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德東:?全球宗教走向展望
6月27日,美國宗教社會學家、中國人民大學名譽教授彼得·伯格先生逝世,享年88歲。年會的第一場以「彼得·伯格的思想與影響」為主題,伯格著作的漢譯者、編輯者回顧了伯格在宗教社會學、知識社會學、經濟的文化背景及宗教社會學應用等領域的貢獻,特別分析了伯格宗教世俗化理論的內涵與回應,分享了伯格與海外中國學者學生、中國學術界、宗教社會科學年會與暑期班的深厚情誼。這是全球範圍內第一場紀念彼得·伯格的討論會。
在實證研究與理論分析的基礎上,會議對於全球宗教的走向作出了展望,可以從5個方面概括。第一,全球宗教市場的形成。今天的世界宗教已經不再局限於群組、民族和國家,不僅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傳統大宗教是世界性的,絕大多數的小教派和新宗教也都熱衷於全球發展,而且往往獲得原發地之外更多的成長機會。第二,美國宗教與中國宗教的不同發展趨勢。第14屆中美歐暑期宗教學高級研討班主講老師、美國杜克大學馬克·查韋斯發表了有關美國宗教的最新調查數據,最顯著的趨勢是制度性宗教信仰者的降低和無宗教歸屬者的上升,在過去的20年這兩個數字都在15%左右,美國人的宗教信仰版圖似乎有趨近中國的宗教信仰版圖趨勢;與此同時,中國的制度性宗教信仰者在過去30年有長足的發展。
第三,宗教的創新與創新型宗教。在全球化與現代化的背景下,傳統宗教的創新成為宗教適應現代社會的必由之路,而創新型小教派的勃發更是宗教發展的顯著特點。第四,從文化的視角理解宗教日益重要。面對全球文化的頻繁相遇及互動,突出宗教的人文價值,將宗教理解為人類自我教育與人格完善的載體,越來越受到重視。
第五,伊斯蘭教與歐洲傳統宗教文化的調適。歐洲的精神世界版圖開始由基督宗教獨導走向基督宗教與伊斯蘭教共同主導,這對於歐洲社會的發展是新的機遇與挑戰,也是對伊斯蘭教全球化的新考驗。與會者認為,全球宗教發展的走向,就是宗教社會科學研究的重點。無論對於學科知識的生產與再生產,還是促進人類的相互理解,宗教社會科學都大有可為。隨喜掃描,隨喜分享,隨喜投稿:
推薦閱讀:
※潘祥輝 李東曉:繪聲繪色:中國無障礙電影的發展現狀及展望
※最極致的經典語錄,展望美好的未來
※四季度行情展望
※在坎坷中展望,在獨處中升華
※展望|良心推薦2016年值得期待的國產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