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明憲:「懶惰投資組合」趣味試驗——長期的戰略資產配置(07.7.20)

今年在資產管理界的新聞很多,不過引起我最大興趣的是《華爾街日報》報道的一個美國二年級小學生的故事,他利用父母給的錢進行投資,建立了一個「懶惰投資組合」,其中包括三隻基金,並進行定期再平衡。到今年6月,這個懶惰投資組合已經連續三年打敗標準普爾500指數,每年大約獲得270個基點的超額回報率。各種媒體隨即對其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

說實話,這個小學生做的不算什麼奇蹟,因為他採用了「資產配置」的策略,沒有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我們都知道,按照投資組合理論,一個投資組合包含的不相關的資產越多,其有效性就越高,從而降低風險或增強回報。這個小學生的「懶惰投資組合」包括三隻指數基金——VanguardU.S.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先鋒美國整體股票市場指數基金),VanguardAll-world ex U.S. Stock Index Fund(先鋒全世界除美國之外股票指數基金)以及VanguardAggregate Bond IndexFund(先鋒整體債券市場基金),其中股票和債券的比例是2:1。這種資產配置手段實在太簡單了,而且由於採用的都是指數基金,成本很低,每年付出的管理費可能只有0.1-0.2%。如果一個二年級小學生可以想到這樣的資產配置方案,那麼任何人都可以。

問題在於,大部分人恰恰不懂得或者不願意採用這樣簡單的資產配置方案——他們太聰明了,太自大了,認為指數基金和資產配置只是小孩的玩意。所以,大部分投資者都沉溺在尋找「高速成長股」或「超級低價股」的夢幻中,企圖通過一兩次成功的投資,撈足一輩子需要的所有的錢;或者沉溺在尋找下一個巴菲特和彼得-林奇的夢幻中,企圖找到一個能夠連續十年打敗市場的股票基金,然後把所有的錢都扔進去。這些人就是因為太聰明,所以才會失敗。由於過於頻繁的交易,過於輕率的投資,以及過於追隨市場潮流,大部分投資者的業績都無法打敗市場。僅僅購買三到五種指數基金,已經可以取得好得多的戰果,而且還不用花費任何精力。

早在十年前,學者們通過數據分析指出,基金業績差距的90%來自資產配置。我懷疑這個研究的準確性,但贊成學者的主要論點,即資產配置是非常重要的,可能是投資中最重要的事情。可是,接下來的發展令人大吃一驚——許多投資銀行和第三方研究機構開始向機構投資者提供非常詳細的「資產配置諮詢」,那些資產配置分析師被尊稱為「戰略家」(Strategist),他們每個季度都要給出一個資產配置方案。難道資產配置方案應該每季度甚至每月隨時調整嗎(我指的不是再平衡,而是調整成分)?更有甚者,「戰略家」們提供的諮詢意見越來越細,也越來越瑣碎,其中包括「應該在日本房地產投資信託中投入多少資金」以及「東南亞國家的價值股是否值得購買」這樣的問題。在我看來,這些問題與其說是資產配置,還不如說是行業研究。

此外,資產配置專家已經逐漸變成了私人股權公司和對沖基金的「托兒」。他們認為,傳統的共同基金、指數基金和債券都只能提供市場回報(Beta),超額回報(Alpha)則應該到私人股權基金、風險投資基金和對沖基金里去找。這種說法在理論上是正確的,但其現實意義被嚴重誇大了。結果,現在的機構投資者如果不投資於對沖基金或複雜的結構化衍生品,似乎就太老土了。「戰略家」和理財諮詢顧問們故意低估私人股權和對沖基金的巨大風險,甚至攛掇一般的個人投資者(不是那些億萬富翁)也嘗試這些產品。現在,美國和歐洲已經產生了一些「類似對沖基金」的共同基金,它們多半採用Long/Short,Market Neutral, Event Driven或ConvertibleArbitrage這樣的策略。它們的風險未必比一般的共同基金高很多,問題在於投資者很難理解其風險,也無法將這些「類似對沖基金」的共同基金恰如其分地組織到自己原有的投資組合中去。

歸根結底,我認為資產配置的基本原則就是「簡單」,簡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但一般是最有效的。資產配置理論大師彼得-伯恩斯坦說:「如果你擁有的資產種類超過20種,那就僅僅是自尋樂趣了。」其實,超過10種都有點過頭,因為你買的資產種類越細,付出的管理費就越高。一般的「寬基市場指數基金」的管理費一般在0.25%以下,而專門的「中盤股」或「小盤股」指數基金的管理費則高於這個數字,而行業基金的費率就更高——iShares行業ETF的管理費率超過0.4%。既然你信賴資產配置,那麼你的投資周期不可能很短,為什麼不選擇價廉物美的高流動性資產,而一定要把資產種類細分成很多塊呢?有人說,這是為了更精確的資產配置,但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更精確的配置。即使在機構投資者中,真正需要精確定位到某一行業、某一風格的,也只是少數。

現在,讓我們嘗試建立一個自己的「懶惰投資組合」。非常抱歉,我們只能採用美國市場的金融工具來建立這個組合,因為歐洲和亞太市場的金融工具都不如美國完善。通過美國的各大基金公司,我們可以買到針對全世界大部分國家和地區的資產種類。下面是我做的一個資產配置試驗組合。

美國股票:23%美國股市在全球所佔的份額是42%,所以任何有效投資組合都不能拋棄美國。不過,美國股市目前的估值雖然不高,卻也算不上很低,所以我們的試驗打算予以它一個較低的權重,即23%。

世界股票:29.5%世界股票主要包括歐洲、日本、亞太和其他市場四個部分,其中除了歐洲、日本和加拿大之外,都屬於「新興市場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股票一般擁有較高的收益率和風險。總體看來,現在世界上沒有特別便宜的股票市場,所以給予世界股票的權重也只有較低的29.5%。

美國股票和世界股票加起來一共佔有52.5%的比重,這是我們的趣味投資組合中的所有股票。不能再高了,因為全世界範圍的牛市已經持續了好幾年,無論從市盈率、市凈率還是股息率看,大部分股票都不具備特別的投資價值。謹慎一點,只能給予股票一半左右的比重。

投資級債券:19%,包括國債、高於BBB級的公司債券以及市政債券。投資級債券可以在經濟嚴重波動時給予有效支持,而且風險較小。更重要的是,目前債券市場的靜態收益率已經全面超過股票市場,也就是說,如果宏觀經濟增長乏力,債券將是比股票合算的生意。給予投資級債券20%左右的份額是合理的。

不動產抵押證券:12%,主要是MBS,也包括一些ABS。不動產抵押證券的市場非常廣闊,其中既包括優質債券,也包括信用很低的近乎破產的債券。無論如何,它是在證券市場和「硬資產」之間的紐帶之一,能夠為投資組合提供一定的保障。其次,現在的抵押證券市場已經出現被低估的趨勢,形勢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壞。12%是合理的。

商品期貨:16.5%,包括石油、貴金屬、基本金屬、農產品和牲畜五大類別。商品期貨在歷史上與股票、債券市場都具有很低的相關性,且其風險收益特性很好,唯一的弱點是管理費和交易成本較高。現在,商品期貨指數基金的推出為我們提供了接近商品市場的良好渠道。16.5%的比重似乎太高,但值得一試。

具體購買金融產品名稱:

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美國總體股票市場) 23%

Vanguard FTSE All-World ex-US ETF (美國之外的股票市場) 29.5%

iShares Lehman Aggregate Bond ETF (投資級公司債券) 19%

JPMorgan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Ultra Fund (抵押債券)12%

iShares S&P GSCI Commodity-Index ETF (商品期貨)16.5%

以上除了iShares GSCIETF的管理費是0.75%之外,其餘都低於0.25%。整體管理費率應該在0.25%左右。這是一個成本非常低廉的組合。或許十年到二十年之後,我們就可以檢驗它的實際戰果了,現在還需要耐心等待。


推薦閱讀:

均線怎麼看?投資者應該怎麼看均線?
站對位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商業風水——三元九運,它的商業價值你認為有多大?
山藍資本創始人劉道志:小資金投創新,大資金玩整合
【美國投資】不出國就可以開美國賬戶??詳解國泰銀行開戶攻略

TAG:投資 | 資產 | 戰略 | 趣味 | 懶惰 | 資產配置 | 配置 | 投資組合 | 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