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館---宋天聖銅人的鑄造背景
宋天聖銅人的鑄造背景 宋以前,諸家名堂並存,針灸穴位存在著許多混雜現象,眾說紛紜。北宋政府對醫學高度重視,宋天聖元年(1023)宋仁宗頒布詔令對古代針灸醫籍進行校對整理,並組織醫官制訂針灸穴位新標準。這項工作歷時三載,由王惟一於宋天聖四年(1026)完成,所編纂的著作就是《銅人腧穴針灸圖經》,該書共三篇。醫官夏竦為此書作序曰: 「……殿中省尚葯奉御王惟一,素授禁方,尤工厲石,竭心奉詔,精意參神,定偃側於人形,正分寸於腧募,增古今之救驗,刊日相之破漏,總會諸說,勒成三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夏竦序) 因《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完成於北宋天聖年間,故又稱「天聖針經」。《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經付梓,就作為法定教材,頒布全國。 為了便於該書的長久保存與觀摩學習,北宋政府又命人將《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刻在石碑上,這就是有名的宋天聖針經碑。 次年(1027年),王惟一又主持鑄造了兩具針灸銅人,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鑄造的針灸銅人——宋天聖銅人。其經過記載如下: 「天聖五年十月壬辰,醫官院上所鑄腧穴銅人式二。詔:一置醫官院,一置大相國寺仁濟殿。先是,上以針砭之法傳述不同,命尚葯奉御王惟一,考明氣穴經絡之會,鑄銅人式,又纂集舊聞,訂正訛謬,為《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三卷。至是上之,摹印頒行。翰林學士夏竦序。以(天聖)四年歲次析木秋八月丙申上。」(《玉海》) 「上又以古經訓詁至精,學者封執多失,傳心豈如會目,著辭不若案形,復令創鑄銅人為式。內分腑臟,旁註溪谷,井滎所會,孔穴所安,竅而達中,刻題於側,使觀者爛然而有第,疑者渙然而冰釋。」(《銅人腧穴針灸圖經》夏竦序) 天聖銅人內有臟腑,外有穴位,穴孔通向體內,穴名刻於體表穴旁。在北宋時被分別放置在醫官院和大相國寺的仁濟殿兩處。 宋天聖銅人的外形特徵 根據明正統石刻拓本《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中的銅人經脈圖、宋天聖針經碑等資料,可知: 第一,以青年男子為模特雕塑,下身穿短褲及腰帶,刻有頭髮及頭冠; 第二,銅人姿勢為站立,兩手平伸,掌心向前; 第三,銅人體內有五臟六腑和骨骼; 第四,銅人身上共刻有354個穴位; 另外,當代學者吳元真從古建築學角度,考證宋大相國寺宋天聖針經碑和宋天聖銅人的放置布局,估算宋天聖銅人的身高約為175cm; 宋天聖銅人的腧穴定位特徵,可以從宋石藏用銅人圖加以推知。石藏用銅人圖的原圖已散佚,但明成化史素據此圖的重修圖現均存,可以從中間接地得到關於宋天聖銅人在腧穴定位方面的重要信息。 |
推薦閱讀:
※鑄件拋丸處理後發黑原因分析及處理方法
※圖文細說清末山東省鑄造的銅元
※由明朝的錢幣鑄造看明朝的興盛衰亡
※金代到底有沒有鑄造承安寶貨方孔銅錢?
※鑄造生產過程中14個缺陷及解決方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