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就是心中有愛》老年人的另一片天空
人追求長壽,自古已然。根據一九八六年統計數字顯示,本省人口平均壽命早已超過七十大關,甚至在不久的將來還可能連續提高。因此「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勢必重新改寫,由此可見,我們早已躋身於高壽國家之林。
高壽固然可喜,但高壽卻也有令人煩惱之處,其主要原因不外是來自身體的疾病和心理的苦悶,尤以後者往往更令老年人感到無奈與痛苦。
心理的苦悶,主要來自寂寞、孤獨與空虛。理由很簡單,因為人到老年,相依為命的老伴往往已離他遠去,而兒女也早已另立門戶,忙於各自的子女、家庭與事業,無法時時前來噓寒問暖,頂多假日前來相聚一次,或打通電話來問個安,就已經算不錯了。而此刻,老年人也已無事業與前途可言,年輕時代所嚮往、追求與擁有的,如今都已轉瞬成空。像這樣的感覺,已不只是無奈而已,而更是一種令人感到很難忍受的空虛與無助。特別是在時光不停而無情的流逝中,老年人很容易活在死亡的陰影與威脅之下,因而心裡產生一種無名的恐懼感。
但是,老年人如果能有宗教信仰的話,雖然對於許多事物仍會有些許的無奈,但至少還不至於感到空虛與無助;當然更不會絕望。因為,一切雖將離你遠去,但是你心中所信的主卻會常常與你同在;而祂對你的愛也是永恆不渝的。誠如聖經上面所說的:「母親都會疼愛自己的嬰兒,即使有朝一日母親能夠忘記她的嬰兒,我也永遠不會忘記你。」就是憑著祂對於世人的這份深愛,和我們對祂堅定不移的信仰,在生活中自然就有了依靠;在痛苦中也有了一個最好的傾訴對象,因而可以得到心靈上極大的慰藉;而在最需要的時候,信仰還會給我們帶來一股意想不到的信心與力量。
但信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恐怕就是能幫助一個人如何勇敢地面對自己生命末刻的來臨了。
常言有「生、老、病、死,乃人生必經之路」及「人生自古誰無死」的說法。但是,即使如此,當一個人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仍然免不了會有恐懼與排斥;即使在修道人中也很難避免。有位七十多歲,曾經擔任過院長與大學校長等重要職務的神父,雖然學養俱佳,但是臨終前仍然免不了會偷偷地告訴來訪的教友說:「不要以為我們出家人口口聲聲說已看破生死,其實,此刻我的內心也是感到相當恐懼的啊!」怕死原是人性軟弱的自然流露,所以並不可恥。
人之所以怕死,主要原因是來自對永生的渴望。但是,死亡卻似乎讓這種希望歸於幻滅。除此之外,人怕死可能更是由於對死亡的無知所致。孔子大弟子子路就曾以死亡問題就教於老師。即使學識修持雙全的孔聖,當時也只能以「未知生,焉知死」來向他表達對死亡的無奈罷了。
不錯,今日的醫學固然可以告訴我們,所謂死亡,是指一個人呼吸業已停止,心臟不再跳動,以及腦波完全消失。但是醫學所能告訴我們的,也只不過是死亡的生理現象而已,至於死亡到底有何意義?人為何要死?死亡是否代表一切都歸於寂滅及化為烏有?或是死後仍有生命的存在?如果有,又是一種怎樣的生命呢?諸如此類的問題,醫學是無法替我們解答的。
不但醫學如此,科學也同樣是無能為力。雖然人類文明在今天早已進入了太空科技的時代,但是科學卻仍有它自己的限度。例如多年前在青年戰士報就登載過一則令人感到相當振奮而有趣的新聞,說有一批美籍科學家在探討宇宙間的音波問題,一次他們在錄音帶里偶然間聽到有個人的聲音。根據他們的描述,這個聲音顯得有點兒鬼聲鬼氣,而且似乎來自非常遙遠的地方。由於好奇,他們請了一位通靈專家跟他交談,才發現原來是死於一九五七年的一位美籍聞名物理學家喬治?葉納博士。為慎重起見,他們還特地把他已改嫁的夫人請來鑒定,果然就是她逝世多年的亡夫無疑。在那批科學家中有少數無神論者,他們原不相信宇宙有鬼、神的存在,也不信死後還有生命的傳說,但是如今事實擺在眼前,不信也得信了。
不錯,科學家業已證實死後還有生命。至於那是一種怎樣的生命?這種生命到底有何意義?卻仍然無法給我們提供圓滿的答覆。畢竟,這已經不屬於它的領域了。
但是,科學無能為力的地方,也正是宗教可以發揮作用之處,因為宗教的主要使命就是在於為人類揭開生死之謎。宗教不但探討今生,同時也告訴我們還有來世。例如:在天主教的信仰里就有如此的說法:「死亡並非生命的結束,而只是存在的改變而已。」因為人除了肉體之外,還有靈魂,肉體是物質的東西,跟其他物質一樣,遲早終將朽壞。這就是常言所謂:「人生自古誰無死」的道理之所在。
但是,靈魂並非物質,所以它並不隨肉體的死亡而消滅。況且,在天主教的信仰里,認為肉體的死亡也只是暫時性的,當世界末日來臨時,肉體還將要復活!善人將享受永福,怙惡不悛的人則受永苦。
當然,只相信有永生的人,並不保證死後一定得永生。因為聖經里,耶穌已有很明確的暗示:「不是凡口中喊『主啊!主啊!』的人,就能進天國,而更是那些承行天父旨意的人,才能進去。」因此,光有永生的信仰仍不足以讓人面對死亡而能坦然接受,而更是在於生前是否能度一個名副其實的信仰生活。
就是憑著這種信仰,對永生的希望,天主教的教友往往在面對現世的一切橫逆時,不沮喪,也不失望;甚至在面臨死亡的威脅時,他還會靠著信仰的力量,勇敢地接受天父為他的安排。這就是為什麼天主教形容教友們的去世為「安息主懷」的道理。因為當我們走完塵世的旅途時,也正是永生的開始。
我曾訪問及接觸過好幾處安老院或老人安養中心,也曾在由救總創辦的老人安養中心──翠柏新村,舉辦過信仰講座。在我的觀察里,凡有宗教信仰的老年人,往往要比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老年人,活得更充實,更有希望,更有活力而又快樂。
人到老年,每天所擁有最多的東西,大概就是時間了。那麼,為什麼不在晚年抽出一點兒時間去接觸宗教呢?不管是那一種宗教,只要不是迷信就好。當你接觸之後,也許有朝一日你會驀然驚覺,在生命里,竟然還有著你從未發現過的天空,在等待著你去開墾。在那裡,你的心靈可以自由地遨翔;在那裡,你會享有重生的喜悅。到那個時候,你將會不期然地從內心深處,發出一聲讚歎說:「雖然近黃昏,夕陽更美好」。
推薦閱讀:
※【男人天空】男人味
※仰望科學天空 功名利祿淡若塵
※有沒有朋友去過紐西蘭星空小鎮特卡波有旅遊團嗎?
※歷代詩人與酒 |歷史天空 - 雅虎論壇
※望著那蔚藍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