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規的流行讓南老師後悔推廣兒童讀經

弟子規的流行讓南老師後悔推廣兒童讀經
時間:2015-10-27來源:作者:

前言:儒家雖然提倡忠孝,但卻並沒有讓人愚忠愚孝! 後世一些人出於自己的貪心,就利用忠孝的道理,讓學生子女們愚忠愚孝!今天那些利用兒童讀經而拚命推廣弟子規的人,竟讓南懷瑾老師後悔當年推廣兒童讀經,讀來真是讓人黯然神傷。

南老師後悔推廣兒童讀經

南老師曾經推廣兒童讀經,但是現在的兒童讀經,很多把孩子搞得死死板板,見到人行九十度鞠躬,一天花八個小時,甚至十個小時,拚命背誦.有的加上戒尺,走上嚴厲懲罰之路.很多所謂私塾的讀經,已經讓孩子對讀經非常反感,排斥和畏懼.老師知道這些情形說:唉!很後悔當年提倡兒童讀經.現在的兒童讀經把弟子規視為很重要的教材和教育依據.其實老師推廣的兒童讀經包含了中國文化古籍和西方經典,並沒有要走上復古之路,弟子規這一套把孩子搞得死死板板,這是台灣另有其人推動的,這不是老師的教育理念,

---摘自《點燈的人---南懷瑾先生紀念集》

南老師早在《論語別裁》中就已講到:

十多年前,有一個哈佛大學博士班的學生,跟我作中國文化的論文,他回國之前,我囑他回到美國去提倡中國文化的孝道,他說很難。我告訴他這是千秋事業,不是現世功業,告訴他孝道是什麼東西。我說,中國人談孝字,「父慈子孝」是相對的,父親對兒子付出了慈愛,兒子回過頭來愛父親就是孝。「兄友弟恭」,哥哥對弟弟好,弟弟自然愛哥哥。我們後來講孝道:「你該孝,天下無不是的父母。」這說法有問題,天下的確有些「不是的父母」,怎麼沒有「不是的父母」呢?這不是孔孟的思想,是別人借用孔孟的帽子,孔家店被人打倒,這些冤枉罪受得大了。

---論語別裁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吾得而食諸?

這就是中國政治哲學了,從古中國的政治哲學是建立在倫常文化的基礎上。就是孔子所講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這四點。現代的青年看起來,會認為這種書落後到極點,實在應該燒掉。如果我們真了解了,就覺得非常深刻,非常有味道。這八個字上面的君臣父子四字是名詞,下面的君臣父子四字是借用來作動詞。「君君」就是說領導人作到自己真正是一個領導人,領導人有領導人的道德。(就這「君君」兩個字,就可以寫一部叫「領導人的道德修養及其哲學」的大書,或者作為政治系或哲學系同學寫博士論文的題目。)君是君,領導人就是一個領導人。臣是臣,作幹部的有幹部的立場,規規矩矩是個好乾部,好的宰相,好的輔助人。這個話連起來講,如果君不君,領導人不是一個領導人,違反了領導人應有的道德,這時臣也不臣了。「父父、子子。」做父親的是一個父親,如果父親作得不合一個父親的標準,但是卻要兒女孝順,盡兒女的本分,怎麼可能呢?所以父母是父母,子女就是子女,這才是所謂的父慈子孝。也就是《易經》上回復的道理。古代的文字很簡略,但包括的意義很多。孔子答覆了這一點,齊景公非常聰明,他說,好,我懂了。一個領導人自己不站在領導人的本位,越出範圍,那麼臣也不臣;一個家庭中,父母不像父母,兒女就不像兒女。如果一個國家,政治、社會的風氣到了這個程度的話,國家的財富雖充足,我也用不到了,一定要失敗的。這一點就是中國政治哲學的中心思想。

---論語別裁

《弟子規》是如何產生的,算不算儒家經典!

《弟子規》只是清朝康熙年間一個秀才所作,是清朝為了維持統治的一個工具,清朝剛成立,怕人造反,就利用孝道思想叫人別造反避免殺頭,從它產生到現在的二三百年間,從沒看到有大德偉人提倡!它能算是儒家的經典嗎?

南老師在論語別裁中有這樣一句話:

康熙深懂得孝這個精神而加以反面的運用。要知道康熙把每一個青年訓練得都聽父母的話,那麼又有哪一個老頭子、老太太肯要兒子去做殺頭造反的事呢?所以康熙用了反面,

---論語別裁

推薦閱讀:

[轉載]為了給12%無麻疹抗體的兒童補種為什麼讓88%的兒童陪伴_sxiaobin真牛_新...
631.看圖說話74~麵人兒
兒童啟蒙詩詞詳析4
別讓孩子成為電視兒童
兒童葯,誰來造?

TAG:兒童 | 弟子規 | 流行 | 後悔 | 推廣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