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日本人怎麼評價四百年前的中國軍隊
看看日本人怎麼評價四百年前的中國軍隊 這是日本人關於文祿?慶長之役人員損失的報告,據日本【舊陸軍の朝鮮役研究】記載的戰爭中人員陣亡情況如下: 日本軍14萬も死ねば國が傾くのはむしろ當然だよ 明軍僅か3萬じゃさすがに滅ばないよ三成の秀吉の報告書に具體的な數字を持って 第1軍小西軍60%死亡。第2軍の加藤清正軍は被害が37%、鍋島軍も36%死亡。3軍の黒田軍は54%死亡、4軍島津軍は60%死亡。5軍も40%死亡、6軍は44%死亡。しんがりの7軍の毛利軍で43%死亡。と報告しているけどな。 譯文:日本軍戰死14萬人,國家衰弱是理所應當的。而明軍只損失了3萬人,真不愧是永不敗的明朝不滅之軍。三成給秀吉報告書里具體的數據是第一軍小西軍死亡60%、第二軍加藤清正軍37%被殺、鍋島軍也死亡36%、三軍黑田軍死亡54%、四軍島津軍被殺60%、五軍也40%死亡,六軍44%死亡、殿後的七軍毛利軍43%死亡。 節選【大明徵東錄】之五 碧緹館之戰 日軍在平壤之戰失利後,平安道、江源道、黃海道的日軍聽聞明軍大舉來襲,自知不敵,全線後撤數百里,日軍自侵朝以來所取得的戰果失掉一半。負責掩護黑田長政與小西行長南逃的粟山鳥康(黑田家臣)所部被明軍副總兵都督僉事(從二品)李如柏統領左軍所追殲。 2月末,佔據咸鏡道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也退到漢城。但撤退時恰逢嚴冬,九州薩摩兵無法適應朝鮮北部苦寒的氣候,沿途倒斃甚多;水町平右衛門(丹後守)、姉川平右衛門(中務大輔)、諸岡彥右衛門、永田源左衛門、橫尾十五左衛門、中島九郎兵衛、納富六郎、武藤主嘉允、 馬渡相右衛門、武藤新九郎、乙咸五兵衛、高木內蔵助、 鹿江太郎左衛門、公文六郎兵衛、緒方牛之介等家臣、武士以及數千士卒皆在撤退途中遭襲殺、凍病而死。 開城是朝鮮三大都城之一,守軍小早川隆景第六軍團也南撤至漢城以北15公里的碧蹄館。1月18日,日軍撤出開城不到一小時,明軍李如柏部已進佔開城。朝鮮三都八道,已有二都(平壤、開城)五道(黃海、平安、京畿、江源、咸鏡)被收復,明軍士氣更加高昂。
1月24日,明軍主力二萬與朝鮮軍五千渡過臨津江,挺進至坡州城。李如松令副總兵查大受、參將李如梅、游擊李寧領遼騎三千與朝鮮京畿道防禦使(從二品)高伯彥所部偵騎百餘南下,偵察前往漢城的道路。26日,明軍在碧蹄館(位於漢城西北部的京畿道驛館)南方的礪石嶺遇到日軍前野長康、加藤光泰所部斥候隊六百餘人,明軍擊潰日軍,斬首三百餘級。李如松得到查大受捷報後,以為日軍如當地朝民所說已放棄漢城撤退,遂於27日率李如柏、張世爵等本部眾將與鐵騎二千餘人從開城出發,準備進佔漢城。
孰料退守漢城的數萬日軍已準備與明軍決戰,漢城防務交由小西行長等人負責。而以小早川隆景與宇喜多秀家等部主力三萬五千餘眾出城迎戰明軍。這個龐大陣容是日軍侵朝以來前所未有的。而不知敵情,仍在奮勇挺進的數千明軍將遭遇前所未有的惡戰。 號稱日本戰國時代「西國無雙」的大將立花宗茂率先自領三千人馬於27日在礪石嶺伏擊查大受所部明軍,但被明軍反擊挫敗,侍大將十時連久(立花家臣)被李如梅射殺,旗奉行池辺永晟(立花家臣)戰死,立花宗茂身中數箭,只得在黑田長政接應下在退避小丸山。
中午時分,日軍小早川隆景、吉川廣家、宇喜多秀家等部合計三萬之眾出現在戰場。李如松得知先鋒已經交戰,迅速進軍,於礪石嶺北方的望客硯接應查大受軍後,在碧蹄館重整軍陣。但碧蹄館地形狹隘,又多泥濘水田,不利騎兵行動,於是李如松且戰且退至北方的惠陰嶺,並派信使令統領中軍的副總兵楊元火速領兵支援。 明軍與日軍激戰於碧蹄館
李如松與查大受合軍後搶先擊敗小早川隆景部先鋒粟屋景雄的二千兵馬,但小早川隆景隨即以全軍壓上,以小早川秀包、筑紫廣門、毛利元康率兵六千攻李如松右翼,以立花宗茂與井上景貞率兵四千突擊左翼,而小早川隆景以本部八千人馬直衝明軍正面。但進攻的日軍遭到明軍薊鎮都司王問所部車營炮火的縱射,一時損失慘重。 鏖戰中,面臨困境的明軍瞬間爆發出了不可思議的戰鬥力,李如松令一隊蒼頭軍重甲騎士,驟然直攻小早川秀包本陣。明軍連斬小早川秀包手下侍大將橫山景義、桂五左衛門、內海鬼之丞、波羅間鄉左衛門、伽羅間彌兵衛、手島狼之助、湯淺新右衛門、吉田太左衛門等多名旗本武士;小早川秀包也一度被明軍擊落馬下,幾乎殞命,幸虧家臣粟屋源兵衛、井上五左衛門、桂繁次、白井包俊、荒川善兵衛等拚死護衛,才將小早川秀包救走。 見久攻不下,日軍又投入了吉川廣家的四千生力軍,此時,戰場上日軍已佔據五比一的優勢,遂開始猛攻李如松的本隊。安東常久(立花家臣)率領立花家的馬廻眾(侍衛)突襲李如松時,被李如梅(李如松五弟)射殺,而蒼頭軍左翼統領(千總)李有升為護衛李如松時也被小早川隆景之部將井上景貞、小野鎮幸與忍者攻殺,李如松的親兵戰死約八十餘人。明軍雖然戰況不利,但仍力斗不屈,李如柏、李寧、查大受、張世爵、方時輝、王問等明軍將領皆各持兵刃率部與日軍奮力作戰,給以日軍極大傷亡。據日方史料記載,領軍沖陣的小野成幸、小川成重、安東幸貞、小野久八郎等旗本武士相繼被明軍格殺於陣前。
此時,兩軍從午後至黃昏已交戰六個小時,日軍欲投入黑田長政、加藤光泰、宇喜多秀家(實則為其重臣戶川達安所率)等萬餘生力軍圍殲明軍。危急關頭,四千大明援兵終於殺到,楊元領軍擊破日軍包圍,搶佔李如松右翼陣地,並令所部車營發炮轟擊日軍,掩護明軍撤退。小早川隆景、黑田長政、宇喜多秀家見大明援軍攜炮到來,方始退軍。 此戰,明軍傷亡一千一百九十人,日軍死傷則超過六千人。明軍能以五千之眾與三萬日軍鏖戰,苦撐至援軍到來,並給日軍以重創,除參戰明軍皆為久經戰陣的遼東鐵騎外,隨軍薊鎮都司王問的車營也火器精良,該部攜帶的數十門佛郎機炮給日軍以極大的殺傷,這種炮配有可快速裝填的子銃,在三百碼的距離上,霰彈所及,皆人馬洞穿。 明軍的佛郎機火炮 另外,護衛李如松的蒼頭軍盡皆驍勇善戰。當時,日本隨軍的耶穌會傳教士葡萄牙人路易斯?弗洛伊斯(Luís Fróis)記載中說道:「大明主將李如松的私人武裝衛隊蒼頭軍是擁有矯健的騎術和高超的逐鬥技藝的戰士,而且悍不畏死,更令人驚訝的是他們還裝備有新式的多管連發火槍,這給與他們交戰的日本人造成可怕的損失」。
明軍使用的三管連珠銃 碧緹館之戰,遼東軍雖然面對數倍於己的日軍,但卻毫不畏懼。他們被人罵過貪婪,被人罵過嗜血、殘暴,可從來沒被人罵過怯懦。他們跟蒙古人、女真人在遼闊原野上拼殺出來的血性與殺氣,不會因為區區數萬日軍而消退,他們在那位無敵的統帥李如松的帶領下縱馬馳騁,十盪十決,他們是真正的勇士。 而此戰中,一起與楊元馳援的朝鮮都元帥金命元等數千朝鮮軍,在楊元所部投入戰鬥後,居然直接還陣退回坡州,然後沾沾自喜地暗自慶幸自己沒折損人手。朝鮮軍人似乎全然沒想到,在他們面前浴血奮戰的明軍將士,正在為他們的復國而戰。 後世關於碧蹄館之役的說法有二種:一種是,明軍先退,日軍並未追擊,反而退返漢城,顯示日軍並未完全控制戰場,此役勝負各半。而另一種是,明軍以少勝多,粉碎了日軍在萬曆朝鮮之役中唯一一次殲滅成建制明軍的機會,極大的打擊了日軍士氣,為以後逼迫日軍放棄漢城,收復失地奠定了基礎。 李如松經此役後,因其蒼頭軍(家將親兵)死傷較多,加上聽聞自咸鏡道退軍加藤清正第二軍團準備轉攻平壤(朝奸散布的謠言),李如松於是先退開城,後退平壤。明軍撤退的另一個原因是負責明軍輜重糧草的李氏王朝後勤保障不利,出征的明軍大部為遼東鐵騎,但由於糧草短缺,僅軍中的戰馬就餓死萬匹,傷病的明軍也減員甚多,使明軍的戰力大打折扣。
推薦閱讀:
※為什麼日本漂亮妹子那麼多?
※我該去日本找男友嗎?
※1644年,日本人看到的豫親王多鐸
※日本人最懼怕的一位中國人,四次打的他們落花流水,一千年不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