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山西:山西歷史上這個地方最亂

山西北部屬於游牧區,中南部屬於農耕區,在歷史上一直處於中原農耕文明與北方游牧文明的交匯處。故而,山西既是中原王朝抵禦北方游牧民族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問鼎中原的重要通道。位於山西北面的「雁北地區」,兩千多年來一直是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相互攻伐的最前線,因此也成為了山西歷史上最亂的地方。

雁北地區在哪裡?

作為一個地理概念,雁北地區是指山西省雁門關以北的地區,即今日的大同、朔州;作為一個行政區劃的名稱,在1970年到1993年間曾短暫存在過,後於1993年撤銷,原雁北地區所轄的縣區劃歸大同市和朔州市管轄。

趙武靈王在這裡開疆拓土

據載,雁北一帶上古屬冀州,春秋時為北狄所居,聚居的少數民族有林胡與樓煩等。戰國時期,七強爭雄,趙國為擴充地盤,經常以武力兼并四鄰,比較軟弱的「胡人」——林胡與樓煩被迫多次遷移。趙武靈王時期,終於把林胡、樓煩上千里的土地併入了自己版圖,設置雲中、雁門,代三郡治之。從此,雁北地區成為趙國的屬地。

平城之圍與馬邑之謀都發生在這裡

秦漢時期,匈奴成為中原王朝北邊最大的威脅,雁北地區成為防禦匈奴南下的屏障。與此同時。匈奴連年侵入雁北一帶,劫掠人口牲畜,「小入則小利,大入則大利」,成為邊境的大患。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三十萬北擊匈奴,被冒頓騎兵四十萬圍於平城,用陳平秘計才算解圍,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平城之圍」。

公元前133年,雁北地區又發生歷史上著名的「馬邑之謀」。漢武帝發兵設伏於馬邑附近的山谷中,遣馬邑人聶翁壹誘匈奴主力,準備一鼓聚殲,不幸謀泄未成。從此就拉開了討伐匈奴大戰的序幕。

最亂的時期——五胡十六國

東漢末年,由於中原朝廷無暇顧及邊防,北部的烏桓、鮮卑乘勢而起,迅速擴展勢力。遠逃的匈奴又返回擾邊,雁北地區又出現了不安定的局面。隨著北方游牧民族的不斷內遷,西晉「八王之亂」後,中國北方進入了歷史上最混亂的時期——五胡十六國。雁北地區後被鮮卑族佔領。

北魏時期,建都平城,雁北一帶的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公元493年,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雁北一帶由京畿重地再次變成了邊疆。同時,處於鮮卑北方的柔然逐漸強盛,北魏不得不在外長城設懷荒等六鎮防柔然。此後,隨著北魏的滅亡和突厥的興起,雁北一帶又一次陷入了混亂之中,被突厥佔領。

隋唐與突厥對雁北地區的爭奪

隋朝,隋文帝對突厥採取離間計,瓦解了突厥,將雁北一帶重新收復。隋末,天下大亂又被突厥控制。直到唐朝建立後,消滅了突厥,從此雁北一帶再次為中原所有。

與中原王朝三百年的分離

唐朝滅亡後,中國歷史進入了五代時期,北方先後誕生了契丹、女真和蒙古三個霸主。後晉高祖石敬瑭,為了取得中原政權,拜北方契丹主為父,出賣國土,將包含雁北地區在內的幽雲十六州獻給了契丹。

此後的三百多年,雁北一帶先後被契丹、女真、蒙古佔領,長期與中原分離。宋朝三百年間無時無刻不想著收復雁北地區,為了收復這裡,先與女真聯合消滅了遼國,後又與蒙古聯合消滅了金國,可惜始終未能如願,最後被蒙古滅亡。

明朝在這裡修建了內外兩道長城

明朝建立後,為抵禦蒙古,拱衛京畿,在東起山海關、西抵嘉峪關的長城沿線設置九個邊防軍鎮,史稱「九邊」重鎮。其中山西直接屏蔽京師,地理位置重要,設有太原、大同二鎮,並在雁北地區的北面和南面分別修建了內外兩道長城。外長城為防邊禦敵,內長城為拱衛京畿。從此,雁北地區成為抵禦蒙古鐵騎南下的第一道屏障。

直到清朝統一全國,北方游牧文明與中原農耕文明合二為一,長城失去了抵禦外族入侵的作用,雁北地區也結束了長達兩千多年的亂局。由於雁北地區佔據著溝通蒙古與中原的地理位置優勢,始於明朝中期的山西人「走西口」現象,在清朝時期達到頂峰,地處雁北的殺虎口因此名噪一時。與此同時,「晉商」這個群體也在山西人「走西口」中逐步形成,明清晉商最終發展到清朝時達到巔峰。


推薦閱讀:

【文化】「十八般武藝,十八般兵器」,究竟指哪十八般?
你們最喜歡東野圭吾的哪部小說?
台灣原住民不是漢人 那中國統治下的台灣不是殖民和侵略的歷史嗎?
中國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的人生智慧, 你知道嗎?|地山軒書院 劉筵豐
動物是否有文化?

TAG:歷史 | 文化 | 山西 | 地方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