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頸椎病
07-17
27 頸椎病 頸椎病多因長期低頭工作,感受風寒,年老體虛等所致。常見頸肩及上肢疼痛麻木,或伴有眩暈,步行無力等表現。 27.1 診斷依據 27.1.1 有慢性勞損,或感受風寒,或外傷史,或有頸椎退行性病變。 27.1.2 多發於40 歲以上人群, 長期低頭工作者或習慣於長時間看電視、錄像者, 往往呈慢性發病。 27.1.3 頸、肩背疼痛,頭痛頭暈,頸部板硬,上肢麻木。 27.1.4 頸部活動功能受限,病變頸椎棘突、患側肩胛骨內上角常有壓痛,可有上下肢肌力減弱或肌肉萎縮,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壓頭試驗陽性。 27.1.5 正位X線攝片顯示,鉤椎關節增生,張口位可有齒狀突偏歪,側位X線攝片顯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椎間隙變窄,有骨質增生或韌帶鈣化,斜位X線攝片可見椎間孔變小。CT、MRI 檢查對定性、定位診斷有意義。 27.2 證候分類 27.2.1 中醫證候分類 27.2.1.1 風寒濕: 頸、肩、上肢竄痛麻木,以痛為主,頭有沉重感,頸部僵硬,活動不利,惡寒畏風。舌淡紅,舌苔薄白,脈弦緊。 27.2.1.2 氣滯血瘀: 頸肩部、上肢刺痛,痛處固定,伴有肢體麻木。舌暗,舌苔薄,脈弦。 27.2.1.3 痰濕阻絡: 頭暈目眩,頭重如裹,四肢麻木不仁,納呆。舌暗紅,舌苔厚膩,脈弦滑。 27.2.1.4 肝腎不足: 眩暈頭痛,耳鳴耳聾,失眠多夢,肢體麻木,面紅目赤。舌質紅少津,舌苔薄,脈弦。 27.2.1.5 氣血虧虛: 頭暈目眩,面色蒼白, 心悸氣短, 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舌苔薄, 脈細弱。 27.2.2 病理分型 27.2.2.1 頸型: 枕頸部痛,頸活動受限,頸肌僵硬,有相應壓痛點。X線攝片顯示頸椎生理弧度改變。 27.2.2.2 神經根型: 頸痛伴上肢放射痛,頸後伸時加重,受壓神經根皮膚節段分布區感覺減弱,腱反射異常,肌萎縮,肌力減退,頸活動受限,牽拉試驗、壓頭試驗均陽性。 27.2.2.3 脊髓型: 早期下肢發緊,行步不穩,如履沙灘,晚期一側下肢或四肢癱瘓,二便失禁或尿瀦留。受壓脊髓節段以下感覺障礙,肌張力增高,反射亢進。錐體束征陽性。X線攝片示椎間隙狹窄,椎體後緣增生較嚴重並突入椎管。CT、MRI檢查示椎管變窄,椎體後緣增生或椎間盤突出壓迫脊髓。 27.2.2.4 椎動脈型: 頭痛,眩暈,耳鳴, 耳聾,視物不清,有體位性猝倒,頸椎側彎後伸時癥狀加重。X線攝片示橫突間距變小,鉤椎關節增生。CT檢查可顯示左右橫突孔大小不對稱,一側相對狹窄。 中醫骨傷科病證診療常規 389椎動脈造影見椎動脈迂曲、變細或完全梗阻。 27.2.2.5 交感神經型: 眼瞼無力,視力模糊,瞳孔擴大,眼窩脹痛,流淚,頭痛,頭暈,枕頸痛,心動過速或過緩,心前區痛,血壓增高,四肢涼或手指發紅髮熱,一側肢體多汗或少汗等。X線攝片見鉤椎關節增生,椎間孔變狹窄,頸椎生理弧度改變或有不同程度錯位,椎動脈造影有受壓現象。 27.3 治療方案 27.3.1 辨證施治 27.3.1.1 風寒濕證: 祛風散寒,化濕通絡,方如羌活勝濕湯加減。 27.3.1.2 氣滯血瘀證: 活血通絡,方如桃紅四物湯加減。 27.3.1.3 痰濕阻絡證: 化痰利濕,通絡止痛,方如半夏白朮天麻湯加減。 27.3.1.4 肝腎不足證: 滋養肝腎,方如六味地黃丸加減。 27.3.1.5 氣血虧虛證: 補氣養血活血,方如八珍湯加減。 27.3.2 其他療法 27.3.2.1 中成藥: 根據不同證型,可選用祛風散寒化濕、活血通絡、化痰利濕、滋養肝腎、補益氣血類中成藥。 27.3.2.2 牽引: 布托帶牽引,坐位或卧位。 27.3.2.3 推拿: 點穴按揉或正骨理筋。脊髓型頸椎病慎用或不用斜扳手法。 27.3.2.4 功能鍛煉: 以頸部活動和頸伸肌鍛煉為主。 27.3.2.5 針灸: 取風池、大椎、曲池等穴,或用刺絡拔罐法。 27.3.2.6 葯枕法: 選高低合宜的葯枕,內置祛風散寒、活血通絡等類中藥。 27.4 注意事項 27.4.1 對頸椎病的治療,綜合治療效果較好。 27.4.2 脊髓型頸椎病,應避免頸部的旋轉手法,必要時作手術治療。 27.4.3 除上述治療外,還應注意頸部的保暖和積極鍛煉頸項肌。 27.5 療效評定 27.5.1 治癒: 原有各型癥狀消失,肌力正常,頸、肢體功能恢復正常,能參加正常勞動和工作。 27.5.2 好轉: 原有各型癥狀減輕,頸、肩背疼痛減輕,頸、肢體功能改善。 27.5.3 未愈: 癥狀無改善。 27.6 病名注釋 本病證屬《中華人員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準?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第1.9條,第65款。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頸椎病的有效自我治療方法匯總
※該拿什麼拯救你,我的頸椎(含 3 分鐘頸部保養操 7 式)
※落枕也是頸椎病病因之一,你知道嗎?
※2.頸椎病
※【修之養】本想治頸椎病,最後卻成高位截癱!治病方式不對,後果真的很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