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精品宏外,感受精緻教育

走進精品宏外,感受精緻教育

「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當我們走進宏外的深處,會更真切地體驗她深厚的辦學內涵——海納現代教育的科學理念,打造精品宏外,讓學生享受最精緻的教育。宏外人以此為指針,在教學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辦學辭典」。

辭典之一: 「圍著學生轉」的教學

1. 好課新概念

【實踐】

在教學理念方面,激發靈感思維,實現快樂學習,使教者快樂,學者也快樂。在教學模式方面,教師圍著學生轉,把課堂變成學生的舞台,使課堂「活」起來,使學生「動」起來。在師生關係方面,讀懂學生,接近學生,做學生的朋友,使師生關係更加融洽。

【解讀】

課堂教學、課堂氣氛活躍、寬鬆、和諧、有序,教師有激情,學生有興趣。

2. 進度—難度—坡度—廣度

【實踐】

低起點(降低教學難度),小步子(減緩學科坡度),快節奏(把握教學進度),拓寬知識廣度。課堂教學講、練結合,每節課有練習,每周一次「周練習」,每月一次「月考」。

【解讀】

學一點、記一點、會一點,積少成多。

3. 梯度—角度—跨度—密度—速度

【實踐】

熟練掌握課堂提問技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層層遞進,此乃梯度;在學生應發而未發,似懂非懂之處,巧妙一提,讓學生茅塞頓開,此乃角度;據學生的知識水平,準確設定問題與答案之間的距離,此乃跨度;告別喋喋不休的「滿堂問」,在「該出手時才出手」,此乃密度;有預見性的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不剝奪大多數學生獨立思考的權利,此乃速度。

【解讀】

課堂提問是激發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只有科學提問,才能充分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4. 五轉—五讓

【實踐】

全方位實行「五個轉變」: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變以教師為主體為學生為主體,變單一教學模式為靈活多樣的模式。

全方位落實「五個要讓」:能讓學生觀察的要讓學生觀察;能讓學生思考的要讓學生思考;能讓學生表述的要讓學生表述;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要讓學生自己動手;能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的要讓學生自己推導出結論。

【解讀】

教學方式,茲事體大,不可不慎。

5. 三講—三不講

【實踐】

三講:易混點、易錯點、易漏點。

三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學生能學會的不講,學生怎麼也學不會的不講。

【解讀】

教學重在「學」,關鍵在於「講」。

「三講三不講」是對「滿堂灌」的終結,是實施探究性學習的起點,使課堂教學變一人講為大家談,變一人做為大家探,變一人寫為大家練,變一人問為大家問。

6. 講—練—考—評—補

教學環節為:講練結合,然後,考、評、補。

考必判,判必改,考必評,評必總結。

對習題的處理做到精選、精練、精講。只有教師跳入題海,學生方能跳出題海。

在作業和練習上實施「三布置三不布置」;布置發展學生思維的作業,布置發現規律和總結方法的作業,布置拓寬視野,引導探究,提升能力的作業;不布置重複性作業,不布置懲罰性作業,不布置佔用學生時間多的作業。

【解讀】

課上多提問,作業多面批,課下多輔導,錯題多次做。

7. 月考—期中考—期末考—考後再考

【實踐】

「月考、期中、期末考」題,60%是本月做過的「三基」題,20%是本月以前做過的「三基」題,20%是注重考查智能的靈活性、基礎性新題。考後再考是針對考試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再組卷考試,讓學生達到考後100分。

【解讀】

「考」,實際是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溫故知新,強化訓練,以求鞏固。

辭典之二: 「盯著實際問題」的教研

1. 問題即課題

【實踐】

樹立「問題即課題,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即研究,課堂即實驗室」的意識。

學校舉行課題研究的專題培訓,抓好過程的管理和指導,提倡教師間的合作、探究,將課題研究與教研活動有機結合,課題組每月組織一次交流研討。

【解讀】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某些「專家」在談起教科研時,滿口連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術語,弄得教師一頭霧水,視教科研為畏途,只好敬而遠之,不能把常規教學中的「問題」變成很有價值的「課題」。

2. 集體備課

【實踐】

每周一個半天進行學科集體備課,對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研討,以探求最佳教學方案,實行先周備課。備課組教研活動要求做到:定主題,定內容,定主發言人;有討論,有總結,有記錄。

(1)個人備課。備教材,備學法,備學生,研究相關參考資料,按分層教學的要求,精選、演作習題,確定當堂訓練題和隨堂作業。

(2)組長檢查。集體備課之前,備課組長對每位教師的備課,逐一進行檢查,看其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實用。

(3)集體備課。集體備課的程序是:講課,採用指定骨幹教師先講與隨機抽籤相結合的辦法,確定講課人;聽課,其他教師聽課,記錄下自己與講課人不同的見解;評課,講課人及聽課人在教學內容、教材處理、教學方法、例題習題選擇諸方面各抒己見,共同探討。

(4)實現統一。集思廣益,充分研討,形成共識,最後做到「四統一」:統一教學進度、統一重點難點、統一隨堂練習與作業、統一複習考試。

【解讀】

個人的知識結構很難完備,且個人的教學智慧畢竟有限。所以,要向集體要智慧、要質量,以群策群力求發展,這是比較明智的選擇。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集體智慧,避免隨意性,發揮團隊效應;整體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縮短個人鑽研教材時間,提高備課效率;可以營造共贏氛圍,培養教師的團隊協作精神。

3. 交流就是提高

【實踐】

為促進教師間的交流,推動課堂教學的改革,每學年第一學期舉辦新教師彙報課、青年教師公開課,第二學期舉辦優秀教師的示範課、新教師的轉正課。

通過評選「希望之星」「德育之星」「服務之星」,樹立學習榜樣,促進教師提高。

【解讀】

教師的素質在交流中得以提高,平等開放、合作互動、善於融合的學校文化得以形成。

4. 優秀的教育者首先是優秀的學習者

【實踐】

鼓勵教師閱讀六類書,一是名人傳記,二是教育家的書,三是專業書,四是現代科技書,五是當代文學書,六是學習方法書。

個人進行實踐反思,寫好教育隨筆,彙編成隨筆集;學校舉行讀書沙龍,展評讀書筆記,結集成冊。

學校組織教師到省外各校實地觀摩,請名師進校現場授課、開設講座,與教師近距離接觸,碰撞激發思維的火花。

【解讀】

通過學習,教師的眼睛「亮」起來了,思維「活」起來了,手也「動」起來了,方法也「多」起來了,內容也「趣」起來了。造就了一批能反思、研究、探索、重建、創造的新型教師。終生受教育的教師必定是「長流水」。終生「長流水」的教師必定是幸福的。

辭典之三: 「尊重與愛」的德育

1. 你的未來你做主

【實踐】

每月一個教育活動主題。所有的領導、教職員工,利用一切場合、機會,採用一切渠道與方式,提供儘可能多的機會,挖掘學生潛能。安排教育活動的原則是:

給學生一個空間,讓他自己往前走;給學生一段時間,讓他自己去安排;

給學生一個條件,讓他自己去鍛煉;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自己去探索;

給學生一些困難,讓他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機遇,讓他自己去抓住;

給學生一個衝突,讓他自己去討論;給學生一個對手,讓他自己去競爭;

給學生一些權力,讓他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個選題,讓他自己去創造。

【解讀】

通過活動激發學習的熱情,給學生以勇氣和信心。面對學生的挫折,首先要寬容,然後才與他們分析導致挫折的原因,所謂「後進生」,只是因為教師的視角不同,尺度單一。體育教師說:「只要換個方向,隊尾就成了排頭。」那就讓所有的學生都成為排頭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做到「五自」:自信、自治、自律、自主、自強。

2. 實行導師制

【實踐】

實施「導師帶『研究生』」制,由任課教師對「特優生」「希望生」進行「承包」,包思想,包學習,包紀律。

【解讀】

在每一時間發現,在每一時間「賞識」。

3. 先成人,後成才

【實踐】

通過「文明之星」「學習之星」「才藝之星」「體育之星」到「全能明星」的評選,激勵學生全面發展。

【解讀】

「缺乏文化知識的是廢品,缺乏道德修養的則是危險品。」學生的心理、行為問題必須用一系列專業化的方法加以解決。

4. 學會尊重與愛

【實踐】

在教職工中開展「尊重學生,文明執教」活動,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隱私,尊重學生的興趣。尊重意味著接納,尊重意味著寬容,尊重意味著理解。

在學生中開展「愛國,愛校,愛師,愛家」活動,師生共同創造溫馨、奮發向上的人文環境氛圍。通過主題班會、組織學生寫親情作文等系列方式,讓學生通過體會教師、父母付出的辛勞,教育學生愛教師,愛親人,愛一切善待、幫助自己的人,甚至僅僅是對自己沒有敵意的人。

【解讀】

尊重與愛是每個人應有的基本道德準則,是做人的起碼修養,更是當前德育工作的一個急迫課題。

5. 拼搏三年,贏得一生

【實踐】

根據相當一部分學生在長期激烈競爭下積成的焦慮心理,學校杜絕對學生的任何心理傷害,千方百計高揚學生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為學生注入前景信念:「拼搏三年,贏得一生」。

【解讀】

美國詩人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訣。」讓學生在自信中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創造,發展特長,人人成才。


推薦閱讀:

男人重感官 女人重感受
瑞士冰屋:炎炎夏日感受透心涼
好好學佛,從內心去感受到菩薩的愛,就是一種孝道
路痴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讓胎兒感受到爸媽的恩愛

TAG:教育 | 精緻 | 感受 | 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