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文化 文化的詩
傳統的詩詞格律是一種文化,節日(節氣)又是一種文化,用詩詞這種文化去表現另一種文化,這就有了文化的詩意性。也可以這樣說,詩人用詩美化了文化,讓文化有了更為美的內涵。比如他用詞牌表現的節日《江城子·兒童節》、《釵頭鳳·難民日》、《聲聲慢·糧食》、《蝶戀花·情人節》等等,詩人對節日的情思融入了詞牌的抑揚頓挫之中,體現了詩意文化的完美性。詩人用兩首詞表現情人節,先看第一首:「聖潔之情何處慕?/二月春來,/驚看刑前訴。」 這首詞用情感的敘述方式寫西方情人節的來歷,讚頌生死相戀的純潔愛情和戀人的高貴品質。西方情人節的來歷不是敘事,而是蘊含在中國長短句的詩情畫意之中,文化在詩意里產生了東、西方的共鳴。再看第二首:「中國古來栽愛樹,/七夕年年,/月下天河慕。」這首詞寫中國傳統的七夕節抑或說中國的情人節,與西方情人節合篇,顯示了情人節的文化厚度和人類共有的美好情感,尤其是和風雨人生聯繫起來,流淌著幸福的詩意,彰顯了中國的傳統美德。
在這部詩集里,詩人依據情感曲線的不同情態,該用詩表現時用詩,該用詞表現時用詞,尤其是詞牌的詩句變化豐富,不同的詞牌表現詩人不同的情感曲線,味道很耐品讀。打開詩集,文化的芬芳乘著詩詞想像的翅膀撲面而來,清香怡人。這是一部詩的文化,一部文化的詩。
中國傳統詩詞注重情景交融,正如人們常說的詩中有畫。詩人通過想像,在畫面里構建意境,就有可能創作出好詩。徐永學依據傳統的詩學規律,用現代人的想像抒情表意,意象靈動,意境優美,使作品提升到了一定的文學層階。這應該是《和諧之韻》的又一價值。這在二十四節氣詩中表現尤為充分。詩人的思緒遠天接空,神遊八極,天、地、我融為一體,神思飛揚。詩人的思維自由奔放,不為格律所困,只在詩的意境里穿行。為什麼詩人能達到這種境界呢?我想,大概是二十四節氣在我國傳統文化的土層里、在我國人民的心靈里融入最深,在文化的血脈里經年流淌,生生不息。尤其是在我國鄉村,這種文化更是勞動人民日常生活的組成部分。徐永學自幼生長在鄉村,節氣文化很早就滲透在他的血液里,參加工作以後,仍然和鄉村常年保持著血肉的聯繫,傳統文化的泉水在他的心靈間一直沒有斷流。可以說,這些詩的意境在詩人的情感空間里,已經孕育了幾十年。滲透在血脈里的意象表現在詩詞里,自然,鮮活,猶如一壇老酒,打開壇封,詩人的想像和作品的意境飛濺出一股股醉人的芳香。
現在我們讀作品。「大地微微風送暖,/高天淅淅雨和綿。/青山吐翠開顏笑,/綠水興波泛客船。」(《七絕·雨水》)雨水季節,天氣回暖,冬苗返青,詩人和大地的心情一下子都開始放飛,大地、高天、青山、綠水這些物象都笑逐顏開,成為了詩的意象。物象只有成為意象,詩才有意境,才有韻味。「梧桐蔭地冠雄華,/曲柳和陽綉綠葩。/鳥語聲聲揚碧海,/花開朵朵映天霞。」(《七絕·清明》)繁花燦爛,百鳥鳴囀。詩人的想像更加開放,鳥聲能揚起碧海,花朵能映天霞光,誇張的文學想像使意境高遠,神韻飛揚。「白日高溫在,/夜來炎氣藏。/風風添爽意,/雨雨送秋裝。」(《五絕·處暑》)這首詩的珍貴處在於「風風」用得好,風本來是看不見拿不住的,是一種感覺之物,然而「風風」則把這種感覺之物數量化了,在詩人的筆下,好像一個個風就站在我們面前一樣,意象是那樣的靈動,詩的韻味生動地蘊含在裡面。「大雁南飛盡,/丹霞染野前。/秋風戀遲暮,/孤影伴舟船。」(《五絕·秋分》)這是一首悲秋的詩,秋風、黃昏、孤影這些意象表現了秋的孤獨,詩的畫面感很強,孤獨的美有了悲涼的意境。畫面讓詩意含蓄,含蓄讓詩有了豐富的內涵。
徐永學華麗轉身的一抹亮光讓大家感到很是驚奇,驚奇於他的敬業精神、他的創造熱情。但是,在他面前還有更大的詩學空間,祝願他繼續上下求索,使這一抹亮光更亮,色彩更加豐富。
推薦閱讀:
※與Zack討論穿越
※陳丹青:中國文化每天都在消失
※有哪些著名的詩詞是寫遊子思鄉的?
※今年,我們要討論這10本書 | 知更小院 2018 全預告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