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教師】假期來了,該多放點心思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了!

「平時總是面對學生,看到自己的孩子反而不知道如何是好。」想到假期要有兩個月的時間要和自家孩子相處,老師們又激動又擔心。

擔心什麼呢?——自然是「能不能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的問題啦!

教育自己孩子,已經成為不少為人父母的教師們的困惑。在教育圈,甚至有教師子女教育「燈下黑」現象的說法。其實,現實中,相當一部分老師已經做得不錯了呢;但也有一些老師,由於一些職業習慣,對於自家孩子過於嚴厲、要求過高,導致孩子的成長並不開心。

所以,各位師爸、師媽,不妨看看,以下這幾點您平時注意了嗎?

如果沒有的話,從今天起就嘗試一下吧!也讓您的孩子有一個開心的暑假,讓您和孩子能夠享受一段共處的美好時光!

法則1:既做好老師,也做好父母

某市第五中學的李老師又一次把接讀幼兒園的女兒回家的任務交給了丈夫。這天,她不僅不能接女兒回家,連晚上照看孩子的任務也得交由丈夫來做,因為她晚上要去學校輔導在校生的晚自習。

「沒辦法啊,我要是在家照顧孩子,就會影響給學生上課。」李老師說,做教師是個良心活兒,她不能因為照顧自己的孩子耽誤了別人的孩子。

工作忙,讓很多老師的孩子並不能體會到父母的關愛。老師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將愛都給了別家的孩子,對自家的孩子卻總有幾分愧疚。

其實,不少教師似乎總會不知不覺地將「教師」這一身份混淆於「父母」身份,會當老師,卻不會當父母。那麼,應當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呢?

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應該多花心思去關心自己子女的學習和思想情況,常和子女交流。

老師還應當學會及時轉換角色。既然身處在家庭,我們教師就應該是一個好的父親母親,將工作的壓力放下來,在對待子女的教育上,不能用課堂上的口吻,也不能因自身繁重的工作和心理壓力,而對子女犯下的錯誤採取簡單、粗暴的方式,最終導致教育走向失敗。

法則2:別把自己當專家

在阿蓉老師看來,她理想的教育就是:「我的教育無時不在,不一定是要像平時給班上孩子上課那般像模像樣,那樣的程序化。」她耐著性子和兒子一起看書,給他講故事,教他唱歌跳舞,帶他出去逛街,了解世界、觀察社會,並創設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他獨立思考、自己嘗試解決問題,並參與交往,學習一些簡單的交往方法。「但是也許兒子不吃你那一套,他習慣了你的教育,習慣了媽媽在家庭中只是其中一個教育者的教育模式,所以他會變著法子擺脫你。有時吃飯,他就不要我喂,硬是哭著吵著要爸爸或者其他人喂。」阿蓉感到很無奈。

阿蓉的困惱很多老師同樣遇到了,不少教師對自己的教育理念還是很有信心的,「自己都能把別人的孩子教育好,還不能把自己孩子教好?」殊不知,教師和父母是完全不同的兩種職業,別人的孩子教好不完全是老師的功勞,也有孩子自己和家庭的功勞。所以別把自己當專家,踏踏實實地多關心自家孩子才是真理。

法則3:做一個不完美主義者

「我的孩子總是做不好!」老師們,你們是不是經常說這句話?我們老師身邊有太多太多優秀孩子的事例,看著一位又一位孩子出人頭地,就巴不得自己的孩子能集合所有同齡人的優點。於是便會戴著這副有色眼鏡來對待自己的孩子。而孩子的很多優點都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這種有色眼鏡過濾掉孩子的優點,卻放大了孩子的缺點,揪住孩子的缺點全天候的尋找矯正方法,反而強化了孩子的壞行為,讓孩子失去自信、失去勇氣、失去希望。

其實,何必呢?這種近乎完美的要求和攀比觀念不僅壓得教師自己喘不過氣,對孩子自信心等方面的成長亦很有害。

法則4:學會放手,學會放心

老師,你是不是總是不放心讓孩子自己去完成一件事情?

放手、放心、放下自己的孩子。當然這並不是說對孩子不管不顧,而是培養孩子的自信心,讓其獨立思考和成長而不過分干預。要知道,即便是優秀教師,模範父母,他們在孩子面前也不一定正確,也不能迫使孩子事事順從。培養孩子養成好習慣,讓其自己規劃未來是「學會放手,學會放心」的核心內容。

河南某高校國際教育部主任的李老師特彆強調這點,李老師的女兒目前在美國攻讀碩士學位,職業規劃是留國外或回國任外企高層。他認為須讓孩子具有自主思維意識,與眾不同意識,做到正向心理循環,並且要樹立孩子自信心。這一點尤其重要,成功的人都具有自信心和應對挫折的能力。

法則5:家庭不是學校,孩子不是學生

長期的職業習性,使得大多數教師在心理上有一種定勢,很擔心自己的孩子也會像班上某個特別難教的孩子一樣最終成為差或壞的學生。因此,教師對自己的子女也像對學生一樣,格外嚴謹,要求孩子言行舉止中規中矩,以對老師的態度對父母,以言聽計從為尺規,不可有超常的舉動。長此以往,最終導致孩子失去個人獨思的空間,總是處於屈從的心理狀態,極難獲得最大創造型個性的發展。

然而,孩子在家的心理角色與在學校是截然不同的。若在家庭教育中,教師繼續「教師」的角色而錯把家庭當作學校看待,便會形成一種不平等的教育環境,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此外,教師雖然在學校里是「真、善、美」的化身,是權威的代表,但在自己家裡,其作為社會人的優點和缺點,在子女面前表露無疑,其作為教師的神秘感和威信也被淡化。結果,教師在學校的那套教育方法,在子女身上無法施展。

法則6:不要把自己「鎖」在學校

「中小學教師的生活圈相對狹窄,對社會的接觸面也相對少。」雖然能接觸到各個階層的家長,但畢竟有距離感,多是止於表面的交流。一位老師在分析老師為何教不好子女的過程中說道。

長期單一而封閉的校園生活,使得教師的心智普遍單純且不善交際。這種生存環境對於教師自身可能習慣了,也並不覺得有何不妥,但對教師的子女而言卻有著很大的制約。

父母人脈資源的睏乏,社會活動內容極少,無形中限制了孩子的活動空間,孩子的視野也會相對窄小。所以,大多數普通的教師家庭成長起來的孩子在個性上都顯得小心謹慎,缺少敢闖敢拼的士氣。

要改變這種狀態,教師須從自身做起,不再「鎖」在學校內,要關注時代走向,創造機會讓孩子了解現實的不同層面,培養孩子對社會的感知力,更要鼓勵孩子多跟不同層面的人交往,要敢於在陌生的環境中確立自己的主張。利用假期帶孩子外出,增強孩子閱歷,會是不錯的方式。

「愛」、「幫助」、「耐心」和「信任」,這是當教師的基礎,更是教育自己孩子的基礎。愛孩子便要讓孩子有暖暖的感覺。

本期編輯:聶莉娟 趙天驕

根據

洛陽晚報 《老師為何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鄭委老師 博客 《很多教師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

楊安娜老師 博客《好教師如何教好自己的孩子》;

家有小學童:《老師跟家長坦白了為什麼教不好自己的孩子,原因是》等整理。

推薦閱讀:

同是好教師標準各不同
教師節經典祝福簡訊集 91ha精彩簡訊!
張帆 民間舞教研室專任教師
由一教師被歐打引發的追問
胖·師說 老師不喜歡用教育信息化工具?真相併不簡單(一)

TAG:孩子 | 教師 | 自己 | 假期 | 點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