯盟站」。為加強學校和學校圖書館之間的合作交流,秉持互助互惠之原則及資源共享之理念,開創校際圖書聯盟站,加強聯盟圖書館的合作關係,以實現圖書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目前,我們已經和手老手互助學校建立了校際圖書聯盟站,初步實現了校際圖書漂流。形式多樣的圖書漂流活動,為師生搭建了一個多元化、多渠道的閱讀平台。
思考之二:時間何來?
在應試教育大行其道的當下,在奧數、英語被瘋狂推崇的今日,「沒有時間」成了許多人不讀書的借口。清代才子張潮說:有工夫讀書,謂之福。現在,孩子們忙得似乎連這樣的福氣也沒有了。然而,教育終究是一項面向未來的事業,我們不能免俗地急功近利,但我們的心中依然會有一隅詩意的棲居。
1、統籌安排,用好「整塊」時間
每逢節假日,繁重的家庭作業是孩子們最頭疼的一件事。因此,我們鼓勵教師在假期盡量少給學生布置書面作業,取而代之的是——開展「大手牽小手,閱讀同步走」 活動。學校制定假期親子閱讀活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學生根據活動要求,成立家庭讀書節,組建親子閱讀共同體,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閱讀活動。
良好的讀書習慣更多是需要在父母的參與下形成,學校在此之前通過舉辦家長學校、開展家庭教育講座等形式,引導家長認識讀書的重要性,指導家長按照學生要求為學生提供讀物,給孩子一定的課外閱讀時間,並且建立家校聯繫卡.讓家長定時在聯繫卡相應欄上記下學生的閱讀情況:如:書名、時間、字數、專心程度、是否背誦……定期將孩子閱讀的內容、數量、質量反饋給教師,及時評價,給予鼓勵或引導,從而保證了假期課外閱讀的有效進行。
2、見縫插針,用好「盈餘」時間
在一切包括文化都以快餐形式被出售的時代,學生最缺乏的不是多媒體的視聽刺激,也不是高談闊論不切實際的所謂探討精神,最缺乏的,恰恰是安靜閱讀的習慣,嚴謹求學的精神,這,應該是新時期語文課堂首先要給予學生的。
於是,我們倡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擠出時間閱讀;優化課堂作業設計,生出時間閱讀。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弦兒不宜綳得太緊,否則會斷的。我們寧願讓他們少做幾張試卷,少抄幾個詞語,把時間用來看中央十套的《子午書簡》欄目,帶著孩子們一起聆聽了哲學大師馮友蘭的《我的讀書經驗》、魯迅的《隨便翻翻》、王蒙的《學習是我的骨頭》、宗璞的《恨書》、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汪曾祺的《多年父子成兄弟》,以及《毛澤東詩詞的魅力》等等。這些事情看上去和課本知識沒有太多聯繫,但是沒有關係,我們所收穫的比我想要的多得多。欣賞老子的主張——無為勝有為!
3、化整為零,用好「邊角」時間
永遠不要等有時間才閱讀,見縫插針,想讀就讀;永遠也不要坐進書房才閱讀,任何地方都可以閱讀;永遠不要有用才閱讀,急功近利、立竿見影是妄想;永遠不要嫌自己讀得太晚,只要行動就有收穫。為此,我們採用「化整為零」的閱讀策略,引導學生用好「邊角」時間,具體做法是:(1)調動
所謂「午間真空閱讀」,就是充分利用學生午飯後一段閑暇時間,鼓勵教師和血色很難過一起進行30分鐘的持續默讀。和孩子一起持續默讀。開始不宜太長,大約10—15分鐘即可。持續默讀時間開始前,大約可以留2分鐘準備時間,請孩子們自己選一本書,什麼書都行,只要是自己愛看的就好。然後坐下來,儘可能不發出聲音一起閱讀,各看各的書。老師這時的作用非常關鍵,需要自己拿一本自己喜歡看的書,安靜地看自己的書,碰到個別孩子不願意讀的,目視、小聲提醒即可,只要不影響別的孩子就行。
思考之三:授課形式如何創新?
不敢創新,就不會有大發展。如何將課外閱讀向縱深處推進,需要學校有大刀闊斧、敢為人先的勇氣和眼光。本著從實際出發的原則,學校在課外閱讀的形式上做了大膽的改革和嘗試。
1、推行「微型閱讀指導課」
「微型閱讀指導課」,就是在時間上打破常規,盡量控制閱讀指導的時間,盡量騰出更多的時間給孩子們自主閱讀。這樣的「微型閱讀指導課」,可以控制在20分鐘之內,最多不能超過30分鐘。
我們
2、實行「年級教師走班制」
「年級教師走班制」採取教師自薦、發布自薦教師名單、原任教師邀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走班」教師的閱讀教學課程由自己確定,學校要求每位教師每學期必須精心設計兩節課外閱讀指導課,然後以年級為單位,在同年級的班級中進行教學。每個班級每周每周安排一節課外閱讀指導課,每學期共20節,其中10節課外閱讀指導課的內容為基本內容,學校有統一規定和具體要求,另外10節課外閱讀指導課則為特色內容,由「走班」的老師共同完成。
走班的教師教師根據自己的閱讀興趣和專長,分別給不同班級的不同學生上課外閱讀指導課。「教師走班」可以更好地發揮每一位教師課外閱讀資源的輻射作用,可以做好特色資源的共享,擴大教師交往的範圍,加大教師間的相互影響。
3、建立「學生閱讀導師團」
學習,更多的時候應該是獨立的事情,閱讀更應如此。學生如果能夠成為閱讀指導的一員,擔當教師的角色,那是對他多麼大的肯定和鼓勵呀!杜威曾說過「如果他不能籌劃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自己尋找出路,他就學不到什麼。」因此,教師要改變觀念,大膽放手,盡量讓學生組織閱讀活動。讓學生引導學生,讓學生教育學生,讓學生幫助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的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的平台,讓每一個學生
試想,一個學生要能夠象他的老師那樣給其他同學上閱讀課,要發表自己的觀點,要講述自己的見解,要讓其他同學願意聆聽、分享,他一定會要有厚實的閱讀儲備和大量的閱讀準備。實踐證明,當學生活潑潑地站在閱讀指導的講台上時,正是「學生閱讀導師團」能夠開花結果的最成功之處。
思考之四:閱讀興趣如何維持?
在課外閱讀如火如荼開展的今天,閱讀不是欠缺,而成為學生的另一種負擔。於是,孩子們對閱讀的興趣「從無到有」,卻又「由濃轉淡」,這就讓我們不得不反思學校、教師在推進課外閱讀過程中的一些短視行為,並及時做出調整,以保持孩子們旺盛的閱讀熱情。
1、 坦然面對閱讀過程中的「不作為」
書讀完了,一定要摘抄一些精美的語段,一定要寫出自己的讀後感言。」這是很多老師、家長對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動筆墨不讀書」,這當然是一條讀書的好經驗,但如果把「做讀書筆記」變成一種硬性要求,效果往往不會太好,還會限制孩子讀書的熱情。時間長了,孩子會認為讀書是一種負擔。於是,為做筆記而讀書;怕做筆記而怕讀書,幾乎成為一種通病。如果「做讀書筆記」成為學生的負擔、讀書的障礙,為什麼一定要任性地堅持呢?
美國著名語言教學理論家克拉申在談到如何提高美國人母語識字讀寫能力時,特別推薦一種閱讀方法——隨意自願閱讀,也就是所謂的無意識閱讀,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必過多介入學生的閱讀活動,只需隨著閱讀活動的不斷深入逐漸加大學生的閱讀量和加快學生的閱讀速度。當我們把眼光再放長遠一些,就能坦然面對孩子們在閱讀時的種種不作為了。
2、 允許學生有「無為而讀」的大自由
「無為而讀」,就是「不為應試而讀」,「不為功利而讀」。《紅樓夢》中的賈政把《西廂記》、《牡丹亭》一類的書籍斥為「閑書」,逼著兒子讀能通往仕途的《四書五經》,寶玉常常因為偷讀「閑書」而遭責罰。讀書本是為了愉悅身心,結果卻這等受罪,豈不是令人掃興。今天的學生,也常常陷入「寶玉」的窘境。在考試的壓力下,老師和家長對孩子的課外閱讀通常持「有分寸的限制」態度,怕過多過濫的課外閱讀影響孩子的學業,並戲稱此舉為「壯士斷腕」。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水果、糧食、蛋禽、蔬菜都不可缺少。
所以,「時尚閱讀」也好,「快餐閱讀」也罷,都是一種需要,大人不必以成人的世故和功利作出限制,這是孩子們成長中的自然需求。吃慣了麵條和米飯,偶爾吃吃麥當勞和肯德基,換一下口味,也許就來了興趣。不要害怕現在的「淺閱讀」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深刻。我們每個人的讀書生涯都是從《詩經》、《楚辭》這樣的經典閱讀開始的嗎?我們也不要害怕孩子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只注意「興趣」,而忽略了所謂的「收穫」。閱讀,不是硬性的規定,不是綁緊的繩索,而是像候鳥在冬季向南方遷徙,像魚兒逆流而上回到故鄉,是一種自然的需要,一种放松的狀態。
3、讓寫作不斷催生閱讀的「新起點」
我們常說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卻往往忽視了寫作對閱讀的反作用力。當作者的寫作因表達能力而受阻時,就會激起作者更大的閱讀慾望,並使作者用心去體會別人創作的佳妙,深刻地去體會別人怎樣運用語言。不同的背景用什麼樣的語言表達更巧妙,如此以往就比較容易地理解其他作者思想、態度、情感等一些內在的東西。寫作的過程不僅僅是表達作者思想的過程,特別是語言的創造。一個人如果長期堅持寫作並保持濃厚的寫作興趣,靈感就可能隨時激發,創造出美妙絕倫的詞句,從而使自己的語言越來越豐富。進而使自己在理解別人文章時也就比較容易。這就是寫作對閱讀的「反作用力」。所以說,愛上寫作的人才能真正愛上閱讀。要保持學生長久的閱讀興趣,就應該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過程中保持「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二力平衡。
總之,課外閱讀,是一道功夫茶,講究泡茶的學問和品飲的功夫。課外閱讀的整體推進與深化,需要教師教育觀念的徹底轉換,需要教師具有較強的內功和張力,需要教師掌握切實可行的指導方略,需要教師曠日持久地熱情和堅持。荏苒如歌,童年枕著書香而眠,連夢都是甜的!
推薦閱讀:
※上個月讀了 17 本書,強烈推薦 5 本,重點吐槽 1 本
※婚姻的智慧,是分寸和界線(推薦閱讀)
※一個粗略人的閱讀(我們在追尋什麼)
※愛他就評論他——超實用筆記讀書法
※古詩文的閱讀理解題
TAG: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