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自己手機號都記不住,怎麼教孩子學數學?

你是否有這樣的經歷:

去商場買東西轉眼間就忘記了價格?

別人報手機號的時候永遠都記不住?

還有從小到大都學不好數學?

諸如此類的種種,讓你不禁發出三聲感嘆:

我對數字這麼不敏感,我沒什麼數學天賦,我該怎麼教我家的小寶學數學?!

可是,你真的對數字「不敏感」么?

瞬間忘記價格,馬上忘記電話號碼……這些其實與數學能力沒什麼關係。當我們嘗試記住這些數字串時,我們其實是在使用我們的「短時記憶」。

短時記憶是指立即、當下的記憶。認知心理學家 Geroge Miller 發現,短時記憶可以容納大約 7 個「物件」,無論這個「物件」是數字、字母還是文字。

所以,你不單單只是記不住數字而已……

但是!這也表明了,這樣的「健忘」和數字本身並沒有太大的關係,與數學學習也沒什麼關聯性。

那到底是什麼讓你「數學不好」?

斯坦福大學的數學教授 Keith Devlin 認為,「數感」(number sense)才是區分人們數學成就的重要能力,是數學學習的基石。

數感:靈活使用數字,輕鬆將數字概念化的能力。

例如,當碰到這題時:

有的小朋友會靠當年死記硬背的答案而得出結果,而有的小朋友則會這樣考慮:

把它們靈活地視覺化,就可以理解成:將 7 坨方塊中的一塊移到了 9 坨方塊中,讓計算更容易:

如果這個計算對於你太簡單,不夠直觀,那不如看看下面這題:

「數感」好的孩子,可以馬上將這個題目簡化成:300 + 357 - 2,從而很快得出答案。對於他們來說,這個問題簡單得就像上一題——畢竟只是「移動方塊」而已嘛。

而「數感」較弱的孩子,傾向於按照學到的方法來做題,會不自覺地從個位數開始,將數字相加並進位,然後得到結論。

數學早期教育專家 Jo Boaler 發現,數學成績不好的學生,並不是因為他們懂的東西少,而是他們的「數感」較弱。嚴格按照學到的數學方法來做題,並不會讓孩子學會真正地理解數字,也不利於他們靈活地使用數字。

那麼問題來了:怎麼培養「數感」呢?

所有發展心理學家都認為,人們天生就自帶了一些「數感」。在對 6 個月大的小 baby 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孩子們已經可以快速分辨出兩堆數量不同的相同物品中,哪一堆物品數量更多。這種對於數字的估算能力,是人類和很多動物與生俱來的。

但隨著年齡增長,小朋友所接受的訓練開始不同。有的孩子擁有了更多機會去探索數字的奧妙,並學會靈活運用數字,提高「數感」。這些訓練都鼓勵孩子將數字「具像化」,並與現實生活相結合。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數學教育研究中心 Youcubed 也設計了一些提高學齡前孩子「數感」的小任務,例如這個叫做「桌子下的腳」的小遊戲:

1. 幾個人組隊,圍一圈坐在桌子旁邊。

2. 問孩子:「你覺得什麼在桌子下面呀?」(此處期待孩子的回答為「腳!」)

3. 鼓勵孩子在不往下看的情況下,自己發現有多少只腳在桌子底下。家長提供紙和筆讓孩子畫出思路,幫助孩子得出結論,並鼓勵孩子解釋自己的結論。

4. 任務結束時,讓孩子看看桌子底下,檢查自己有沒有答對。

寶爸寶媽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可以和孩子玩這樣的遊戲。

為了幫助小朋友們更好地提升「數感」及其他數學能力,愛貝睿團隊也正在快馬加鞭地開發各種有趣的數學課程和小遊戲。

在這裡,勞煩大家動動小手,配合我們做個小調查(謝嘍~):

寫在最後……

在有關數學教育的研究中,調查者們都發現,公眾對數學總有一個很危險的迷思:

有些人天生數學就好(反正不是我)。

但其實,「認為自己數學好或者不好」的觀念來源於個人的經歷和信念。每個人都有天生的數學能力,而出生後的經歷可以「塑造」我們的大腦。

有益的數學訓練和思考足以「改變」大腦,讓孩子學會「和數字做朋友」,在數學學習中有更棒的成就。


推薦閱讀:

如何推廣自己的博客
希特勒為何始終認為,人民愛戴自己?
他給自己父母選大凶的「五虎擒羊地」?
要嚴格要求自己
營銷自己 贏在執行

TAG:孩子 | 數學 | 手機 | 自己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