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譜是怎樣寫成的
07-17
家譜是怎麼寫成的?一, 手裡剛好有一本自家的家譜,就來談談關於家譜的撰寫。第一:什麼情況下要寫家譜?為什麼要寫家譜呢?無非就是記載自己家族的光輝史,以及記載家族的歷史和發展。而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寫家譜呢?一般是家族發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家中德高望重的人提出,我們是不是該寫家譜了。大家一致決定好,然後如果祠堂的錢夠,那就直接從祠堂拿錢,開始寫家譜。如果祠堂沒錢,那就大家捐錢。如果是家族第一本家譜,那就由德高望重的人決定輩分什麼的。如果遷移之後,沒有家譜了應該怎麼辦呢?一般有兩種解決方法,一種就是回到原來的祖籍,請家譜;另一種就是重修家譜。我家就是第二種情況,重修家譜。第二:家譜的內容有些什麼?我家的家譜由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祠堂的地圖。第二部分:家族的歷史,像我們這種遷移過的家族,就會講述遷移的原因。有時候也會寫一些家族定下的規矩,比如很多閔姓家譜(小女子姓閔)上面都會規定同姓不能結婚,不過我家的沒有。第三部分:家族的輩分規定。輩分多由老者記憶而來,所以在閔姓家族分支中的輩分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輩分多為從第一本家譜中繼承下來的,不同的地方就是後人自己訂的了。第四部分:撰寫家譜的人。第五部分:家族中光宗耀祖的人。第六部分:家族成員。第三:什麼樣的成員可以上家譜?古時認為,女孩是嫁給別人的就是別人家的人了,所以我們這一支的女性的名字是不能上家譜的,不過也有例外,就是終身不嫁的女性,就有機會上家譜,當然女孩子是沒有權力擁有家譜的,現在個地方的閔姓族人也這樣規定的。不過我家是一個例外,因為我們這支,在遷出祠堂之後,到最小的一輩大概有六代了,現在小輩都是女孩子了,以前是我父親保存著族譜,現在傳到了我的手裡。族譜中規定,每年清明節,各支的族人都需要回祠堂祭拜,在祭拜的時候舉行修譜儀式,即在家譜上添加新到來的家族成員,祭拜和重修家譜的費用都有祠堂出錢,不過最後一次清明會的時候,此時祠堂已經沒落,費用則是各成員捐贈。到後來祠堂沒了也就沒辦法舉行清明會了。隨著世事變遷,家譜也就沒有以前重要了,但是家譜卻記載著一個家族的興衰。PS:關於祠堂,祠堂的作用並不僅僅是祭拜祖先,還是議會堂,也是做出重大決定的地方。富裕人家的祠堂還管理著家族的教育和產業等等。有的祠堂里有免費的私塾,甚至後來讀大學或者是留洋學習,祠堂也能全權負責。而產業的話。一般祠堂都有自己的鋪面、田地,每年的收入供祠堂開支,如每年的家族聚會,族人的教育事業等等。這些都是由專人管理,如果遇到了敗類,那也就意味著祠堂的衰落。聽祠堂那邊的長輩講,我們祠堂的衰落正是因為管理的人豪賭敗了祠堂的鋪面的田地。另附圖兩張,希望姓閔的朋友能私下交流。我們那,家族的人,死後三年了才能上家譜,外嫁的女孩死後也上家譜,但不往下分支了,娶進門的媳婦死後也上,但如果中途離婚了,那麼這個媳婦未來不會出現在家譜中。一般家譜在家族中比較權威的長輩家中。沒年年30,都要拿出來上香磕頭。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唐代詩人賀知章在《回鄉偶書二首·其一》中描寫了詩人自己風華正茂時離開家鄉,回來時已經兩鬢蒼蒼,家鄉的兒童也把他當成外來客。面對著熟悉而又陌生的環境,這一切怎能不讓他傷懷呢?時光易逝,世事滄桑,彈指間的感慨在樸素無華的語言中自然地抒發出來……是啊,「客」到底從何處來呢?借用這一詩句,央視在2014年打造過一檔國內首檔真人秀紀錄片《客從何處來》,引起不少人的關注。節目開篇便有著發人深省的獨白:「我從哪裡來,我是誰?」這似乎是圍繞著人類亘古不變的問題。中國人自古重視家的根系源流,尋根問祖,飲水思源,不忘血脈傳承,不忘祖宗先人。而家譜,剛好起著承載倫理規範,塑造人格精神,維繫社會秩序的作用。節目尋根過程中,家譜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譜,流淌著中國人的血脈?家譜,又稱族譜、宗譜等。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書。「夫家有譜、州有志、國有史,其義一也」。在中國,家譜有約3000年歷史,素來與國史、方誌並稱為三大歷史文獻。古語云:三世不修譜為不孝。?家譜包含有哪些內容?姓氏源流中國姓氏在經過歷史不斷演變,如:戰亂,遷移,改朝換代,以及避諱改姓、避難改姓、複姓改為單姓等,姓氏變得更為複雜,其真正的出處、源頭就更需要詳細考證了,《家譜》中有詳細記載。從一姓到一國一家,每套《家譜》都詳細介紹了自己姓氏源流,世系表「世系表」,簡而言之,就是說明一個家族成員,如:父子、兄弟間的相互關係,寫清楚祖先後代每一個家族成員名字的圖表。它有四種基本的記述格式:歐式、蘇式、寶塔式和牒記式。家訓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範。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家傳家傳一般分為:列傳、內傳和外傳等。列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功績男子的傳記;內傳是記錄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傳記;外傳是記錄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傳記。藝文著述「譜乃一家之史」,其中當然少不了家人的藝文著述。家譜中的藝文著述,在體例上一般稱作:藝文志、辭源集、文徵集等。藝文著述以家族中名人所寫的詩文著作為主要內容,也收集本族人與外人的書信來函,以及經籍、表策、碑文、書札等,有的還有版畫、肖像畫、版本作品、名家書法、歌曲等,從形式到內容都十分豐富。家譜圖像家譜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圖片資料為副,但一張好的圖片、照片仍是能將時代的精神面貌和特質傳達出來。將圖片、照片納入家譜的意義在於,為家族傳承提高了一個最直接的環境背景,使家譜不在局限在文字文字記錄、整體概念也變得鮮明而生動起來。只要是能讓人對家譜有更進一步認識的古地圖或老照片,均應該被收入家譜里,包括:1、老照片。2、祖先圖片(遺像、人物畫、肖像畫)3、風水圖(祠堂圖、墓圖)4、故居/村莊圖?家譜到底有什麼用?明辨世系,尊宗敬祖「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我是誰?我從哪裡來?這是每一個人在人生過程中都要遇到的問題。孩童時代,疑問我是從哪裡生出來的。而成人懂事之後,關心的是我的祖先是誰,為何生活在這裡?而能準確、清楚回答這個問題的,只有家譜。通過家譜,可以查證自己的血統,知道同一家族中家庭之間血緣關係的親疏遠近。「親我者,我親之。」知道祖宗,才能尊敬祖宗;心系血緣,才能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春節、清明、端午、中秋、冬至等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的長久存在和不斷復興,就是要告訴人們不忘根本,使尊宗敬祖、尊老愛幼的中華傳統美德得到發揚光大。尋根留本,承前啟後古人曰:「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說譜能告訴你,你是誰?你從哪裡來?有了譜書你就能夠追根溯源。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幾十年總歸要悄悄地離開人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連一個名字都沒留在世上,若干年後自己的子孫連先祖是誰都不知道,豈不是天大的憾事。換言之,你的孩子也就此失去了根本。樹高千丈,落葉歸根,你的根在那裡?萬里江水源起何處?一個人連自己的根源都不了解,豈不負先人養你?由於諸多因素,有相當一部分人就連自己祖父母的名字都已經忘記了,更何況自己是哪支哪房了。古人曰:「子孫不知姓氏所從來,以昧昭穆之序者,禽獸不如也。」意思說姓氏是一種血緣關係的標誌,人獸之別就在於他們對於血緣關係的本族人,有一種生生相息的尋根意識,使這個家族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一個人,無論他漂泊有多遠,總是忘不了他的家鄉,因為那裡有曾經養育他的親人,那裡埋葬有他的祖先。因此,家譜就是「根」的代名詞,是中國人尊宗敬祖的一種信仰,是一種證明自己家族歸屬的身份證明,是一個人根本意義上的「身份證」。敦親睦族,凝聚血親一個家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形成凝聚力,修譜建譜是最有凝聚力的途徑。古人認為,家譜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教化作用。通過修撰家譜過程中的反覆登門拜訪,不斷了解情況,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內部人員和家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進了家族內部的彼此了解和信任,凝聚了人心,使得族人受到深刻的族系傳承親情教育,激發起對祖輩的敬意與懷念。因為修撰家譜和逢年過節中緬懷先祖的各種儀式,使得子孫後代能更加自覺地做到尊老敬長,憐惜孤寡幼小,在族中崇尚親熱之氣,倡導和睦之風,有利於家庭的團結和幸福,有利於家族以及社會的和睦與和諧。「親不親,故鄉情」,今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甚至走出國門,遍及天涯海角,這也是今後我們子孫們的必行之路,難免有時一家人不認識一家人。有了族譜聯宗,本族同一血脈的同胞就能更進一步加深了解。人在他鄉,路人不如鄉人,鄉人不如親人,有了家譜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也可能聯接到那份血肉親情,並且更溫暖、更深厚。治家齊國,教化子孫家譜中包含的許多祖訓家規,都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如敬父母、尊長者、睦族人、和友鄰、恤貧孤、尙節儉、戒賭博、戒奢侈、戒懶惰、戒酒色、戒淫逸等內容。有的家譜中記載有先輩族人們孝敬老人、忠君愛國、造福鄉梓、刻苦學習、奮發拼搏的典型事迹,都是對族人和後代進行人生教育的生動教材。治國先治家,治家先育人,正人先正己。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家族,一個家庭,要想自立於世界,自立於社會,最根本的還是要培養教育出眾多品德高尚、能力出眾的人才,好的祖訓家規就能彌補現代教育只重知識才能卻忽視品德的不足,用心良苦、精心修撰的家譜正有著這樣的功能。傳承歷史,問祖憑證家譜都有姓氏淵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反映的就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了解、熟知自己家族的歷史,也就是了解熟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歷史。改革開放以來,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樑,是他們思鄉念祖的精神象徵。因此,家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查閱中國歷史,但凡國勢強盛、社會安定的朝代,從皇家貴族到普通平民,均以修撰家譜或族譜為一件大事。現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是修撰家譜的恰當時機。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一本家譜揭開建文帝下落之謎,一宗620年的歷史懸疑或將破解
※三皇五帝的家譜(吐血版)
※劉氏家譜族規
※由《家譜寶卷》抄本殘頁說寶卷
※1161 姓氏略考-沉(沈)姓-家譜文獻 — Windows Live
TAG:家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