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葬禮習俗***

轉載好友月亮的作品回族* 葬禮習俗2011-09-17 16:12

【回族的葬禮習俗】

回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約有40萬人,信仰伊斯蘭教。

  回族人無常了叫「歸真」,即「回到真主那裡」之意。人無常了,家屬不能過度悲傷,更不能捶胸頓足,嚎啕大哭,也不能給死者下跪磕頭,只能下禮(俯著單腿曲跪)。安葬亡人,不用棺材,實行土葬。

  凡是穆民,不論什麼原因,在何地無常了,都要抬到清真寺,然後從那裡出埋汰發葬。在回族居住地無常的人,不管他的國籍、膚色、官職大小、富貴貧賤,回民們只要耳聞目睹,都要去幫助料理喪事,安葬死者。伊斯蘭教的喪葬禮俗有這樣的三個特點,即:速葬、薄葬、土葬。  1、速葬。

速葬是穆斯林喪葬的特色之一。

伊斯蘭教本著「入土為安」的精神,主張從速掩埋亡人,遺體不宜久放。先知穆罕默德亦說:「你們應儘快安葬亡者」。伊斯蘭教法規定:亡人三日之內必葬,不擇時日,不問風水,就地而葬。倘若是在旅途或他鄉亡故,就在旅所擇地而葬。在航海中亡故的,在舉行「者那則」(殯禮)後,將屍體投入江海,實行水葬。伊斯蘭教法禁止亡者親友載運屍體輾轉千里。因為如此曠日持久,人為地導致屍體腐敗,被認為是對亡者的褻瀆。教法規定速葬亡人是「穆思台哈布」(懿行),如果故意拖延時限,則被認為是「麥克魯亥」(可憎之事)。 其實,速葬亡人的做法從衛生的角度來說,也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屍體久放不葬,容易腐敗而污染環境衛生,嚴重者甚至會引發時疫,造成不良後果。另外,速葬可以避免對某些權威人物的個人崇拜,因為伊斯蘭教嚴禁各種形式的個人崇拜。同時亦可減少喪家的精神和生活負擔。因此在現實生活當中,穆斯林嚴格地遵守這一規定,每遇家中有人去世,大都在24小時之內埋葬。遇到特殊情況時,如墳墓沒有挖好或家中主要成員沒有及時趕到等,則都在次日掩埋,最多不超過三天,這已成為穆斯林在喪葬禮俗上的一大特點和守之不逾的習慣。2、薄葬。

薄葬是穆斯林喪葬的又一大特點。

有句穆斯林諺語說得好:「無論窮、無論富,都是三丈六尺白布」。這句諺語對穆斯林的薄葬習俗做了很確切的說明。任何一位穆斯林,無論其生前多麼富有或多麼貧窮,亡故後一律只用三丈六尺白布包裹後掩埋,身上不穿綾羅綢緞,墓內也不放任何物品陪葬。《古蘭經》指出:「在世時沒有信道,臨死時仍不信道的人,即使以滿地的黃金贖罪,也不被接受,這等人將受痛苦的刑罰,他們絕沒有任何援助者」。

(3∶91)伊斯蘭教是「兩世並重」的宗教,認為一個人今世的血統、膚色和所擁有的財富及他所享有的聲望等,對於他個人後世在真主安拉面前的品德與人格而言,並無任何意義。安拉讚許的是一個人在虔敬恭順方面的德行,而不是他臨死時帶走的財富的多少。因此,穆斯林認為,厚葬並不能減輕一個人生前的罪孽,也增加不了他的善功。這是從宗教的角度而言。 與此同時,實行薄葬與穆斯林遵循「厚養薄葬」的傳統孝道原則分不開。厚養是指父母在世時,作子女的盡最大的孝心去贍養,讓他們歡愉地安度晚年。當父母「歸真」後,按照教法規定的程序和《古蘭經》所允許的範圍安葬,而不必大興土木,大舉祭祀,追求虛榮。回族禁止厚葬,還因為厚葬不僅勞民傷財,增加生者的經濟和生活負擔,而且會導致墳被盜被毀,使死者和生者都不得安寧,有害而無益。因此,受伊斯蘭教信仰和人生觀的影響,穆斯林既不遁世,不放棄享受人世間的幸福,同時又更側重於尋求後世的功德圓滿。尤其對那些老邁而虔誠的穆斯林來說,他們所採取的態度與那些受封建迷信和習俗影響較深的非穆斯林老人不同。他們既不忙於準備壽衣壽材,不熱心於建墳造墓,而是積极參加宗教功修和宗教公益事業。絕大多數的穆斯林老人他們常常抱著淡泊世事、與人為善的態度,欣然接受傳統的薄葬主張,都能以比較平靜樂觀的心態來對待晚年生活,走向人生的最後歸宿。

  3、土葬。

土葬是穆斯林喪葬的主要形式。

《古蘭經》曉示,人是由真主用泥土造出來的。「真主創造你們,先用泥土,繼用精液,然後,使你們成為配偶」。(35∶11)穆斯林認為,人類的亡故是歸真復命的歷程,是真主使其脫離塵世而回歸到無初。人從泥土而來,死後人的血肉之軀葬於大地,復轉成泥土,是一件很自然、清凈的事。所以穆斯林民族都用土葬的形式,這同時也體現了穆斯林復命歸真,視死如歸的人生態度。回族的墓穴一律南北向,先就地挖一個方形直坑,深約5至6尺,然後在坑底北側鑿一個偏窯,長約6尺,寬約3.5尺左右,足夠一人仰卧,高度以一人跪起不碰頭為限。

屍體仰卧其中,頭向正北,面朝西方(這是因為伊斯蘭教聖地麥加在中國的西面)。如果墳地是在土質鬆軟的地帶,就只挖一個長方形墓坑,長寬深度如前所述。然後用土坯、石塊之類壘砌四周,上面用石或木板覆蓋,墓內禁用經火燒之物,如磚、陶、石灰等,墓門以石板或土坯封堵,地面封土呈馬脊形,略高於地面,可立一簡易標誌以資識別。伊斯蘭教反對肆意營造、裝飾墳墓。所以,我們平常所見到的絕大多數的回族墳墓都是一個個簡簡單單,比地面稍高的土堆,有的樹立了一個簡易標記,有的甚至連標記也沒有。這一點同其他非穆斯林民族追求墓穴的高貴、華麗之風形成了鮮明對比。因此在當前一些地方隨意侵佔耕地,大肆修墳造墓的風氣日甚的情況下,穆斯林簡葬、薄葬的良好風俗是很值得提倡的。 當一位穆斯林(無論男女、貧富)無常後,其親友和周圍的穆斯林都要為他(她)舉行一個簡單的葬禮(者那則)。

一來為亡者求恕,向亡者告別;

二來以此引起活著的人對人生的警覺並加以思考。

其程序是這樣的,在葬禮之前,先在家中或清真寺由專人用清潔的水為亡者洗滌周身(「著水」),洗畢用白布(「克番」)將遺體包裹,放在葬禮現場。同時,參加葬禮的人也要有大小凈,所穿衣服鞋襪乾淨,否則,會被認為是對亡者的不恭,也不能參加葬禮。

然後由清真寺的阿訇帶領全體穆斯林舉行葬禮儀式。在簡短的儀式上,要念贊主、贊聖詞,還要為亡者和生者求赦:

「真主啊!求你饒恕我們中的生者與亡者,在場者與不在場者,少者與老者以及男人與女人吧!……」。

之後,葬禮結束(前後約六、七分鐘),將遺體抬至墓地安葬。在遺體下葬時,阿訇要誦讀《古蘭經》、贊聖詞等,直至葬門封堵。整個過程莊嚴肅穆,寧靜平和,沒有呼天搶地、捶胸頓足的哭嚎,只有親友們在哀默的同時,內心深處為失去的親人的默默祈禱和祝願。

推薦閱讀:

毛澤東與飲食文化習俗
春聯(桃符)·習俗/風俗辭典|風俗,民俗,辭典
《五禮通考》論婚禮習俗
農曆三月三趣說古今習俗慶典
家風習俗

TAG:習俗 | 葬禮 | 穆斯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