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子太極拳美人手研究 - 第7頁 - 當代新論 - 中國太極拳網

陳微明於民國十四年在上海成立致柔拳社,簡章第一條即曰:「本社取老子專氣致柔之意命名,曰致柔拳社。」又於《太極拳術》的《序》中說太極拳異於外家拳的特色之一是「專氣致柔,以弱勝強」。書中除引《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解釋《十三勢行功心解》之「極柔軟,然後極堅剛」以外,並於書末獨立一章曰《太極合老說》,分別引用十一條《老子》文章,說明太極拳的拳理乃合乎《老子》的思想。此點不同於其師楊澄甫。楊澄甫雖亦以「柔拳」稱呼太極拳,然而編著《太極拳體用全書》時,只說到:「太極拳本《易》之太極八卦(曰理、曰氣、曰象)以演成。」並不及《老子》之論。陳微明以「用力」與「內勁」的差別論太極拳的鬆柔,發揮致柔理論。他說:「太極拳之堅剛內勁,系由柔軟鬆開而生,練架子愈柔軟鬆開,則長內勁愈速,稍有強硬不松之處,即為長內勁之阻礙。」(45)不僅練拳架如此,推手時亦不可用力,他說:「推手雖不用力,然練之數年,自然生一種勁。此種勁,並非有意用力,而敵人之力,自能住,不能近身。初學者鬆開練習數年,使全身毫無僵硬之處。」(46)陳微明認為《十三勢行功心解》所謂「極柔軟,然後能極堅剛」,是指在不用力中鍛煉,不論打拳架或推手,久之自然能生出內勁,此為太極拳內勁之由來。鄭曼青的簡易太極拳理論延續陳微明「致柔」說,並向「至柔」發展。鄭曼青在民國二十二年為其師楊澄甫《太極拳體用全書》作序時,提出太極拳的剛柔與用不用氣的問題。他說,《易》、《書》、《詩》均有剛柔並用之理,而《老子》則獨言「柔弱勝剛強」,兩者似乎不同。再者,太極柔拳之術則有「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之說(見《十三勢行功心解》),此說又與老氏之理有異。因為「不用力固已柔矣,未聞有不用氣也。若不用氣,何復有力,而至於純剛」?不用氣之說確實費解,前文引陳鑫曰:「打拳何嘗不用氣,不用氣則全體何由運動?」即對《十三勢行功心解》的質疑。(47)鄭曼青是在習拳兩年後(尚不是向楊澄甫學),與力大十倍者較量而數度勝利,「始信柔之足以勝剛」。亦即肯定《老子》思想較能表現太極拳之特點。但是另一方面,不用氣之義,要等到楊澄甫「口授內功」後才明了。他的心得是:不用氣,則我處順,而人處逆。唯順則柔,柔之所以克剛者漸也,剛之所以克柔者驟也。驟者易見,故易敗;漸者難覺,故常勝。不用氣者,柔之至也。惟至柔故能成至剛。余至是遂恍然大悟,於真人與老氏之說、大《易》摩盪之訓,究竟一理。鄭曼青
推薦閱讀:

當代實力派畫家李長賢 工筆花鳥畫作品·2
日本當代十位陶藝家(上)
當代紳士的自我修養,從穿好西裝開始
當代中國的「私人信仰」陷阱

TAG:中國 | 太極拳 | 太極 | 當代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