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蔡式台獨路線」
???
摘 要
蔡英文是李登輝時期「兩國論」的重要策劃者,陳水扁時期阻撓兩岸關係改善的「幕後黑手」,更是國民黨執政8年中諸多「暴力事件」的策劃者。由此可見,我們將面對的是一個堅決反對一中原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百世不變、笑臉相迎的「蔡式台獨」。
本文首發於國防參考
微信號:jfjbgfck
2016年1月16日,蔡英文在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獲勝,即將成為台灣首位女性最高領導人。
蔡英文不僅是李登輝時期「兩國論」的重要策劃者,也是陳水扁時期強烈阻撓兩岸關係改善的「幕後黑手」,更是國民黨執政8年中諸多「暴力事件」的策劃者。由此可見,我們即將面對的是一個堅決反對一中原則、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的民進黨,百世不變、笑臉相迎的「蔡式台獨」。
1家庭環境使其天然媚日親綠蔡英文,1956年出生於台灣屏東縣,其父蔡潔生有4房太太,蔡為最小的側房張金鳳所生,在子女中排行十一。按家族的字輩,叫蔡瀛文,其父認為瀛字太複雜,於是改名為蔡英文。家境富裕,幼時舉家遷至台北,從小在陽明山別墅長大,出入有車接送,是名副其實的富家女。
分析蔡英文的成長經歷,有兩點對她個人性格和從政風格有重要影響。一是蔡父媚日親綠情結深厚,對其影響較大。蔡家屬於日本殖民台灣時期的既得利益集團中的一員,對日本的歷史記憶、觀感,以及對日本殖民統治的認識,與懷有國讎家恨而奮起抗日的兩岸人民的感受全然不同。
2015年7月19日至21日,前美國副總統奎爾訪問台灣。蔡英文和奎爾會面時表示,美國是台灣的夥伴和朋友,不管未來在反對黨或在政府內,她會保持這個承諾。
蔡父年輕時被日本殖民當局選中,赴日學習飛機維修技術,給日軍修理過飛機,還在日本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在台北經營汽車維修廠、投資房地產等,逐漸成為台北市的「大地主」。
蔡英文從小便有日文家教,成年後經常到日本休假,認同日本親台勢力的「台灣地位未定論」,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及其胞弟、眾議院議員岸信夫私交甚深。
二是身處多房妻室合成的家庭、精英與草莽混雜的政黨、國家認同衝突的社會,對其影響較大。蔡英文的性格中夾雜著野性與謹慎、低調與強勢、積極自信與缺少安全感等複雜元素。
2作風強勢,擅長邏輯詭辯蔡英文在台灣政壇是一個「另類」。親日親美親綠反共使其在政治上有著濃厚的「台獨」情結。為人低調,性格複雜,又使其在行事風格上不同與傳統的台灣政治人物。
台灣著名媒體人陳文茜曾對蔡英文有這樣的描述,「站在山峰高處的一隻野豹,攻擊性強」;「有著天生的自信、專業領域的執著,看似清純,眼神卻跟豹一樣,駝著背,穿著深色外衣,讓男性立委看了退避三舍」。
詭譎多變,作風強勢。蔡英文善於隨身份及職務的轉換調整處事風格。優越的成長環境使她養成了自信強勢的作風,很難聽進別人建言。她不喜歡開冗長會議,向來是有事開會,無事散會;很少和人聊天,晉用官員一定親自面談;對部屬要求嚴格,規定下屬不得越級報告。
擅長邏輯詭辯。蔡英文喜歡故弄玄虛,說話彎彎繞,讓人不知其所云,被媒體冠名之「廢話神功」。批評者因其政策抽象、飄渺、模糊而稱其為「空心菜(蔡)」。
2010年5月,蔡英文宣布參選新北市長。當媒體問她「當選後是否會做滿四年」時,她答「一定會負責到底」,始終對是否「做滿四年」這個核心問題避而不談。因為她根本不想當什麼市長,而是志在選「總統」。後來,當外界問她為什麼從支持「內閣制」改為反對「內閣制」時,她只給了13字的回答:「目前主流民意堅持領導人直選。」她沒有說「內閣制」有哪些不好所以反對,而是敷衍地把球丟給了「主流民意」。
2015年10月,蔡英文訪日,與安倍的弟弟、前外務省副大臣岸信夫進行會談。圖為安倍的弟弟岸信夫與蔡英文。
行事獨特,有別於傳統民進黨人士。蔡英文自視清高,行事風格與傳統民進黨人士有較大差別。加入民進黨後,主張並曾參與組織一系列激進活動,有「暴力小英」之稱。後主張「中道」、理性抗爭路線,力圖改變民進黨草莽形象,展現務實政黨的新氣象,被外界稱為「非典型民進黨人」。
蔡英文在任民進黨黨主席期間,一方面與社運團體對話,凝聚共同看法;另一方面,著力經營青年一代,意圖打造一支兼具「台獨」理想與實務經驗的政治骨幹隊伍,實質也是著力培養蔡氏陣營的後備力量,布建未來執政團隊。
蔡以擔任客座講師的身份,與各派系青年軍接觸並進行演講,她推出「青年政治工作實習計劃」,培訓對政治有高度興趣的大專院校在校學生;設立「小英基金會」,主張由下而上凝聚力量,建構改革的「社會力」;利用互聯網建立「思想論壇」,僅中文版啟用3年來就已累積3000篇文章、800名作者,其中80%以上作者年齡在40歲以下,而60%讀者年齡在35歲以下。
操弄民意手段高明,是「暴力事件」的幕後黑手。蔡英文之所以能從一個研究國民黨時代地方選舉的助理,變成了與國民黨分庭抗禮的「總統」參選人,自有其一套操弄民意的辦法。
每次到造勢現場時,蔡都採取「大進場」的方式,刻意從後端入場,一直跟群眾握手走到舞台,讓台上的主持人不斷地喊著讓人熱血沸騰的口號或話語,把現場情緒拉到高點。她慣用問答式的演講風格,先問一個問題,然後問台下:「好不好?」讓民眾回答「好!」以此掀起演講熱潮,以煽動民意。
她深諳並利用民進黨「打打殺殺」的街頭「台獨」路線,策劃和組織了多起街頭暴力活動。如2008年陳雲林第一次訪台時的「嗆馬圍陳事件」、2009年的「5.17反傾中、護台灣」大遊行、2013年的「8.3白衫軍送仲丘」大集會、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衝擊「立法院」事件、2015年的「反課綱運動」等。近年來台灣發生的重大暴力事件,沒有一個能離開「暴力小英」這位幕後黑手。
3操刀「兩國論」,推行「理念型台獨」蔡英文曾長期擔任李登輝幕僚,在兩岸關係領域浸淫已久,有一系列深思熟慮的主張,被認為是「理念型台獨」的推出者。蔡既駕馭「台獨」激進勢力為其所用,又將具有「台獨」史觀與思維的青年群體納入其預定軌道,更在享受兩岸和平紅利的同時引領「台獨」意識成長。
反對一中原則和「一國兩制」,試圖建立以「維持現狀」為核心的新兩岸關係論述。蔡英文1984年留英回台後,除在數所大學任教外,教書之餘曾先後受聘於幾家律師事務所,包括早年曾聘陳水扁為律師的聯合事務所,以及本土色彩濃厚、2000年台灣選舉時公開「挺扁」的萬國事務所。
1998年參加台灣當局所謂「強化中華民國主權國家地位小組」,主持研究「兩國論」。蔡英文曾公開表示「不能接受一中原則和『一國兩制』」,把一中原則誣為「把戲和手段」;她認為「九二共識」是「一個不清楚的概念」,不能接受「中共所解釋出來的東西」;若「兩會」(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海峽交流基金會)基於「九二共識」簽署協議,一旦民進黨重新執政可以不接受。
2015年7月25日,台灣島內爆發大規模「反課綱運動」。在民進黨政客的煽動下,部分學生採取過激方式表達訴求。
民進黨丟掉政權後,蔡英文的思想有所轉變。她宣稱,建立新的「中國論述」;主張在不妨礙兩岸經貿交流前提下,取得「守護台灣主權」與「發展新中國論述」間的平衡,並積極推動民進黨制定「十年政綱」。
在2016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期間,蔡英文又提出「維持現狀論」,稱認可「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兩岸共同維護1992年來雙方交流協商所累積形成的現狀與成果,會在既有政治基礎上,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發展。
主張擴大台灣「本土認同論」,堅持「台灣主體價值和主權地位」。蔡英文認為對外一致的「台灣價值」有利於台灣人民的團結,清晰的「主體意識」有利於台灣從與大陸的交往中獲利;面對中國崛起,最重要的是要確立「台灣的主體性」。
她指出,經過民進黨8年執政,「認同台灣這個國家的民眾已超過7成」,但台灣的「本土價值必須繼續深化」,民進黨應以照顧「全民」的公共政策來提高「全民」的認同感,「讓更多人更堅定地認同台灣」。
同時,她還宣稱未來將重新定義台灣「本土論述」,融合各界對「台灣人」的解釋,秉承民進黨「族群多元國家一體決議文」精神,「對內堅持族群多元,對外團結捍衛國家主權」。
蔡英文強調台灣在「主權」議題的處理上應確保三個原則:一是未來任何選項都應該開放,任何選項都不能預先排除,包括「獨立」;二是台灣人民有權為自己的未來做出決定;三是台灣的未來只應由台灣人民自己決定。
她批評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是「從中國走向世界,很可能使台灣只走到中國,並且被鎖在中國,最終被世界當作是中國的一部分」,主張台灣「走向世界,再和世界一起走向中國,這才是兼顧主權獨立、國家安全和與經濟安全的兩岸關係戰略觀」。
圖為蔡英文現身「教育部」,給「反課綱運動」的學生打氣。
提倡務實開放兩岸經貿交流,限制性地發展兩岸關係。蔡英文主張發展兩岸關係應先從經貿交流入手,應該「利用大陸,強化台灣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但對「三通」和全面發展兩岸關係持謹慎態度。
她指責大陸在兩岸交流上附加前提與條件,同時又提出「未來對國共密切交流嚴格監督」,要為兩岸交流設置所謂「國家安全網」,並稱「我們的目光不能只著眼於中國市場」,必須制定「迎向全球的經濟戰略」。
她曾反對兩岸簽署ECFA(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宣稱如果民進黨2012年執政,就會發動「公投」,「讓人民決定是否要ECFA」。希望藉助美日等反華勢力,積極推動台灣的「國際參與」。
蔡英文受美國思想影響較深,「媚美心結」濃厚,多次表示希望美國作為「第三者」,直接插手兩岸事務;強調台灣和大陸的關係固然重要,但與美國、日本、東盟乃至歐洲的關係同樣重要;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不能有所偏廢,這是台灣確保「主權」及「主體性」的關鍵要素;聲稱「不論民進黨是否執政,美國必須提供適當的軍力給台灣,而且愈早愈好」;鼓吹「美日同盟是亞太安全的基石」,支持美日同盟「在亞太持續扮演穩定的力量」,台灣也應盡「忠實盟友」的職責。
2015年訪美時,蔡英文提出台灣將配合美國的亞太戰略。對於被大陸指稱為「台獨」分子,她表示大陸的定義不重要,重要的是日本和國際的看法。
4更改原有內外政策,將走出一條「蔡式台獨路線」蔡英文的家庭背景、成長經歷、性格特徵、學術背景,及其從政歷練及所享有的所謂「民意」基礎,都將對其未來執政產生重要影響。蔡英文執政後,很可能走出一條完全不同於李登輝、陳水扁的「蔡式台獨路線」。
實施「隱獨化」策略,大搞「去中國化」。出身商人之家讓她耳濡目染「商人思維」,從政後日益顯現出唯利是圖的投機一面,這也促使蔡英文在執政初期將會比較理性務實。她與陳水扁都主張「一邊一國」,但與陳水扁奉行的「激進台獨」路線不同,蔡英文不公開強調「一邊一國」,而是以台灣「新政治文化」包裝,以精妙的語言將「台獨柔性化」。
「台獨柔性化」有幾個重要特點:一是已將「台獨」戰略化,有一整套引領「台獨」目標實現的路線方針和策略選擇;二是以「民主」為工具來推動;三是維持兩岸關係和平狀態。
1月27日,國務院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重申,「九二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其核心意涵是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只有繼續堅持和維護好共同的政治基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才能夠行穩致遠。
實質上,蔡英文的「台獨」戰略是走「和平民主台獨」路線,包括其一整套與大陸交往的風險防範機制、「參與式民主」等「民主」策略。在這種戰略化的「台獨」追求之下,未來即使民進黨「凍獨」,也傷不了「台獨」。因為蔡英文的「民主」策略有意無意地為未來民進黨「凍獨」預作了準備。
其策略,一是在推動「台獨」的目標上趨向隱形,而不是放棄,具有很強的欺騙性;二是在維護「台灣獨立狀態」上,即 「台灣事實獨立」上,更為追求法律化的機制保障,在「台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鞏固「台灣事實獨立」的「狀態」就是為其進一步追求「台獨」目標打基礎。正是這一基礎,客觀上給未來民進黨迫於壓力下的「凍獨」提供了底線防護堤。
未來,蔡英文必將操弄所謂「台灣民意」乃至「台獨民粹」來對抗大陸,抵禦大陸的「民心工程」,利用更多的政治空間來操作政治議題,特別是「修法」乃至「修憲」。可以預料,「中華民國法統」會進一步削弱,而「台獨」主張將更易在「程序正義」的「合法性」及「民意共識」的「主體性」前提下被推動。
即便蔡英文不主動推動任何形式的「台獨」,但只要任「台獨」在島內現有社會環境氛圍中「自然發酵」上4~8年,那都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民主台獨」走得越遠,「和平」破滅之時越近。這是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和嚴肅面對的問題。
運用邏輯詭辯,掏空「九二共識」的實質內涵。蔡英文習慣性地運用其掌握的邏輯、語境等專業技巧,玩弄法律語言、文字遊戲,以維護其理由的「合法性」。2012年,蔡英文參與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時,提出沒有「九二共識」,只有「台灣共識」。在本屆選舉中,則避談「九二共識」。
勝選後,蔡英文對於無法迴避的「九二共識」釋放了所謂的「善意」。蔡英文稱,在1992年,兩岸「兩會」秉持相互諒解、求同存異的政治思維進行溝通協商,達成了若干共同認知與諒解,她理解和尊重這個歷史事實。
而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穩定與發展的「政治基礎」,她將其內涵概括為幾個關鍵元素:一是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以及雙方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二是「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三是兩岸過去20多年來的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四是台灣的民主原則以及普遍民意。
這其中「九二共識」已被虛化成「歷史事實」,真正的重點打在了台灣的「民主原則」和普遍「民意」上。未來,蔡英文仍會玩這種「文字遊戲」和「邏輯詭辯」,以顯示其發展兩岸關係的「善意」。蔡英文的成長經歷、行事風格和政治主張決定了她將把兩岸政策目標設定為掏空「九二共識」,為最終的「法理台獨」鋪路。
以「拖」待變,將破壞兩岸現狀的責任轉嫁給大陸。蔡英文雖然受過良好的教育,但另類的家庭環境使她只關注「小我」問題。再加上長期受西方法學思想的熏陶,使她疏於對兩岸歷史、文化以及民族情感等因素的了解。
她不會具有政治家那種大開大合的胸懷,會更多考慮自己、考慮選票;有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會將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推卸給別人。蔡英文對「核四」問題、「國光石化」問題、「戒急用忍」政策、ECFA等問題的處理,都體現了她的性格特質。可以想見,蔡英文上台後,對於兩岸政策,會說得多做得少。
這種隱而不發的做法就是逼大陸先出手,給外界造成大陸首先破壞兩岸現狀的印象,從而將壓力轉向大陸,對此我們要審慎對待。
作者:王衛星
推薦閱讀:
※普米族與党項羌的關係(二)本平台獨家發布
※按「台獨」論|惟高金素梅那樣的才能當最高領導
※專家:大陸高調紀念「二二八」粉碎「台獨」論述
※[轉載] 港台媒體:解放軍亮劍意在震懾「台獨」勢力
※中國評論新聞:李風:應制止外國及台獨勢力介入香港政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