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現在還沒減產,但石油采沒了,中東國家怎麼辦?

油價一直降,為何沙特堅持不減產?

Mona,媒體人

題主的問題提的比較早,那麼現在快一年了,可以做個階段性的總結了。

簡單說,如果我們先不考慮陰謀論,沙特不減產不保價的策略,源於內部壓力和外部壓力。

一是內部壓力,就是 OPEC 組織的天然經濟脆弱性。OPEC 實際上就是一個價格卡特爾,而卡特爾的經濟學特徵必然是卡特爾成員因為偷偷增產享受固定定價帶來紅利,從而趨向於卡特爾瓦解。這在 90 年代以前簡直就是困擾 OPEC 的大難題。先後想出來產量配額監督、部長級監管委員會監督、外部獨立機構監督等等做法,其實也一直沒有杜絕。這在 OPEC 幾乎一統天下時候還能有效,等非 OPEC 石油越來越多的時候,OPEC 成員增產動力已經無法遏制了。所以這次沙特增產不保價,也是一種無奈的必然。

二是外部壓力,就是非 OPEC 石油競爭、新型的頁岩油競爭,以及作為石油替代品的新能源競爭。這些在高價油時代已經都非常突出了。很多人把這次石油價格戰簡單當成是沙特和美國頁岩油的競爭,這就有些過於簡化了。其實頁岩油僅僅是沙特石油麵臨的對手之一罷了,挑出它來因為有沙特美國這對長期盟友反目這種狗血劇的噱頭。其實過於誇張這種矛盾了。舉個例子,最近沙特薩勒曼國王出訪美國,和奧巴馬會談中幾乎就沒怎麼談油價的事情,美國國內輿論也幾乎沒有對此產生太多異議。這也側面說明,美沙在石油上的所謂「爭鬥」,很大程度上是新聞的臆想,就算有,也僅僅是淺層的商業層面。

事實上對沙特石油產生更大擠壓的,是非 OPEC 的石油,比如俄羅斯石油、蘇丹石油等等,這些是衝擊 OPEC,特別是沙特市場份額的最有力爭奪者。其實高成本頁岩油、以及更是遠景的新能源替代性,不會是引發此次石油戰的最主要原因。很簡單,新能源對能源使用結構的衝擊是相當遠之後的事情,一兩次石油價格戰根本影響不到那麼遠。而沙特石油在美國進口份額的下降,也是已經有了一段時間了。誠然近期頁岩油爆發是在 2010 年之後,但是對沙特來說,最重要的市場是亞洲已經是不爭的事實。而沙特長期忽略亞洲市場,導致輸往亞洲的石油價格普遍偏高,使得非洲、俄羅斯石油大行其道,而如果不降價爭奪份額,沙特將面臨既被擠出美國,又猛然失去亞洲的兩失局面。這當然不可接受。因此沙特必然要靠降價,增量,來保住甚至擴大亞洲份額。爭奪這塊增速快而且前景廣闊的市場,這裡不僅僅是中國,也有傳統的日韓,以及更加新興的石油需求國印度。

至於在降價增量的過程中,能順帶把高價的頁岩油打敗,何樂而不為呢。這也是為什麼沙特總是要先提「保住份額」,再提「讓高價油退出市場」,這可不是因為要遮掩所謂與美國的鬥爭而做的外交辭令,而是沙特真的是要把保份額放在第一位,與其競爭的,也是同樣低價油的非 OPEC 石油,當然也包括其他 OPEC「兄弟」。反正大家都不想執行卡特爾,那就大家都猛勁生產好了。而頁岩油,屬於「順帶被滅活該」的甜頭,而不是大力開戰的「核心目標」。

那麼價格戰是否達到目標了呢?暫時達到,但不鞏固

從沙特上半年的原油銷售來看,低價策略有效維護的沙特的原油市場份額。

今年以來,沙特輸往亞洲主要七個國家的原油日均達到 440 萬桶,是自 2007 年以來的第二高值,僅次於 2012 年上半年 460 萬桶出口記錄。而第二季度,輸往美國的原油達到日均 107.6 萬桶,相對今年第一季度增長 68 萬桶,僅低於 2014 年水平。輸往歐洲國家的原油則達到日均 101 萬桶,是 2006 年以來的最高值。

而按照業內估測,沙特的日均出口原油是否達到 700 萬桶,是判斷沙特市場份額是否下降的一個指標。2015 年初以來,除了 5 月份,其他月份沙特的出口數量都高於 700 萬桶。

而對照來看,在 2014 年,有七個月時間裡沙特的原油出口都沒有達到這個指標;在 2012 年和 2013 年,則幾乎每個月都超過這個指標。說明沙特的不減產策略確實有效維護了市場份額。

而且從價格戰的結果,我們也能反向再次證明開戰原因。那就是,頁岩油僅僅是戰術目標之一,關鍵戰略目標還是 OPEC 內,以及 OPEC 和非 OPEC 的傳統生產石油的競爭。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10 月初,沙特面對頁岩油已經明顯萎縮、且市場份額已經鞏固情況下,又進一步大幅調低價格。幅度甚至是五年來的最大。

具體降價情況就是:沙特在 10 月 4 號,把銷往亞洲的輕質原油每桶價格下調 1.7 美元,使得沙特價格與基準油價相比由每桶溢價 10 美分變為折價 1.6 美元,這是今年年內最大折扣;同時,銷往亞洲的中質原油每桶價降低 1.3 美元,這一價格較地區基準價低 3.2 美元。這是 2012 年 2 月以來最大的折扣。

我們看到,10 月份美國開工油井數量已經降到了五年最低,油服公司貝克休斯(Baker Hughes)公布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石油鑽井平台數減少至 614 個,為連續第六周下降。天然氣鑽井平台數減少至 195 個。美國油氣鑽井平台總數降至 809 個,為 2002 年 5 月以來新低。沙特如果僅僅以頁岩油為目標,沒必要下這麼大力度再降價,僅僅保持之前的增產力度,就足夠了。

之所以這麼大幅度降價,完全因為即便在現在的低油價下,OPEC 內部以及非 OPEC 國家傳統石油生產仍然對沙特具有巨大威脅。價格戰仍然沒到位。

就在沙特降價前,科威特、卡達、伊朗、伊拉克等國家都進行了五年甚至十年最大的價格降幅。在這種已經排除了美國頁岩油影響的情境下,我們才能夠更清晰地看到,沙特打價格戰真正的劍之所向。因為這些對手仍然在威脅沙特的份額,所以才不得不繼續打下去。

市場普遍認為,由於中國買盤在迪拜現貨市場多次出手,大幅推高了迪拜現貨原油價格。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使得布倫特原油價格相對迪拜現貨價格的升水進一步收窄,則大西洋原油生產國,主要是安哥拉原油和奈及利亞原油將相對中東原油產生更強的吸引力。

安哥拉已經長期居中國原油進口的前列國家,僅在今年,中國從安哥拉進口量出現了明顯下滑,因此如出現了上述價格升水收窄,將更加不利於沙特原油鞏固亞洲市場份額。

根據中國和印度的進出口數據,中國前八個月從沙特進口的原油同比增長了 8.3%,但是從俄羅斯進口量增長了 28.3%,從委內瑞拉進口量增長 14.6%,從巴西進口增長 99.4%。

而印度前八個月從沙特進口增長 11.2%,而從安哥拉進口增長 43.6%,從奈及利亞進口增長 29.9%,從墨西哥進口增長 44.6%。

儘管從前八個月數據來看,沙特鞏固了中國和印度最大石油進口來源國的地位,但是其他國家和沙特的差距在迅速收窄。

說白了,現在沙特就是在使勁降價,保住生產規模,因為這樣才能像 10 月 2 日沙特石油部長 Ali al-Naimi 在 G20 會議期間的講話,保住「對油田和能源的投資及其延續性」。

所以,沙特的戰略邏輯也很簡單,為了份額和產量,神擋殺神、佛擋殺佛,至於頁岩油,誰讓它沖的這麼靠前,當然先收拾,只不過,後面還有那麼多對手呢。

查看知乎原文(20 條討論)像阿聯酋,卡達,或者沙特和伊拉克這樣的國家石油采沒之後靠什麼發展?

Mona,媒體人

阿聯酋和卡達本身就是對石油依賴性相對小的國家,遠遠低於沙特對石油的依賴。而且這兩個國家已經開始經濟結構的轉型。

批發、零售及旅遊行業是阿聯酋迪拜本地最大的經濟部門,2015 年第一季度的經濟收入達到 239.1 億迪拉姆,占同期迪拜國內生產總值的 27%。

而且阿聯酋利用地理優勢,加強了轉口貿易的發展,其港口已經成為中東最主要的轉口貿易港口,這也是阿聯酋境內眾多自由貿易區蓬勃發展的的原因。

阿聯酋還大力發展高端服務業,特別是金融業。根據 LinkedIn 的數據,阿聯酋已經連續第二年成為專業人才移民的最大吸引國。這是很令人驚訝的,在 LinkedIn 新增會員和變換國家會員統計中,阿聯酋佔據了 1.89%,遠遠高於排名第二的瑞士(0.9%)。其中來自印度的人才佔比最高,阿聯酋所吸引的專業人才覆蓋面較廣,包括專業服務技術、金融及保險、軟體開發、建築和工程技術、零售及消費品管理等。因為相對優惠的稅收政策和比較寬鬆的宗教環境,阿聯酋特別是迪拜的創業環境也很好。世界銀行統計的營商環境排名(Ease of Doing Business Index)中,阿聯酋在全球 189 個被調查國家地區中,高居第 22 位。按照 HSBC 的調查,在來到阿聯酋的移民中,有 9%希望開辦自己的創業公司,而全球調查的平均數僅為 4%。

卡達也正在尋求非能源產業領跑國民經濟,正在以航空、港口運輸業為中心,謀求資源國家轉型的模式。從多個方面,卡達都在和迪拜產生競爭關係,例如轉口貿易、金融業發展等。卡達是目前中東國家中比較積極向東看的國家,剛剛成立了中東第一家人民幣清算行,因此未來隨著卡達與中國關係進一步熱絡,其作為中國金融、實業企業的中東橋頭堡的潛力還是很大的。

查看知乎原文(27 條討論)
推薦閱讀:

中東治亂之路充滿坎坷
美媒:經濟失誤為中東社會動蕩埋下禍根
一文讀懂中東的亂局
王宇潔:教派主義與中東政治
什葉派與遜尼派的恩怨糾葛與時下中東亂局

TAG:國家 | 石油 | 中東 | 怎麼 | 現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