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大足聖壽寺(組圖)

聖壽寺

聖壽寺

聖壽寺

  大足聖壽寺,位於重慶市大足縣縣城東北14公里的寶頂鎮,地處寶頂山大佛灣右後側。

  聖壽寺是由南宋高僧趙智鳳於公元1178年始建的一座密宗禪院,原稱五佛崖。寺院規模浩大,勢振朝野,歷八百餘載,數度興廢,名僧倍出。公元1504年,僧錄完公奉朝命將孝宗皇帝手畫水蓮觀音像送五台、普陀、寶頂供侍,時三山齊名海內。

  據《重修寶頂山聖壽寺碑》記載: 宋高宗紹興二十九年(1159)七月有四日,有曰趙智鳳者,命工首建聖壽本尊殿,因名其山曰「寶頂」。發宏誓願,普施法水,息災捍患,遠近莫不皈依。山之前岩後洞,琢諸佛像,建無量功德。

  明代為寶頂全盛時期。至明永樂十六年(1418)蜀王命慧妙禪師「葺其榛莽」而始重建。現殿堂基址,皆明代遺迹。聖壽寺住持由蜀王任命,並造萬佛樓以示紀念。明末兵亂,寺又毀,清康熙甲子(1684)性超禪師重建。乾隆二十三年(1758)慧心住持,寺得中興。同治九年(1870)小寶頂德芳法師捐銀六千八百兩,修葺殿宇莊嚴法相,使寶頂得續香火。

  後因寶頂聖壽寺變成子孫廟,分為四房,致使高僧外出,但香火歷來興盛不衰。每年春節至二月觀音聖誕,人如潮湧,香如積薪,有「上朝峨眉,下朝寶頂」之稱。「文革」中僧人被迫離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逐步落實。根據有關部門文件的規定,寶頂聖壽寺作為宗教活動場所開放,在政府宗教工作部門行政領導下由僧人負責管理,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1989年6月下旬,趙朴初會長到寶頂視察工作,就落實管理體制、改善僧人生活環境等問題發表重要意見,希望保持寶頂聖壽寺及大佛灣、小佛灣的佛教特色,使佛教文物和佛教活動場所在僧人管理、保護下相得益彰。

  而今,該寺已基本形成把保護佛教文化珍貴遺址,開展正常教務和海內外聯誼活動,從事僧才培養與佛教學術研究,滿足不同層次人士的信教需求,提供優質對外服務等溶為一體的建設格局。

  聖壽寺屬禪宗臨濟派法脈,現任住持為釋大果法師,系重慶市重點開放寺院,乃渝州十二景之一。以佛國聖境而蜚聲中外,是中國西南著名的佛教文化勝地。

推薦閱讀:

拉斯維加斯隨拍(組圖)
讓人笑掉大牙的彪悍搶鏡 (組圖)
舒服看大片,我軍官兵好待遇(組圖)
賀捷生回憶父親賀龍:他不是天上的神(組圖)
匪夷所思的中國式標語[組圖] - 三毛在線 - HSDWYQ - 和訊博客

TAG:組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