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斌_書法篆刻網路展

策展:中國書法網. 張雷(【沃興華】【聿堂】版主)

方斌,1966年生,中國書協會員、中國書協篆刻委員(四屆)、安徽省書協理事、省篆刻藝委會副主任、安徽青年書協副主席、淮南市書協副主席、國家一級美術師。作品二十餘次入選中國書協主辦的全國大展,獲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大展提名獎、「九屆國展」提名獎、「傅山展」二等獎、「高恆杯」銀獎、「煤電杯」三等獎、「鄧石如」獎全國書法展 優秀獎(最高獎),全國第三屆行草書大展 優秀獎(最高獎)。2000年當選安徽首屆「十佳」青年書家,05年獲省政府文藝獎、06年當選《書法》中國書壇青年「百強」、07年當選安徽優秀青年書家,2002年獲「安徽省書法發展貢獻獎」。出版《方斌書法篆刻集》等。方斌作品參展(賽)獲獎情況一覽一、國家級(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1、全國首屆新人展(入展)2、全國第四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入展)3、全國第五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4、全國第六屆書法篆刻作品展(入展)5、全國第六屆中青年書法家作品展(入選)6、全國第三屆篆刻作品展(入展)7、全國第四屆篆刻作品展(入選)8、全國首屆大字書法藝術展(入展)9、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展(入展)10、全國篆刻名家邀請展(入展)11、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全國書展(入展)12、第二屆「杏花村」杯全國電視書法大賽(入展)13、首屆「走進青海」全國書展(入展)14、全國第二屆扇面書法大展(入展)15、首屆全國公務員書法大展(特邀)16、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入展)17、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草書(入展)18、全國千人千作書法大展(入展)19、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大展(入展)20、中國千名書家精品走進奧運場館展(入展)21、當代書壇名家系列工程五百人精品展(入展)22、全國首屆手卷書法展(入展)23、全國首屆趙孟頫獎書法展(入展)24、首屆「皖北煤電」杯全國書法大獎賽(三等獎)25、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高恆杯」全國書法大展(二等獎)26、紀念傅山誕辰400周年書法藝術展(二等獎)27、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篆刻(獲獎提名)28、全國第六屆篆刻藝術展(獲獎提名)29、「鄧石如」獎全國書法展 優秀獎(最高獎)30、全國第三屆行草書大展 優秀獎(最高獎)二、省級1、安徽省首屆臨書大展 一等獎2、安徽省第二屆新世紀書法展 最高獎3、獲安徽省文聯頒發省「優秀青年書法家」稱號4、兩獲「安徽省人民政府文藝獎」5、獲「安徽省書法發展貢獻獎」學書雜感( 方斌)

學書雜感 前些年,西方研究者對人類的「幸福感」做過一次調查,並按其愉悅程度排列出人的三大幸福,結果列在首位的是:藝術家面對他剛完成的作品燃起一根煙的時候...... 我還算不上藝術家,卻時常能在自己的新作前燃起香煙,靜靜地品嘗那絲絲縷縷的裊裊的幸福滋味。 一種滋味經常使你感到如此美妙,你怎能不牽腸掛肚?想再現她,就得為使這一事物反覆出現而進行反覆「勞動」,這或許是像我們這樣的一些人深愛書法的理由。 我的書法情結源於她的背面,小時候崇拜武松和趙子龍。躲在被窩裡聽老外公講《保爾何察金》的時候,最佩服阿爾欽哥哥,阿爾欽為幫助弱小的保爾弟弟,竟然痛揍了比自己年紀還大的最愛欺負人的壞堂倌蒲羅,結果被警察帶走,也不害怕……後來,我就跟著弄堂里的劉師傅練了幾天武術,本也沒打算好好練,私下裡只想學幾招厲害的,能對付「蒲羅」那樣的傢伙就行。可誰知道,有一天練完功,劉師傅指著他書桌上的筆墨、印章對我說:「一個練武之人如果沒有好的文化修養,是不可能達高境界的。」自那以後,這名話象是刻在腦子裡,經常回蕩。自己的興趣也在不覺中變化著,紙、墨、書籍、石章逐步替代了那曾沸騰了我的童年和少年的刀槍、劍棍。攢下幾個零錢,悄悄去「朵雲軒」和黃陂北路石章攤了。接下來,用考貝紙雙鉤了整本《上海博物館藏印選》,然後就兩年顏楷、三年篆隸地做起了功課。五、六年後開始學習米、王行書,再往後就六朝刻石、大小草一發不可收了。至今,讀書、臨貼為「日課」,一晃二十餘載,讀讀寫寫的空間變大了,享受幸福的空間變得更大了,山陰道上,風雨交加,至今尚未怯步,都緣於兒時的「情結」。 其實,學書法如同人們吃東西,幼小時,嘴須壯,不可偏食,最好能有人管著吃,長大後,沒人管了,也不咬得動的都吃,否則,壞肚子,成年了,生活改善了,也得明白:大家愛吃的未必有營養,有營養的未必都愛吃,還得強吃,不然的話,瘦得風一吹就得扶著牆走,或肥得腰圍比褲長還過分,都不是好現象,還得講究吃的過程,甚至像陸文夫文章里寫得那樣,吃出「文化」來,若直奔結果,或許大家就該去打針活命。 用筆像用筷子,輕鬆自如為上,不夾菜的時候,別掉了就行,若總是耽心別人從背後搶了去而抓得過緊,恐怕沒等到開吃就先累著自己了。且夾起一片瘦肉與夾起一粒花生米或一塊豆腐,所用力氣則大不一樣。當然,也有不以然的,用筷子像開叉車一般衝過去,也可以抄得起一串難夾的菜來,看似「簡便實惠」,總是缺了幾斯文,經不住看。我就不信,像這類似洋人初用筷子的「技巧」叫「創新」。 用墨好比女子化妝,南方溫濕宜淡,北方乾冷須濃,若是上舞台表演,得濃重些,強光下顯得精神、健康。在平常,得畫淡些,不然,別人家很容易懷疑你幹得不是正當職業。 紙有生、熟、厚、薄、粗、細之別,如同人們的四季衣裳,誰若用紅星牌棉料想仿得與《蘭亭序》一模一樣,如張公者印里所刻「這輩子、下輩子、再下輩子」都不一定能成。下雨的時候,一件廉價的雨衣也比「皮爾卡丹」或「喬治阿瑪尼」要強出許多。 落款鈐印更似給衣裳配鈕扣,衣厚且長,扣兒得大,結實!衫短而輕,扣兒要小,不蠢!唐裝施布扣,夾克上拉鎖,也是風格相匹。至於尺把長的卷子,滾上一堆不相干的圖章,再於醒目處整上一兩顆又大又紅的「某某之寶」,是造假古董,自己逗自己玩,當不在此列。 有人問「凈皮與灑金哪種紙好?」我就問他:「棉襖與毛衣哪種好?他問:「羊毫、狼毫哪樣好?」我反問:「皮鞋、球鞋誰更棒?」若問:「長鋒、短鋒怎樣?」反問:「高跟鞋與平底鞋如何?」其實藝術與生活道理上也差不了太多。至於問:《蘭亭序》是否是天下第一行書?則反問:《世上只有媽媽好》可當真?依我看:下雨知道往家跑的人,都不必在此類問題上糾纏。藝術不是簡單算術,都有標準答案,而常識更不是學問,學習的過程,本來就是個不斷發現,不斷感受,不斷思考,不斷覺悟的過程。許多人愛把作品比作自家的孩子,我雖然常挑剔別人孩子的缺點,卻也不覺得自家的孩子就長成了人樣兒,這樣平添了不少打造自家孩子的動力,或許還是個優點。 平心而論,二十多年的讀讀寫寫,弄成現在的模樣,實在不算高明。真正顯示的是一種專一和執著,正是這樣的精神,感染了家人、師長、朋友,因此得到太多的理解、支持與幫助,還感染了許多比我更年輕的人,紛紛捧起書、拿起筆、遠離喧鬧...... 還是我老婆講得好:「你哪天死,都不會覺得冤」或許她也能感到,我所從事的這些「勞動」經常使我處在幸福之中。 一天,剛當上中隊長的孩子對我說:「爸,聽別人說,你都當上書法家了!」「想當呢,但還沒當上。」我答道。「那你什麼才能當上?」孩子又問。「你沒見老爸每天都學習到深夜?就這麼著,等學到你爺爺那個年紀的時候,差不多就有可能當上了。」「哦,有這麼難當呵!」 安徽淮南市方斌 二00六年六月

方斌老兄---韋斯琴 稱方斌為老兄,一是因為方斌兄和我算是老朋友了,二是因為方斌兄的生活態式通常比他的實際年齡顯得更老沉,三是因為方斌兄偶爾會以兄長的架式於文於書皆給我一些冷眼旁觀者善意的忠告。 其實,認識方斌兄是2000年,省青年書協評選首屆「十佳」青年書家,當時我們都入圍,之前,我大約屬於只埋頭寫字的人,對世事人情關心甚少。那一次,「十佳」辦了個聯展,至今仍有印象的是看方兄臨摹了一幅倪雲林的小楷,寫得稍弱,用筆不夠精緻,但氣息挺好! 幾年之後,再見到方斌兄時,他已開始寫書譜,寫晉人,寫得很硬朗、很痛快,讓我吃了一驚。再之後,便是「高恆杯」時,我們安徽的幾位書家去領獎,並前往義烏看望李章庸先生。 李章庸先生富收藏,且於印石更為偏愛,而方斌兄年少時便愛「琢磨」石頭,善制印,於是章庸先生幾乎取出所有「石寶貝」讓方斌辯識,方兄也幾乎無一出錯地說出石頭的產地及名稱,而許多產地和名稱,我還是第一次聽說,大開眼界。 其實,做藝術和做人是同一種道,誠為上,厚積而薄發也.後來,我零星地知道,方斌兄對茶、對種花木都頗為考究,且有一群忘年交的朋友,難怪我一直覺得他的生存態勢以及對事物的看法比同齡人更冷靜,更透徹,甚至有些自嘲式的幽默。 這一類型的男人,像一口古井,最初走過的人不大會在意,但若有一天,你回過頭來繞井走一圈,便會發現那幽深處的清涼,很逼人,也很清心。 這樣的老兄多幾位,是人生的財富! 韋斯琴

2007.06

意 象 方 斌 半 蘆 方斌學書近三十載,已登堂居正,鉛華蘊沉。遑論其藝,恐落俗於乾濕濃淡或章法形神之定勢。因而,評價方斌書法應回歸精神層面進行思考。 蘇軾云:無意於佳乃佳。與方斌論及書道,其總是去留無意現雲舒雲卷。即無論作品參賽也好,獲獎也罷,成功如何,或廢紙一堆,總是不顯偏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緣由心法,順其自然。其所以成功實則長期修為,正本清源,暗合了書道源本。 方斌屬雄性超強之人。剛性外放,卻耐住寂寞,內省出塵,潛心數年,遊歷於傳統書學千山萬壑,無語獨立,隱顯禪幽。其書法極聚磅薄之度,大域之象。觀之,佳境層疊,有氣韻沉雄,大漠孤煙,長河落日震撼。又有暮歸山寺,月到天心之妙。作品神采豐腴,沉穩有度,凸顯曲線之華美、宏偉精深之氣象,令人折服。 自古至今,書家德之高下,品居幾何,對書法創作及書家評價尤為重要。清代朱和羹《臨池心解》釋疑:「書學不過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關頭」。不幸的是,現代書學常有偽論,論及德品多從佛學輪迴或前世修為,夜觀星象,空腹打坐,閉陰收陽,賣弄玄虛,甚至杜絕房中之事。更有甚者,不思善上,蠅營狗苟,以書學為幌,混跡江湖。明明滿眼蠅頭小噱,卻故做深沉,糊愚世人。可怕的是,爾等孽人如今竟常混淆視聽,渾濁當代書界,想來真是一身冷汗。 無俗媚象,棄江湖味,絕陰糜詭異之亂。方斌書法似乎永遠給人一種古雅、悠和、飄逸、峻朗之氣。傳達一種雍正、大度、飽滿、渾圓之格。字如其人,字品乃人品,方斌是得道的。 我想方斌應對書法做過深度思考。其援楷入行書寫的范仲淹《岳陽樓記》聯句「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居廟堂之上則憂其民。」通篇氣宇軒昂,格調高遠,氣韻沉雄,法度莊嚴,凜然有拒敵千里之雄渾霸氣。系列作品如董其昌《畫禪室禪說》、《唐朝敘書錄》、《倪雲林詩五首》、司空圖《詩品》選、劉勰《文心雕龍》篇等。無不感法書瞬間興緻奔放,筆勢開闊,酣暢迅捷,豪峻利落。每每讀及都有心神美悅,時空恍惚幻象之感。即,我只是把方斌書法當作了審美的質介,更多的是他的書法能引領我透過章法,線條,飛韻、布局、節奏,穿透時空,遁入與古人先賢對話的臆境。此愜意快感是讀方斌書法的最大享受,也是我對方斌書法數年長看常新,審視不倦的原因之一。這種書法美學上的高度,以及審美過程獨特的愉悅,我還不能完全從語言上概括。 方斌書法並非無暇。某些略凸的剛性需淡淡隱匿,法度氣象有待深度凈濾、內斂。其書道和書學遷徙跋涉中理性的冷峻,能否耐住寂寞,甚至一生的孤獨,都需不斷檢驗。當然,這與方斌書法的整體內美價值和審美取向來說,可能有點吹毛求疵了。方斌是有自省能力的人,心中應自有答案。 我發覺方斌的性格與以前相比好象有了一些柔性,此變化似乎蘊含著什麼。 丁亥端月於半蘆堂燈下

祀三公山寫意

3.jpg(321.9 KB, 下載次數: 125)

3.0.jpg(165.39 KB, 下載次數: 115)

臨王氏一門帖

59.jpg(201.49 KB, 下載次數: 121)

臨王氏一門帖

60.jpg(201.45 KB, 下載次數: 116)

61.jpg(186.35 KB, 下載次數: 115)

臨王氏一門帖

62.jpg(181.65 KB, 下載次數: 110)

65.jpg(176.09 KB, 下載次數: 119)

63.jpg(221.76 KB, 下載次數: 102)

推薦閱讀:

【金石篆刻】A7
江流有聲 - 江浙滬著名篆刻家作品邀請展 ——(上海)張索
漢印作業第104方:橫畫的多樣性
書法篆刻之最 - 秋心齋書畫網 - 秋心齋書畫網, 汪維成
篆刻寶典

TAG:書法 | 篆刻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