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戰聚合支付:銀聯再祭新招的背後……

小新按:

1

聚合支付真能把銀聯和銀行「聚合」起來?

銀行響應迅速,四大行中已有三家有所動作。農行河北分行率先在邢台地區投產商用銀聯二維碼聚合支付業務,實現了銀行、銀聯、微信、支付寶、京東等條碼產品的聚合支付。建行、工行則在此前各有動作。

所謂聚合支付,也稱「融合支付」,其實現了「多個通道,一個入口」,是將其他支付通道整合到一起的支付服務。在聚合支付出現之前,收款機構只能支持單一的收款通道,不同收款通道之間不能兼容。聚合支付則為這種不便提供了收款的解決方案,通過聚合微信、支付寶、百度錢包、京東錢包等,把銀行、非銀行機構的通道進行融合,並通過技術實現收款通道兼容。

由於此前部分聚合支付服務商存在「二清」違規行為,有專家認為,技術提供+傳統銀行清算的模式在聚合支付的後續發展中將佔據主流。而隨著掃碼付對線下場景的加速滲透,收單市場與互聯網支付的界限變得越來越模糊,但在微信和支付寶作為主流支付方式的背景下,此前從事收單業務的銀行想佔據聚合支付的一席之地,需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點,這也是銀聯能和銀行迅速「聚合」的重要原因。

2

銀聯的進擊:從二維碼支付到聚合支付

2014年3月,央行以二維碼支付安全性存疑,需要等待安全驗證為由,聯合工信部暫停線下二維碼支付服務。在過去的三年里,銀聯方面只好大膽探索、謹慎開展二維碼支付創新,而支付寶、微信支付卻早已攻城掠寨般覆蓋商超、餐飲等線下高頻支付場景。原先銀聯對線下移動支付布局的是NFC支付,然而市場數據最終證明,銀聯的NFC支付叫好不叫座:商戶需要升級支持NFC功能的POS機,硬體成本較高,同時NFC的用戶端體驗繁瑣,市場難以打開。

也就是說,曾經寄予厚望的雲閃付NFC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是銀聯此後大力推動雲閃付二維碼支付的重要原因。但比較尷尬的是,此時銀行卻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他們自身已經在嘗試掃碼支付,工行、建行、招行均在2016年就推出了二維碼產品。去年年底銀聯推出掃碼支付功能,他們與其開展合作只是借銀聯的東風培養用戶對本行APP的粘性。此外,銀行們也和金融科技巨頭加強了合作,今年3月,建行就與螞蟻金服簽署了相關合作協議。

因此,銀聯只能再出發,這次他瞄準了聚合支付。從農行此次推出的聚合支付產品來看,銀聯二維碼聚合支付產品是將銀聯條碼作為聚合主碼,實現農行掌銀,銀聯條碼,他行條碼受理,並以此聚合微信和支付寶條碼。不過,銀聯當前的聚合支付方案僅適用於銀行類收單機構、第三方收單機構及服務商生成銀聯標準碼聚合支付方案,非銀聯標準碼還在研究探討中。也就是說,銀聯的聚合碼是銀聯合作的收單機構按照銀聯標準生成的二維碼,既支持銀聯標準二維碼APP掃碼支付,又支持微信、支付寶進行掃碼支付。反之,支付寶、微信鋪設的二維碼聚合支付尚不能完成銀聯二維碼聚合。

相比於銀行卡時代的「銀聯POS」,聚合支付的核心優勢在於「數據化」,整合了用戶的流量和商戶的交易數據,在合規框架內,擴大和利用這些數據是聚合支付的核心商業模式。除了收集和利用數據可能帶來商業利益,銀聯同樣對增值收益的聚合支付服務進行收費,且模式和此前的POS差不多——根據用戶的交易金額收取一定的手續費,然後和接入方共同分潤。

3

「超級聚合支付平台」網聯蓄勢待發,誰能笑到最後?

據多家媒體報道,網聯也正在研究制定二維碼支付標準,但目前仍處於討論過程中,具體公示時間暫未明確。網聯的創建,本身就是為第三方支付平台和聚合支付機構提供統一、開放、公平的跨行資金轉接清算服務,我們可以將其看作是超級聚合支付平台。按照網聯的規劃,9月底將完成9家支付公司和18家銀行系統的接入,10月將完成200多家銀行對網聯的接入,年底完成40家支付公司的接入。因此,網聯天然地具有線上連接的功能,那麼從線上到線下,網聯推出二維碼支付是否能夠一統支付江湖?

在相關報道中,據參與網聯籌建的技術人士介紹稱,銀聯二維碼和國際標準EMV的技術框架接軌,採取token(支付標記化) 技術,使用數據簽名密押方式認證,就本質而言依然是卡(銀行卡)基的邏輯。包括支付寶、財付通在內的其餘各家支付機構採取的二維碼標準卻有所不同,使用的是用戶認證的邏輯,輔之以數字化技術。而網聯則可能採取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統一的二維碼標準。當然,「網聯標準能否為各家支付機構所接受,技術並不是核心的關鍵,目前支付寶、財富通以及其他一些中小支付機構的二維碼技術標準其實差不多,要打通技術環節並不是難事,真正重要的是利益分配的博弈。」這位技術人士表示,「網聯的二維碼應該會涉及到四個介面三種碼:收款碼、轉賬碼和鏈接碼。如果更換標準,二維碼背後的很多數據格式都會發生變化,但主要的調整應該是在收款碼和轉賬碼上,聚合支付採用的鏈接碼幾乎不需要技術調整。」

此前,京東、百度、美團等各家互聯網公司和建行、工行等銀行都曾推出自己的二維碼標準,在銀聯發布二維碼標準之後,他們便陸續改換成了銀聯標準。一旦網聯標準出爐,他們是否會重新選擇有待觀察。

有報道稱,一位接近網聯人士透露,「最大的影響,還是網聯正在說服監管部門,由其指定二維碼支付技術標準並納入網聯監管。」一旦相關政策最終敲定,目前佔據第三方支付壟斷地位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與銀行針對存管、支付清算費率的議價籌碼將被削弱。而銀行則可能因為缺乏備付金沉澱而提高費率,支付機構只能將相關增加的成本轉嫁到用戶身上。更重要的是,通過網聯平台,採用統一的技術方案和模式實現不同機構之間的業務互聯互通,讓過去很多沒有機會參與掃碼支付市場的中小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也有了進場的機會,某種程度來說也將給大型支付機構帶來新的競爭壓力。

對聚合支付企業來說,96費改後由政府定價轉為收單機構市場化定價,價格空間的拓寬導致競爭加大,也使得本身盈利能力急劇下降,增值服務的價值開始凸顯。2017年年初央行表示認可聚合支付價值,並督促各方不得碰資金和敏感數據,假如網聯能在二維碼支付標準和介面等方面取得統一,支付的准入門檻將進一步降低,那麼支付機構就需要尋找並樹立新的可盈利點,而對增值服務的拓展就是重要發展方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眾多攪局者的加入,定會讓這場支付大戰越來越好看。

近期文章精選:(猛戳標題)

支付:

Fintech:

樓市:

研究院動態:

您的點贊和轉發是對我們工作最大的認可


推薦閱讀:

【營銷套路學】海底撈「抖音吃法」爆紅背後的秘密!誰是助推力?
翼惠支付WEB端平台交易訂單查詢功能解析(商戶篇)
為何中國的移動支付這麼強?
關於聚合支付,代理的返佣(分潤)資金是從哪來的?如果要入坑位,是自主研發好還是貼牌OEM好呢?
網付有什麼用?

TAG:支付 | 背後 | 暗戰 | 聚合支付 | 聚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