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沒錢人如何投資?

  大家一定聽說過投資中的「二八」理論,就是指20%的人賺走80%的利潤,你一定不甘心做那80%的被套牢者。金融市場風雲多變,可以說是一個殘酷的市場,而一般個人投資者缺乏資金和信息的優勢,想要獲利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很多投資者都有這樣一個問題「投資什麼才是最好?」在這裡,推薦給投資者基金這種金融投資產品,不論你是經驗少、本錢少的年輕打工族,還是沒有時間理財的資深散戶,通過基金,你才有機會和機構法人、大戶取得平等的獲利機會。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逐步開放,越來越多的投資工具可供個人投資者選擇,除了股票、基金,還有各種債券、保本型投資工具等等。但對於手上只有數萬甚至不到一萬元資金的人來說,投資股票和一些新型投資工具是很困難的。因為各種新型金融工具的最低投資門檻都很高。股票也是一樣,投資兩三萬買股票,能買到一隻績優股算是運氣了,如果想要分散風險是幾乎做不到的,你總不能用兩三萬元買幾十支股票來分散吧!

  每位投資者都應該將精力用在自己的專長上。與其自己絞盡腦汁的分析行情,還不如把錢放到由專業投資團隊管理的績優基金上。這是「沒錢的人」積累資產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要做好資產的配置,你可以遵循100原則,用100減去你的歲數就是應該投在較激進投資工具上的比例,如偏股型基金。比如你現在40歲,那你投資偏股型基金或股票的比例可占你投資金額的60%,剩餘40%的資金則應投資於穩健的投資工具,如:定期存款、國債、貨幣市場基金等。當然了,這個原則是比較通用性的、比較初始的,每個人的情況不同,加上市場情況不斷變動,要根據這些情況對資產配置做不斷的調整。

  第三步,要找到一個能夠適時買入、賣出的方法。基金網上交易可為你輕鬆做到這一點。很多投資人都有遇到這種情況,就是基金凈值隨大盤下跌已到自己的買入價位,可由於忙於工作,而錯過投資時機。現在你只要在基金公司的網站上開通網上交易,並設置好預約申購或預約贖回的條件,就可以讓計算機幫你監控,只要條件一成立,你設定的申購/贖回指令就可自動執行,緊緊抓住每次難得的市場機遇。

  第四步,「沒錢的人」投資基金可能沒法一次投入很多資金,那麼使用定期定額的方式可能最為合適。定期定額的起點較低,每期最低只要投入五百元就可以了。此外定期定額是一個長期的投資過程,有分散時點的作用,在市場比較差的時候,你買的基金份額會比較多,在市場比較好的時候,你可能買到的基金份額會比較少,總體而言收益率可能會比一次性投資更較高,有機會給投資者提供一個長期的穩定的回報。同樣你也可以使用基金電子交易來輕鬆實現定期定額業務的設定和操作。

  希望所有「沒錢的人」都能通過成功理財為自己創造更多的財富。(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一個朋友,好久不見了,想是有三五年了,進來突然打電話給我,讓我請吃阿一鮑魚,還是產自日本的三頭鮑,問其原因,答曰:「國內經濟發展迅猛,A股市場一日千里,為兄不賺錢也難啊。」

  前幾年的中國股市,屢創新高,令人乍舌。如滬指從2005年中的不到一千點,飆升至6000多點,2年多時間,漲了6倍,深成指數亦不遑多讓。另一方面,伴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其他資產價格也是直線上升。不少大城市的樓價,幾年時間,價格都是翻了幾倍。國內股市樓市的持續火爆之下,街頭巷尾,無論是達官巨賈,亦或販夫走卒、常掛在口邊的都是談股論經,投資回報。更有人談及投資的複利效應,今天投資的10000元,按照15%的年投資收益,30年之後,就是66萬,25%的年收益,就超過800萬。他們激動地憧憬著另一個巴菲特的誕生。

  這當中,難免有部分人黯然神傷,搖頭嘆息。因為囊中羞澀,沒有更多的閑錢進行投資,因此他們認為自己就此錯失了投資機會。這裡頭,很大一部分是進入社會不久的年輕人,他們沒多少積蓄,只好空看著投資市場的火爆而作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慨嘆。

  如果有人告訴你:即便沒有錢,你也可以進行投資,甚至會取得很不錯的回報。你可能會付之一笑,不以為然。然而,這的確是事實,而非故弄玄虛。

  首先需要一般化資本和收入的概念。收入的真正含義,並非是一堆花花綠綠的紙幣,紙幣之所以有意義,是作為交換媒介,能換取人們最後所需的各種物品,能夠買到所需的各種服務。如現代投資(000900,股吧)理論的鼻祖,偉大經濟學家Irving Fisher所說,「貨幣在花費以前是沒有用處的。最後的工資不是用貨幣而是用貨幣買到的享受來支付的。股利支票,也只有當我們用來購買食物、衣服或汽車然後進行享受時,才成為最後的收入。」

  也就是說,那些帶給我們實實在在享受的東西,是令人食指大動的美食、布局合理環境優美的房屋、熨貼舒適的衣服、錦繡山河、動聽樂章。這些東西,或能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患,或能讓我們大開眼界,讓人視覺聽覺有所享受,這才是真真正正的收入。而你目前所擁有的資本,就是未來這些收入的折現。我們今天購買股票、期貨、債券,投資樓市、商鋪,歸根結底,最後都是為了換取這些直接的收入。正是因為這點,應該明白到,能夠帶給我們收入的,不一定需要用很多金錢換取。甚至說,這裡面一些東西,再多的貨幣也無法換取。

  別墅名車,錦衣玉食,一擲千金,固易得之,但是真誠的友誼、幸福的家庭、動聽的音樂、華美的文章,這些就難以僅憑貨幣來換取了。而這些東西,都能夠給我們帶來源源不斷的收入流。進入社會不久,缺少閑錢的年輕人,可以著重從這些東西入手。

  比如,你可以在別人花費大量時間去選股、去買基金的時候,下苦功,多讀多寫,學好英文。而把一門語言學好,其回報相信很多人能夠明白,因為他們生活中會看得到。英文學得精通的,可以去做翻譯,做專業教師,收入不菲。即便沒達到這個程度,只要達到大致流暢程度,作為職業輔助,去外企找個工作,把目前收入翻一番,相信絕非難事吧。也應該知道,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多學一門語言,無論是什麼工作,就意味著多了不少機會。而中文也一樣,每天花費些時間,學點詩詞古文,同樣亦有類似的回報。用股票行話來說,一門語言其實是一支很不錯的潛力股,適合長線投資,堅持下去,回報自然不菲。

  更多的選擇,你還可以去學會怎樣欣賞古典音樂;去潛心靜氣,多讀幾本好書;去結交幾個知己良朋,一杯清茶,縱談古今。這些都是實實在在的投資,花費的主要是你的時間,而且重要的是和投資藝術品類似,在投資的同時,你亦有收入:你能夠越來越感受到古典詩詞裡面的高貴與優雅,能夠欣賞到古典音樂裡面的絕妙旋律,能夠時不時有客自遠方來剪燭西窗的驚喜與愉悅,感受到知識的交流和友情的可貴。

  因此,與其嗟窮怨卑,不如花點時間和精力,做點上述這些投資吧。它們能夠使得你的文化素質和欣賞能力更上一層樓,這些素質和能力在自由市場之下,會有實實在在的回報。而且越開放、文明的時代和社會,知識和藝術的回報率會更高。

  一天一元玩理財

  在金融市場中,最重要的理財理由是——資本永遠有回報。即使你曾經是一個數學成績常年不及格,或者你對於數字非常不敏感,甚至看見財務報表就頭暈——但你如果準備今天就開始個人理財計劃,我仍然有辦法:一天一元錢。

  很多朋友問我:不勞動沒飯吃,不理財總不會餓肚子吧?我的回答是「未必」。

  在這裡介紹一個簡單的測算:如果有一位30歲的叔叔,有一個零歲的孩子,從這個時間點開始直到60歲退休,漫長的30年當中,這樣的三口之家,大概花費多少錢才能滿足這個家庭的基本需求?

  三口之家,每個人每天吃飯加上各種的花銷,一個月3000元應該是最基本的,大概需要108萬元,這個毋庸置疑;

  首付20萬元,合計80萬元——在北京,這是個非常低廉的住房了,而且你只能買到六環以外的地方;

  如果買車,從30歲到退休前至少要購置兩輛吧,花30萬元。再加上每年養車的保險、汽油等費用,合計70萬元;

  再養一個孩子,不包括將來出國留學,從出生開始一直到大學畢業,按照現在北京、上海這些大城市的標準,起碼要花費40萬元;

  這樣已經差不多300萬元了。還要贍養父母,算一起是4個老人……目前業界公認的數字是480萬元。如果僅靠自己每個月的工資所得,按現在家庭月收入1萬元計算,應該不算很低了,那麼需要——如果掙夠480萬元,剛好需要30年。60歲以後的生活呢?

  這就是理財的意義所在。如果不進行好的理財規劃,不光有一天你的財富會棄你而去,甚至於最基本的生活條件你都無法滿足和實現。

  所謂理財,就是追求長期而穩定的收益。一項綜合的理財,首先關注的是資金和資本。理財和投資是不能劃等號的。我感觸最深的是,往往包括很多相對專業的媒體,都有一個概念沒弄清楚——更多人談的理財是投資,談哪種投資更好——其實,「投資」並不是真正的財務規劃。

  草率的投資行為,有時更像賭博:博一下,成功了,你的目標就實現了;那如果沒有成功呢?生活當中其實只有兩種情況——或者你沒有財富;或者你被財富擊倒。真正的家庭理財,第一點要實施的是——保證財務的安全。只有做到財務的安全,才能進而滿足其他的財務需求,最終追求財務的自由,從而享受真正生活的快樂。

  綜合的理財規劃是一個很龐大的話題,簡單來說,完善的理財包括如下內容:首先制定財務的目標;其次進行資產和債務的管理;然後進行家庭風險的管理;再然後是投資項目的組合;還包括合理的避稅、良好的財富轉移計劃等等。

  理財的道理也很簡單:在金融市場中,最重要的理由是——資本永遠有回報。只要你有剩餘的資產,經過合理的運作、規劃,就一定能獲取更多新的資金。反過來說,你花的錢比自己掙得還多,財務狀況的最終結局將會慘不忍睹。如果現在你不能很有效地抑制自己,或者是開始減少你的債務,理財規劃就根本無從談起。

  即使你曾經是一個數學成績常年不及格,或者你對於數字非常不敏感,甚至看見財務報表就頭暈——但你如果準備今天就開始個人理財計劃,我仍然有辦法:一天一元錢。

  一天存一元錢,不相信有人做不到——這麼小的投入,依然可以做出驚人的理財成績。假定年收益率是10%,一個零歲的孩子,一天給他存一元錢,就永遠放在那裡,或者是購買一些比較好的基金產品。如果能達到每年10%的收益率,計算一下,到這個孩子60歲以後,他需要退休養老的時候,這筆錢將可以變成200萬元。

  其實,這個理財法則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如果收益率是4%的話,18年內你的資產就能翻一番。也就是說,29歲時手上的10萬元錢,到自47歲時就會變成40萬元;假如收益率能提高到12%的話,6年時間,你手中的資金就會翻一番了。但是,這裡有一個前提:第一,你要每年都確保這樣的收益;第二,中間任何一年都不能動用這筆資金。

  前一段時間,我總是聽說:某某人現在甚至把房子賣了,把所有的資產壓上,去做一項投資——這個是最不可取的。因為你不可能保證這筆錢長期不動用,但是如果進行一個有效的規劃,拿出合理的資金就是可以實現的。(錢經)

  理財需從守財起 沒錢更要學理財

  從學校畢業後,我在某公司擔任文職類工作,月收入不過2800元,但是我並沒有因此收緊開支,我信奉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為了未知的明天省錢對我而言絲毫沒有吸引力。

  然而隨著物價的上漲,錢總是不經意間就流走了,認識了女朋友後更是如此,在外面下趟館子、看場電影、再逛逛街,一個禮拜動輒就是幾百元的開支。於是我成了一名典型的「月光族」。

  坦率地說,我並不覺得我有多麼鋪張浪費,很多開支在我看來屬於必需的範疇。剛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個月,我常常半個月就提前花完了一個月的工資。後半個月通過信用卡透支未來一個月的工資過活,對於我來說已經成了家常便飯。

  直到去年,我下定決心要和女友在近兩年完婚,雖然父母已經為我結婚買了一套房子,但是因為地理位置比較偏,女友希望婚後能夠買一輛車,當然我們還計劃要孩子。如此一算,無論是朋友還是家裡人都開始催促我省點錢,理理財。

  我以前總覺得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從來沒想過窮人也要理財,女友勸我說:「我們就從簡單的節約開始做起。」她更是主動提出以後少在外面吃飯、少買東西,這讓我很感動。為了不辜負她,我下定決心先過了節約這一關。

  我開始培養記賬的習慣,我發現這一點非常有助於控制自己的開支,能防止錢「不知不覺流走」,當然喜歡玩樂的我也不願意對自己苛刻,於是先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簡單的目標,就是每月至少爭取節約出800元至1000元。

  其實我這樣做是受到網上一篇文章的啟發,文章充分證明了「聚沙成塔」的魔力:如果有人願意仔細計算一下,就會發現,如果一個人從30歲開始,每月存500元,按照現在的銀行存款利率,進行合理的存儲,到60歲時,大概可以有40萬;就算只存10年,存到40歲,也有21萬;存20年,存到50歲,大約有32萬。這麼一算真的讓人咋舌!

  我不由盤算起來,如果我能儘早做好「節流」和儲蓄工作,就意味著我以後可以靠自己省出來的這筆錢舒舒服服地養老,而這僅需要我平時一點點毅力就可以做到。

  於是我從去年開始就為自己安排了一項人生儲蓄計劃,我去銀行專門開了賬戶,每個月工資發下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先存掉500元,為了防止以後有突發事件發生,我將存款分成了三個月期、六個月期和一年期三種,這樣就可以保證在有意外需求出現時,隨時有到期的資金可以供我支取。

  目前我還沒有足夠的勇氣去股市中搏擊,因為這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但是我想每月拿出200元做基金定投,爭取獲得比銀行存款更高的收益率,當然我知道基金是有風險的,所以我也不希望投太多,先用200元試試水比較符合我個人的風險偏好。

  總之這一年來,我越來越體會到,窮人照樣要理財,且應該提早省錢;越早做,日後收益也越大。我要謝謝我的女友對我的支持,她也說我現在比過去更成熟了,我想我們的愛情也在隨著財富共同增長!(每日經濟新聞)

  用別人的錢去生錢 巴菲特賺錢的遊戲是這樣玩的

  「人生如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濕雪和長長的山坡。」巴菲特在其傳記中總結的這一理念,已經超越財富的範疇,成為其人生的寫照。

  作者從解讀猶太民族獨有的財富觀入手,回顧了巴菲特家族的歷史,用大量成功人物的故事以及猶太人關於財富的寓言,講解了像巴菲特一樣滾雪球所必須遵循的財富原則,同時還給出了應用這些原則積累財富的操作方法和模式。

  每個人都可以從這本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雪球」和「長坡」。

  沃倫·巴菲特77歲生日的時候,依然期待認識新朋友、完成更多投資、繼續多方出謀劃策。因為未知的世界是無限的,他感覺自己的學識依然遠遠不夠,才剛剛啟程。「人生如滾雪球。最重要之事是發現足夠濕的雪和足夠長的山坡。」

  「濕雪」是指財富在滾動過程中能夠吸附在身邊的、跟隨時間逐漸增長的資源。比如保險的浮存金和長期持有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股權的投資者;「濕雪」還可以是知識和能力非凡的職業經理人,這些「濕雪」是巴菲特成功的最重要因素。「長坡」是必要條件,好公司就是這樣的通道,好企業能促使財富流經通道過程中不斷增值。好通道應該具備怎樣的條件呢?首先要足夠長,投資者要選擇好企業的股票,然後長期持有;其次是跑道要盡量平穩(企業的經營業績要持續而穩定地增長),不要大起大落,路途太顛簸,誰也受不了;再次是能擠進來的雪球不要太多,否則經過頻繁的撞車消耗,你的雪球跑到終點的可能性就很小了;最後是還要有足夠的耐心,等待雪球逐步滾大。

  傳統猶太商人的生意可分為三種境界:

  第一等買賣是賺女人的錢,因為男人征服世界,而女人征服男人,所以女人才是金錢的主宰和真正花錢的人,最重要的一點是,女人在鑽石珠寶和時裝面前會「犯傻」。巴菲特投資的此類產業有:海茲伯格鑽石店、本·布里奇珠寶連鎖店,尤其是他擁有的博希姆公司奧馬哈珠寶店,除蒂凡尼的紐約旗艦店外,全美國沒有任何一家單獨的珠寶店能在銷售量上超過它。

  第二等買賣是賺嘴巴的錢,世界上有60多億張嘴,一日三餐的需要是永無止境的,但猶太人只做以有錢人為目標的高級餐廳和高檔食品生意。巴菲特投資的食品公司包括:可口可樂公司、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國際奶製品公司、喜詩糖果公司、盧姆水果公司。

  最高境界的買賣是用他人的錢去生錢,而且這類商人還十分受人尊重。巴菲特的「濕雪」資源是全世界的有錢人,或者有錢的女人以及有錢人中的有錢人。例如,他13歲時喜歡上了送報紙,並且說服負責路線分派的經理把威徹斯特社區分給他。這是一個絕好的同有錢人做生意的工作。在威徹斯特社區居住的上流階層屬於精英中的精英,在這條路線上有6位美國參議員,還有上校和高級法院的法官等所有的大人物。每天清晨,沃倫跑出門,搭上首班公車,前往教學大街3900號的威徹斯特。他的公車通票號碼經常是001號——每周第一個買通票的人。如果他晚了一點點,司機還會習慣性地找找他。沃倫找到了最有效率的送報路線,把每天遞送幾百份報紙的重複性工作變成自己和自己的競賽。同時他還向送報客戶推銷枱曆和新的雜誌。一年以後,他的儲蓄總額達到了1000美元。這是他與有錢人為伍,為有錢人服務,通過勤奮工作滾出的第一個小小雪球。從那時起,巴菲特總是能找到濕雪和長長的山坡。因此他僅用了半個世紀,就成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截至2008年,他的個人資產總值約620億美元。而一般人即使找到了濕雪,往往還沒滾出幾步,就在太陽底下融化了。

  眾所周知,春天播種,秋天才有收穫;在生活中,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會越多;在投資中,永遠不做自己不懂的事,把自己當成是企業的老闆,並把注意力放在公司的賺錢能力上,你將會變成一名優秀的投資者。(贏周刊)

  投資賺錢七大技巧

  這並非說我們對此只能聽天由命、無所作為;無法控制投資市場,卻可以選擇走向成功的投資策略:選擇投資品種,並將這些品種進行合理搭配。

  技巧一 投資不是在海邊撿貝殼

  我們中的許多人在進行投資時,就像在海邊撿貝殼一樣,盲目、缺少針對性。一天,我們從朋友那兒聽到一隻好股票,於是就買了它;第二天,我們又從報紙上看到一隻好股票,又買了它—就像撿了一大堆貝殼一樣,擁有了一堆五花八門的股票:雜亂無章、缺乏條理,更不會關心這種投資組合是否合理。

  合理的投資方式是:首先選擇投資組合,其次才是個人投資。先選定一些不同的投資品種,然後走出去,根據這些品種尋找具體的投資對象。採用此種辦法的好處是,就算你的一部分投資出現了虧損,但其他部分不會受其影響,甚至會獲得收益。

  技巧二 不要買昨天的熱門貨

  過去的熱門品種無法保證你將來的收益。投資的最大風險是將大量的資金都堆積到曾在短期內創造過市場神話的股票和基金中去。短期的超額回報往往無法持久,意味著那些搭乘高空飛機的投資者常常會摔得鼻青臉腫。

  即使你對這樣的股票做過精密的分析,認為它仍有潛力可挖,也只能將它作為你多種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如果一旦失手,也只是部分損失。

  技巧三 不要低估投資成本

  在股票交易中,一般人都不會大在意每次0.5%的交易費,與每年20%的資金收益率,或者與近幾年賺得的大量資金相比,畢竟是個小數目。

  但這種想法顯然是忽略了投資費用的長期效應。經紀人的傭金只是交易成本的一部分,他們還可能會在其持有的股票上漲差價中獲得更多的好處,或者在為你買賣股票時賺取差價,這個差價就是你多支付的費用。一般來說,每次買賣股票只有半個百分點,甚至比這更少的費用,但如果頻繁地進行交易而且數額又較大的話,時間一長,這半個百分點就會變成兩個百分點、三個百分點,甚至更多的百分點,最終會吃掉你的一大塊投資收益。

  為了計算交易成本對資金收益率的影響,如果將美國所有較大的至少已生存了十年的股份基金都挑了出來,得出一個令人驚訝的結果:交易費最低的基金一年的交易額竟超過交易費最高的基金1.8%~2.3%。如果你認為這點差別無足輕重的話,我們不妨做一個具體的比較:投資50000美元,每年的收益率由8%提高到l0%,十年就會多收入2174l美元(稅前利潤)。

  技巧四 避免死捂不放和見好就收

  如果你買了兩隻股票:一隻漲了25%,另一隻跌了25%,那你怎麼辦呢?如果你是個普通的投資者,一般會賣掉賺錢的那隻股票

  加利福尼亞大學金融教授特蘭斯·奧登研究了近七年的交易模式後,發現有一半的投資者會將手裡賺了錢的股票賣掉。此後,他又將已賣掉的獲利股票與梧在手裡的虧損股票做了一個比較,發現兩年後獲利股票與虧損股票相抵後收益率僅為3.5%。

  為什麼我們熱衷於拋售贏利股票,而對虧損股票卻猶豫不決?答案很簡單:因為我們不願意割肉。一隻股票一旦落入水中,我們一般會想方設法把它撈上來,而不是在它還未死亡時就將它扔掉。但別忘了這樣一個事實,亞馬遜公司的股票在2000年初的售價為每股70美元,而現在的交易價僅為15美元,不知道何時我們才能看到它回到70美元的價位。

  技巧五 弄清你的風險承受力

  投資結果與期望值正相反是常有的事,我們本應小心謹慎時,卻往往放鬆了警惕。例如:2000年初的納斯達克指數與1998年相比上漲了84%,投資者普遍感到牛市格局已定,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在股市竄升了一大截,打開了一個巨大的上漲空間後,其崩盤的概率是最高的,因為各大公司已在高位上悄悄出貨了。

  為什麼當警報聲在我們耳邊嗡嗡作響時,我們還要奮不顧身地投入股市?原因之一就是我們已經很久沒有經歷熊市了,我們忘記了牛熊循環是一個必然的規律。

  技巧六 搞清消息的真偽

  哥倫比亞大學的心理學家保羅·安德森將投資者分成兩類:一類是只根據當前的價格資料買賣股票,而另一類是在掌握了相關的價格信息並看了媒體有關股價波動的成因分析後再進行交易。當股價暴漲後,保羅·安德森發現那組根據媒體信息炒賣股票的人獲得的收益,是得不到什麼信息的那組人的一半。

  為什麼沒有消息來源的那組人反而賺得更多?保羅·安德森從理論上做出了解釋:我們所得到的消息幾乎都是關於某隻股票的走勢預測,因此,當一隻股票的價格在媒體的渲染下(似乎預測得很準確)節節走高時,我們買進;反之,當這隻股票價格走低,媒體一片悲觀情緒時,我們賣出。許許多多的投資者就是按照這種操作思路買賣股票,從而造成股價非理智地走高或走低。

  正確的操作辦法:重視消息,但不讓消息左右我們的行動對任何消息來源都採取「只看不動」的策略,直到弄清了消息的真偽後再行動。

  技巧七 時間是最好的試金石

  從1995年利1999年,S&P500指數每年都能為投資者帶來26%的收益。隨著股市長期看好,人們很容易盲目樂觀,認為牛市將會長期繼續下去1999年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個人投資者普遍認為未來十年能給他們帶來19%的收益——差不多是1975年11%平均收益率的兩倍近期股市的不斷下挫,會降低人們的這種樂觀預期,然而大家似乎還抱有某些僥倖心理。負責制定財政計劃的經濟學家安東尼·奧格允說:「我認為大家的這種期望值現在仍然有些過高,還沒有降到一個合理的水平上,除非市場徹底讓人們寒了心,大家才能理智地面對現實,而理智往往是短暫的。」

  如果你的預期收益目標無法實現,你可能會去搞風險投資,購買像IPOs這樣的超值股票,期望能在短期內為你帶未豐厚的收益,如果一旦失手,可能不僅達不到預期目標,甚至連11%的年平均收益率也泡了湯。

  如果將收益目標定得現實一點兒,你就越有可能達到預期目標。只要你的期望值定得合理,雖然沒有完全滿足自己的意願,但至少可以保證你能得到回報。

  如果收益率超過預期目標,那你不妨把它當做額外得到的紅利,拿著它你可以去海濱度假,才免著褲腿,光著腳丫,漫步在海灘上,邊走邊將大海送給你的禮物——五光十色的貝殼撿到籃內。這難道不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嗎?

  七條真理讓你財富增值

  如果你花上幾天時間跟蹤一下市場,研究研究投資,再看看財經電視頻道,你也許就會發現自己的身邊充滿了各種不確定性。股市是漲還是跌?哪只共同基金會成為閃亮之星?利率下一步將走向何處?

  然而,當你退後一步時,你又會驚奇地發現,實際上能夠確定的東西也有很多。

  當然,你永遠也無法準確知道未來數日、數周的股市走勢。但當談到理財時,有許多真理是你無法辯駁的。其中就包括以下7條。

  第一條: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隨著工資不斷提高,你的生活水準可能也會水漲船高,外出吃飯的次數增加了,換了更好的車,甚至還會買更大的房子。這些都是情有可原的。總是壓制自己的慾望也不利於充分享受生活。

  不過,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也是要付出代價的。由於你的生活方式變得越來越費錢,要想退休就會變得沒那麼容易,因為你需要賺更多的錢來維持高水準的生活方式。當然,為了能夠退休,你也可以削減各類開銷。不過,一旦你習慣了某種生活標準,要想再降低下來就十分困難了。

  第二條:慾壑難填

  在削減開支和努力提高現有生活水準之間,多數人會選擇後者。他們永遠都想要更好的車、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薪水。而一旦得償所願,他們很快就又變得不滿足。

  學術界將之稱為「享樂適應」(hedonicadaptation)或是「快樂水車」。當升職或是新房新車帶給我們的興奮逐漸消退時,我們又會開始去追求別的東西,如此周而復始。

  第三條:靚車、高檔時裝並非財富象徵

  相反,這些東西表明一個人曾經很有錢,或者說選擇了借錢消費。花了這些錢後,這些人變得更窮了。

  第四條:投資者的三大敵人

  它們是:通貨膨脹、稅和投資成本。實際上,如果將這三個因素都考慮進來,你會發現自己的投資組合根本就不賺錢。比如,你購買了一個投資債券的共同基金,收益率為5%%,如果基金的年費是1%%,你的收益率就會降到4%%;如果你適用的所得稅率為25%%,那收益又要減少一些;要是通貨膨脹率恰好又是3%%呢?可以這麼說,至少稅務機關和你的基金經理是賺錢的。

  第五條:多元化大雜燴

  進行廣泛的分散投資,不僅能降低投資風險,還能保證你總能持有一些市場上最熱門的投資。

  然而,如果你進行了分散投資,投資組合中不可避免地會有一些投資的表現達不到市場的平均水平。可別因此討厭它們,今年表現不好的投資很有可能會在下一年成為你的大救星。

  第六條:並非所有的高風險都有高回報

  不論是股票基金還是個股,短期內都會出現大幅的下跌。但它們兩者的相似之處也就僅限於此。如果你有一隻投資極為分散的股票基金,如果它出現了下跌,你幾乎可以肯定它總有一天會反彈回來,並在長期內給你帶來可觀的回報。

  但如果你持有的一隻個股大幅下跌,無論你等多長時間,都不敢肯定它哪天會出現反彈。

  第七條:改變是要付出代價的

  當你賣出一種投資,而買進另一種時,你的回報率不一定就會因此提高。但改變卻一定會帶來成本。當然,如果你在一個退休賬戶中買進和賣出免傭金的共同基金,那就另當別論了。而其他多數交易可能都會涉及傭金或是稅金,甚至有可能兩者都涉及。因此,在你下一次進行交易前,一定要仔細、認真地考慮考慮。

  六條法則讓你變得富有

  大多數人之所以跟錢之間總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是因為他們不知道錢的活動能力。錢,跟人一樣,是有生命的。每一塊錢就是你的一個職員,你的目標是讓你的職員勤奮工作,經過時間的沉澱,人員會日益壯大,工作效率會越練越高,他們會幫你賺更多的錢,積累到一定的財富時,你就可以作為董事長早日享受退休生活。這裡有六條關於財富的法則,也許你能因此獲得通向財富之門的萬能鑰匙。

  第一條了解小錢的威力

  很多人常常跟我說,很想投資就是沒錢,其實他們的誤區在於,很多人都認為投資得有一大筆錢才能開始,總存有我手頭上的錢暫不寬裕的心理,他們認為投資一次性至少也得是萬兒八千的,否則就沒什麼意義。但是富翁的錢也是從1塊錢攢起來的,財務自由不是一天就可以實現的。我家的一個鄰居汪太太,剛到美國的時候就在餐廳里刷盤子,她把遺棄的各種廢舊瓶子都積攢了起來賣錢,看上去值不了幾個錢的東西她從來也不放過。現在她的資產已經超過千萬了,所有的積蓄都是她從不起眼的小錢投資開始的。我這裡並不是建議大家要如此的樸素,但這段經驗是有價值的,別忽略從小錢開始。

  第二條財務自由的準備

  你現在節約下來的每一塊錢,都是你將來的財務自由的每一塊堅固基石。攢錢是如此,花錢也是如此,花20塊錢和40塊錢也許一次起來有什麼區別,但時間長了,所產生的貧富差異卻十分懸殊。錢始終在為你工作,你擁有錢的越多,工作起來效率就會越高,收益就會越顯著。有了這些錢,你就可以不必再給別人打工,可以在家裡陪孩子,享受退休生活,週遊世界。如果你當前有收入來源,那麼你就從今天開始積累財富,可能一次只有5塊、10塊錢,但每一次微不足道的積累都將成為你實現財務自由之路的基石。

  第三條為你的將來打算

  幾年前,我的一個朋友跟我說,她不願意投資股票,因為她不想等10年才成為富婆,她想享受眼前的生活。這種思想的不利之處在於,10年後她活著的幾率很大,到那個時候將面臨的問題就是她是否比現在過得更好。你當前的生活條件是由你過去所做的投資而決定的,所以,不妨在此刻為你的將來做好準備!

  第四條買公司股票代替買其產品

  有些人總是在問為什麼總存不下錢,他們總是覺得錢是花出去了,但從來沒見任何回報。道理很簡單,我建議他們能夠不再買公司所銷售的產品,開始買公司本身。美國對有錢人(年收入22.5萬或持有300萬資產)做的一項調查表明,富人會把他們全部收入的30%左右拿去投資或儲蓄。這並不一定是可以致富,但卻是他們成為富人的原因。當你忍痛改變你的消費習慣,忍痛徹底擺脫做金錢奴隸的束縛時,你就是被列入富人的行列了。所以,要麼忍痛改變,要麼就滿足現狀吧。

  第五條錢多並不是關鍵

  錢多並不能解決你的問題,錢還是一個放大鏡,它可以折射出你的一些很現實的習慣。想成為一個百萬富翁,如果你的工作只付給你每年18萬的薪水,最糟糕的打算就是你需要同時找6份工作,掙了100萬的同時你也會跨掉的。但是仍有很多每年賺100萬的人,他們只有一份薪水,但卻不斷的有支票入賬。二者的區別就是,智者並不看存摺的薄厚,而是看怎麼才能讓裡面的錢高效的運轉起來。

  第六條別走父母經過的路,除非他們是富翁

  給智商低的人的定義就是他們經常在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但卻在奢望不同的結果。如果你不想向你父母一樣辛苦操勞一生而依舊清貧的話,那就別過他們的生活,要從他們那一代人的思想中解放出來,對財務有重新的認識和控制。為實現父母未曾達到但卻夢想的財務自由和成功,你需要做兩件事情。第一,嚴格控制你的負債,在你做任何一項投資之前,是否應該用這筆錢先還清債務;第二,把投資和財務儲蓄永遠放在人生中的重要的位置,這個就要看你的持之以恆的魄力了。作為個人來講,無論你需要的現金收入還是長期的股票增值,成功的實體投資也是讓你致富的關鍵。拿一部分錢從做點小買賣開始起步,逐漸的建立你的企業,從而獲取長期的投資回報和可觀的前景。


推薦閱讀:

3D Sensing攝像頭引領智能機最大創新 IR VCSEL模組成為重中之重
如何在30歲前實現經濟自由?
雷軍上市前48歲學跳舞: 怎樣用投資思維逆襲年齡?
如何優雅地給一隻貓定價?
只爭朝夕 | 魁省投資移民再次開放,22萬移民加國速搶佔名額!

TAG: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