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女經濟學
07-17
剩女經濟學新聞核心提示:如果這是一個「公主級」股票市場的話,那每份券商分析報告的評級應該都是「買入」,這是多麼划算交易啊。北美的華人婚戀市場有著跟國內的景象大體一致的格局——剩女比剩男多。剩男多半還有條退路,可以回到中國去「搬運」媳婦兒,可是這條路對剩女們來說則往往行不通,而「外嫁」則會面臨諸多文化差異帶來的煩惱和問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剩女們「有價無市」的狀態。這些美麗的女孩子往往都是獨生子女,從小便被父母教育要做思想獨立精神自由的新女性。如果說獨生子女政策還有什麼顯然的利處的話,應該就是真正地提高了婦女地位。我們成了父母唯一可以投資的對象,因此我們才在教育和其他各方面的資源配置上得到了公平公正,甚至有些超國民基準的待遇。受過良好的西方教育、擁有了傲人的工作經驗,很多在我看來,恨不得做回男人的女人們,就硬生生地熬成了剩女。而每當家裡的三大姑六大婆咀嚼起他們的故事來,開場也往往都是--「她們眼光高,哪個男人敢要」?!讀的是名校,入的是名企,掙得比男人多,花的也不比男人少,甚至有些還氣質品味楚楚動人,完全顛覆了以前北美女博士的刻板影響:然而這些所有點點滴滴的好,都成了婚戀市場上的「劣勢」。如果這是一個「公主級」股票市場的話,那每份券商分析報告的評級應該都是「買入」,特別是對於希望長期持有的「價值投資人」而言,這是一樁多麼歷久彌新的划算交易啊。如果擁有一位受過中西方高等教育的另一半,下一代的遺傳基因就會不錯,而且即使對美國公立教育有諸多不滿,實施起「home schooling」(家庭教育),也有很大優勢;有個同樣風風火火的職業女性伴侶,經濟壓力就不會那麼大,不用整日擔心失業所帶來的身份和收入問題。可是她們在婚戀市場上,卻成了價格高企、市場上接盤手寥寥的狀態。天地良心,我的絕大部分單身女性朋友們都只是想要在芸芸塵世找一個人品靠得住的伴侶罷了。她們沒有Wendy Deng姐姐那樣的雄心壯志,非要把默多克之類的頂級富豪收入囊中;她們也沒有翁帆那樣的驚世駭俗愛情觀,非要尋找超越年齡、地域、背景的「心靈伴侶」。她們看起來有無數選擇,然而無數種可能背後又顯得無奈而不可能。有趣的是,北美婚戀市場有個「經驗決定論」的市場格局,看起來婚戀史非常複雜離奇的男女,除了成為朋友親戚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以外,還往往奇貨可居,雖然實際上她們就像價格被炒高的鬱金香一般,只能符合短期的「投機口味」,但是還是有無數操盤手們比肩接踵,蜂擁而至。算盤太太倒是很想給我的單身女性朋友們打個廣告,男人們,是時候擦亮你們的眼睛,做個對市場估值有長遠眼光的價值持有者了。可能我是個比較保守老派的人物,所以我一直堅信能「青梅竹馬、白頭到老」,是件珍貴的事。況且,美國男性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離異拖著個娃的阿姨們,只要有愛,各種種族、膚色、文化背景的帥哥們也會毫不猶豫接受「買一送一」的饋贈,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破舊立新,換個角度思考?!記得我念研究生時有一次參加飯局,周圍多半都是男性,他們問我,想選什麼樣的研究方向,我無知地回答「女性主義」,當時舉座四驚,大家都用戒備的眼光看著我,雖然我很想說,女性主義的崛起,對男人是絕大的好事,因為女人能真正頂起半邊天時候,男人就沒那麼累了。女人進,則可以叱詫風雲、指點江山;女人退,可以相夫教子,留守家園。如果這些選擇同樣平等地授予男人,那是多麼大的福音。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5《制度:影響、起源及變遷》
※張明勇:奧地利學派經濟周期理論
※熱點的紅與黑 熱點的紅與黑 熱點的紅與黑
※經濟學真的具有普世性嗎?
※行為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