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

標題導航

在19世紀70年代,經濟學界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被稱為「邊際革命」的經濟學變革使經濟學從古典經濟學強調的生產、供給和成本,轉向現代經濟學關注的消費、需求和效用。邊際效用學派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了一個嶄新的觀點:商品的價值取決於人的主觀效用價值,並提出「邊際效應遞減」這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的經濟學規律。

什麼是邊際效應遞減?「邊際」是一個數學名詞,說的是新增的每一個單位。邊際效應遞減指的是,新增加的每一個單位所帶來的效應相比上一個單位帶來的效應是遞減的。舉例來說,當你非常渴的時候,第一杯水帶給你的需求效應假設是10;再喝第二杯水時,它給你帶來的需求效應就會比第一杯水低,降低到8;等再喝第三杯水的時候,這杯水的效應就會繼續下降,變成5;而第四杯水、第五杯水所帶來的效應會依次遞減,甚至降為零。

那麼,市場上水的價格是如何實現的?經濟學家畫了兩條線,一條線從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這條線叫做供給線。指的是,價格越高,供應的數量越多。另一條線就是依據邊際效應遞減的原理畫的需求線,這條線從左上方向右下方延伸,指的是供應的數量越多,需求帶來的滿足感越小,價格就越低。當兩條線相交的時候,就是這個市場中供求雙方博弈所形成的均衡價格。

舉個例子,在大城市中,由於水的供應量非常多,所以水的供給線和需求線相交點在供給量較大的點,水對應於人的需求價值比較低,所以水很便宜,一瓶礦泉水也就值2元錢。而到了特定的旅遊景點,當旅遊景點管理人員只允許特定工作人員賣水時,水的供應量就會降低,於是一瓶水的市場均衡價格可能從2元變成了4元。如果在沙漠中,由於惡劣的自然條件造成水的供應非常少,於是水的均衡價格就會非常高。需求與供給曲線開啟了現代微觀經濟學分析的大門,微觀經濟學也正是從這兩條線展開分析的。

邊際分析方法的興起和同時期哲學的興起有著密切的聯繫。19世紀後半期,研究哲學的學者們把人作為研究的目標和主體,成為獨立的學科,這股風潮也影響了經濟學界。經濟學者們開始轉向研究個人的主觀願望、消費行為等。同時期的心理學也從哲學中分離出來,讓經濟學研究人們的心理現象成為了可能。

當你了解了邊際效應遞減這一經濟學原理時,你會發現身邊很多的現象都能據此作出合理的解釋。

推薦閱讀:

玄妙的「入靜效應」
為什麼在多數情況下領導總喜歡最後發言?
越要越想要、越要越多的心理學效應:狄德羅效應
生活中的定律——暈輪效應 - 褪墨
新聞採訪中的幾種心理效應

TAG: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