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普及學堂龍山書院晚課:蔡禮旭老師《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十四集 辦班的考驗
《了凡四訓》自古以來是書香門第的傳家之寶,也就是說,會讀書,讀好書的家庭大多推崇《了凡四訓》。欲廣門第須讀書,就是說你想要家道興旺,把家門變得寬廣,離不開讀聖賢書。這句叫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這個講得很好,一個人一天不知道自己的錯,一天都在自以為是中坐井觀天,我們每天只要沒改過,就沒有進步。
《六祖壇經》上講,智慧從哪裡生?從改過中生。改過必生智慧。護短心內非賢,就是我們護住自己短處不是聖賢君子所為,所以師長的教誨就一句話,知道自己的習氣叫做開悟,能夠改正自己的過失那叫真修行,真生智慧。所以我們怎麼知行合一?知就是知道自己過失,行就是行動起來改正自己的不良習氣。
這天底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擱一生。這些天底下有聰明才智的人非常多,為什麼他們的道德沒有不斷地修上去,他們的事業沒有不斷地大開來,就一點原因,因循二字,耽擱了一輩子。因循就是說隨順自己的習氣,而不是隨順聖賢教誨,所以我們要進步,就要站起來,跟不良習氣一刀兩斷。
我們怎麼知道這習氣是好的,還是不好的呢?《了凡四訓》上都有講,善的習氣,善的行為分為大小,邪正,偏圓,是非,但歸根結底都是在心念上。如果是為眾生,為正法的那些行為習氣是好習氣,它會變為好習慣,如果是為私慾,為貪著的,這是不良習氣,會耽擱人一輩子的。
我們為什麼立一條座右銘「讀書每日必有一得,修德每日必省一失」?這樣知識日長,心性夜滋,如此德智雙修,像鳥之雙翼,車之兩輪,才能飛起來,向前滾動。
下午的時候我們也碰到一個問題,就是說在學校里他們提出,對於大家前來參加山林體驗的時候,涉及到一個住宿跟吃飯的問題,他們就說,住五天,有這些水電費,這些被子或者床具都要折舊,適當收他們五十塊錢,很合情合理。
我們聽到後,立馬就想到既然做公益,就要做純粹,不純粹就不叫公益,所以當時我們就講,發出去的心愿像射出去的箭,要夠堅定,你稍微不堅定一點,你的氣就懦了,就退了。結果會怎麼樣?你就會屈服於名聞利養,屈服於貪嗔痴慢。所以我們有多大的力,就做多大的事,一不攀緣,二不求利。
李老師說,你們怎麼可以做到這麼好?我們說,其實我們做得也不太好,如果說有一點可以給大家幫助的,那就是一句話,不要在名聞利養上消耗了能量跟志氣,這是老師教的。
人要是沒有名利牽掛拘絆,他不單身體好,做事也容易成功,阻力會很少。有句名言叫,一切的阻力都是心靈的阻力。我們都知道當鞋子進沙時,把這沙石的阻力挑出來去掉,但是我們卻很少向內觀照,每天掛在名聞利養上的念頭耗掉的阻力有多大。
所以我們馬上跟大家講,如果要收費的話,即使是十塊錢或者五十塊錢的住宿費遠比外面旅館要便宜很多,我們寧願不住上面,寧願在下面搭茅棚,讓大家住好屋,因為大家來這裡都不是為了住高樓,也不是為了吃山珍海味,為了這個,到不了這裡來。就像唐三藏到西天取經,他難道風塵僕僕,冒著生命危險,就為了讓自己名聞天下,衣食無憂。
他犯不著這樣,他為了讓天下後世都不缺乏法資糧啊,不缺乏經典的智慧啊!所以這樣一端正心念之後,我們的煩惱自動就消了。師父馬上說,行,繼續住上面,繼續保持這種公益非營利狀態。這也是師父在考驗我們。
好,今天晚上分享到這裡,感恩大家!
10月7日蒙群、卓玲聽打整理
推薦閱讀:
※假釋考驗期屆滿後發現漏罪的應否撤銷假釋
※如何考驗他對你的忠誠?
※哪些生肖的戀情經不起金錢考驗
※歲月的磨礪 考驗著朋友間的友誼
※前任,是上天派來考驗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