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籍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的傳奇一生

三朝宮廷畫師

義大利人郎世寧,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1715年以天主教修道士身份來中國傳教,受到康熙皇帝禮遇,入宮成為宮廷畫家,歷經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50多年,並參加了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極大地影響了康熙之後的清代宮廷繪畫和審美趣味。郎世寧覲見康熙時,康熙雖不贊成郎世寧信仰的宗教,卻將之視為藝術家,郎世寧由此開啟了自己長達50餘年的中國宮廷畫師生涯。在這期間,郎世寧幾乎什麼都畫,人物、風景、戰爭、歷史、花鳥、年節等,但最主要的還是記錄皇帝的活動。郎世寧在康熙時的繪畫,雖無檔案記錄可查,但從雍正元年開始,直到乾隆31年,幾乎每年都有郎世寧繪畫活動的詳細記錄。郎世寧的作品,有中國水墨畫,也有油畫、水彩畫和琺琅畫,其畫風亦中亦西中西合璧,形成了一種獨特的宮廷畫風格。為迎合各個皇帝的喜好,郎世寧總在調整自己的畫技。康熙不喜歡油畫,更無法接受西畫中的透視法。為此,郎世寧學慣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高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能修改潤飾,筆法稍有躊躇,便前功盡棄。為不在畫上留有透視法中的陰影,郎世寧便在同一幅畫中對山水或庭園採用不同的視點與角度。正是這種戴著鐐銬的舞蹈,讓郎世寧的畫作成為中國藝術史的一個獨特的存在。為了糾正繪畫的平面視覺,郎世寧向康熙建議辦一所繪畫學校,康熙沒同意。這種境況直到1722年雍正繼位後有所改善。在雍正被歐洲油畫的魅力感染後,郎世寧相繼創作了《聚瑞圖》(1723年)、《松獻英芝圖》(1724年)和《百駿圖》(1728年)等畫作,這些具有鮮明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的作品,顯示了郎世寧的寫實功底。1724年,雍正帝開始大規模擴建圓明園。郎世寧長時間留居該園,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也有在平面上表現縱深效果的透視畫。雍正帝對於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讚賞,曾對一幅人物畫圖稿贊道:「此樣畫得好!」

除忙碌於宮廷創作,郎世寧還和雍正帝的弟弟們多有交往,曾為怡親王允祥、果親王允禮、慎郡王允禧等作畫,流傳下來的《果親王允禮像冊》、《八駿圖卷》、《馬圖冊》等就是此類作品。可見,在當時的貴族世家圈子,玩賞歐洲風藝術品已成為一種時尚。從現存郎世寧作品看,愛好藝術的乾隆帝在繼位前就與郎世寧多有交往。24歲繼位後,乾隆幾乎每天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

在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郎世寧用他的畫筆記錄了很多重要人物和事件,如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歸順的少數民族頭領等。郎世寧更將乾隆一生的大事,諸如戰爭、狩獵、宴會等場面盡皆入畫,最好的作品之一《哈薩克貢馬圖》,畫面生動逼真,揮灑自如。郎世寧還奉命繪製過一幅著名的帝後和11名妃嬪在一起的圖像《心寫治平》。據說乾隆也只看過該畫三次,然後將畫封存,降旨說如有人偷看該畫,必凌遲處死。

影響清代審美

1747年,乾隆開始修建圓明園為夏宮,並令郎世寧負責設計監造西洋樓。在此期間,郎世寧還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官職為正三品。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軍掠走又被購回的大水法12生肖的部分獸頭,很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因為很多地方都呈現明顯的「郎式風格」。

郎世寧獲得的榮耀,雖讓眾多宮廷畫家難望其項背,但郎世寧為中國皇帝工作,條件卻十分艱苦。另一位歐洲宮廷畫家王臻誠曾在信中描寫他們的作畫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作畫時頗受掣肘,不能隨意發揮。」

郎世寧以臣子身份滯留中國,甚至沒有中途回國的權利,在皇權的壓力下,他不得不努力學習中國畫技巧。為調和中西畫法的不同,一些畫作甚至採用「合筆畫」形式,即寫真處由郎世寧主筆,而背景、風光,則由中國畫師創作。乾隆皇帝本人很可能與郎世寧畫過「合筆畫」。如此中西合璧之作,在世界藝術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而郎世寧在宮廷畫師中的尊崇地位,也讓他與眾多畫家有過多樣合作,很多大型繪畫,基本上都由他起草畫稿,或繪製畫中主要人物的肖像,再分與他的畫友或弟子完成。他與弟子們繪製了很多畫作,因而博得了皇帝的青睞和歡心。

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他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畫風。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線畫法」,代表了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人,同時將歐洲油畫技巧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中國畫師,為清朝宮廷培養了眾多兼通中西畫藝又各有專長的宮廷畫家。郎世寧先後有十幾位徒弟,在乾隆帝時形成了實力雄厚的郎世寧新體畫集團,為清代中國與歐洲文化藝術融通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從一些宗室後裔的畫作中,也可以看到郎世寧繪畫的影響力,皇室後裔溥伒的畫馬作品就是一個案例。溥伒馬畫作,無論是造型還是筆墨,都注重於形狀的準確和皮毛質感的表達,一望便知是從郎世寧借鑒而來。

郎世寧在中國度過了51年時光,直至1766年去世。由於大半生都在中國生活,郎世寧的作品內容也都是中國的人和事。聶崇正認為,雖然郎世寧的繪畫看上去中西合璧,實際主要畫法還是西方的,只是根據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光線上做了調整。比如中國人不喜歡「陰陽臉」,郎世寧便讓人臉接受正面光,同時加重人物的鼻翼、鼻下、脖子下,這樣五官就顯得立體清晰。雍正時期,大名鼎鼎的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曾出版中國最早介紹西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序言中特別說明該書是和「郎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乾隆帝在位60年,「乾隆工」成為該時期精美玉器的代名詞,宮廷畫家也參與了玉雕創作,郎世寧的一些畫稿也被製成玉器。而雍乾兩朝官窯粉彩瓷器的構圖布局和繪畫主題,也多得益於郎世寧的繪畫。乾隆時期,由郎世寧與王臻誠、艾啟蒙、安得意等創作的《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則是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可以說,郎世寧代表了清中期的宮廷藝術品位。1766年,78歲郎世寧去世,喪禮備極哀榮,乾隆還親撰墓志銘,以示對這位高士的尊崇。但在總計536卷的《清史稿》中,對郎世寧的全部記述只有這短短几句:「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文字來源:《華夏時報》)

郎世寧《雍正讀書圖》

郎世寧《嵩獻英芝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百駿圖》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原作分別藏於大都會博物館和台北故宮博物院。

郎世寧《孔雀開屏圖》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郎世寧《聚瑞圖》上海博物館藏。

郎世寧《高宗皇帝帝後像·高帝》

郎世寧《高宗皇帝帝後像·皇后》

郎世寧《錦春圖》

郎世寧花鳥圖冊。

郎世寧《乾隆皇帝大閱圖》

《宮廷畫師朗世寧》劇照

  在許多清宮影視劇中,都會看到一位身穿朝服的西洋人,他就是郎世寧,曾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職務,官正三品。他有何德何能,竟能居清廷廟堂?

  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雍正讀書圖》

  郎世寧在宮廷內作畫,獲得了許多榮耀,不但超過了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而且令眾多供奉宮廷的中國畫家也無法望其項背。代表作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成為雍正帝、乾隆帝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

《嵩獻英芝圖》故宮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康熙時代:

  康熙不喜歡油畫,因為年代久了就會變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於是郎世寧與其他歐籍畫師學習使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艱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容修改潤飾,筆觸偶有躊躇,或下筆太重,那幅畫就毀了。

  郎世寧的作畫題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須畫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畫陰影,人們以為像上的陰影「好似臉上的斑點瑕疵」。他與大家一起,在一所坐落於庭院與御花園之間的畫室內作畫,直到下午五時為止。這間屋子夏天炎熱,冬天嚴寒,畫師必須把一缸缸顏料放在小炭爐上烘著以免凝結,除繪畫外他們還得修習漢文與滿文。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百駿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郎世寧的代表作一。該稿本為紙質,縱102厘米、橫813厘米,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其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謂曲盡駿馬之態。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它生物間的和諧關係。在表現手法上,郎世寧充分展現了歐洲明暗畫法的特色,馬匹的立體感十分強,用筆細膩,注重於動物皮毛質感的表現。

《孔雀開屏圖》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平安春信圖》 故宮博物院藏

二、雍正時代: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開始大規模地擴建圓明園,這為郎世寧提供了發揮其創作才能的極好機會。他有較長一段時間居住在這座東方名園內,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繪畫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還有在平面上表現縱深立體效果的歐洲焦點透視畫。雍正皇帝對於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讚賞,曾經對一幅人物畫的圖稿做了如下評語:「此樣畫得好!」

郎世寧——清朝皇帝行樂圖

《宮廷畫師朗世寧》劇照

  在許多清宮影視劇中,都會看到一位身穿朝服的西洋人,他就是郎世寧,曾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職務,官正三品。他有何德何能,竟能居清廷廟堂?

  郎世寧(1688—1766),義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雍正讀書圖》

  郎世寧在宮廷內作畫,獲得了許多榮耀,不但超過了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而且令眾多供奉宮廷的中國畫家也無法望其項背。代表作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成為雍正帝、乾隆帝時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

《嵩獻英芝圖》故宮舊藏,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一、康熙時代:

  康熙不喜歡油畫,因為年代久了就會變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於是郎世寧與其他歐籍畫師學習使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艱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容修改潤飾,筆觸偶有躊躇,或下筆太重,那幅畫就毀了。

  郎世寧的作畫題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須畫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畫陰影,人們以為像上的陰影「好似臉上的斑點瑕疵」。他與大家一起,在一所坐落於庭院與御花園之間的畫室內作畫,直到下午五時為止。這間屋子夏天炎熱,冬天嚴寒,畫師必須把一缸缸顏料放在小炭爐上烘著以免凝結,除繪畫外他們還得修習漢文與滿文。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百駿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郎世寧的代表作一。該稿本為紙質,縱102厘米、橫813厘米,原作分別收藏於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其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謂曲盡駿馬之態。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它生物間的和諧關係。在表現手法上,郎世寧充分展現了歐洲明暗畫法的特色,馬匹的立體感十分強,用筆細膩,注重於動物皮毛質感的表現。

《孔雀開屏圖》 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平安春信圖》 故宮博物院藏

二、雍正時代: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開始大規模地擴建圓明園,這為郎世寧提供了發揮其創作才能的極好機會。他有較長一段時間居住在這座東方名園內,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繪畫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還有在平面上表現縱深立體效果的歐洲焦點透視畫。雍正皇帝對於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讚賞,曾經對一幅人物畫的圖稿做了如下評語:「此樣畫得好!」

郎世寧——清朝皇帝行樂圖

郎世寧——《聚瑞圖》

  這幅畫於雍正元年(1723年),藏於上海博物館,是現存郎世寧最早的記年作品。整幅作品淡化了光的明暗變化,以顏色的深淺來體現層次感和空間感,表面上有如西洋的靜物寫生,其內容卻顯示著中國宮廷對於祥瑞的慶賀態度。郎世寧一共畫了兩幅《聚瑞圖》,另外一件藏於中國台北故宮博物院。

三、乾隆時代:

  雍正在位13年,由乾隆繼承大統。乾隆皇帝雅好書畫詩文,在位期間重視宮廷繪畫的發展,所以從康熙時就入宮的畫家郎世寧仍然得到重用,成為宮廷畫家中的佼佼者。乾隆登基時年24歲,每日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

  郎世寧身為宮廷畫師,將乾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畫——戰爭的場面,壯觀的狩獵,喜慶宴會等。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為「哈薩克貢馬圖」,整個絹捲軸中筆觸揮灑自如,景色生動逼真。

郎世寧——高宗帝後像

高帝

皇后

貴妃

純妃

嘉妃

令妃

舒妃

慶嬪

穎嬪

忻嬪

淳妃

順妃

循妃

  原存圓明園的「乾隆及后妃圖卷」,為郎世寧等宮廷畫家所繪。畫卷上所繪的13位人像,均為頭戴冬吉服冠、身著冬季龍袍的半身肖像,與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乾隆皇帝、孝賢皇后、慧賢皇貴妃大幅全身朝服像,如出一人手筆。儘管服飾稍有變動,而面龐神態則一模一樣,從繪畫技巧及設色風格著眼,應均出自宮廷畫師郎世寧之手筆。據了解,乾隆帝後及11位妃嬪肖像畫卷,系專供乾隆皇帝玩賞,而不是畫給外人看的。

郎世寧——《十犬圖》

十犬圖之一 蒼水虯

十犬圖之二 斑錦彪

十犬圖之三 蒼猊

十犬圖之四 金翅獫

十犬圖之五 驀空鵲

十犬圖之六 墨玉璃

十犬圖之七 茹黃豹

十犬圖之八 睒星狼

十犬圖之九 霜花鷂

十犬圖之十 雪爪盧

  郎世寧的《十犬圖》軸十幅,畫了十條品種高貴的名犬,這些名犬大都是當時周邊部落首領進獻給皇帝的,均為郎世寧對著真犬寫生而成。由於他深諳動物的解剖結構,所以其筆下的名犬形象非常準確,且富於立體感。在筆法上,他以細碎的小筆觸來表現動物皮毛的質感,使得入畫的名犬栩栩如生


推薦閱讀:

76歲南沙牧漁人的財富傳奇(下)
人為什麼要「狠」一點才行?看看傳奇富豪霍英東,你就全明白了
磚家指點:會唱傳奇的女神不是好妻子
岳王廟,瞻仰抗金英雄的一生傳奇(圖)
楚漢傳奇:大漢盛世之異姓諸侯王

TAG:義大利 | 清朝 | 宮廷 | 畫師 | 一生 | 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