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裘沛然:用藥劑量有輕重,貴在恰當!

小編導讀

自古就有「中藥不傳之秘在於量」的說法,關於中藥劑量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中醫人的困擾,尤其在很多淵源流傳的法規法則面前,更是束手束腳,不知如何是好,比如「辛不過錢」,尤其是對一些有毒的中藥,更是不敢輕易易方。關於用藥劑量的問題,國醫大師裘沛然認為:臨床處方用藥,貴在恰當!

醫者臨床時處方用藥,貴在恰當。然常有方葯切中病情而效果不顯者,則當考慮用藥劑量輕重及煎法、服用是否合於法度。今試就劑量問題加以論述。

凡藥物均應有藥用量、中毒量等不同之規定,而中醫學中古代方書及各家醫案對於藥量記載出入很大,又因歷代度量衡量度各不相同,雖有不少人做過考查並與現行量度折算,終因眾說紛紜,難做定論。至於目前的辭典、藥典等書所載的藥物劑量亦只根據修撰人及一般藥用習慣為依據,迄今尚缺乏嚴格的實驗和實踐的準確標準。

但是,儘管古今量制不同,我們還有一法可以推測其用量大概,按那被大家尊為「眾方之祖」的仲景方中各葯的用量比例來把握劑量,雖不能說十分精確,然其差距亦不至太大,似勝於目前漫無準則可循者。試以一葯為例。射干麻黃湯中紫菀與麻黃的用量為3∶3;烏梅丸中細辛、人蔘、黃柏為6∶6∶6;當歸四逆湯中細辛、當歸、芍藥、桂枝為3∶3∶3∶3;苓甘五味辛薑湯中細辛、茯苓為3∶4。

根據上述比例推算,當歸、芍藥、紫菀、茯苓、黃柏等葯目前臨床常用量一般在9~20g,而細辛用量則1~3g(上述各葯均為湯劑用量),並有「辛不過錢」之說。晉代名醫皇甫謐稱「仲景垂妙於定方」。如果我們認為仲景處方可以作為參考的話,則目前細辛的用量未免太離譜了。

我早年行醫處方,對細辛用量亦順從時習,最多一錢,不敢越雷池一步,然病人反映,效果多不理想。壯年以後,細加尋思,對細辛的用量逐漸增加,而療效亦逐漸提高。在50歲以後,對該藥用量較為固定,一般在6~15g,應用病例何止千萬,不僅療效顯著,且從未發現過不良作用,深悔當年用藥隨波逐流、不加思考,不僅貽誤病人,心存內疚,且使中醫學中名方良藥湮沒不彰,影響傳統醫學之發展。書此以志我過,並告同道中之畏用細辛如虎者。

版權聲明


推薦閱讀:

鼎之輕重,似可問焉?曾國藩的人生十字路口
子平   輕重判定依據
臨終十念分量輕重是由什麼決定?
「薦讀」按輕重緩急處理工作—四象限法則教你提高工作效率
是以天地有司過之神,依人所犯輕重,以奪人算

TAG:大師 | 用藥 | 藥劑 | 輕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