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2017 歐洲向「左」還是向「右」?

  12月4日,義大利公投舉行,前總理貝盧斯科尼現身投票站參加投票 供圖/

  12月4日是奧地利總統選舉重新投票日,超過600萬奧地利選民將在前綠黨領導人范德貝倫和自由黨候選人霍費爾之間作出選擇,後者能否成為二戰以來歐洲首位極右翼總統備受關注。對奧地利而言,這次總統選舉是一次方向性的選擇,直接影響到國內的政治走向;而對於整個歐洲,則是一次民意風向的測試。

  兩位候選人一左一右

  此次奧地利總統選舉的兩位候選人,72歲的范德貝倫和45歲的霍費爾,年齡一老一少,政治方向一左一右,在許多重大問題上立場和觀點對立。這次選舉可謂是奧地利民眾對未來政治方向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霍費爾一旦當選,將成為目前歐洲唯一一位極右翼總統,將不可避免地對整個國家和地區造成影響。

  霍費爾在競選中曾多次表示,他當選後,如果政府長時間執行有損國家利益的政策,他可能會行使總統職權解散政府。分析認為,若霍費爾上台,他很可能對總理克恩領導的社民黨和人民黨執政聯盟形成掣肘,為以後提前大選以及幫助自由黨入閣埋下伏筆。

  分析人士指出,大批移民的湧入對奧地利社會穩定構成衝擊,這是強調民族主義、排斥外來移民的自由黨在民眾中受歡迎的最大原因。如果霍費爾當選,預計他將推動政府繼續收緊移民政策,奧地利主流社會倡導的包容、開放、友好的社會氛圍可能改變。

  反映歐洲民意取捨

  奧地利地處歐洲中心,與歐洲其他國家在經濟、政治、社會和文化等方方面面緊密交織。奧地利人對總統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當下歐洲的民意。

  范德貝倫曾作過大學經濟學教授,被認為是「帶有生態和社會意識的自由派」,對移民和難民總體上比較包容,主張奧地利應成為一個開放的、融入歐盟的國家。分析人士預計,如果當選,他將延續總統菲舍爾的角色定位。

  霍費爾是奧地利國民議會第三議長,他所在的自由黨一直以來被主流社會視為以排外疑歐為主要號召力的右翼民粹政黨。霍費爾認為,歐盟只是一個經濟聯盟,反對把更多國家主權和權力讓渡給歐盟。

  分析認為,民眾選擇范德貝倫意味著認同歐盟和歐洲一體化,選擇霍費爾則是對歐盟前途的不信任。如果霍費爾勝出,這一結果將極大提振歐洲右翼民粹政黨的士氣。

  若霍費爾勝出,說明歐洲右翼勢力不僅抬頭,而且得到越來越多民眾的支持。右翼執政的結果很可能產生示範效應,波及整個歐洲,讓歐洲其他右翼民粹政黨受到「鼓舞」。

  各有優劣結果難料

  在今年5月22日舉行的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范德貝倫險勝霍費爾,但因為郵寄選票計票存在違規行為,投票結果被裁定無效,選舉重新舉行。時隔半年,奧地利面臨的國際、國內政治形勢已發生變化。

  首先,英國公投「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歐洲右翼主義勢頭上升。這些外部情勢變化,多少也影響到奧地利選民的取向,是民眾心生警惕、支持范德貝倫上台,還是民意右轉、選民加入霍費爾陣營?最終結果將很快揭曉。

  其次,近期奧地利社民黨與自由黨表現出相互接近的姿態。分析認為,在總統選舉前,社民黨向自由黨發出友好合作信號,似乎利好霍費爾。奧地利政黨或有意通過相互接近的方法,避免讓這個國家陷入民意分裂、徹底對立的不利局面,也避免讓奧地利今後的政策過於偏激。

  再有,12月1日,霍費爾和范德貝倫舉行了最後一場電視辯論。奧地利媒體認為,霍費爾的觀點稜角分明,儘管有不準確的嫌疑,但具有一定號召力和鼓動性。相比之下,大學教授出身的范德貝倫更注重技術性,力求作出平衡的解答,但效果如何存疑。據新華社

  觀察

  反建制派衝擊歐洲政治版圖

  2017年,歐洲將迎來「大選年」。除了如今「左右對壘」的奧地利和黨派眾多的荷蘭以外,歐盟兩大巨擘法國、德國也將舉行大選。伴隨恐怖主義陰雲、歐盟治理困局和全球風向變化,四平八穩的歐洲政黨正在受到現實的衝擊,人們越來越多地聽到法國的國民陣線、義大利的五星運動黨這些反建制派崛起的聲音。2017年,歐洲正在選擇的路口,決定著未來向左還是向右。

  主要國家密集大選

  在接下來的一年時間裡,德國、法國、奧地利、荷蘭等歐洲重要國家都將舉行大選,密集程度創新高。

  歐盟的中流砥柱德國將於明年9月舉行大選。德國總理默克爾11月20日已正式表態將參加明年大選,並謀求連任。默克爾一度被稱為德國乃至歐洲政壇的「定海神針」,具有較為穩定的高支持率,但被其難民政策連累,近來出現了支持率的下跌。她領導的基督教民主聯盟在地方選舉中屢敗於極右政黨。

  不過據新華社消息,最新民調顯示,基民盟支持率領先第二大黨社民黨10個百分點。

  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宣布放棄尋求連任後,總理曼努埃爾.瓦爾斯立刻成為法國總統選舉左翼代表的關注點。但輿論認為,根據目前的民調,任何社會黨候選人都將在明年4月的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即遭淘汰,總統將在5月第二輪投票中,在中右翼的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弗朗索瓦.菲永和極右翼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之間產生。

  荷蘭則將於明年3月開始進行議會選舉。荷蘭可以稱得上是歐洲政治的一個「多黨派政黨聯盟政府」的模板,屆時將有大約13個政黨爭奪議會席位。

  反建制派的春天?

  根據上述選情可以看出,即將於2017年舉行選舉的法國、德國和荷蘭等都出現了「反建制派」崛起之象。

  如今,人們把目光聚焦在以下焦點:默克爾能不能領導相對平衡的基民盟繼續做德國的「定海神針」;瓦爾斯能不能扛得起法國左翼的旗幟,與中右翼甚或極右翼候選人競爭;奧地利的風向標將轉向左還是右?

  特朗普的勝出,英國公投「脫歐」,對西方主流政治震動很大,民粹主義和極右政治力量正勁。即使最終未能勝選,其勢頭仍頗受關注。

  新華社報道稱,在此之前,民粹主義風潮已席捲東歐,克羅埃西亞、匈牙利、波蘭和斯洛維尼亞等國政府均有右翼民粹主義色彩。不少西歐右翼政黨也希望借特朗普勝選助推各自選情。

  默克爾此前還表示,這次選舉將是德國統一以來最困難的一次,必須處理左右翼各黨派的要求。

  除了大選以外,正在進行的義大利公投也在考驗著歐洲政壇。公投將決定是否通過總理倫齊的修憲方案,主要涉及政體改革,包括削弱參議院權力,如減少席位,以及把地方政府一些決策權收歸中央等。

  如果公投成功,倫齊的地位將得到鞏固,有望執政到最遲於2018年大選前;如果失敗,義大利民粹勢力五星運動黨將在政治上獲利。因此,義大利公投被不少媒體視為反建制派和建制派之間的「對決」。

  受傷的是經濟貿易

  在屢次失利後,再也沒有人敢輕易地預測大選的結果。但是,極右翼的崛起仍然在昭示著某種邏輯,引導人們探查「這個世界怎麼了」。

  新華社援引荷蘭右翼政黨自由黨主席海爾特.維爾德斯的話稱,人們已厭倦了拒絕聽從民眾憂慮的政客,而民眾對「移民潮、法律缺失、納稅人的錢更多投放於國外以及傷害國內就業的貿易協定等」都憂心忡忡。

  的確,這其中的邏輯便是人們內心的憤懣和對「改變」的嚮往。

  不少歐洲國家民眾也懷有類似的心緒,而歐洲面臨的情況比美國看來要糟糕。這些年,歐洲那邊似乎很少傳來好消息,歐洲債務危機、金融危機以及難民與恐怖主義的打擊,讓歐洲的發展舉步維艱。

  然而,問題的解決恐怕無法靠「民粹」二字。緣起是經濟問題,而如果民粹主義風行歐洲,那麼受傷的恐怕還是經濟。二十國集團財長和央行行長開會時就此發出警告,一些民粹主義政客正在鼓吹和渲染反全球化以及反自由貿易情緒,這可能給全球經濟帶來威脅。

  默克爾說,由於全球化進程,世界經濟和各國之間空前相互關聯,不可能再回到全球化進程開始前的世界。人們所能做的,就是通過努力調整全球化進程演進的路徑,為其確立規則,並把人放在這一進程的中心位置。文/本報記者岳菲菲

推薦閱讀:

紐西蘭移民投資項目介紹
歐洲究竟有多少個打折村
歐洲「束腰」風俗殘忍堪比裹腳
難民潮 | 美國曾經搬起的石頭現在落在了歐洲人的腳上,自己攬回家的責任哭著也要負完……
快訊:歐盟加大投入數字化創新中心

TAG:歐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