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日本能組成聯合艦隊 我們卻要分成南洋和北洋水師

1894年9月17日,曾經號稱遠東第一的北洋艦隊拼盡全力也未能在黃海大戰中擊沉哪怕一艘日艦。負傷的提督丁汝昌只能在定遠鐵甲艦上無奈的看著日本聯合艦隊伴著無盡殘陽凱旋而歸。半年後困守劉公島的丁汝昌在絕望中自殺,北洋水師土崩瓦解,全軍覆沒。

但今天皮醬要和大家討論的不是北洋水師為什麼會全軍覆沒,而是為什麼日本人可以組成聯合艦隊來打我們,我們自己卻要把海軍分成南洋和北洋,如果南北洋合二為一也組成一支「聯合艦隊」甲午戰爭的結局又會如何呢?

先來講講聯合艦隊的由來吧

明治初期,海軍把有力艦和新銳艦編成主力部隊「常備艦隊」,老朽艦編成沿岸防備二線部隊「警備艦隊」。但是,由於甲午戰爭開戰,提出統合「警備艦隊」與「常備艦隊」,當時軍令部官房主事山本權兵衛提出把「警備艦隊」改名為「西海艦隊」、「常備艦隊」與「西海艦隊」組成「聯合艦隊」的提案,這是聯合艦隊的開始。

也是「得益於」明治維新,日本吞併了原本向清庭納貢的屬國琉球。彼時的中國正值洋務運動,也是一片欣欣向榮的積極景象,我們被英國人欺負欺負也就算了,兩次鴉片戰爭也是被打得心服口服。

可日本蕞爾小國竟也敢來放肆那絕對是大清國所不能忍的,正準備過去抽丫的才發現自己連個海軍都沒有。不久爆發的中法戰爭福建水師又全軍覆沒,引發的兩次海防大籌議讓睡在「同光中興」的慈禧太后醒過神來,海軍的重要性被提到空前高度。

考慮到"直隸之大沽、北塘、山海關一帶,系京畿門戶,是為最要。江蘇吳淞至江陰一帶,系長江門戶,是為次要。"決定採取南北洋分防的戰略,於1888年先後成立了南洋北洋兩支水師。

分別建立南北洋兩支水師是由清庭奉行的防禦性海防國策所決定的,而日本的明治維新就是要「開拓萬里波濤,宣布國威於四方」,建立一個「八弦一宇」的大帝國。磨刀霍霍的日本生怕把自己吃奶得勁兒使出來都不夠用的,自然要組成聯合艦隊。

非戰時狀態下清政府把海軍分成南北洋可以理解,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後為何不將南北洋合二為一再同日軍進行主力決戰呢?李鴻章為此還吐槽過,以北洋一隅之力,抗日本傾國之師,焉能抵敵?

乍一看還真是很有道理,日本海軍傾全國之力組成聯合艦隊,我們卻要把海軍一分為二,能不輸嗎。從名稱上看南洋水師同北洋水師對應,地位也應該差不多。再想到北洋艦隊那曾經遠東第一,世界第九的名號,不禁讓人對南洋水師充滿了各種幻想。

早在南北洋正式建軍之前,清政府每年應撥海軍軍費四百萬兩,南北洋各二百萬。但負責南洋水師籌建的沈葆楨認為"外國水師宜先盡北洋創辦,分之則為力薄而成功緩同",於是大公無私的把原本應給南洋的200萬量都給了北洋,北洋水師可是獨吞了南洋水師的好幾年軍費呢。李中堂」以北洋一隅之力,抗日本傾國之師」這話,理太偏。

常說南洋水師的實力僅次於北洋,也僅是在大清國範圍內而言。實際上南北洋兩艦隊的實力差距還是蠻大的,南洋水師並沒有像定遠鎮遠這樣的鐵甲艦,僅有和致遠2300噸排水量差不多的"南琛"、"南瑞"、"開濟"、"鏡清"和"寰泰"這五艘戰艦還能撐下門面。

有人說李鴻章瞧不上南洋的這幾艘破木頭船,所以就沒讓南洋水師前來助戰。放在平時李鴻章還真未必看得上,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夕已經是火燒眉毛,李鴻章連廣東水師三艘排水量一千多噸的巡洋艦給留下了,怎麼可能瞧不上南洋的這五艘2000噸級的船呢。

深層的原因還是派系之爭,此時的南洋大臣張之洞和李鴻章根本尿不到一個壺裡。李鴻章向張之洞求援,第一栽面兒,第二就是說了你也未必來,何必自討沒趣呢。黃海大戰後北洋艦隊元氣大傷,避戰保船,困守劉公島。李鴻章這才只得拉下老臉來求南洋水師主力來戰。

南洋的這幾艘船在甲午開戰之初如果能悉數劃撥北洋,對於戰局還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在黃海海戰之後再去救被圍困北洋艦隊,只能是給日本送人頭刷經驗,南洋水師於情於理都不可能再去救北洋水師了。

兩江總督劉坤一以"東南各省為財富重地,倭人刻刻注意"和"前敵與餉源均關大局"為由,請求免派南洋水師的戰艦北上。到了清廷再次商調南洋主力戰艦北上之時,南洋大臣張之洞又奏稱戰艦北調只能徒供一擊,再次給拒絕。

當時有人提議,日本聯合艦隊全力圍困北洋水師於劉公島,國內防備必定空虛,讓南洋水師主力直搗黃龍,來個圍魏救趙。可這個計劃還沒等實施呢,1895年2月11日劉公島陷落,北洋水師就全軍覆沒了。

推薦閱讀:

nanyang.com 南洋網
【海那邊】世代赤貧的中國流民,到這個國家後卻成為金字塔的頂尖
又見春風漾南洋(五洲茶亭)
蘭芳共和國的羅芳伯的故事有人了解嗎?他是怎麼建立起蘭芳的?
南洋商報 安倍時代 :中日關係將更複雜多元

TAG:日本 | 本能 | 北洋水師 | 南洋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