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龍英雄譜之三少爺的劍
--------------- 三少爺的劍 ---------------
一簫一劍平生意,劍氣簫心一例消。
——題記
在古龍的江湖世界裡,出現過不勝枚舉讓人印象深刻的絕世劍客,這其中最令我難忘的,不是阿飛,不是葉孤城,不是西門吹雪,也不是中原一點紅,而是神劍山莊的三少爺,他姓謝,名叫謝曉峰。
謝曉峰的故事,主要見諸《三少爺的劍》和《圓月彎刀》兩部作品(順便提一句,在由丁情代筆的《怒劍狂花》中也提到了謝曉峰,鑒於該書水準不高這裡不予評論),與在坊間流傳甚廣、已為大眾耳熟能詳的《蕭十一郎》、《陸小鳳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等作品比起來,這是兩部一直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的作品,但我以為對於古龍本人來說,這應該是兩次意義重大的敘述:寫了大半輩子武俠小說的古龍,在進入自己創作生涯的暮年之際開始了自己的回頭一望,他看到了在江湖紛爭的背後每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滄桑與無奈,然後把這種感悟藉助於一個叫謝曉峰的人物不露聲色地表現了出來。在這之後的作品,如《白玉老虎》、《英雄無淚》等,古龍都延續了這種對於江湖人事的回首與追問,而在他的天鵝絕唱《獵鷹·賭局》中,從一個名叫卜鷹的男人身上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一種滿是無奈的驚鴻一瞥。
《三少爺的劍》是古龍創作計劃中「江湖人系列」的第一篇,可惜天不假年,大俠的英年早逝也使得它成了該系列的惟一一篇。表面看起來,這是一部講述劍術一流的少年劍客謝曉峰的成長故事的小說,但本質上它所要探討的話題卻是與劍無關的。古龍是常常以江湖中人自況的,《三少爺的劍》所要探討與表達的,正是他自己內心深處那種濃重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無奈與悲哀。
謝曉峰是武林世家、神劍山莊的三少爺,有著如此令人羨慕不已的出身,再加上他自己又是年少風流、天資卓穎,但這些非但沒有給他的生活帶來快樂,反倒給他增添了無盡的煩惱,就因為他的出身,所以他連清高與逃避的權利也沒有,他註定要承擔起捍衛神劍山莊榮耀的使命,他淡泊名利、無意爭鬥,還是一樣要接受燕十三的挑戰,這就是江湖人的命運。與他形成鮮明對照的是他的父親謝王孫,與前來挑戰的燕十三之間的對話顯示了這位和藹而平凡的老者已然參破人生的謎題,因此他願意相信命運的公正,資質平平的他沒有練成精湛的劍術,這反倒讓他過上平靜的生活、安詳地終老餘生,塞翁失馬的古訓不是沒有道理的。
而謝曉峰則不同,他的兩個姐姐已經先後去世,自己又被公認為是江湖上最優秀的劍客,捍衛家族榮譽於是成了他義不容辭的責任,因此他的耳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你是謝家三少爺,只要活著就絕不能敗在別人的劍下。」這就如同纏在他身上的一道沉重的咒語,生死勝負之間都沒有任何商量與選擇的餘地,就象推著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一旦踏出第一步就再也無法停下腳步,這是一條只許前進、不能休息的不歸路。
夫子可以理直氣地宣稱「道不行,乘桴浮於海」,而謝曉峰則沒有這般瀟洒,他的生命就如同是被釜底抽薪之後的背水一戰,沒有選擇,沒有退路,他的「道」是已經被選擇和安排好的,這樣的事實是殘酷又沉重的。他不甘心接受這樣的命運,看起來死是惟一的解脫之道,於是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死」,謝曉峰當然不是「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熱血憤青,他的「死」只不過是一種對抗宿命的狡黠障眼法而已,同時也是一種對生命道路的探索與自我拯救,這是一種肖申克式的自我救贖。
於是在燕十三來神劍山莊找他比劍之前的十七天,三十歲的謝曉峰「死」了,他留下一口讓燕十三悵然不已的棺材,自己則化身為在最下層社會裡混飯吃的阿吉,希望以此來作別加在自己身上的種種束縛:名譽、使命以及命運。這是一種哲學意義上的涅磐,他雖然繼續活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紅塵里,但是卻已褪去了俗世的皮囊與枷鎖,因此不會武功、身份卑微的阿吉要遠比當年那個集萬千愛恨於一身的謝三少爺要開心的多。在謝曉峰的棺材前,謝王孫淡淡地問燕十三:「你是願意默默地過一生,還是願意象他那樣活三年?」燕十三沒有回答,而脫胎換骨的阿吉則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響亮的回答:不自由,毋寧死!
只是莊周化蝶的逍遙遊終有夢醒的一刻,謝曉峰的這種暫時逃避同樣也有結束的一天,為了救人,阿吉重又變回謝曉峰,於是他依然要面對劍客燕十三及其「奪命十五劍」。在江湖裡,有一種決戰是不需要理由的,不為寶物,不為復仇,只為那句口耳相傳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象葉孤城與西門吹雪的決戰紫禁之巔,原因僅僅是因為他們一個是葉孤城,一個是西門吹雪,「既生瑜,何生亮」,這就是身不由己。
同樣是以弱勝強,李尋歡戰勝上官金虹是因為邪不壓正,西門吹雪戰勝葉孤城是因為後者已懷必死之心,而謝曉峰戰勝燕十三則有些複雜,這裡面既有謝曉峰在穿越生死、超脫名利之後在劍術上的精進,也有燕十三在經歷種種變故後對劍術乃至生命體驗的領悟後的一種尋求解脫。該書的最後一章標題是「淡泊名利」,雖然不怎麼高明但卻是大實話,謝曉峰對鐵開誠說:「只要你一旦做了江湖人,就永遠是江湖人。」這是他在經歷人事變故、看慣江湖滄桑後的有感而發,而鐵開誠回敬他的是一句「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這句話才是一語道破天機,謝曉峰的苦難與幸福,榮耀與無奈,以及他的全部人生秘密與生活真諦都盡在其中。
君自江湖來,當知江湖事。謝曉峰所面臨的悖論,其實是一個「to be or not to be」的千古命題,這讓我想起曾經有位先賢發出過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感慨,讓我想起一位名叫郭靖的傻小子曾經為了要過上普通人的生活而想方設法去忘掉自己學過的武功的故事,讓我想起楊錚帶著離別鉤在吻別呂素文後義無返顧地踏進狄青麟的侯府去決戰的故事,也讓我想起電影《卧虎藏龍》里周潤發的那句「江湖上卧虎藏龍,人心裡又何嘗不是呢」的台詞。這個問題太深奧了,從莎士比亞、屈原到金庸、古龍,古今中外無數智者都曾試圖破解過,千百年來卻從未有人宣稱自己已經找到了答案。
《三少爺的劍》的殺青之筆是鐵開誠對謝曉峰的一段對白:「只要你一旦做了謝曉峰,就永遠是謝曉峰。就算你已不再握劍,也還是謝曉峰。」於是,在《圓月彎刀》里,我們真地看到了一個不再握劍的謝曉峰。他不握劍,只因劍在他心中,因此他可以在劍冢中埋劍,這和我們在《邊城浪子》中看到的那個以棍為劍的阿飛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是對劍術升華的殊途同歸。無招勝有招,無劍勝有劍,手中無劍,心中有劍,這樣的道理在若干年後被一個叫張藝謀的大陸導演加以發揚光大,並在一部叫《英雄》的花里胡哨而不知所云的電影中被上升到了意識形態的高度,很遺憾,對於這些鬧劇,古龍本人是沒有機會來親眼目睹了。
《圓月彎刀》確切地說不能算是一部完整意義上的古龍作品,據說除了開頭的七章是由古龍本人所作外,後面的絕大部分篇幅均是由司馬紫煙代筆,這可能也是這部作品一直被輕視的一個重要原因。熟悉古龍作品的人都知道,由於經濟原因以及古龍放蕩不羈的天性,在古龍成名之後特別是到了他創作生涯的中後期,出現了很多打著古龍招牌的代筆之作,例如《風鈴中的刀聲》(於東樓)、《白玉雕龍》(申碎梅)、《怒劍狂花》(丁情)、《那一劍的風情》(丁情)、《邊城刀聲》(丁情)等。總體來看,這些捉刀之作的整體成就都不高,也許終究是怯陣的緣故,它們的一個共同特徵是喜歡把古龍前期作品裡比較深入人心的人物或是他們的後人拉進來:《白玉雕龍》是《白玉老虎》一個不甚高明的續集,《邊城刀聲》幾乎就是《邊城浪子》一書原班人馬的重現,而《那一劍的風情》則是一本幾乎囊括了古龍前期最著名的人物的一次大雜燴。
和這些不算成功的代筆之作比起來,司馬紫煙的《圓月彎刀》實屬一部水準不低的作品,雖然也出現了上面提到的一些毛病(書中把《兵器譜》、小李飛刀、龍嘯雲的後人、嵩陽鐵劍的後人都扯進來了,對比一下古龍的《九月鷹飛》,這本書不免顯得有些顛覆古龍江湖譜系的味道),《圓月彎刀》在結構和情節上都有所缺陷,但細心閱讀則不難發現,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看成是對《三少爺的劍》的呼應,謝王孫的設問,燕十三的疑問,鐵開誠的追問,都可以在《圓月彎刀》中部分地找到解答。
《圓月彎刀》中的謝曉峰已經不是主要人物,而是成了連串各主要人物的一根線。同樣是意氣風發、年少輕狂,同樣是江湖紛爭、人心險惡,古龍在《三少爺的劍》里是在慨嘆身不由己的無奈,所以全書貫穿著一種淡定與平和,謝曉峰面對這種無奈採取的是遁逃,並最終戰勝了自己的內心,這是「慧劍斬心魔」式的解脫,心魔既除,劍亦深藏。而到了《圓月彎刀》里,司馬紫煙把這種心魔加以物化與外化,因此我們看到丁鵬在面對恐懼與仇恨的時候,擯棄了內心的自省,轉而以殘酷的殺戮方式對世界與他人進行復仇,這是另一種意義上的殊途同歸。
三少爺的劍,說穿了就是謝曉峰的人生哲學。有劍在手的時候,他還只是停留在「身如菩提樹,心似明鏡台」的層次,而化身阿吉躲藏在低等妓院的時候他才達到了「大隱隱於市」的境界,只有最後那個無劍勝有劍的謝曉峰才算悟到了「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的生活真諦。他曾經在心裡無比艷羨過父親的寧靜生活,也曾經為自己是一個江湖中人而必須面對的種種無奈而苦惱,但等到雲開霧散他已不在乎勝負與榮耀的時候,反而破了燕十三的第十五劍,這是生活的恩賜,也是不變的哲理:在你我所生活的這個凡塵俗世中,有太多有形無形的束縛,它們豈非就象是燕十三那咄咄逼人的第十五劍?向謝曉峰同志學習,也許我們可以活得更輕鬆、更洒脫一些。
推薦閱讀:
※《三少爺的劍》:挾「三少爺」以號令
※林更新 《三少爺的劍》再現劍神風采
※是三少爺的劍,還是三少爺的賤?
※如何評價三少爺的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