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閱讀小記:陪你一起慢慢讀

作者:姚瑤(富書部專欄作者),本文原創獨家首發,轉載請聯繫授權

01

有點忘記了,這一切是怎樣開頭的。

隱約想起元元三四個月大時正值盛夏,抱在手裡酷熱難耐,於是把他放在靠牆的兩個並排依偎的木凳子上。元元白天覺不多,日子怎麼挨呢?我就抱起一本唐詩三百首,用最溫柔的聲音讀給自己和他聽。

那個夏天最愛杜甫的詩作。三百首里的每一首杜詩都會吟都會誦。自來自去樑上燕,相親相近水中鷗;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

彼時,杜詩悲涼憂鬱的氣氛和我產後孤獨焦慮的情緒很契合;彼時,我好像很能了解杜甫身處家國無常之境地的內心深處的每一寸感觸。我就是這樣每日誦讀。不太管木凳子上的那位,不是哭喊地太厲害,我就當他很樂意聽。現在想來,我們就是這樣開始親子閱讀的。

02

兩年後我讀到了一本很棒很棒,一定要推薦給父母的書,美國兒童閱讀專家吉姆.崔利斯的力作 一一《朗讀手冊》。欣喜地發現我胡亂地憑自己的興趣,感覺讀一通給小嬰兒聽的做法是這位閱讀專家推崇和讚許的。

因為呢,小嬰兒時期的親子閱讀並不是讓嬰兒了解什麼,甚至讀什麼的差別也不大。換句話說,哪怕你順手拿起Iphone的使用說明書,七月份的電費帳單,照著上面一字一句念也是一樣的。此時的重點是朗讀這件事本身。

嗯,讀詩歌會更好一些。詩歌是有韻律的,嬰兒最早也最熟悉的聲音是母親的心跳,而心跳的節奏與押韻文字的節奏類似。

嗯,讀自己喜歡的,有感覺的詩歌會更更好一些。這就好比你對你喜歡的人和你對你無所謂喜不喜歡的人,以及你對你討厭的人說話時的方式、語氣,愉悅感會被別人覺察出來。

小嬰兒是很敏感的,他也能覺察出來。所以要選擇我們自己有感覺,很愛的內容朗讀給他聽。讓他把溫柔,愉悅,美好這些感覺和朗讀聯繫起來。朗讀手冊裡面把胎兒時期,嬰兒時期的朗讀稱之為廣告。廣告的力量在於鍥而不捨的神奇。

我記得有一年,我的父母打算去探望一位長者。不知道買點什麼好。最後選了腦白金。誰不知道腦白金廣告太深入人心,廣告里的老頭老太太鍥而不捨,於是它贏了。最初進行親子閱讀的父母應該把腦白金這個營銷界的經典案例記住。通過鍥而不捨地朗讀將閱讀推銷給年幼的孩子,直到他自覺自愿地選擇閱讀。

廣告界有一種偏好,選擇稚嫩的童音來傳播它的廣告詞。旨在培育它的下一代,下下代的消費者。這種前瞻性也是值得父母學習的。

如果現在仍有父母等著孩子上小學才開始著手孩子讀書的問題,那就太遲太遲了一一這個觀念在我要向父母推薦的另一本書,日本出版家,日本兒童閱讀推廣第一人松居直先生的《幸福的種子》裡面被重點闡釋。

03

讀了大量國外閱讀推廣方面的書後,我才知道在發達國家上至政府,下到民間何等重視國民閱讀這件事,尤其是兒童閱讀。

而我們國家雖把上學叫做讀書,但其實並不讀書,而且學歷和閱讀量基本沒關係。我和老公專門討論過這件事。我讀至本科,他讀至碩士,還在掙扎著考博士,但我的閱讀量遠大於他。我讀過的書比他吃過的鹽多一一此言不在於炫耀我讀書之多,而是驚訝於中國一般碩士讀書之少。而據他說他比像他那樣的碩士還多讀那麼幾本書。

於是慘遭我戲謔研究生光研究不讀書。研究生不讀書是因為本科生不讀書,本科生不讀書是因為中學生不讀書,中學生不讀書是因為小學生不讀書,小學生不讀書是因為小學老師,幼兒園老師不讀書。

你讓歷史老師開個書單,列些歷史書,哲學書,讓幼兒園老師推薦上百本經典繪本恐怕是很難的。因為他也沒讀過。他的觀念是讀那些沒用,讀那些不考。唉,思維狹隘至此。

所以當安德烈們在討論消極和積極的道德時,我們只能發獃。我們念的書上沒有這些。離開了念的書,我們的腦袋裡稻草也沒有,漿糊也沒有,毛竹也沒有,什麼都沒有。頂著空空如也的腦袋,口袋裡再多的錢還不是被人賺走,騙走,要說什麼中國夢,我真的不信。至於讀那些沒用一一到底什麼是有用的呢?越即時,越功利,越眼前的越沒用。

我老公近些年酷愛炒股,此人理想是早日實現財務自由。(其實我都懶的說破他,對老公還是以頂禮膜拜,吹捧鼓勵為主。他這種理想是個人尤其是騙子小偷懶漢一類都有的)為了早日實現該理想,他買了一堆有用的書。黑道白道的,官方民間的,小眾大眾的,技術流意識流的,理論實踐的,全有。

此類書藏書量之豐富連圖書館都莫之能及。書買來,他也很認真地讀,有時聞雞起舞,有時挑燈夜戰。記筆記寫感悟。結果有用么?當然沒用啊。至少離財務自由還有一一從朝鮮到韓國的距離,想著挺近,實際遙遠。

後來他諮詢一位重金請到衢州為衢州人民分析祖國形勢的專家。這專家說到一點我贊同。總結下來意思就是:汝若欲學詩,功夫在詩外,汝若欲炒股,功夫在股市外。炒股我不懂,但我覺得抱著有用的心態讀書是很有問題的。

04

小學及學前應該做最廣泛,最自由,最沒用的閱讀。

你不鼓勵小孩讀哲學書,因為你覺得沒用,所以我們沒有世界一流的哲學家。你辯駁:老子不是么?對,老子恰恰曾官至國家圖書館館長。

你不許小孩研究動植物,因為你覺得沒用,所以我們沒有法布爾。

唉,你可知道你的不許,不贊成,不鼓勵使我們這個國家幾十年沒出過幾個世界一流的大家了。每當巍巍顫顫的楊振寧柱著拐杖出來,一再被提起的是他身旁的嫩妻時,我覺得真不該啊,與舉國上下,逢會必提中國夢那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氛圍真不相稱啊。

元元一周歲前,沒有專門買屬於他的書。只是我自己做了大量幼教的基礎閱讀,比較推薦的書有蒙特梭利的《童年的秘密》,《發現孩子》,《有吸收力的心靈》,《兒童早期教育法》,孫瑞雪的《愛和自由》,《捕捉兒童敏感期》,塞利格曼的《做最樂觀的自己》,《真實的幸福》,《教出樂觀的孩子》,還有《傾聽孩子》,《讓孩子做主》,《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等等。

因為這一時期我比較贊同嬰兒閱讀是一個廣義的概念,並不是只有坐下來,翻開書才叫閱讀。懷抱著他行走過每條花徑,穿梭過每個巷子,停留過每頂屋檐,看到的每一張笑臉,散落的每一瓣花,輕旋的每一片葉,都是閱讀的內容,我只需伏在他的耳畔,輕輕地告訴他這是花徑,那是巷子;這是屋檐,那是笑臉;這是落花,那是飛絮,這便是閱讀。這閱讀里無時不刻地向你表白我是如此地熱愛那般依戀我的你。

中國的父母素來喜歡用乖和聽話來形容一個他渴望擁有的孩子。乖和聽話,更恰當的表達應該是容易溝通,願意順從規則。它們的背後其實是親子關係。那麼這麼美好的親子關係從何而來?就從時時表白我愛你的親子閱讀里來。

快滿周歲時,開始給元元買書,基本上是繪本。我小時候在外婆家看過一套繪本,故事,主角全忘了,但想起那個繪本的感覺非常美好。那時,我自己還未接受過繪本閱讀和審美方面的教育,所以一般聽從過來人的建議。比較盲從。也不是非常清楚繪本的優劣從哪裡判斷。不過,家長的選書能力也是慢慢成長的。

05

第一套書是日本的佐佐木洋子的小熊系列有小熊吃飯,穿衣,洗澡,問候,尿床,拉大便等內容。

給元元讀了大半年,即使現在也時常拿出來讀。元元特別喜歡吃午飯這本,一翻就翻到三明治那裡,一個人端詳很久。這是一套非常適合1一2歲寶寶的繪本,小開本便於幼兒手握翻動,畫面很乾凈,小熊憨憨的,文字寥寥,而且句式大都反覆,符合幼兒語言學習的規律:需要大量重複。

選擇這套書不是為了向孩子說教:見面要打招呼啊,玩具玩好要收拾啊,要懂得分享啊等等。選這套書是因為裡面有幼兒非常熟悉,每天都會接觸的生活場景,因為熟悉,就容易親近,容易接受。

通過這套書的閱讀,我知道了一件事:小孩和我們成人一樣特別反感說教。比如元元小朋友喜歡滿客廳地拉大便,而且可能正處於傾向完美的敏感期,絕不把兩根大便拉在一起,好幾次我想糾正他,但他一看我手拿一本一一小熊拉粑粑就知道我要說教了,就堅決不看。拉大便的風格也照舊。

孩子不喜歡被說教,所以千萬不要企圖用繪本向他們說教,免得他們把閱讀與討厭的說教連在一起,從此也討厭閱讀了。這是我不太選擇國內繪本的原因。說教痕迹太重。總是今天小鴨子教你不要挑食,明天小兔子告訴你不要吃零食。低估孩子的智慧。簡單粗暴。用不著說教,我怎麼做,我的孩子就會怎麼做,做好我們自己就行。

從一歲半到兩歲,買了很多書。

第一本叫小蘭與小黃,這本書最早是秧秧推薦的,後來看到她在各位媽媽的推薦之列就買了。後來它成為閱讀頻率最低的一本。原因是我自己不太喜歡這麼抽象的繪本。讀起來索然無味,沒有特別想讀。我們不經意中把自己對繪本的情緒傳遞給了孩子。所以元元興緻也不高。這使我非常贊同一個觀點,一定要給孩子讀自己喜歡的。

06

第二套是朗讀時間最長,翻閱頻率最高,在豐富元元辭彙量方面貢獻最大,也是我自己最愛的一套繪本《法國的小兔子湯姆系列》。

我發現到目前為止買的最多的國外繪本不是美國和日本,而是法國,聯想到法國這個浪漫,充滿藝術氣息的國度,更加了解為什麼說繪本是文化,是藝術,而不僅僅是小人書。這套繪本生活場景真實,細緻,色調明朗,我讀了感覺生活很美好,而它最傑出的地方是處處洋溢著不生硬,不做作的人文關懷。

比如《湯姆挨罰》裡面,小湯姆的爸爸得知小湯姆做錯事後,並沒有生氣,感到自己丟面子而斥責湯姆,也沒有說教告訴小湯姆要這樣,不要那樣,也沒有說些輕飄飄的安慰人的話,而是和小湯姆分享自己小時候做錯事受罰的心情。相比我們的父母在得知孩子考砸了,闖禍了,很少會做這樣的給予孩子同理心的舉動。

比如《湯姆最好的朋友》裡面,旺旺媽媽對小湯姆說:你不喜歡吃非洲烤餅就可以不吃。生活中,每個人不是什麼都喜歡吃的。哇,也太善解人意了吧。我們周圍總是有無數逼孩子吃這個吃那個,還有為了多吃口飯把大家的臉都撕破的父母。

比如《湯姆住院》裡面,小湯姆要住院去了,爸爸媽媽和小湯姆一起挑選要帶到醫院的玩具,最後帶了書,貼紙,卡車,小狗。

我們遇到孩子生病時也能這麼從容地幫孩子挑選玩具,充分徵詢他的意見么,可能我忍不住想:去住院又不是去度假。不管住院還是度假,重要的是仍然在生活。

唉,也許,我們太多時候沒有把生活看得太重要。在路上疲於奔忙,早已忘記出發時的初衷。一切不都是為了生活么?在醫院裡,護士醫生都蹲下來和小小的湯姆說話,抽完血,護士獎勵小湯姆一粒糖,兒童診療室里到處張貼著兒童的畫作,兒童輸液架上掛了一隻可愛的長臂猿,還有一個比幼兒園更精彩的兒童活動室,湯姆的手術醫生還要親自向湯姆仔細介紹給他做的手術是怎麼一回事.......以後我再到醫院去講人文關懷,乾脆拿這個繪本去好了。

這套繪本為元元提供了豐富的辭彙庫。他會突然對小外婆說親愛的小外婆,可惡的爸爸;看到爸爸媽媽擁抱,他會說談戀愛;踩水踩得高興會脫口而出無邊無際;評價小狗好可愛評價媽媽總是親他的行為無聊評價阿姨燒的菜好豐盛;冷不防會冒出一句我在呼吸或者我在工作,不要打擾我;不願意回答的問題一律都用這是我的秘密擋住.......它們都是繪本語言。

《朗讀手冊》裡面寫道:入學時孩子的辭彙量關係到教學的成敗。孩子的辭彙量從交談中來。所以每個家庭的交談形態正在決定孩子的未來。而選擇給孩子朗讀這種特殊的交談形式能迅速增加辭彙。我是這個觀點的擁護者和實踐者。

也是朗讀這套繪本時,我發現孩子和成人的閱讀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成人識字,孩子不識字。所以成人拿到繪本先看字,常常忽略圖中的信息,而孩子只看圖,不受文字干擾,角角落落地看,一絲不苟地看。享受完整讀圖的喜悅。

有一回元元拿來一本《小湯姆搬家》,他對我說:媽媽,我要看挖土機。我看也不看地說:這本沒有挖土機的。語氣相當自信,因為這本已經讀過大概差兩遍就一百遍了。

可是元元堅持說:有的。

我說:沒有的。

元元索性自己動手翻到挖土機那一頁。

天哪,真的有唉。

那幅圖的主畫面是小湯姆和嘉碧在滑溜冰鞋,挖土機是後面一個渺小的背景。成人如我翻過一百遍也不易發現。可是孩子早就發現了。我馬上對他說:哇,你觀察地真仔細,連媽媽都沒有發現呢。看的出來發現挖土機的元元很高興,眼睛裡閃著光彩。

以前我喜歡指著字給孩子念書。後來看了松居直先生的書以及發生這個案例後,我不再指了。識字和理解字義是兩回事。如果我們著急讓孩子識字就會錯過孩子單純享受讀圖的快樂的機會。更何況識字的小孩不一定愛閱讀。

我們閱讀不是為了識字,識字倒是為了閱讀。

07

第三套是米菲兔系列。

這套繪本向全世界的媽媽們推薦時,會跟隨一句:這是孩子的第一本圖畫書。我知道擁有這個頭銜的米菲兔系列時,元元已經看了很多繪本了。

雖然繪本的價格大多昂貴,對於沒有認真了解過繪本的歷史,研讀過繪本的入門知識,感受過繪本之美,體驗過繪本之力的父母一定會覺得性價比太低——兩分鐘翻完的玩藝兒動輒需要幾十上百。但我還是買了,我對收藏繪本的態度是經典必入。如果不入,就好象一個熱愛旅行的人到了杭州結果沒去成西湖,一個愛書之人到了台北錯過誠品書店,總會徒生遺珠之撼。

一個家庭舍不捨得在某件事情上花錢,通常不是預算的關係,而是家庭成員是否認為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所以你決定在購買繪本這件事上投入多少前,我比較建議先閱讀國內外關於繪本普及的著作。前面提過的《朗讀手冊》,《幸福的種子》可作為首選,還有《繪本閱讀時代》(台灣方素貞著),《幫助孩子愛上閱讀》(阿甲著),《喂故事長大的孩子 》(台灣汪培挺著)等。

回頭再說米菲兔,為什麼說它是孩子的第一本圖畫書呢?因為它很適合朗讀給0-1歲的小嬰兒聽。首先所有米菲兔系列選用的都是純色,紅是熱烈的紅,黃是嬌嫩的黃,綠是純粹的綠,黑是濃重的黑,白是乾淨的白,沒有模糊色,邊界色,很刺激小嬰兒的視覺神經,一翻開來就已經置身童話的世界。

另外,米菲兔里的人物全是正面頭像,無論哪個角度看,她都在看你,和你對話。跟小熊系列一樣也是小開本,孩子會知道這就是屬於他的書。米菲系列的第二個特色是線條粗而簡潔。

簡潔到什麼程度呢?三,四根線條可以清楚地表達出小米菲在海邊玩沙子,五,六根線條可以表現出小米菲睡著了,十幾根線條可以完成小米菲玩滑板車,這些可愛的粗線條也被稱為"有心跳的線條」。第一次看不覺得怎樣,越看越崇拜米菲兔的作者。

化繁為簡的天才。這個人要怎樣地熱愛生活,怎樣地痴心於萬事萬物,怎樣地洞察著一花一木,才能做到用幾筆就表達出心中的世界。這種感覺是我在閱讀《道德經》的時候有過的。

我忍不住去找作者的介紹。他被譽為荷蘭插畫大師,他叫迪克.布魯納,他本是名副其實的"富二代」,因為他爸爸是荷蘭最大的出版社的老闆。但他喜歡畫畫,想要過自己的人生,拒絕繼承父業,父親邀請他加盟出版社,他只願意冠美術編輯之名而不是少東家,他是很有愛的父親,他正是為了一歲多的小兒子才創作出後來風靡全球的米菲兔,如今他已是八十六歲的老人,仍然住在寧靜的小鎮,每天準時騎車去工作室創作。

我想如果有機會歐洲行的話,我一定要去這個小鎮走一走。一個偉大的作品必然住著一顆單純而堅定的靈魂。這樣的作品,這樣的靈魂一定要讓我的孩子輕輕觸碰。

08

第四本也是法國的,叫《我們的身體》。

不到二十頁,價格標到一百三十八元人民幣。家人不甚理解。我力排眾議。我說為什麼花五千拍個婚紗照可以用來壓箱底,萬一離婚,旋即變成廢品的東西能被大家接受,而花上百把塊錢讓孩子從小知道關於身體的一些事情,擁有健康一點的觀念,不要像大部分中國人覺得下半身比上半身骯髒就不可以呢。

元元挺喜歡這本書的。因為它是一本能互動的書。一個懷孕的媽媽肚子一掀開,子宮裡面倒睡著一個胎兒;分娩了,一拉,連著臍帶哇哇大哭的寶寶出來了;介紹肌肉,關節那裡,一拉,手臂屈起來了,隨即看到肱二頭肌鼓起來了;介紹消化那裡,食物可以滑動,一路到食管到胃再到腸;介紹感官那裡,粗的,軟的,滑的都可以用手摸到。

我不知道兩歲的元元能不能全明白,但我知道他玩得很高興,我想讓他了解書能帶給我們很多樂趣。將來,我再給他介紹乳房,子宮,陰道,月經和性就很自然很正常了。不必像我們以前上了初中,老師還遮遮掩掩地說:這個,這個,自己回去看一下。

09

第五套是荷蘭的《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這套書叫做兒童心靈成長系列。每一本都有一個主題。

比如《冬天裡的弗洛格》的主題是學會關愛別人,《我就是喜歡我》的主題是學會悅納自己。這套書元元也常看,不過那些主題他似乎還不能全然理解。我自己對全然理解保持坦然。我們誰也不敢說自己全然理解什麼。到底什麼是道可道非常道呢,到底什麼是上德不德呢,到底什麼是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呢?只能說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理解。所以元元心中也一定有自己的理解。

這套書最打動我的是它引導父母關注孩子的心靈成長。而我最想說的是其中一本《鳥兒在唱歌》。這本講述的是青蛙弗洛格和小夥伴們在樹林里發現一隻小鳥死了,然後把它埋葬的故事。它是關於死亡教育的。

在其他繪本裡面也有死亡教育,比如《小湯姆的外公過世了》,但這本很少看,我承認中國家長有一種對小孩尤其是這麼點的小孩迴避死亡話題的心態,歸根到底是我們自己也沒有接受過死亡教育。所以涉及有人稱的,跟現實場景有點接近的,潛意識裡有抵觸情緒。

《鳥兒在唱歌》成功的規避了這個問題,非常適合中國的媽媽幫助孩子認識死亡。在死亡教育裡面都有一點:死亡不是生的對立面,而是生的組成。死亡是橫亘在生命面前的一堵牆,再偉大的力量也推不倒它,唯有,唯有接受。既要接受,坦然總好過極端。

《鳥兒在唱歌》基調是平靜的,沒有死亡的陰暗,弗洛格和小夥伴們確定小鳥死後,一起做擔架,一起挖坑,采些花撒到小鳥身上。做完這些大家都很感動,最後一起感嘆:小鳥一生在為我們歌唱,生命真美好!

為孩子讀這個故事不需要特別憂傷,也不需要迴避某個字眼。在自然的朗讀中,孩子知道:哦,這就是死亡。我發現好的繪本從來不把小孩當小孩。

10

第六套是兒童哲學啟蒙書叫《問個不停的加斯東》,也是法國的。

我記得有一年媒體上討論法國高考題目,通篇都是諸如所有的信仰都與理性想悖么?我們是否有追求真理的義務?沒有國家我們是否會更自由?工作都是為了有用么這類估計不僅我們的高中生,就連我們的高中老師都會傻眼的問題。

因為我們習慣了記憶四項基本原則,甚少有作哲學思考的機會。但讀了這套書,就完全不奇怪法國高中生能回答這麼深刻的問題,因為哲學思考是他們從娃娃抓起的。

我給元元讀了這套書後,自己收穫很大。

有一天,學校里有人打架了,加斯東問媽媽:如果有人打我,我就可以打他,對吧?

哈哈,這個問題我們中國的很多父母不需要孩子問主動教育他:寶寶,別的小朋友打你,你要還手的噢。這個叫你若犯我,我必犯你。江湖氣縱橫啊。

我有一次問如此叮囑孩子的父母:為什麼一定要教育孩子記得還手呢?父母說:不能吃虧啊。吃不吃虧其實是個哲學命題。什麼是吃虧?什麼是不吃虧?貌似不想吃虧,其實吃了很大的虧;貌似吃虧,其實佔了很大的便宜。

我有一回親眼看見兩個四,五歲的小男孩嬉笑打鬧,你打我一拳,我回你一掌。來回間,有個一直被教導記得要還手的小男孩少打了另一個小男孩一下,另一個小男孩跑遠了,他怎麼也抓不到他,還不了那一拳。這個小男孩發狠似的不甘心,氣呼呼地直跺腳,眼神里有真的憤懣,後來過了很久了,還是不能釋懷,非要打回來,那打漏的一拳快把他逼瘋了。

我在替總是教小孩要打回來的父母想:這樣真的有比較不吃虧么?為了一拳葬送了長時間的平靜和快樂。吃大虧了吧!快樂不是真的"快樂",而真正的不吃虧是內心持久的平和寧靜。

我的孩子是個吃得起虧的別人眼中的老實孩子。我真欣賞你。也許,你慢慢地記起媽媽給你讀過的那一段加斯東媽媽的回答:加斯東,如果挨了打就一定要還手,那永遠也沒有停止的時候了,打架只會愈打愈不知輕重,戰爭就是這樣開始的!好回答!

作者簡介:姚瑤,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專欄作者,自小喜讀書,偶爾筆耕,歸因於不情不願學了醫,從此瑣事纏身。立志重整旗鼓,暗想像我這樣的井底之蛙能不能寫出讓人可以讀下去,不厭倦的文字,於是寫起。


推薦閱讀:

推薦《如何閱讀一本書》,有資源
如何「吃透」一本書
【下篇】閱讀,真的越早越好(6-12月齡寶寶的繪本清單)
564.讀書32~《拜占庭帝國通史》下
朱敦儒《雙鸂鶒》:不要等!不要在以後講這個故事

TAG:閱讀 | 親子閱讀 | 親子 | 小記 | 慢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