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效能實證研究的前沿方法進展及啟示

來源:《教育研究與實驗》2014年第06期  作者:彭湃;

收藏本文 

分享

彭湃引言教育效能研究起源於上世紀60年代末期美國關於教育機會均等的「科爾曼報告」,其主要目的是識別並探究不同教育層次中(學校、班級等)哪些因素能夠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學生成就。教育效能研究從最開始就有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心理學、課程與教學論等多個學科參與其中,從現象、經驗事實和證據出發,經過歸納成抽象的理論和假說,形成了鮮明的實證特色和主流研究範式。在過去40餘年裡,來源於直接經驗的實證研究在教育效能研究領域佔據絕對的主體地位,儘管在國際文獻中也存在少數來自於思辨性質的純理論構建,但研究者一般都會給出相應的、哪怕是有限的實證研究結論來支持其構建的理論。在教育效能研究中,實證研究的質量、研究結論的信度、效度與可推廣程度,與研究所採用的方法有很大關係。一些學者已經注意到,我國教育效能研究中,研究者還沒有掌握國際效能研究的主流技術和方法;[1]研究偏重於理論思辨,實證研究比較薄弱,存在著「重學理、輕實證」的研究傾向。[2]因此,本文主要關注實證研究的前沿方法進展,並據此提出若干對我國教育效能研究的啟示。一、研究的主要議題研究問題決定著研究方法。克里莫斯(Creem-ers)等人根據研究主題的變化(本文共計6頁)......[繼續閱讀本文]


推薦閱讀:

聚焦丨2017 年兩會你最關心的 5 個教育熱點話題
蒙特梭利幼兒園的環境創設,你會做嗎?
跪求精彩的演講稿,最好關於青春大學教育都可以?
多少家長正在「殺死」負責任的老師
如何評價北大在 Coursera 上的數據結構與演算法公開課?

TAG:教育 | 方法 | 實證 | 前沿 | 研究 | 進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