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范仲淹|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戀

來源:十點人物誌(ID:sdrenwu)

洪武年間,有位叫範文從的御史,直言上書懟皇帝。敢逆龍鱗,自是死路一條。問斬前,朱元璋照例翻了下名冊,當老朱看到他的籍貫時,急忙傳喚他到跟前。

「莫非你是范仲淹後人?」

「臣是范仲淹十二世孫。」

然後,奇蹟發生了!老朱的態度秒變,不但赦免了他,還賞了5張免死鐵券——5匹錦帛,上書「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和老朱之間,隔了整整一個元朝。老朱卻「見名如晤」,給足了面子。范仲淹到底有怎樣的人格魅力呢?

-1-

范仲淹,得名由來是致敬南朝文學家江淹(就是江郎才盡那位)。

范仲淹兩歲喪父,母親改嫁朱氏,他隨之改名叫朱說。

他少有大志,曾在一座靈祠里問:「我將來能當宰相嗎?」靜默的神靈雕像似在回答:不能。

「既不能當良相,那就作良醫吧。」

良相、良醫雖然地位懸殊,但都以造福百姓為宗旨。小小年紀,他就有了一顆濟蒼生的心。

某夜風雨大作,雨敲打在窗外芭蕉上,宛若「大珠小珠落玉盤」。他輾轉難眠,遂披衣起身夜讀書。

-2-

23歲那年,他勸阻朱家兄弟們不要揮霍浪費,反被譏諷「我自用朱氏錢」,關你什麼事?

驚駭之餘,他從旁人口中得知了自己的身世。

命運待他並不友好,可貴的是他沒屈服。他先是改回原來的名字,然後攜琴背書,只身前往應天府(今商丘)求學。母親派人來追他回去,他拒絕了。

齊秦有首歌:「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走在無垠的曠野中。凄厲的北風,吹過;漫漫的黃沙,掠過。我只有咬著冷冷的牙,報以兩聲長嘯。不為別的,只為那傳說中美麗的草原。」

范仲淹也不為別的,只為證明自己是塊讀書的料。

-3-

千年前,先賢顏回住在陋巷,過著簞食瓢飲的生活,但他一心撲在學習上,不改其樂。

在范仲淹身上,我們能瞥見顏回的影子。

在應天府書院求學期間,范仲淹每天煮兩升粥,待粥凝結後,劃分成4塊,早晚各2塊(古人僅兩頓正餐),拌點腌菜就滿足了。讀書睏乏了,就洗冷水臉。

應天府留守聽說了他苦讀的事迹,特地派人送來美味的飯菜,范仲淹卻謝絕了:「我今天嘗到美食,今後再看到粗茶淡飯,就難以下咽了。」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范仲淹深諳此中道理。

某天,宋真宗車駕路過應天府,觀者如堵。同學們都去圍觀,唯有范仲淹不為所動,仍待在書院里讀書。有位同學問他為何如此,范仲淹給的回答霸氣十足——今後有的是面聖機會。

范仲淹並沒有誇下海口,27歲那年,他一舉中第,在殿試環節面聖了。

27歲中進士,這在封建科舉時代是很難得的。想當年,同是27歲中進士的白居易,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下「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畢竟有的人窮經皓首,卻連舉人都沒考上。

可以說,范仲淹算個幸運兒。命運女神為什麼垂青他?因為努力的人,運氣不會太差。

-4-

及第後,范仲淹被委派至泰州當官。

你是哪種人,就會擁有哪種友情。范仲淹「耿直淡泊,先憂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格,註定了他也將遇到這類人。

在泰州,他結識了3位摯友。

第一位是滕宗諒。或許你對這個名字陌生,但肯定背過《岳陽樓記》,首句是「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沒錯,滕宗諒,字子京。他和范仲淹是「同年」。(同榜進士)

在泰州修築海堰(范公堤)時,開工不久,就遭遇了特大暴雨。海上波濤洶湧,一個浪就能把岸上的兵工、民夫沖得沒影兒。適逢范仲淹、滕宗諒在現場督工,當時「兵民驚逸」,唯有范滕二人「神色不變」,鎮定自若地指揮堵水。

第二位是富弼。他比范仲淹小15歲。朱熹曰:「朋友,以義合者。」因為兩人志同道合,所以成了忘年交。范仲淹誇這位有為青年是「王佐之才」。

第三位是林逋。林逋淡泊名利,朝廷招他做官,被他婉拒。他隱居山林,終身不娶,梅妻鶴子。范仲淹傾慕他的仙風道骨,遂寫了首《寄贈林逋處士》,贊他「風俗因君厚,文章至老淳」。

林逋也寫了首《送希文寺丞》作答,其中有幾句是這樣:「馬卿才大能為賦,梅福官卑數上書。」這意思是范仲淹才比司馬相如;官小,卻像梅福那樣心繫天下。

子曰:「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

如果朋友們正能量滿滿,你也會積極向上,反之亦然。

-5-

公元1026年,母親逝世,范仲淹回應天府服丁憂。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也是在這一時期,他結識了生命中的伯樂——晏殊,就是寫「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那位。晏殊當時擔任應天府知府,他特邀范仲淹擔任應天府學主管。范仲淹一聽是去母校任教,立刻就答應了。

晏殊不僅慧眼識才,還毫無保留地提攜他們。幾年後,晏殊回京任參知政事(副宰相),便向朝廷推薦了范仲淹。於是,范仲淹被任為秘閣校理,來到京城。

-6-

宋仁宗12歲登基,因為年幼,暫由劉太后垂簾聽政。范仲淹到京赴任這一年,仁宗已20歲。按理說,劉太后應該還政於他。但是,劉太后似乎對權力戀戀不捨。

耿直的范仲淹就上疏要求劉太后還政。自劉太后當權以來,還沒有哪個大臣敢這麼做。

如此大膽直率,舍范仲淹其誰?

得罪了劉太后,范仲淹在京城內難以立足,便申請外調做官。范仲淹離開京城那天,仁宗佇倚高樓,憑欄遠眺,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7-

公元1033年,垂簾聽政的劉太后去世,仁宗親政。仁宗立刻想到了忠臣范仲淹,召他回京,為右司諫。范仲淹秉性耿介,任諫官再合適不過了。

然而,在京城還沒待多久,江淮等地鬧蝗旱。范仲淹主動請纓前往災區視察,所到之處,開倉賑濟。他還下令搗毀祭祀活動場所,把精力、財力集中到救災上。

剛斗罷江淮蝗旱,又跑去蘇州治水。當時,蘇州發大水,「郡中災困之氓,其室十萬。」為解救這十萬災民,他親自對蘇州水道做調研,提出疏導方針;又親自部署挖河工事,常常衣不解帶,宿在海邊。

-8-

因為治水有功,他再被召回京。然而,以范仲淹的耿介秉性,京城終究是待不長的。

沒多久,他就同宰相呂夷簡杠上了。因為不滿呂夷簡任人唯近,他上「百官圖」,指著圖向皇帝說明,怎樣是循序升遷,怎樣是越級而進;怎樣是出於私心,怎樣是才算公平。這些意見,矛頭直指呂夷簡。

呂夷簡不甘示弱,也指控范仲淹越級告狀、拉幫結黨、挑撥離間。

最終,呂夷簡被罷官,范仲淹也被貶饒州。

離開京城時,梅堯臣寫了首《靈烏賦》以寄之,勸范仲淹學喜鵲,不要像烏鴉那樣報凶訊而遭人白眼,從此拴緊舌頭,避免引火上身。范仲淹寫了首《靈烏賦》(同題不同文,編者注)作答,表示自己「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史記》曰:「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

附和的聲音更易接受,但聽久了,會被麻痹,失去判斷;反對的聲音雖然刺耳,但卻往往能起到醍醐灌頂的效果。

-9-

被貶饒州,待了沒多久,又被貶潤州(今鎮江),再被貶越州(今紹興)。

在越州時,有位叫孫居中的戶曹,死在任上。戶曹是肥缺,但孫居中兩袖清風,死後家裡竟拿不出錢替他辦喪事。范仲淹得知後,自掏腰包,雇了條大船,將其靈柩及一家老小送還故鄉。他還特地安排一位老衙吏護送,並交付一首詩作為過關文書。

《示關津》

十口相攜泛巨川,

來時暖熱去凄然。

關津若要知名姓,

此是孤兒寡母船。

這首詩的字裡行間透著對孤兒寡母的同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孝敬長輩的同時,也能想到其他老人;撫養子女的同時,也應照顧其他小孩。

范仲淹,他做到了。

-10-

1040年,邊陲爆發戰事,西夏大舉進犯。

西夏軍善騎射,而宋軍「兵無常將,將無常師」,戰鬥力弱,根本不是西夏軍對手。國難當頭,朝廷才想到了范仲淹,火線任命他為封疆大吏。

話說范仲淹真厲害,一上任,就打退了西夏的幾次進攻。「西賊聞之驚破膽」,西夏軍方高層覺得他「腹中有數萬甲兵」。

來自敵人的讚美,往往是最公允的。如果一個人獲得內部表揚,可能他比較優秀;但如果連敵人聞之都豎大拇指,那就是強到沒邊兒了。

-11-

范仲淹治軍有六大功:

1.軍紀嚴明

剋扣士兵糧餉者,斬;冒功邀賞者,調查屬實,斬。因為這是「奪戎士死戰之功,誤朝廷重賞之意」。

2.識人用人

邊期間,范仲淹提拔過不少能吏良將,比如張載、狄青、種世衡等。

范仲淹「任人無失」,有個秘密。他把長子范純佑安插到軍中。范純佑天天跟部隊同吃同住,大家都當他只是位普通士兵,所以往往在他面前表現出最真實的一面。而范純佑暗中觀察,一旦發現人才,立刻反饋給父親。

3.懂得「使過」

何謂「使過」?就是給有過之人自新的機會,讓他們戴罪立功。他在薦表中說「活人於死者,必捨生而報恩,榮人於辱者,必盡節而雪恥」。

4.打持久戰

范仲淹主張堅壁清野,請西夏軍喝西北風。喝上幾個月,西夏軍自然不戰而退。

5.孤立西夏

范仲淹積極與周邊羌人搞好關係,久而久之,羌人親切地稱呼他「龍圖老子」。(當時范仲俺的職銜是龍圖閣直學士,「老子」是敬稱。)得不到羌人響應,西夏人搞事情,孤掌難鳴。

6.建大順城

范仲淹的最大功績是在西夏人眼皮子底下築起一座大順城。大順城猶如釘子嵌入西夏體膚,讓西夏恨不能拔之而後快。所以,西夏國君元昊曾親率3萬士兵攻打,但沒攻下。

因為這是座堅城,張載贊之曰:「百萬雄師,莫可以前。」也正因為這座大順城,西夏最後不得不選擇對宋稱臣。

-12-

塞外某個深秋黃昏,西風蕭瑟,北雁南飛。秋色里,鼓角錚鳴。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孤城緊閉。

范仲淹舉起搖晃的琉璃杯,一飲而盡。不是醉卧沙場,而是借酒澆愁。

澆的是啥愁?壯志難酬、鄉愁。

不知何處吹羌管,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今夜,徵人盡望鄉。

酒入愁腸,化作一闋《漁家傲·秋思》: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歐陽修讀到這首詞,調侃是「窮塞主之詞」。而歐陽修的學生蘇軾,也曾寫過《江城子·密州出獵》,最後一句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天狼星喻指西夏)。

東坡的豪情固然可嘉,但終究沒真上過沙場,體會不到戰爭之殘酷。

私以為《漁家傲·秋思》非「窮塞主之詞」,而是「真將軍之嘆」。

-13-

因為立下戰功,范仲淹奉旨回京,授參知政事(副宰相),開始主持「慶曆新政」。

新政期間,范仲淹查看官員名單時,如果看到不稱職的,就一筆勾掉。這一筆下去,意味著那人丟了烏紗帽,一家子也從中產墮入平民。

所以,革新派的另一位主將富弼動了惻隱之心,他說:「你這一筆下去,豈不知一戶人家在抱頭痛哭?」

范仲淹答:「一家人哭,總比一路人哭好!」(宋初,分全國為15路,路相當於省。)

對尸位素餐者心軟,換誰來為民請命呢?范仲淹並非無情之人,但孰輕孰重,總得有人做出決斷。

也因為范仲淹觸犯了太多官僚的利益,革新派被誣為「朋黨」。儘管歐陽修曾作《朋黨論》,說:「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來為自己和小夥伴們辯白,仍無濟於事。

新政僅一年左右就告敗,范仲淹、滕子京等被貶。也差不多在這一時期,范仲淹寫下《岳陽樓記》,其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既是勸慰老友,也是自勉。

-14-

臨退休前,范仲淹買了一千多畝地。

一千多畝啊!哪來的錢?他是貪官?

當然不是,北宋實行高薪養廉,如作家二月河所言:宋朝官員工資是清代的10倍、漢代的6倍。

作家李開周曾寫道:「包青天」原型包拯,在任職開封府尹期間,收入包括正俸(工資)、茶湯錢、給卷(車馬費)、廚料、薪柴……各項加起來,摺合成人民幣,年薪竟高達千萬!

所以說憑合法收入,范仲淹一輩子積蓄還是買得起1000多畝地的。

范仲淹當然不是「求田問舍之徒」,他買地是為了出租,地租則用於建設范氏義莊,給族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范氏義莊成了史無前例的非政府慈善機構,而且持續了八百多年,直到民國尚存。

范仲淹幼年喪父,深知貧窮的滋味。儘管母親改嫁後,他幾乎沒再受過范氏家族的恩惠,但臨退休前,仍心系族人。不為族人安排好一切,似乎就無法安心養老。

如此有擔當,舍范仲淹其誰?

-15-

范仲淹逝世後半個多世紀,有一位粉絲不遠千里,來到他的祠堂前。這位粉絲,叫元好問,人稱「北方文雄」,曾寫出「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這樣的絕世佳句。

這一回,他心懷崇敬地寫下:「文正范公,在布衣為名士,在州縣為能吏,在邊境為名將,在朝廷則又孔子所謂大臣者,求之千百年間,蓋不一二見。」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推薦閱讀:

為何男人更放不下他們的初戀
你搶我初戀,我睡你兒子——史上最牛逼復仇神劇!
超清電影《初戀風暴》[國語完整版]
趙薇最無法忘記的男人,不是初戀黃曉明陳坤,而是逝世9年的他!
郭富城郝蕾《白銀帝國》掙扎困頓中的平靜與尊嚴以及凄美的愛情

TAG:生活 | 初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