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蘇州小菜,道光的炒雞蛋,御膳中關於國家興衰的神秘規律
導讀:
不知道各位親愛的讀者注意到了沒,在中國漫長的古代社會中,除了上古三代,鮮有哪個朝代的國祚能夠超過三百年,即便是國力最強盛的唐朝,也僅僅存在了290年左右。這些朝代的興衰更替,似乎都遵循著一個強大到無法改變的規律。而在這個規律之下,某些細節似乎也能讓人窺見國運的盛衰……
今天,小編就以清朝為例,從各位皇帝的飲食這個角度,當做來窺探這個神秘規律的切入點,力圖揭開籠罩了中國幾千年的這層神秘面紗。
在清宮戲中,皇上「用膳」應該是最常出現的場景之一,在人們的印象中,每個皇帝用膳肯定是山珍海味,珍饈佳肴。然而小編髮現,相比而言,清朝膳食真正稱得上奢華的統治者,只有乾隆和慈禧,至於順治、康熙和嘉慶以後的子孫,相對來說要寒酸很多。
據康熙起居註記載,康熙皇帝的最愛的膳食包括:氂牛奶酥油、番薯、番薯干,鹿尾、鹿舌,鯽魚、鱒魚,野雞,文丹、石榴、春桔、葡萄,橙干、櫻桃干、桃干,寧夏面做的餑餑,野雞。而他最最喜歡吃的菜包括咸白菜、芥菜、醬瓜、酸菜等,您瞅,這些個菜裡頭,除了鹿尾鹿舌勉強稱得上山珍,剩下的哪有一點山珍海味的樣子?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康熙兩次舉辦的千叟宴。千叟宴可以說是中國宴席史上的天下之最,其規模之大,耗資之巨,等級之高,在中國古代的宴席史上都是極為罕見的。千叟宴的參加者遍布全國各地,都是由皇帝親自選定,交有關衙門按照路途遠近提前通知。雖然不乏作秀的成分,但是也很好的傳達了康熙與民同樂的心愿。
從康熙開始,清朝迎來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盛世——康乾盛世,康乾盛世從康熙平定三藩開始,到白蓮教起義結束,共延續一百二十年。到了康乾盛世的乾隆時期,國力達到了清代的頂峰,乾隆的御膳達到了40多道。據傳乾隆對吃極為講究,他的御膳菜單上,既有精緻的蘇州菜,又有老北京的豆汁兒,即使六下江南時,甚至都有專門的御廚跟隨,其奢程度令人咂舌。不得不說乾隆這個喜歡自誇文治武功古來無雙的皇帝,也確實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福氣的皇帝。
乾隆後期,一場突如其來的白蓮教起義終結了康乾盛世的輝煌,為了鎮壓這次起義,清廷耗費巨資,投入了大量兵力,經此一戰,清政府的國庫被揮霍一空,康乾盛世終於完結,清朝開始走向衰弱。皇帝的膳食也再沒有乾隆那種奢侈和鋪張了。
到了道光時期,其用餐的簡樸程度甚至令人感嘆。他不僅自己不吃肉,還不讓後宮吃肉,夏天的時候,不能吃西瓜只能喝水。道光最喜歡吃的菜就是炒雞蛋,摳門得讓人懷疑道光當了一個假皇帝。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道光的簡樸只是流於形式,在民間三個銅板就能買到的雞蛋,到了宮裡價格已經高達30兩銀子,這其中的貓膩,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來。
從乾隆精緻的蘇州小菜,到道光皇帝的天價炒雞蛋,清朝國運的盛衰轉變,由此可見一斑。
然而到了慈禧的時候,鋪張浪費的風氣再次興起,據宮女太監回憶,慈禧每次正餐都備有100多個菜,而她吃的也不過三四個菜,吃完後,剩下的菜品要打好包裝,遵懿旨賞人。有人估計,慈禧伙食費每餐至少要200兩銀子。相當於普通人家幾年的花銷。
此時的大清,早已經是病入膏肓風燭殘年,可是慈禧不管這些,她不僅在御膳上有豐足供應,自己還設立私廚,稱西膳房,有葷菜局、素菜局、飯局、點心局、餑餑局,每餐耗資甚巨。慈禧的御廚房能做的各式點心達400餘種,菜品4000餘種,花樣翻新,應有盡有。
慈禧死後三年,清朝土崩瓦解。從滿清歷代統治者的膳食上可以看出,滿清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於統治階層對於國家的認同感,越到後來,他們對普通百姓的體恤越少,導致人民離心離德,雖然在人口,財力,制度甚至兵器上,清朝都不輸於西方,可是有天時地利卻無人和,這才導致了了中國近代史上任人欺凌的悲劇,最後的大清,也是在這樣一種屈辱的背景下,黯淡的離開了歷史舞台,縱觀中國歷史,各朝各代滅亡的具體情況雖然不盡相同,但是統治者在國家認同感這一點上,都是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所以小編想在最後糾正流傳甚廣的一句話——有國才有家,這句話不如反過來說,有家才有國,似乎才更為恰當吧。以上個人拙見,不喜勿噴!
推薦閱讀:
※常講故事之《走陰》
※那些神秘壯觀的地球景觀:死亡谷漂移的石頭等(組圖)
※神秘的南拳古譜,請有識之士幫忙鑒別是何門何派何拳
※神秘的心理學解夢4步驟
※揭開「網路毒禍」的神秘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