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廉頗藺相如列傳》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廉藺交歡」三個故事,突出表現了藺相如臨危不懼、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廉頗知錯就改以及他們兩人為了國家利益團結協作的品質。三個小故事敘述形式相似,各有中心。既有相對的獨立性,又緊密相關。文章篇幅較長,語言簡練,人物個性鮮明。  進入高中的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特別是實詞和虛詞的積累,這個階段,主要應該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學會學習。  二、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①領會作者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②了解廉頗和藺相如各自不同的性格,共同的愛國情操。  2.過程與方法  ①從把握故事情節入手,初步感知文意;  ②通過梳理矛盾衝突,品味人物語言和對比手法,把握人物形象;  ③初步了解《史記》描寫人物形象的方法;  3.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文中的重要實詞和虛詞;  ②抓關鍵詞句,掌握藺相如、廉頗的性格特徵。  三、教學重點  1.抓關鍵詞句,準確概括人物性格特點,積累培養語感;  2.學會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教學難點  1.把握幾個小故事之間的內在聯繫,分清事情的前因後果;  2.體會「智」「勇」的更高層次的表現:大智若愚,大勇若怯。  五、教學策略  ①以讀代講,採用讀、議、辯等有機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感受課文。  ②設問啟發學生梳理故事「完璧歸趙」的矛盾衝突的發展過程;品讀體會故事「澠池之會」的語言藝術;琢磨感悟「廉藺交歡」的對比深度。  ③立足語言文字本身,引導學生品味《史記》的文學魅力,激發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提高語文素養。  ④選擇要點,確定三個故事中的各自重點;連點成線,注重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的完整性和豐富性;定點發散,深化學生對人物描寫藝術手法的理解。  六、教學課時:三課時  七、教學用具:多媒體電腦、投影儀等。  八、教學方法:朗讀法、問答法、討論法、自主探究法。  九、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發學習情趣,導入新課。  1.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培根說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高雅,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無獨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說過:「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些話,都說明了「歷史」對後世的厚重作用。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部重要史書著作中的篇章——《廉頗藺相如列傳》。  2.多媒體顯示以下關於《史記》的知識:  《史記》誕生於中國空前強盛的西漢王朝,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體例嚴謹,脈絡分明,全書五十二萬六千多字,分為八書、十表、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五個部分,成為後世歷朝修史的範本,史學成就居「二十四史」之首。  同時,《史記》還是一部傑出的文學巨著,它開創了中國傳記文學的傳統。它記錄歷史事件完整準確,語言運用平易簡潔,描繪人物形象生動傳神,注重在緊張激烈的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注重在人物的對比反襯中塑造人物。 魯迅先生讚譽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梳理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  1.默讀課文,對照注釋,找出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通假字、活用詞類、特殊句式。  2.梳理課文情節,說說作者講了哪幾個故事,體現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  教師明確:這篇課文節選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原傳全文,記敘了戰國時代趙國的四個重要人物廉頗、藺相如、趙奢、李牧的事迹)。  教材節選的是第一部分,通過「完璧歸趙」、「澠池之會」和「廉藺交歡」三個故事,描繪了藺相如智勇雙全、能言善辯、顧全大局、維護團結的思想性格,以及廉頗粗獷坦蕩、知錯必改的可貴品質,歌頌了文臣武將竭盡忠智、以國家之急為先的愛國精神。  第二課時  (三)梳理人物事迹,把握性格特點。  1.學習「完璧歸趙」部分:從矛盾衝突中,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問題(1):課文中,藺相如是怎樣出場的?  教師明確:藺相如是在秦國威逼利誘,趙國君臣左右為難、束手無策的矛盾中出場的。課文先寫趙國君臣面臨的「三難」:秦王求璧,趙國君臣「予」則深恐上當,「勿予」則更恐秦國發難,這是兩難;「求人」不得,這是第三難。正是這樣層層鋪墊,再通過繆賢薦才之舉,方使藺相如露面。露面也僅僅是側面描寫。  而對藺相如的正面出場的描寫中,他的一番分析,有條有理,有根有據,更為人信服。  問題(2):藺相如出使秦國之後,圍繞著和氏璧,與秦王展開了一場怎樣鬥智斗勇的外交較量?由此可見藺相如怎樣的思想性格?  教師明確:藺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顯示了他成竹在胸,從容應對的大智大勇,矛盾雙方圍繞「保璧」與「騙璧」展開了三個回合的較量:  第一個回合:獻璧取璧。獻璧之後,藺相如敏銳地覺察到秦王「無意」償趙城。章台接見,美人相伴,狂呼萬歲,君臣上下,沒有一點迎見外臣的禮貌和誠意。藺相如略施小計,收回璧玉,然後,對比趙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責秦王無意償城,最後以人璧俱碎的誓言來威脅對方,利用秦王貪婪的心理,迫使他不得「辭謝」。  第二個回合:歸璧於趙。藺相如看出秦城「實不可得」,就一方面以「趙王恐,不敢不獻」的話來迎合秦王的虛榮心,一方面考慮到秦王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條件,於是採取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趙國。  第三個回合:廷斥秦王。藺相如在大庭廣眾之下,援引歷史,揭露秦國曆朝歷代背信棄義的慣用伎倆,並理直氣壯地告訴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趙國,還把自己的生死安危置之度外,秦王無可奈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歸趙」的徹底勝利,化解了趙王的困窘,打擊了秦國的威風,捍衛了趙國的尊嚴。  ◇主問題:請從本節課文中,找出最能概括藺相如性格的一句話,並說一說,作者是如何讓這句話提綱挈領的。  教師小結:應該是「臣竊以為其人勇士,有智謀,宜可使。」  2.學習「澠池之會」部分:從語言描寫中,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主問題:這一節,課文是如何體現藺相如的「智」、「勇」的?  問題(3):「澠池之會」在記載會場情況時,是怎樣分別描寫秦、趙兩國御史表現的?這些語句,分別表現了雙方怎樣的心態、謀略?  教師明確:史官記載澠池之會的情況時,秦御史「前書曰」,而趙御史卻是藺相如「顧召」而書的。只待趙王一鼓瑟,蓄謀已久的秦御史立即上前大書一筆,藉以羞辱趙國;而當藺相如反擊成功,需要記載時,卻是「顧召」趙御史。「顧召」即回頭招呼,可見,趙王君臣在秦國君臣咄咄逼人的攻勢面前,一籌莫展,目瞪口呆,甚至到了該記載時,趙御史尚在雲里霧中,須待相如回頭招呼才恍然大悟。此外,「顧召」也同「前書」構成了三層對比:一是秦趙雙方實力和智謀的對此。秦蓄謀已久,奸詐陰險;趙呆若木雞,不知所措。二是藺相如與趙君臣應變能力的對比。趙君臣手足無措,怯懦無能;藺相如有膽有識,智勇不凡。三是藺相如與秦君臣智謀勇氣的對比。秦君臣傲慢霸道,藺相如隨機應變,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問題(4):「澠池之會」在記載秦趙君王會見,以樂助興的內容上,各用了什麼詞語?有怎樣的不同?  教師明確:在記載內容上,秦御史著一「令」字,藺相如則用一「為(wèi)」字,體現了不同的含義。「令」者,威逼也,不得不為;秦國君臣依靠其強力威壓,置趙王於優伶之地,逼迫趙王就範。趙王幾近優伶,顏面丟盡!「為」者,替也,給也。非為威逼,主動請擊也;非為人請,自願為之也。藺相如挽狂瀾於既倒,反令秦王擊缶,缶乃市井盛酒漿之瓦制容器,其為樂器,則質量劣、品位低。秦王無奈,擊缶助興,已是等而下賤!兩個動詞,也意蘊豐富。一個是「鼓」瑟,一個是「擊」缶;一個是被逼無奈,一個是死皮賴臉獻醜。可以說,秦國君臣滿盤皆輸!問題(5):藺相如的「五步之內,請以頸血濺大王矣」有什麼含義?  教師明確:秦王不肯擊缶,藺相如一句話,改變了他的念頭:「五步之內,請以頸血濺大王矣!」因為在這裡,藺相如交代了兩個事實,作了一個暗示。兩個事實是:一、兩人五步之距,秦王已成藺相如的人質;二、在秦王面前,敢「以頸血濺大王」的人,是一個生死已經置之度外的人。其中的暗示是:我要與你同歸於盡!勿庸置辯的事實,凌厲明確的暗示,使秦王除了服從,別無選擇。  問題(6):在與秦國的多次較量中,藺相如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教師明確:  【大屏幕出示:時代背景】  戰國末期,當時秦、楚、齊、趙、韓、魏、燕等七國中,以秦力量最為強大。秦國要統一中國,採取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戰略,積極對外擴張。它南邊的楚國和西北的趙國,實力比秦稍弱。前283年,秦軍伐魏,兵至大梁,燕趙救之,秦軍撤去。但由此,秦人生髮怨趙之心。由於當時的趙國尚有相當強的實力,且有齊、楚、燕、魏、趙等大國首尾相救,所以秦國不能以主力對付趙國,只能施以蠶食瓦解、威逼利誘之策。在藺相如完璧歸趙和澠池之會時,秦的主要力量正對付著楚國,所以它雖對趙國虎視耽耽,但還抽不出主要力量來進攻,也不敢輕舉妄動。這就是藺相如進行外交鬥爭時,能夠取得勝利的客觀條件。趙國能挫敗秦國的陰謀,此點背景相當重要。  另外,「趙亦盛設兵以待秦,秦不敢動」,「三十日不還,則請立太子為王,以絕秦望」等語句,說明,趙國早已預見了事態的嚴重性,也早已充分做好了軍事和人事準備。這也是趙國能挫敗秦國陰謀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當然,藺相如的主觀努力——為了國家的威望和利益,機智勇敢地進行鬥爭,是更重要的因素。這再一次證明了「人定勝天」的道理!  3.學習「廉藺交歡」部分:從寫作手法中,把握人物性格特點。  ◇主問題:這一節,是怎樣體現廉頗、藺相如的「智」「勇」的?  問題(7):「負荊請罪」這則故事,是運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來刻劃藺相如形象的?  教師明確:運用了對比反襯的手法。作者以廉頗的居功自傲、心胸狹隘,反襯藺相如的豁達大度、顧全大局。廉頗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戰之大功」,鄙視藺相如「徒以口舌為勞」;而藺相如在與舍人的對話中則說:「顧吾念之,強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趙者,徒以吾兩人在也。」這時,作者又以廉頗重視軍事鬥爭,輕視外交鬥爭,反襯藺相如的見識卓爾不群,等等。這樣,可以使主要人物藺相如的形象更加鮮明突出。  所有這些說明,藺相如是一個「智」「勇」雙全的人。  大屏幕投影顯示藺相如的「智」和「勇」:  知人論世之智,隨機應變之智,爭取主動之智;  不畏強暴之勇,不怕犧牲之勇,隱忍退讓之勇。  這裡的「智」,是大智若愚的「智」;這裡的「勇」,是大勇若怯的「勇」。  (四)聯繫前後課文,總結寫作手法。  問題(8):課文中的三個故事,都提到了藺相如,那麼,塑造人物的手法是否相同?  教師明確:以上,我們抓住三個故事,各有側重地解讀了司馬遷描寫人物的藝術。「完璧歸趙」注重在矛盾衝突的發展變化中刻畫人物;「澠池之會」注重用簡潔平實、凝練傳神的語言來描繪人物;「廉藺交歡」注重在對比、反襯中凸現人物的思想性格。其實,三個故事中,這些表現手法的運用不是截然分開,相反,司馬遷非常注重綜合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語言出彩,比比皆是;矛盾衝突,營造起伏;對比反襯,貫穿始終。我們在欣賞作品時,既要相對集中,突出重點,又要整體著眼,前後勾勒,以求對人物形象有一個充實、完整的理解。  (五)布置課後作業,提高鑒賞水平。  問題(9):試以「完璧歸趙」為例,分析司馬遷的語言藝術(或對比反襯手法的運用)。  教師明確:  可體會語言之美。如「相如持璧卻立」的細節描寫、秦王群臣「相視而『嘻』」的一字傳神之妙等。  可體會手法之美。如在秦廷之上,秦王的計拙和被動,與藺相如的機智和主動,形成鮮明地反差和對比,更顯藺相如的智勇過人。  第三課時  (六)繼續分析文本,學習刻畫人物手法。  ◇主問題:請從課文中找出描寫廉頗的段落,分析其性格特點。  教師明確:總共有這麼幾處。  ①首段:廉頗者,趙之良將也。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於諸侯。  ②「澠池之會」部分。「廉頗藺相如計曰:『王不行,示趙弱且怯也。』……廉頗送至境,與王訣曰:『王行,……以絕秦望。』  ③「廉藺交歡」部分。  問題(10):作者一開頭就寫廉頗,目的是什麼?  教師明確:一是突出廉頗地位之顯赫,與藺相如低賤的出身形成鮮明的對比;且與後文廉頗的宣言「……且相如素賤人,吾羞,不忍為之下」形成前後的照應。二是突出廉頗彼時之「勇」,不過是匹夫之勇——好狠斗勇之「勇」。這與後文廉頗的勇於認錯之「勇」,又形成鮮明的對比。  問題(11):課文的中間段落,介紹了廉頗的哪些事情?體現了他的什麼性格特點?  教師明確:一是與藺相如「計」。表示趙王作為一個大國,不應該示弱、示怯,否則會有損國威。二是與趙王訣別,為不測的後事做周全的安排。這顯示了其遠見卓識和駕馭全局的能力。正是因為擁有這種大局觀,後文的負荊請罪、勇於認錯,才有思想基礎。這也是一種伏筆。三是「盛設兵以待秦」,竭力做好軍事準備,使秦國在澠池之會會場外,毫無可乘之機,不敢輕舉妄動。  這些事例,體現了廉頗的能力、眼界和胸懷。  問題(12):澠池之會中,趙國取得了最終的勝利,是否完全歸功於藺相如一個人?換句話說,廉頗是否也有功勞呢?  教師明確:藺相如有外交之功,這是大家看得到的。但是,這種外交上的勝利和鬥爭中的底氣,應該源於強大的軍事實力。就在藺相如在澠池唇槍舌戰的時候,廉頗帶領著強大的趙國軍隊,正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僅從「秦不敢動」這一句,就可以看得出來。所以,廉頗是有功勞的。不過,這種功勞,往往被世俗所忽視。  問題(13)廉頗看不起藺相如,有哪些原因?這種認識為什麼不對?  教師明確:一是把軍事貢獻(攻城野戰)看得比外交貢獻(口舌)要大。二是覺得藺相如的出身低賤。新時代的高中生,生活在知識經濟時代、社會主義社會,理當一點就懂。在此不贅述。  問題(14):面對廉頗一時的錯誤認識,藺相如有哪些言、行,以避其鋒芒?最終促成廉頗感到羞愧,勇於認錯的,是哪一句話呢?另請從中歸納《史記》寫人物的特點之一。  教師明確:  有以下行動,如:「不肯與會。」「常稱病,不欲與廉頗陣列。」「望見廉頗,相如引車避匿。」  有以下言語,如:「今兩虎共鬥,其勢不俱生。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  促成廉頗改悔的,應該是:「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因為這體現了一個人的思想境界。  教師小結:  《史記》寫人物的特點之一,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班固)  問題(15):《史記》中的人物塑造,歷來備受名家的讚賞。請分析文本,看作者是如何刻畫人物形象的。  教師明確:  ①選取典型事件刻畫人物形象。  ②在矛盾衝突中刻畫人物形象。  ③以富有代表性的細節刻畫人物形象。  ④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形象。  ⑤適當地運用懸念、虛實映襯等寫作技巧。  (七)總結課文學習,提升自身智慧。  問題(16):學習了課文,你對藺相如、廉頗有什麼認識?你最大的收穫和體會是什麼?  教師明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問題(17):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兩人可能會說些什麼?請想一想,並寫出來,準備交流。  教師明確:言語應該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等特點。  (八)閱讀課外材料,拓展文本理解。  問題(18):請對比閱讀《藺相如完璧歸趙論》(明代王世貞著,此處略),看看有什麼新的體會。《廉頗藺相如列傳》的人物描寫 人物形象塑造得成功與否,是寫人記事類文學的關鍵。《廉頗藺相如列傳》是《史記》中的名篇,司馬遷以巧妙的構思、具體而生動的情節,把人物置於激烈的矛盾衝突中,通過對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的精妙描寫,將人物刻畫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第一段(「廉頗者」至「為趙宦者令繆賢舍人」)簡述廉、藺二人的身世。  用筆相當簡潔,而對比鮮明,以廉頗的貴,突出藺相如的賤,為二人以後的矛盾衝突埋下了伏筆。  第二段(「趙惠文王時」至「趙亦終不予秦璧」)寫「完璧歸趙」。  故事的緣起是:秦強趙弱,秦恃強首挑事端,欲以十五城換趙國的楚和氏璧。趙國君臣震恐,明知秦是以欺騙的手法欲奪此寶,想不給,但又怕秦國攻打,「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未得」。在這事關國家存亡的危難時刻,繆賢推薦了藺相如,說他「勇士,有智謀,宜可使」。通過繆賢的口,從側面表現了藺相如的勇敢、智慧。藺相如審時度勢,在趙王面前分析了理虧的責任,提出「寧許以負秦曲」的建議,主動請纓出使秦國。這些語言描寫,從正面表現了藺相如勇敢、智慧的性格特徵和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為國解憂的高貴品質。  奉璧入秦,藺相如在秦廷看到秦王根本「無意償趙城」,就託言「璧有瑕,請指示王」,把本已出手的和氏璧又要回來,寶玉一拿回手,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髮上沖冠」,斥責秦貪,不講信義,以空言求璧,聲言「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於柱矣」,並執其璧睨柱,欲以擊柱。語言、行動、神態畢現,連貫如一氣呵成,將一個在大敵面前無所畏懼、機智而勇敢的人物刻畫得生動形象、活靈活現。「秦王恐其破璧」,佯許以趙城。而藺相如心如明鏡,不為所惑,要求秦王齋戒五日,贏得時間和機會,派隨從喬裝將和氏璧送回趙國。這些,再次表現了藺相如的智慧。  第三段(「其後秦伐趙」至「秦不敢動」)寫「澠池會」。  在秦國攻取了趙國的石城,第二年又殺趙國兩萬人的嚴峻形勢下,秦國設澠池會顯然不懷好意。「趙王畏秦,欲毋行」,在藺相如的勸說下,趙王才去赴會。廉頗在邊境與趙王的告別話,表現了廉頗對趙國的忠心。  澠池會上劍拔弩張,殺氣騰騰。秦王恃強凌弱的氣焰十分囂張,竟然要身為一國之君的趙王當眾鼓瑟。秦御史則當廷以史作記,極盡侮辱戲弄之能事。在事關趙國尊嚴的時刻,藺相如無所畏懼,針鋒相對,要求秦王擊缶,在秦王不肯擊缶的情況下,以與之拚命威逼秦王,「五步之內,相如請以頸血濺大王」。秦王的侍從要用刀殺死藺相如,他怒目叱責。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的描寫生動逼真,只有忠心愛國,不怕犧牲的人才有如此的膽氣。這膽氣,嚇退了張牙舞爪的秦王侍從,秦王只得擊缶。藺相如召趙國史官當廷記載。藺相如為趙國挽回了尊嚴,取得了第一回合鬥爭的勝利。  第二回合,秦王的群臣提出以趙十五城為秦王祝壽,藺相如則提出以秦國的國都咸陽為趙王祝壽,氣勢蓋過秦王,取得了第二回合鬥爭的勝利。  澠池會肯定是場面宏大,人物眾多。但作者未作場面描寫,而是著墨於雙方個別人物的語言、行動、神態,藺相如則是最突出的一個。用語不多,就把這場鬥爭表現得驚心動魄,達到情節具體生動,人物性格鮮明的效果。  第四段(「既罷」至結尾)寫「將相和」。  秦、趙兩國的鬥爭,都以秦國的失敗而告終。藺相如在這兩場鬥爭中的突出表現,得到趙王的重視,職位一升再升,超過廉頗,廉、藺之間的內部矛盾就出現了。廉頗認為,自己率領軍隊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出生入死,有大功,而藺相如僅憑口舌之勞,職位反而在自己之上,感到恥辱。他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廉頗的語言和行動,表現了他看問題偏頗、忌妒;另一方面則表現了他有話就說、不藏不掖的直率。  面對廉頗的「宣言」,藺相如則「不肯與會」,「每朝時,常稱病,不欲與廉頗爭列」,望見廉頗「引車避匿」。他從趙國的大局著想,採取忍讓態度。當他的門人實在看不過去,「請辭去」時,藺相如闡明了「將相和」對趙國的重要性和「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的思想。通過個性化的行動、語言的描寫,表現了藺相如忍辱退讓、顧全大局的形象。  廉頗聽到藺相如的話後,幡然醒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負荊請罪,表現了廉頗勇於改過的精神。  「完璧歸趙」、「澠池會」、「將相和」三個故事,構成《廉頗藺相如列傳》的基本情節,精彩紛呈,波浪起伏,扣人心弦。前兩個故事各自相對獨立,又共同為後一個故事打下基礎;後一個故事是前兩個故事引出的必然結果。三個故事從不同方面展示人物形象,共同塑造出藺相如這一忠心為國、機智勇敢、不怕犧牲、忍辱退讓,顧全大局的活生生的傑出人物。
推薦閱讀:

藺相如的幸運
職場新人藺相如的奮鬥之路——《資治通鑒》隨筆之二十
再讀《廉頗藺相如列傳》有感
讀史|藺相如的忍與不忍

TAG:藺相如 | 廉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