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生論死:孔子的生死觀
07-17
談生論死:孔子的生死觀
《論語·衛靈公》: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請教說:「先
生,您講的仁德、忠義都是極好的。人人相愛,以仁義待人,確實是一種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慾望。假如仁德與生命兩者發生了衝突,該怎樣處理呢?」 孔子嚴肅地回答說:「這還有什麼可猶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弟子恭敬地給孔子施禮,表示敬服。
這時,孔子的學生子貢又問先生說:「仁德一定是很難得到的吧?我們應當怎樣去培養它呢?」 孔子回答說:「培養仁德可以從頭做起。比如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計,必須先有得心應手的工具。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應該選擇那些大夫中的賢者去敬奉他;對於自己來說,就應該挑選那些士人當中的仁者交朋友。這樣,才會培養起仁德來。」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譯文:孔子在陳國斷了糧,跟隨孔子的學生都餓病了,不
能起身。子路氣憤地對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有困頓的時候嗎?」孔子說:「君子在困頓時仍然能固守節操,小人困頓便會胡作非為。」孔子說:「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會因為貪生怕死而損害仁義,應該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顧自己的生命。」
推薦閱讀:
※你若有緣一讀本文,即得超越千萬億阿僧祇劫生死之罪!
※以感恩之心談生死之戀
※子平生死訣
※佛教的生死觀
※生死誠有命-有些忌諱最好不要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