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背誦100天《傷寒論》164 166
本以下之,故心下痛,與瀉心湯; 病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64)
解析
本條論述水痞的證治,以見痞證有水火之分。
「本以下之,故心下痞」,是講痞證因於瀉下而形成。若以心下痞為主證,則用相應的瀉心湯本為正治之法,但服瀉心湯後「痞不解」,其原因何在呢? 從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分析,則知本證原為水飲內停,津液不能上承所致。「煩」作甚解,「渴而口燥煩」乃是言口渴、口乾而特甚。口渴與小便不利聯繫起來分析,則知其為水蓄於下,氣化不利,故小便不利; 氣不化津,津液不能輸布故口燥而渴。水阻氣滯,痞塞於中,氣機不利,故作心下痞。其痞因水而作,所以又稱「水痞」。
水痞與火痞,心下痞塞雖一,但病因及證治各異: 水痞是由水邪內蓄,阻遏氣機所致; 火痞是由火熱邪氣留擾中焦所致。水痞有口燥渴,小便不利之證; 火痞則多有心煩乃至吐組。火痞治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泄熱消痞已如前述;水痞則當用五苓散助氣化,行律液以利小便,從而擴大了五苓散的治療範圍,對痞證的辨證施治也增加了新的證型。
在臨床上如果見有小便不利而心下作痞,並見舌體胖大,昔水滑者,即當考慮「水痞」而投以五苓散。
傷寒汗出,解之後,胃中不和,心下痞鞭,干噫食臭,脅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生薑瀉心湯主之。(165)
生薑瀉心湯方:
生薑四兩,切 甘草三兩,炙 人蔘三兩 乾薑一兩 黃岑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
上八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
本條論述火痞的脈證與治法。
「傷寒」在此泛指太陽病,包括中風和傷寒。發汗本為正治之法,但如汗不得法,表證雖可解除,脾胃之氣卻受損傷,或因其人素體脾胃氣弱,汗出後部分邪氣內陷,影響里氣不和,以致造成升降失常,氣機痞塞,寒熱錯雜,而使「胃中不和,心下痞鞭」。一般地說,心下痞當按之軟而不痛,此言心下痞鞭,是指其人自覺心下痞塞,按之則僅有緊張感,但多無疼痛等證,更不是按之石硬,故仍與結胸證有本質區別。胃主受納、腐熟,牌主消化運輸牌胃氣傷,不能腐熟運化水谷,仗食不消而作高,用氣不降而上道,故見「干噫食臭」。無者無物地山、電者愛氣心,真具即飲食來消化的氣味。牌智運化腐熟功能失常,則生水濕痰飲,水走腸間而下注,故見「腹中雷鳴,下利」;「脅下有水氣」,指脅下亦有水。由此可知本證的心下痞,為脾胃不和,兼夾水飲,故稱「水氣痞」或「飲氣痞」。除上述見證外,尚可兼見下肢浮腫、脅下作疼、小便不利等證。當治以生薑瀉心湯和胃降逆,消水散飲。
生薑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加生薑,並減少乾薑的用量而成,其組方原則與半夏瀉心湯基本相同,均屬辛開苦降甘調之法。但二方同中有異,異在半夏瀉心湯治痞夾痰氣;而生薑瀉心湯治痞夾水氣。由於生薑瀉心湯的治療重點在於胃中不和,脅下有水氣,故重用生薑之辛,使其健胃消水散飲。
據臨床觀察,生薑瀉心湯確有治水飲的功效。本論把此方證列於五苓散水痞證之下,就是因為在水飲方面類似五苓散證,但又較五苓散證為擎。《醫宗金鑒》對此又加以發揮,認為本方應加茯苓以加強利水的作用,這一主張確是經驗之談。時間證明,凡見有心下痞、噯氣食臭、下利、腹中雷鳴、脅下疼痛、或下肢浮腫、小便不多的患者,投以生薑瀉心湯加茯苓,多能收到滿意效果。
曾治男性患者丁某,年47 歲,訴胃脘痞滿,時而隆起一包如雞卵之大,頻頻噯氣,皆飲食之味,脅下作痛,大便不成形,日行三四次,小便減少,口苦,納差,並見面目浮腫,脈沉弦滑,舌苔白厚等脈證,辨為脾胃不和,寒熱錯雜之飲氣痞,用生薑瀉心湯加茯苓,僅兩劑則胃脘隆起之包塊消失,諸證已輕,共服八劑而痊癒。
傷寒中風,醫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鳴,心下痞鞭而滿,乾嘔,心煩不得安。醫見心下痞,謂病不盡,復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結熱,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鞭也,甘草瀉心湯主之。(166)
甘草瀉心湯方:
甘草四兩黃芩三兩 乾薑三兩 半夏半升,洗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開,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解析
本條論述誤下胃虛、痞利俱甚的證治。
凡表病無論中風、傷寒,都應發汗解表,若妄用下法,則是治療之謬。誤下必傷脾胃之氣而引起表邪內陷。脾胃氣傷,腐熟遠化失職,則水谷不化而下注。故「其人下利日數十行」,腸鳴音可聞而「腹中雷鳴」。此較生薑瀉心湯證的腹瀉為重,因此反映其脾胃氣虛的程度為更甚。脾胃不和,升降失常,氣機痞塞,寒熱錯雜,故見心下痞滿、乾嘔、心煩不得安等證。心煩與下利同見,正式升降失常,陰陽失調,上熱下寒,火炎於上而水注於下的表現。醫生見有「心下痞鞭而滿」,誤認為是瀉下不盡所致,此再用瀉下,結果使脾胃之氣更傷,斡旋升降之力更弱,以致痞滿不僅不減,反而更加嚴重,即所謂「其痞益甚」。言外之意,嘔、利、腸鳴等證亦會相應加劇。「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使鞭也」這幾句話是自注句,說明此心下痞硬,並非胃腸積熱所致,當然不能用瀉下的方法去治療。而是由於脾胃氣虛,升降失常,氣機滯塞,上熱下寒,即所謂「客氣上逆」所引起,故應以甘草瀉心湯和胃補中,消痞止利。
甘草瀉心湯原方中本沒有人蔘,根據前半夏、生薑二瀉心湯均有人蔘,《金匱要略》、《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所載之甘草瀉心湯皆有人蔘; 而本證為下後胃虛痞利俱甚之證,故益胃補虛之人蔘在所必用。若加人人蔘,本方與半夏瀉心湯藥味相同,故亦為辛開苦降甘調之法。因屢經誤下,脾胃之氣甚虛,治應重在補虛,故重用甘草取其補中益氣。脾胃之氣得復,開降調和,陰陽通達,則痞證得除,下利自止。
本證與半夏詩心湯證、生薑馮心湯證均有心下痞及嘔、利等證,但本證之特點在於豬利俱甚,以此可作鑒別。
推薦閱讀:
※[其他]堅持吃點它便能排光體內頑毒
※堅持下去,夢想終究會照進現實!
※堅持,滴水可以穿石,你也可以成功
※一生只愛你一人 是我這輩子最想堅持的事
※你堅持每天吃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