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這6個不作為,孩子以後最易沉迷網路(寫給所有父母)

昨天分享了一篇孩子暑期安排的文章,提及了孩子沉迷網路遊戲一事,就收到很多父母反饋。基本上,父母們的擔心都集中在:怎麼樣才能避免孩子網路成癮?

看起來,提及網路和網路遊戲,大家都視為洪水猛獸。

擔心的不無道理。有研究顯示,沉迷遊戲的孩子低齡化現象越來越嚴重。一位媽媽就這樣說,「每天我一回家,孩子就會撲過來搶我的手機,熟練地打開手機裡面的遊戲,玩起來。一開始,我還挺自豪的,才兩歲的孩子,你看他玩得多專註呀,手指多靈活呀,但現在孩子幾乎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不吃不睡都可以,不讓玩就會哭鬧不止。」造成這種低齡化的原因,跟年輕一代的父母自己喜歡玩手機,甚至還以此作為哄孩子的工具不無關係。

玩一玩、稍作接觸,我並不認為有什麼問題。但若處理不當導致成癮,或者給孩子埋下網路成癮的可能,就都需要父母警惕了。

今天的文章,我們就來聊一聊,網路和網路遊戲的魅力何在,以及探討,到底有沒有提前避免孩子網路成癮的方法。

那天跟朋友們在一起,聊起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一個朋友問:如果一個孩子一直缺愛,也很少感受過勝利的滋味,那麼他會長成一個什麼樣的人?

我答:我猜,會變得很冷漠,情感隔離,反社會。

另一個朋友說:也可能沉迷網路遊戲!

大家笑起來。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網路和網路遊戲視為仇敵。我聽過不少身邊的父母這樣告訴我:自從孩子上了小學一年級,我把家裡的有線電視和網路都給停了。然而,從心理學角度看,遊戲未必這般十惡不赦。那些在現實世界中缺愛、缺陪伴、自信心經常被打擊的孩子,遊戲會成為他們的一個絕佳避難所。這個時候,遊戲的最大價值在於:它避免孩子走向絕望,對孩子的心理起到了保護作用。

簡言之,父母沒給孩子的,遊戲卻給了。看來,父母們希望避免孩子沉迷網路,一味靠強硬制止並不合理。首先要弄明白,網路和網路遊戲,到底給了孩子們什麼?

中國科學院心理所高文斌研究員從2002年開始關注並研究網路成癮問題,同樣他也是積木寶貝國際早教的專家顧問團成員之一。且聽聽他結合大量網路成癮案例研究數據得出的結論:

中國孩子在成長中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三個缺失:

第一,是「父親功能」的缺失

尤其到了孩子青春期,父親對於孩子,特別是男孩來說很重要,父親往往代表著規則和秩序,孩子自控能力的形成與父親的作用有很大關係。網路成癮中男孩居多,「父親缺席」是一大原因。

第二,是遊戲缺失

不僅小孩子需要遊戲,大孩子仍然需要。現在中小學體育活動不僅少,而且男生的活動在時間上和內容上都和女生差不多。其實男生是需要在遊戲中有一定的肢體接觸,甚至肢體衝突的。當現實生活無法滿足時,他就去找替代品。網路遊戲很多都是戰鬥遊戲,所以很容易被男生迷戀上。

第三,是同伴的缺失

同伴特別重要,沒有夥伴就不能從家庭走向社會。但是中國城市中大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內同伴為零。當現實生活中同伴缺失時,網路卻給青少年提供了機會。

積木寶貝一直在強調孩子的心理成長。我們也談過很多孩子心理成長所必須的心理營養,比如安全感、意志力、目標感等等,並且強調爸爸角色、同伴交往以及遊戲的重要性。家庭和學校是孩子獲得上述心理營養的主要通道。若家庭和學校不能提供這些營養,孩子就會尋找其他的替代品。網路中,有遊戲,有同伴交往,又能獲得成就感,正好彌補了三個方面的缺失。

了解了孩子們的內心需求,應對方法也就有了。所有父母,即使你的孩子現在還很小,都應該了解下面這6點。如果在下面這6點上,我們過於違背,那麼孩子將來網路成癮的可能性,則會極大提高。

1、父母陪伴過少,孩子將來極容易到遊戲中找關注。

所以,請多陪伴孩子遊戲。最好幫孩子找到一兩項可以長期堅持的興趣愛好,或者體育運動。對於男孩來說,必要的體育運動和體力宣洩尤其重要。現實世界足夠的精彩的話,沒有孩子還願意沉溺在虛擬世界裡去。

2、現實中沒有同伴交往的機會,孩子們就一定很容易被網路中極為開放的社交方式所吸引。

所以,請父母盡量幫孩子建立自己現實中的朋友圈。現在孩子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在學校里又以學習為主,社交、同伴交往的時間非常有限。父母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可以利用孩子班級的QQ群、自己的親戚朋友等資源,與一些同齡孩子的父母建立起良好的互動,約到一起給孩子們製造集體玩耍的機會。或者為孩子尋找一些較好的機構等,尋找平台,為孩子提供同伴交往的機會。

3、那些成長中父親缺席的孩子,尤其是男孩,自控力更差,也更容易對網路成癮。

所以,爸爸捲入孩子成長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按照我們一直的建議,從孩子1歲半開始,也就是打從孩子自我意識逐漸萌生起,爸爸就應該逐漸多陪伴孩子遊戲。父親和孩子的遊戲,可以潛移默化幫孩子習得關於規則、自控力等至關重要的心理能力。

4、越禁忌,越誘惑。尤其在這樣一個互聯網社會,禁止孩子接觸網路,無異於痴人說夢。

所以,我們的建議是,允許孩子接觸網路,但從一開始就設定規矩。如跟孩子約定好具體的時間和頻次,對於孩子到時間主動結束電腦遊戲的行為給予肯定等。

經常可以看到父母自己捧著手機,霸佔電視,卻不允許去碰電腦電視、玩電子遊戲。可以說,這一招最容易養出網路成癮的孩子。為什麼?父母先是做足了榜樣,再用「限制」吊足了孩子的胃口。只要孩子有機會,就一定會去偷嘗「禁果」。

對此,高文斌說過一段很有意思的話:

「一次全國範圍內的調查顯示,現在網路是大家的生活內容之一,這個時候如果不上網的話,將來小孩上大學後很有可能成為網路成癮的易感人群。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從來不得感冒的話,他一定會得甲流的。但是我們大部分人為什麼不會得甲流?因為我們經常會感冒。」

5、平日里,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優點和天賦,並從自己的優勢中獲得足夠的成就感。

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在現實中覺得自己一塌糊塗,誰都會批評他,認為他什麼也做不好,但網路和網路遊戲卻給了他非常棒的感受,甚至讓他體驗到了無所不能的全能感,那麼沉迷網路就會成為必然的發展趨勢。

為此,父母需要觀察、傾聽孩子的內心想法,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長處,少批評指責孩子的短處。在父母這裡獲得了足夠的自信心和優越感,孩子就不必去網路和網路遊戲中去找尋了。

6、對於已經網路成癮傾向的孩子,我們的建議如下:

有些學齡前的小寶寶,在他們哭鬧的時候,父母常會用手機,讓孩子看視頻、聽音樂、玩遊戲,慢慢地,孩子「習得」了這種方式,想要玩遊戲了,就用哭鬧「威脅」父母。這種做法其實忽視了對孩子精神、情感上的關注。很多時候,孩子哭鬧並非需要物質上即時滿足,而是需要被理解。所以,不如蹲下來,抱抱孩子,等待孩子情緒平復,聽聽孩子心裡到底如何想。

對於大孩子,即童年中期至青春期的孩子,他們在心理和行為上都要求父母將自己當做「小大人」甚至「成人」一樣看待,要求更多尊重,更多理解,想要獨立但又渴望理解和支持。所以,父母需多關注孩子的變化和成長,多理解、尊重孩子。當孩子玩遊戲的時候,甚至可以陪孩子一起玩,給孩子尋找遊戲相關資料等等,只需跟孩子約定好具體玩的時間就好了。

我們經常會發現,當進入青春期的孩子,發現自己用以標榜個性的興趣愛好,同時也變成父母的興趣愛好時,他們的熱愛濃度會極大降低。相反,父母越是反對、限制,孩子的積極性就會越高。他們不就是在這種「叛逆」的過程中,學著找到自己的邊界、嘗試走向更深的獨立嗎?

所以,與其「堵」,不如「疏」。

———————————————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十位有作為的皇帝,其中一位為民族立名!
啥時辰男女大有作為
顧永忠:行政執法證據「在刑事訴訟中可以作為證據使用」解析
為官當作為
作為監護人,李雙江你道個歉有多難

TAG:孩子 | 父母 | 沉迷 | 作為 | 不作為 | 網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