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刻,中國吹響的號角,正是來自於美帝的恐懼!
以大欺小的時代
世界經濟走到了這一刻,我們該如何形容眼下的局勢!
狄更斯有一句被用的已經爛俗的話,我們稍微改動,就可以用在這裡:
這是弱肉強食的時代!這是以大欺小的時代!
毫無疑問,在所有局勢中,中美貿易戰超過了所有,成為眼下這個世界最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大事!對此,不管是民間經濟學家,還是學院派都發表了很多聲音。各種論調莫衷一是,此處不一而陳!
這裡面既有家國情懷,也有民粹激情!既有對局勢的深刻反思,也有雙拳打倒老師傅的盲目自信!
但,我們必須回歸經濟最基本的規律去看待一切,必須回歸理性和常識!
2貿易戰只是暫時的
從全球來看,比貿易戰這個概念更大的,是全球化。各國經濟不斷地開放,投資、貿易、金融,這些都是全球化的體現。
從人類歷史幾千年的發展歷程來看,全球化的的總趨勢是不會變的。這是整體的大趨勢,但是在這個趨勢之中,又有反全球化的趨勢。
貿易總會有順差和逆差,那些逆差的國家,就會覺得對自己是不公平的,於是就有了反全球化。
這註定是不斷出現的,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貿易制裁、貿易制約,不讓對方出口到我這裡來,而我想辦法出口到對方國家去。
最近的兩個案例,也都和美國有關。
在20世紀初期,世界主要經濟體美國和歐洲都經歷了由電力革命所引發的經濟繁榮大周期的末端。美國股市泡沫破裂,陷入經濟蕭條和銀行業危機。
為保護本國經濟和就業,美國大幅提高關稅,發起了全球貿易大戰。隨後立即引發各國競相報復性提高關稅,各國經濟雪上加霜。並最終導致全面失控,二戰爆發,人類進入自我毀滅模式。
第二次發生在上世紀的70-80年代,這個時候的貿易戰,中國依然沒有資格參加,有資格的是美國和歐盟,和新加入了的日本。
我找到了一份1987年4月18日的紐約時報,上面詳細的記載了美國對日本的一場貿易戰。
1987年4月,里根總統宣布「執行自由和公平貿易原則」,對一些日本製造的電腦、電視機和電動工具徵收100%關稅。
100%的關稅,這基本就是封停。但這依然沒有擋住全球貿易長達70年的蓬勃發展。
全球化和反全球化,在人類經濟歷史發展的長河中,一直是相互交集發展的。
但全球化必然是終極趨勢,反全球化則是階段性的,它在一定的發展階段可能會出現,但是不可能是最終趨勢。
而貿易戰的導火索,一般都是來貿易逆差。
3中美貿易逆差的根源
世界經濟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蕭條後,從去年開始,全面向好,已經進入到全面復甦階段。所以有人說,目前的世界經濟是近十年來最好的階段。
美國經濟雖然向好,但整體是乏力的。遙望大洋彼岸的中國,卻一直是欣欣向榮的局面。其實中國這幾年已經是增速減緩了,但是也有6點多的增速,非常不得了。
中美兩國的貿易有很大的互補性。
美國高新技術的先進性,包括美國武器的先進性,這些都毋庸置疑。就是在美國的民用應用裡面,也有很多高新技術,中國非常需要。
但是,美國卻在嚴格控制這些高新技術的產品,不讓其流入到中國來。
如果這一塊能夠放開,那麼中美的貿易逆差會有很大的改善。
但是,美國並不願意。這就是矛盾所在:
一方面因為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太低,很多產品在美國市場上都是佔據需求前列、比重最高。比如說,鞋、傘、帽子、橡膠製品、塑料製品、玩具。
另一方面,美國將自己的優勢嚴格的控制住,而中國將自己優勢發揮的淋漓盡致。就是這樣,中美貿易的鴻溝才出現了。
歸其原因,並不是中國不遵循市場規則,不遵循WTO的協議規定。
而是中美兩國經濟結構和政治形態上的差異。
4中國的崛起
中美貿易戰的另一個隱形原因則是,中國的崛起。
之前你弱的時候,你有貿易順差,賺點錢,美國並不放在眼裡,就像現在的很多小國一樣,對於大國來說,這些都不重要。
但是對於現在來說,中國長期保持高速發展的狀態,照這個勢頭下去,將來肯定是要超過美國的。老二要做老大,這是美國必然不願意看到的。
我們來看日本的例子。之前,日本經濟最強的時候,達到了美國經濟GDP的70%,很多人都知道日本再努力一把,就可以和美國平起平坐了。美國就通過廣場協議,將日本貨幣大幅度升值,遏制日本經濟的發展。
緊接著,日本房地產開始瘋漲、股市開始瘋漲,經過一番操作,日本經濟開始連美國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後來經過冷戰又把蘇聯搞倒。日本和蘇聯,是美國在經濟和政治上分別最大的對手,結果美國把它們都搞倒了。
從全球的角度來看,世界就是一個肉弱強食、以實力相爭的競技場。在這個競技場裡面,老大把老二搞掉,這本是規律,是老大最願意做的一件事。
如今中美的情形也基本如此。
5美國對中國的恐懼
美國從來沒有像任何一個時刻對中國如此恐懼!
美國的經濟制度是一種自由經濟制度。政府在更多時候,只是市場的守夜人,負責維持秩序。企業的生產和交易,全是資本家和金融體系的事,政府是不參與的。
英美經濟在過去幾百年的時間裡都是在這種模式下成長起來的。
但反觀中國,則是政府主導下的市場經濟制度,這在西方被叫做國家資本主義。
在美國看來,中國的企業背後站著中國政府,政府和企業是捆綁在一起,無法分開的。
在競爭之中,政府通過產業政策、財政補貼、准入限制、廉價信貸,乃至直接訂單等手段支持中國企業,這使得美國的企業在中國和全球市場上都處於不利的競爭地位。
現在全球最有競爭力的太陽能板的生產企業都在中國,就是因為2009、2010年開始的太陽能板的競爭,中國通過大量的政府補貼把歐美企業全洗牌,歐美在這場戰役中完敗。
這不管是對於美國或者歐洲來說,都是刻骨銘心的教訓。
這是其一。
上面我們說過1987年的美日貿易戰。在紐約時報的整篇報道中,讓人最難忘的是里根總統對美國發出危機警告:
「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健康和活力對美國未來的競爭力至關重要,」里根先生說。「我們不能讓它受到不公平的交易行為的危害。」
晶元是計算機和其他電子產品的核心,它們被認為對國家安全至關重要。
美國在鋼鐵和汽車領域失去支配地位後,在計算機領域仍然遙遙領先。
華盛頓的擔憂是,如果國家失去了晶元優勢,則象徵著未來的美國工業,比如電信和軍事電子產品,將會陷入癱瘓。
世上之事,並無新聞!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才能夠明白美國為什麼對「中國製造2025」如此的抵觸和諱莫如深。
「中國製造2025」所列出的戰略新興行業,包括機器人、電動汽車、航空等,都是事關未來的新技術,是引領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戰略方向。
美國在這些領域,相對全球其他國家擁有壓倒性的優勢,這是美國能夠強大的技術基礎。
換句話說,這是美國進行全國降維打擊的底層支撐,不容挑釁。
這是其二。
6全面反對中國
老大和老二之間是有差距的。
這個差距的核心,就在於這個世界的生存規則完全是由老大在制定和主導。老二就算是強勢崛起,也至今沒有脫離老大劃定的規則。
二戰結束後,美國在經濟、軍事、科技上的實力,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挑戰。
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主導了維持全球經濟秩序最為關鍵的制度安排,因為這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它也保證了貿易和經濟全球化在隨後的長達70年的非常健康蓬勃和持續地發展。
中國今天的強勢崛起,也正是受益於這一制度安排。我們已經知道,40年前鄧大人宣布的改革開放,其實正是將中國的經濟融入到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之中。
這一經濟治理體系由一系列的支柱構成。比如說貿易層面的WTO,國際匯兌體系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以及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等等。
政治課本上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今天的國際秩序就是以美國意識形態和價值觀為主的產物。
但是,當中國強勢崛起之後,世界不可違逆地進入G2時代,美國的全球治理秩序的影響力呈邊際效用遞減;而中國的邊際效用則逐漸遞增,比如說亞投行、一帶一路。
這些都是對美國的全球治理體系的挑戰。
從1992年到2012年,美國一直的期許是把中國納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體系,並進而希望中國會由此變得更市場化、更接近美國的意識形態。
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他們發現中國的意識形態與美國一直都在背向而行。
所以,從2012年開始,美國對改變中國的希望日漸渺茫,反對中國正在成為美國朝野的共識。
7持久戰
事實是,截止到2017年,中國GDP是12萬億美元,美國是19萬億美元,世界第三大經濟體日本GDP不到5萬億美元。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日本的2.5倍。
基於現在的趨勢,大約在2028年前後,中國的經濟總量以市價匯率計算將會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
所以,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無可避免,並且將呈現持久化之象。
這不僅是老大和老二戰爭,更是在經濟全球的大趨勢下,對全球治理下的不同的意識形態和價值觀之下的戰爭!
但對於中國來說,情況並不容樂觀。
首先,中國有沒有能力替代美國,用一套完整的秩序維護世界經濟的全新運行?答案是並沒有,至少在今天來說,從國際秩序的角度來看,中國並無法替代美國。
其次,千萬不要忘了中興的耳光。在今天,美國統治世界的殺手鐧有兩個:美元體系和信息技術為主導的高新產業。它們一個是世界經濟的血液,另一個則是人類社會不斷進步的正向推動力。
在今天,中國還差的很遠。
李嘉誠於1978年前後成為香港商界第一人,從那時起,一直到2018年5月10日他宣布正式退休,這之間恰好四十年。
2011年,新加坡的華裔總統李光耀對李嘉誠曾有這樣一番評價:
李嘉誠可有製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他投資地產、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所以他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麼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李光耀的評判戳中了李嘉誠的要害。
李嘉誠沒有創造過令人稱道的產品品牌,他的經濟行為就是買和賣,但他每次總能在最低的時候買進,在幾乎最高的時候賣出,他是靠高超的交易能力行走江湖的。
李嘉誠雖然曾經多年蟬聯華人首富,但他與比爾蓋茨、扎克伯克、貝索斯、馬斯科完全不是同一類人。
他很會賺錢,但他沒有什麼創新能力,他沒能對人類社會產生過與其名聲相匹配的正向推動力。
在這篇談論中美貿易的稿子里,我們用了361個字在總結評說李嘉誠的商業帝國。
因為,你會發現,如果我們用李嘉誠40年的商業之路來形容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竟然也是這樣的契合。用李光耀評說李嘉誠的斷語來形容中國經濟40年,也幾乎毫無違和!
8義和團
我非常認同吉林大學李曉教授的說法,中華民族到了新的危險的時候。
只是越是在這樣的時刻,越是摒棄智識義和團。我們並不需要盲目自大,和自信心膨脹的民粹主義。
我們需要的是自我否定的勇氣,是破釜沉舟的勇氣,是卧薪嘗膽的毅力!
何為趨勢?
趨勢就是,中國的強勢崛起並非一個美國可以阻遏!國際秩序G2時代的到來終將不可遏制!
這就是大趨勢。
而身為個人,在這一刻,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最要做的就是既要具備頂層設計的視野和眼光,又要有底線思維!更需要破局的勇氣!
世界終究太大,有時對外在的風雲變幻看淡一點,管它是資本管制還是鼓勵外出,管它是樓市嚴控還是信貸寬鬆,管它是新周期還是老套路。
你是勝出,還是被時代甩下,取決於你自己!
作者:十一俠丨校稿:阿Q
推薦閱讀:
※你才是中國書協會員呢
※中國通脹形成的五大深層機理
※中國人眼中的性[轉載]
※「共築中國夢,同賀三晉春」——關派名劇《鐵弓緣》
※學佛路上的善知識(轉自中國佛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