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真正的道家文化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5 09:07

真正的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是通過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容納哲學內涵,效法自然尋求人間繁榮的,其他的「宗教」一般都是從人本身出發,依靠假說與臆測構築人與神的世界。

科學每向前發展一步,哲學思辯每深入一步,依靠假說與臆測建立起來的宗教就後退一步,宗教與科學的對立是「道教」以外的其它宗教的致命弱點。唯有「道教」能以其自然思想逐漸成為科學精神、科學方法、科學制度、科學哲學的象徵。

「道教」學說和進化論有相通之處,「道教」的神靈體系是多神論,並且認為神靈不是用來「崇拜」的(但可以拜師),而是強調每個人通過一定方式的修鍊均可「成仙」。

------------------

道家文化是有利於每一個個體的自我覺醒、成長,而不利於既得利益群體維護自身利益的。道家文化以利於每一個個體的利益為出發點,而非以利於群體利益為出發點。道家文化的推廣有一個前提,就是每一個個體的「自覺」。

因此,在「民智」未開之時,道家無法組建、運用有效的,可以與統治階層相抗衡的政治力量。

政治制度取決於人民,政治制度的疲軟,最終是由於人民的疲軟。如果人民大眾不能「自覺」,道家也沒有什麼辦法,因為一個在監獄中的人,無論何時,如果有逃離的機會,首先他就必須明白,他是在監獄中,只要他不明白這點,只要他認為他是自由的,他就沒有任何機會,沒有人能用強迫的方式,違反他的意志,違反他的渴望來幫助他或讓他自由。

-------------------

道家非常注重實際。道家的個人模式,「年輕」時入世,「退休」時出世。自利為主,利他為輔。

在出世修鍊前,必須先要入世「煉心」,在得其「法財侶地」的同時,達成與社會互動的「附屬結果」。最後才是出世修鍊,在尋求另一種「生命形式」的同時,達到解決社會養老問題的「附屬結果」。

也就是說道家要求的是「複雜後的簡單」----返璞歸真。為道日損,首先的是你要有「物」可損。

政治模式:群龍無首----民主制度。

文到這裡,是否可以說,道家思想,是對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的另類解讀呢?

-------------------

相傳老子著《道德經》於春秋時期,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年以上的歷史了。雖僅有五千餘字,其中蘊含的精深哲理,卻貫穿於我國各歷史階段的不同領域。可謂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紛紛作注。

有以治世解者,有以養生解者,有以兵家解者,有以玄理解者……各家都引其哲理為我所用。歷史上更有專事研修道德的一支隊伍,逐漸的演變為「道教」團體,這更使《道德經》蒙上了一層迷彩。

實際上《道德經》只是道家修練學「出世篇」而已,《大學》中的三綱八目才是道家修練學真正的入世篇。

然而由於獨尊儒術,導致絕大多數中國傳統文化都被偽儒歪曲篡改。我們如果想了解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就必須對「儒家體系」的傳統文化徹底顛覆,之後從新開始對傳統文進行全新的解構重塑,也唯有這樣,我們才有看到「真本」傳統文化的可能。

-------------------

《道德經》作為一門「修練學」論著,其中蘊涵著哲學思想、方法論這很正常,但「修練學」蘊涵著哲學思想並不等同於其本身就是哲學。因為在《道德經》這部「修練學」著作中為了闡明修練問題,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手法(這是由於古漢語在表達方式上的匱乏所導致的),因此,不明其中內在寓意,而只從字面上以文解文,必會導致誤讀。

自古至今,人們都對修道感到玄之又玄了,後來又有人稱修道為「修神仙」。由於這些修道效應的產生機理只有修道者自身才能體悟,卻無法以恰當的語言予以表達,故就不能被常人所理解。即使是能表達,常人也不會因聽一聽就能直接體驗得到,往往聽著玄乎,不易理解,更不易相信。

舉世公認《莊子》是對《老子》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故自漢代以來,人們都將老莊代稱道家。《莊子》的留存雖已不完整了,但現存的著述亦尚有數萬言,從總體思想看,《莊子》確實是對《老子》思想的正確理解與發揮。即使莊子與老子的生活相距年代也不太遠,故其對老子思想的理解也應是接近本意的。

《莊子》云:「道之真,以治身,其緒餘以為國家,其土苜以治天下。由此觀之,帝王之功,聖人之餘事也,非所以完身養生也。」「古之治道者,以恬養知,知生而無以知為也,謂之以知養恬。知與恬交相養,而和理出其性。」「純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與神為一,一之精通,合於天倫。」「無思無慮始知道,無處無服始安道,無從無道始得道。」。。。《莊子》文中此種論述很多,不一一例舉。但其一直是談如何修道而養生,從修道中「合於天倫」,「同於大通」。

-----------------

道家之著述以寓言為主,讀者需會其意,而不能執著於語言的表面意思,若執著於表意,那就是抱住了魚簍而丟了魚,將本末給顛倒了。若不從修道中去領悟《道德經》,而僅以旁觀者去理解其意思的話,那就如讓擔當品嘗食物滋味之責的舌頭,去品嘗音樂之韻味,那隻能得出不是滋味的滋味之結論來。

由於《道德經》是以寓言的形式作著,以寓難言之理,故讀該文時就不能僅從字面表意去理解,而重在理解其寓意,否則就會感到文意支離破碎,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前後不相關聯,而感莫明其妙。

《皇人經》有一段論述倒有助於我們對《道德經》含意的理解,其云:「夫人是有生最靈者也,但人不能自知,而不守神以卻眾惡耳。知之者則不求祐於天神,止於其身則足矣。故云:一人之身,一國之象。胸腹之位猶宮室也,四肢之列猶郊境也,骨節之分猶百官也,神猶君也,血猶臣也,氣猶民也。故知治身者則知治國矣。夫愛其民所以安其國,吝其氣者所以全其身。民散則國亡,氣竭則身死。」

《道樞·虛白問篇》亦有云:「《老子內丹經》曰:一身之設,一國之象也。聖人以身為國,以心為君,以精氣為民。民安則國斯泰矣,民散則國斯虛也。夫能惜精愛氣,則所以長生者也。」這就是所謂讀經的「秘訣」。

人體就是一個小天地、小宇宙。自然之大宇宙中有天,有地,有國,有君,有民,有萬物的生化,有百姓的組合……在人體之小宇宙中也存在著這一切:心為天,體為地,心神領域為國邦,元神為君,慾念為民,腑臟百骸為百姓的組合,元氣的生化為萬物之生化……以此去讀《道德經》就無所阻礙了。(選編自--《道德經》探玄-培真箸)

因此,可以斷言,那些只是從字面上以文解文的論述,並不是《道德經》之本意。

(bj)

打賞小禮,給TA點贊

0.1貝賞更多 脫水模式 只看樓主 爆:千萬巨獎頻頻中出,美少婦揭秘驚天內幕!!廣告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5 09:23

1樓

《自覺》靜虛散人 編輯

飢餓、兇猛、寂寞、無天神,獅子意志自欲如是。

離開奴隸的幸福,退除天神與求禱,無畏而且可懼,偉大亦又寂寞,

真實者的意志若此。

====================================================

上 篇 在 世

自 覺 第 一、

盛神 養志 實意 陰符 戰士 人格 自我 讚許 自利 真人 讀書 其它

醒 世 第 二、

政治 法律 偽善 文化 鏡子 超越 虛榮 其它

入 世 第 三、

自重 君王 享樂 挫折 預言 建議 愛情 無題 逃避

下 篇 出世

物 理 基 礎 第 一、

物質 時空 本元 力量 永恆 人腦

主 觀 認 知 第 二、

直覺(一至五) 做夢(一,二)

物 我 兩 忘 第 三、

雙修 獨修 免俗 逍遙 禁慾 靜心

終 極 自 由 第 四

築基 內壯 煉己 泰定 火藥 進化 辟穀 自由

後 記

評論 只看樓主

makjike

2009-04-15 10:36

2樓

哎!

識字的文盲真可怕

到處拉屎

樓主你們父母老師生出你這種人物真是跟中五百萬大獎一樣難得

評論 只看TA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5 21:41

4樓

「用世」----親密地和世界交往,但是又不會被這個世界得到,他不被得到,因為他沒有把他的世界壓榨得變形,他只是輕觸這世界,需要在這世界上停留多久,就停留多久,然後悄然消失,幾乎不留下絲毫痕迹。

修鍊者從不標榜任何道德教義,只強調純粹的生命效率,卻得到不下於任何道德的處世原則。

評論 只看樓主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5 21:54

5樓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大學》中的三綱八目才是道家修練學真正的入世篇。

我認為《大學》是儒家剽竊的道家修練學--在世(入世)篇的。我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我認為《大學》「三綱八目」的核心理念「隨機應變」是與儒家「崇古崇聖從上」的理念相悖的。而《大學》「三綱八目」的核心理念「隨機應變」卻與道家的核心理念「順其自然」是相輔相成的。

《大學》實乃「大」人之學。此處的「大」應做動詞解,譯為「長大」之意。即「大學之道」是教導人不斷長大的一門學問。

評論 只看樓主

是非判官

2009-04-15 22:32

6樓

還以為樓主是基督神棍或毛左派或無宗教底色洋奴右憤如此反孔反儒.

原來竟是道士!失敬失敬.

看在孔子就教老子份上,儒們當禮讓道家不與之辯.以全孔老二聖之情誼華夏文明之根基.

評論 只看TA

makjike

2009-04-16 00:06

7樓

我經常引用儒家、道家、陰陽家、兵家、佛家、聖經、可蘭經、馬列毛鄧經典與著作,在文盲面前裝是儒家、道家、陰陽家、兵家、佛家、基督徒、佛門和共產黨人

只是騙國外的白痴和你們這些文盲,在國內這麼多牛鬼蛇神和老師面前我不敢裝

評論 只看TA

makjike

2009-04-16 00:07

8樓

不過在是非判官面前,我敢裝

評論 只看TA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6 09:04

9樓

《大學》作者:不詳,相傳為孔子的弟子,曾參所作。

內容: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

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

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評論 只看樓主

麻辣香鍋

2016-02-19 16:29

不小心進入大咖紅包群,人生就像開了掛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7 09:36

10樓

現代科學證明,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這一點對我們認識人,是有獨特貢獻的。我們可以說,人永遠不會變成一個成人,他的生存是一個無止境的完善過程和學習過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之處就在於他的未完成性。

人類從生到死都處在未完成狀態,換句話說,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斷地脫離動物界,不停地變成一個「人」。

現代生殖學研究表明,人都是早產兒。和其他所有動物相比,人的早產特徵非常明顯。許多低級動物一出生後就遺傳了所有的生活本能,幾乎不需要誰來教會它們怎樣生活。小海龜一出殼,便本能地奔向大海,獨立生活。小雞天生就知道哪些食物可以吃。哺乳動物中,新生崽一出生就會適應環境,尋找母親的乳汁。非洲草原的角馬出生幾分鐘後就會奔跑。

澳大利亞的袋鼠出生後儘管很小,但它會本能地藉助母親堅硬的尾巴作為通道,「理所當然」地找到母親腹部溫暖的家。靈長類動物出生後,其生存能力也遠遠大於人類。剛出生的小猴,便能牢牢抓住母親的身體。猩猩出生後也能緊緊依附在母親身上。

而人類卻不一樣。剛出生的嬰兒幾乎不具備任何生存的技巧。其他動物的大腦在母體內就已成熟,人的大腦在子宮外的環境中還繼續生長。在許多情況下,新生兒甚至連吃奶也需要激發和引導。

人的本能似乎從表象上消失了。如果要生存,他必須學習。從吮吸乳汁、喝水、排尿,到學習爬行、走路、奔跑,直至學習語言、學習認識事物。每一個環節的失誤,都可能造成他的「生存缺憾」。

評論 只看樓主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7 14:11

11樓

此所謂,《大學》實乃「大」人之學。此處的「大」應做動詞解,譯為「長大」之意。即「大學之道」是教導人不斷長大的一門學問。

評論 只看樓主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8 08:44

12樓

「在明明德」就是通過學習來喚醒似乎從表象上消失了的人的本能。

評論 只看樓主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19 15:41

13樓

最新科學研究告訴我們,人類和其他動物一樣,都存在著一種被稱作「hoxgene」的基因,這種基因告知人類身體,在早期發育期間,軀體的各個組成部分怎樣安放,它控制著在人類母體里「建造」我們軀體的過程。

但是,這以後,基因們的工作狀態突然潛在化了,它們不再像操縱木偶一樣來操縱你,而是被動地等待著成為你操縱的對象。它們在人的一生中都處在準備狀態,時開時合,保持著對外界環境做出各種反應。

它們無法預測人的經歷,不能再繼續單方面塑造人,所以只能讓人具有一種人類獨有的功能,即適應「教化」的天性。這種天性的具體化便是人類獨自擁有的「人類學習力」。

換句話說,人類天生具備待開發的無限潛力——學習力。更為重要一點是,開啟和催化人的潛在功能的唯一鑰匙就是學習。所以,科學家下結論認為:「學習過程本身就是基因的開啟或關閉。我們把基因組的『蓋子』開的越大,經驗對基因的影響似乎就越強。」

因此,你和別人的不同,就在於你對學習力地開發和組合,我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學習力的運動,即學習。人的千差萬別僅僅是人各自獨特的適應教化天性的能動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決定著「人」成為真正的「人」。你是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往往取決於你的學習力潛能的挖掘、培養與提高。

評論 只看樓主

和滿

2009-04-20 05:36

14樓

因此,你和別人的不同,就在於你對學習力地開發和組合,我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學習力的運動,即學習。人的千差萬別僅僅是人各自獨特的適應教化天性的能動而已。從這個意義上說,學習決定著「人」成為真正的「人」。你是否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往往取決於你的學習力潛能的挖掘、培養與提高。

————————————————————————

頂!

評論 只看TA

和滿

2009-04-20 05:40

15樓

「真人」才是地球人類原型。與「真人」比,我們目前是一群發育不好的畸形兒。看到這種差距,才能提高生命質量。

評論 只看TA

不願做蛆的公務員

2009-04-20 09:37

16樓

深奧,研究中

評論 只看TA

nyliubing

2009-04-21 12:54

17樓

說來說去就是人的動物性和社會性的問題。

發展過程中,要平衡二者;

最終目標是,徹底的社會性,全人類象一個人一樣。

評論 只看TA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4-22 08:19

18樓

由於整個世界的瞬息萬變,人們無法只用一種程序來塑造自己。人類需要變化來推進本身的演化,而這種變化又具非線性的複雜意義。它不但包括環境、生態、器物等物質世界的改變,還包含文化、精神、心理等意識世界的改變。

它不僅指向事物必然性的變動,還有事物偶然性變動因素;它不僅是進步與發展,而且還是倒退和毀滅;它不僅意味著系統整體的運動,還存在著局部、部件不均勻的運動;它不僅是外在的、可見的更替,還蘊藏著內部的、無聲的代謝。有序和無序、有機和無機、必然和偶然、確定與不確定,都在變化,有人說這個世界除了「變化」不變外,其他都在變。其實,由於「變化」本身的複雜性使它不可能不變化。

這種越來越難以預料的變化又從本質上強化人的適應「教化」天性,使其亞成熟狀態時間延長。這樣,人如果要儘快進化成熟,就更需要一種待成熟狀態,以讓學習力擁有充分的發育成熟條件。形成和擁有怎樣的學習力,你就成為一個怎樣的人。

評論 只看樓主

stevenqiu2

2009-04-22 08:51

19樓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談中...

群54807682

評論 只看TA

和滿

2009-04-23 23:05

20樓

古道家的很多觀念,用當代觀念看,是「後現代觀念」、「後後現代觀念」。例如,生態系統觀念、後天進化觀念。

當代西方顯學中的所謂「前沿思想家」,目前剛「想」到這些觀念,而真正的道家,都是「實修」,能在現實中真正「做」到——自己與碌碌庸人之間功能上的差距,穩定地等於或大於,許多生物「物種」之間的差距。

只要是得「真傳」,用心「實修」,不僅道家,佛家也能「做」到後天進化。我們看謹南懷瑾,91了,每天只吃一點點東西,按西洋營養學標準,營養根本不夠,但人家氣色那麼好,頭腦那麼靈活,工作起來那麼帶勁。

可憐的「現代人」,不知道自己多可悲。

評論 只看TA

靜虛散人001 樓主

2009-07-06 10:04

21樓

「在新民」就是力求「棄舊圖新」,提高適應能力。

--------------------

由於學習力的運動是無止境的,隨著客觀環境的變化而不停地「可塑」,因此人的存在就無可避免地成為學習的存在。「學習化生存」既是一種人的存在方式的體現,又是一種社會發展必須。

--------------------

「在止於至善」,就是要你不停的「成長」,直到你成為一個真正的人。但由於「至善」只是對一個「方向」的描述,而非對一個具體「地點」的描述,所以,「在止於至善」的本意就是要求你學習不可停止--活到老學到老。

評論 只看樓主
推薦閱讀:

秋風:「烈女」的文化與政治涵義———天益:學習型社會領航者
讀「立春」詩詞,看中國文化的深厚
我國旅遊規劃中的文化缺失
張若昀參演過那些作品?
廟底溝文化

TAG:文化 | 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