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多鈺 : 好萊塢大片頭腦簡單嗎?

一頭日本巨型怪獸拯救了美國的核彈危機,這就是新的票房冠軍《哥斯拉》講的故事。

不久前,另一部好萊塢大片《明日邊緣》,也是一個拯救故事:一位美國軍官在不斷的生死輪迴中拯救了外星人入侵地球的危機。

再往前看,《X戰警:逆轉未來》,還是一個拯救故事:金剛狼穿越到50年前,去把X戰警從與人類徹底決裂的邊緣拯救回來。

(電影《哥斯拉》劇照)

解決危機這種劇情不僅是今年暑期檔的特色,近年來幾乎所有好萊塢引進大片,都有這樣貌似千篇一律的劇情線。不管是真人英雄、半人英雄、異類英雄、機甲英雄……他們全都在解決各種空前絕後的危機。而這些危機的稀奇古怪簡直能把地球毀掉千百次。而不管是氣候危機、環境危機、怪物危機、異族危機、星際危機、機甲危機、核彈危機……的製造者,都有一個致命的集權制的指揮中樞,而這個指揮中樞總是毫無例外有一個漏洞等待英雄們來解決。什麼歐米伽、宇宙魔方、魔型女……這些設置都是為了最後創造一個終極對決的機會,而這種終極對決,往往是一對一的,在某一個時間限制內,必須完成。當然,最後英雄們都能不負所望。

對於習慣於生活在複雜社會狀況中的中國觀眾——特別是35歲以上久經生活考驗的觀眾——來說,這樣的劇情太簡單了,看到開頭就能猜到結尾,有什麼意思呢?

然而另一方面,正是這些看似簡單的電影,卻是票房靈藥,不斷刷新著票房紀錄,而且是常態化的刷新。近年來最火爆的超級英雄電影,在中國幾乎每一部都大獲成功,以至中國市場也成了好萊塢明星願意來露一臉的地方,還有更多的中國元素在拍攝時被加入電影中,以期獲得中國觀眾的認可。更加有趣的是,這些電影的續集也照樣火爆,這說明,有更多的觀眾,不僅不認為這些電影簡單,反而被他們深深吸引,願意一看再看,有些影迷甚至多年來耐心等待一部電影的續集,更有甚者,還幫這些電影的續集梳理時間線、人物線和上映可能。

這樣的情況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好萊塢大片真的頭腦簡單嗎?

如果我們把時間倒退回三十年,好萊塢也出現過一個短暫的頭腦不那麼簡單的年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中期,好萊塢曾經出現過一次文藝大片的小高潮,《走出非洲》、《雨人》、《生於七月四日》、《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這些都正是深深影響35歲以上人群的青春年代的電影。其中《阿甘正傳》是最後一部非幻想類的北美票房冠軍,而它的影響也至今久久不息。另一方面,動作大片也往往被賦予強烈的人性魅力,所以那個時代也是巨星迭出的年代,《生死時速》、《真實的謊言》、《碟中諜》這種真人英雄的大片讓基努·里維斯、施瓦辛格、湯姆·克魯斯這類演員成為巨星,他們往往成為一個電影系列的代言,主導著一個系列電影的正常立項與拍攝。

但是這個時期只有短短的十年左右,好萊塢很快便在《侏羅紀公園》的帶領下,走進了一個電腦特效的CG時代。而在這個文藝片的黃金十年之前,是另一個特效時代,以《星球大戰》為代表的道具特效時代。有人認為,這個劇情一個比一個高級的文藝大片時代恰恰是好萊塢全球影響力的低谷時期,好萊塢的海外票房從8億美金級降到了5億級。其實,票房的低谷只是那個年代的一個表面現象,那個年代真正影響電影的是家庭錄影帶和VCD、DVD,家庭影院在全世界範圍的興起讓電影的票房外收入大幅增長,同時也加速了電影的全球化速度以及產業整合,像索尼這一類的影音娛樂公司正是在那個時期進入電影產業的,電影產業的實際實力在成倍擴張。正是基於這種實力擴張的基礎,好萊塢才有可能實現一次新的技術升級,進入一個無敵視效的數字化時代。

文藝片的黃金十年跟家庭影院時代有一定關係。三五個朋友在家中欣賞一部偏小眾的錄影帶或者DVD,絲毫不會影響觀影效果。不僅是文藝片,其他不適合在電影院欣賞的情趣複雜的重口味電影也是那個年代的特色。

而數字化時代的來臨,讓人們重新走進影院,欣賞像《泰坦尼克號》這樣真正的特效大片。

數字化不僅改變了電影的製作形式,也從根本上改變了它的敘事模式與發行模式。一方面,數字化讓傳統的耗資、耗時、風險都很大的拷貝發行模式變成了更輕便靈動的數字發行模式,這樣的發行模式讓全世界成為一個零時差的電影市場,真正實現了電影在影院里的全球化(而不是家庭影院里的全球化);另一方面,這種全球化的背景讓電影資本的全球化,一部在全球發行的電影,如何讓全球參與的利益各方利益均沾,成為片方必須要面對的一個課題;第三方面,這種全球化的背景下,電影的題材如何讓全世界普通觀眾都能更好理解成了另一個課題。於是乎,普世的價值觀加上普世的故事線,成了好萊塢CG大片的標配。

在數字時代,連《逃離德黑蘭》那樣的重大地區衝突題材都很難成為其他國家影院里的主流,更不要說香港電影、台灣電影、日本電影、韓國電影……華語電影總是嚷嚷要衝奧,怎麼沖啊?你講的故事別人聽不懂、不感興趣,你的價值觀帶有濃郁的地域色彩……

什麼是數字時代最好的全球性題材?全球性的衝突、危機,全人類的衝突、危機,架空世界的衝突、危機……從《哈利波特》開始,好萊塢終於找到了一個最好的普世價值題材庫——全世界流行的魔幻小說和漫畫,在CG時代之前,這些作品要改編成電影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CG讓幻想小說的場景重現成為可能,那些被符號化的虛擬宇宙中的超級英雄們就這樣佔領了全球大銀幕。

這些普世題材的故事線雖然都很簡單,但是它們都有原作的強大受眾基礎,觀眾們往往熟知原著故事(比如《哈利波特》),但是就想看電影怎麼拍。他們在對比原著與改編之間有著十分濃厚而且執著的興趣,而片方十分樂於引導他們去評論他們的改編。另外,儘管故事線簡單,故事所虛擬的宇宙卻又非常精妙和複雜,還有超強的可塑性和延展性,不同的漫畫英雄之間還可以隨時搭上關係,讓觀者意想不到、大呼過癮。比如著名的美漫公司漫威成立漫威影業後,把它旗下的漫畫英雄聚集到「復仇者聯盟」這個旗幟下,拉開了一個龐大的系列電影的帷幕。漫威的架空宇宙已經成為影迷最愛討論的話題。

(《超凡蜘蛛俠》電影劇照)

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比「哈利波特」們更進一步的是,他的英雄們符號感更強,他們的裝備更加酷炫,富有個人的識別性,對觀影者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彷彿不管你是誰,只要穿上蜘蛛俠、鋼鐵俠、蝙蝠俠……的特殊服飾,就會變成蜘蛛俠、鋼鐵俠、蝙蝠俠……這也使得他們的文化符號色彩更加濃厚。一言以蔽之,超級英雄電影用簡單普世的情節、複雜的宇宙、超強的符號化,實現了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文化輸出。

看到這裡,你還會覺得好萊塢的大片頭腦簡單嗎?

有人擔心這樣的模式能不能持久。這種擔心其實沒有必要。由於CG時代抬高了電影製作的門檻,超級英雄電影更多是大片商為平衡全球各種渠道收益的選擇,而獨立製片公司反而因此獲得了機會(例如獅門、韋恩斯坦),製作其他更多類型的電影。我們現在在中國影院看到太多同類的超級英雄片,更多是引進片選擇的問題,而不是世界電影的全貌。

(本文首發於《南方都市報》)

推薦閱讀:

一款簡單的鑰匙小魚(轉)
范冰冰家裡簡單裝飾為自己增加財運
自已在家就能做鄉巴佬滷蛋,乾淨衛生太簡單了,再也不去超市買了
5道簡單美味新吃法的家常菜,爽爆你的味蕾!
? 做簡單的自己

TAG:簡單 | 大片 | 好萊塢 | 片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