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兒科補液三部曲

兒科補液三部曲之一小兒補液是兒科醫生的基本功,尤其是基層醫院,腹瀉的小兒特別多,更是要熟練掌握。補液問題一直是困擾大家的一個問題,特別是經驗不足的臨床醫生。這裡,我根據苗圃現有的補液資料,及其自己的理解,總結如下:補液三部曲。一、 首先,我們必須先判斷孩子的病情到底如何,屬於哪種脫水程度,以知道我們下一步的補液計劃。1、 程度性脫水判斷:輕度脫水: 由於身體內水分減少,患兒會稍感到口渴,有尿排出,檢查見患兒一般情況良好,兩眼窩稍有陷,捏起腹部或大腿內側皮膚後回縮尚快。(輕度脫水最重要的判斷標準就是:有尿排出,一般情況可,哭時有淚)  中度脫水: 患兒的出煩躁,易激惹;口渴想喝水,嬰兒四處找奶頭,如果得到奶瓶,會拚命吸吮;醫學 教育網原創啼哭時淚少,尿量及次數也減少;檢查見患兒兩眼窩下陷,口舌乾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內側皮膚後回縮慢。(中度脫水主要的判斷標準: 開始煩躁,易激惹,哭時淚少,眼窩下陷)  重度脫水: 患兒現為精神極度萎縮、昏睡,甚至昏迷;口喝非常嚴重,啼哭時無淚流出,尿量及尿次數明顯數少。檢查見患兒兩眼窩明顯下陷,口舌非常乾燥;捏起腹壁及大腿內側皮膚後回縮很慢。(重度脫水判斷標準:精神萎靡,甚至昏睡。皮膚相當的乾燥,甚至出現了花紋,哭時無淚,無尿排出。)2、滲透性的判斷:低滲:血清鈉<130mmol/L;(初期並未有口渴癥狀,但是極易發生腦水腫)等滲:血清鈉130-150mmol/L;高滲:血清鈉>150mmol/L。(口渴癥狀相當的明顯,高熱,煩躁、肌張力增高)小兒補液三部曲之二先前,我們已經了解判斷了小兒脫水的基本判斷方法了,那麼接下來,我們就應該了解,補什麼,補多少,怎麼補的問題了。一、 補什麼、補多少1、補液總量: 輕度失水:90-120ml/kg*d 中度失水:120-150 ml/kg*d 重度失水:150-180 ml/kg*d補液總量是由三部分組成的:一般需按累積損失量、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計算。①累積損失量:指病後(如急性脫水)減輕之體重數量,這部分液體最主要。這部分液量可根據脫水程度加以估計。累積損失量也可按體表面積計算,輕度脫水為30-50ml/kg ,中度脫水為50-100ml/kg,重度脫水為100-150ml/kg。②繼續損失量:按實際損失補充,一般在禁食條件下為40ml/kg?d,非禁食狀態是30ml/kg。電解質包括鈉、氯及碳酸氫離子各40mmol/L。繼續損失量也可以用口服補液鹽(ORS)補充。③生理需要量: 生理需要量,即 基礎代謝:60-80ml/kg/day。但是,小兒若小於10kg,通常給以補充100ml/kg/day。2、量知道了,那麼給補什麼樣的液體呢?上次我們已經說過如果判斷脫水性質的問題了,現在就根據脫水的性質來判斷補充什麼液體。累計損失量的補充:根據脫水性質來給予低滲性脫水:2/3張液體等滲性脫水:1/2張液體高滲性托說:1/3-1/5張液體註:滲透壓越高,就應該給以張力越小的,以此來稀釋至等滲水平,而滲透性越低,則就給以張力大的液體。繼續損失量的補充: 通常給予1/3-1/2張液體生理需要量:通常給予1/4-1/5張液體二、 了解何為張力,如何配張力性的液體相信這是最讓大家頭疼的地方吧。很複雜,希望我們能把複雜變簡單吧。1、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下我們平時用的液體都是什麼張力的0.9%Nacl:等張葡萄糖:無論濃度是多少,均沒有張力,因為葡萄糖都溶解了,並沒有離子,何來的張力呢,5%NaHCO3:3.5張1.4% NaHCO3:等張注意:所謂等張液,是指所用液體與紅細胞的張力相等。所謂等滲液,是指與血漿滲透壓近似。 等張跟等滲是不一樣的,葡萄糖是有滲透壓的,但是確實0張的。 2、各張力的液體都是由何配製的呢?(混合液張力=張力份數/混合液總份數)生理鹽水配液:等張:2:1含鈉液,由 0.9%Nacl 和1.4%NaHCO3組成 (兩種都是等張的液體,所以當然合併起來也是等張的, 至於2:1,是指氯化鈉兩份,而碳酸氫鈉一份)1/2張:有兩種:① 1:1含鈉液,由一分0.9%Nacl 和一份葡萄糖(任何濃度)組成(氯化鈉是等張的,而葡萄糖是0張的,兩者一合併:1份張力/兩份液體=1/2張)② 2:3:1含鈉液,由兩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氫鈉組成的 (混合液張力=3份張力/6份總量=1/2張)1/3張:1:2含鈉液,由一分0.9%Nacl 和兩份葡萄糖組成的 (混合液張力=1份張力/3份總量=1/3張)1/5張: 1:4含鈉液,由一分0.9%Nacl 和四份葡萄糖組成的 2/3張:4:3:2含鈉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氫鈉組成的(混合液張力=6份張力/9份總量=2/3張)高滲氯化鈉溶液配液:常用的有3%NaCl和10%NaCl,均為高濃度電解質溶液,3%NaCl主要用以糾正低鈉血症,10%NaCl多用以配製各種混合液。配液方式如下:(注意全都是10%的高滲氯化鈉)凡是鈉氯比為3:2的混合液,均可按照以下方法來配製: 公式1: 10%氯化鈉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張力×6% 公式2: 5%碳酸氫鈉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張力×9.3%或11.2乳酸鈉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張力×6% 公式3: 5%或10%葡萄糖的液量(ml)=混合液總量-10%氯化鈉的液量-5%碳酸氫鈉或11.2%乳酸鈉的液量舉例配製 例一、配製等張液(2:1液)200ml,所需10%氯化鈉=200×1×6%=12ml,5%碳酸氫鈉=200×1×9.3%≈19ml,10%葡萄糖=200-12-19=169ml;例二、配製1/2張含鈉液(: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1/2×6%=9ml,11.2%乳酸鈉=300×1/2×6%=9ml,10%葡萄糖=300-9-9=282ml;例三,配製2/3張含鈉液(4:3:2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2/3×6%=12ml,5%碳酸氫鈉=300×2/3×9.3%=19ml,10%葡萄糖=300-12-19=269ml;例四,配製1/3張含鈉液(6:2:1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1/3×6%=6ml,5%碳酸氫鈉=300×1/3×9.3%≈9ml,10%葡萄糖=300-6-9=285ml;例五,配製1/5張含鈉液300ml,所需10%氯化鈉=300×1/5×6%=3.6ml,5%碳酸氫鈉=300×1/5×9.3%≈5.6ml,10%葡萄糖=300-3.6-5.6=290ml。兒科補液三部曲之三:補液1、輕度脫水輕度脫水的患兒,一般在給以調節飲食、藥物控制外,只給予ORS,即口服補液鹽補充水分,輕度脫水口服補液量約是50-80ml/kg,在8-12小時內把累積損失量補足。脫水糾正後,將ORS等量稀釋後,根據需要隨意口服。注意:ORS是2/3張液,故新生兒及有明顯的嘔吐、腹脹、休克、心腎功能不全的患兒不宜使用。2、中度及重度脫水中度及重度的患兒一般採用靜脈補液。⑴第一天的補液:補液量及補液種類,在第二曲已經說過了。在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如果患兒中度脫水,出現明顯的循環障礙了,那麼必須先擴容,方法如下:1)用2:1等張含鈉液 20ml/kg,30~60分內靜脈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補充累積丟失量為主的階段:若無微循環障礙,補液從此階段開始,如以擴容,累積丟失量應減去擴容量。   累積量=總量÷2--擴容量  8~12小時滴入,8~10ml/kg.h3) 維持補液階段:  餘量於16~18小時或5ml/kg.h輸注[舉例] 患兒,男,1歲,發育正常,診斷秋季腹瀉。PE:眼凹深陷,皮膚乾燥,哭時無淚,尿少脈速。根據病史,眼凹,皮膚彈性、循環情況、尿量(前訓)等指標判斷:重度低滲性脫水。1歲發育正常估計體重10kg輸液總量:180*10=1800ml,其中擴容20*10=200ml,累積損失量1800/2-200=700(補1/2總量)輸液步驟:第一步擴容,用1/2的含鈉液,(2:1含鈉液,由 0.9%Nacl 和5%NaHCO3組成). 擴容總量是200ml,由2份的0.9%Nacl 和1份的5%NaHCO3組成。所以計算如下:每份:200/3=70ml鹽: 70*2=140ml鹽,鹼: 70ml鹼(1.4%NaHCO3)第二步補累積損失量700ml的4:3:2液,4:3:2含鈉液,由四份0.9%Nacl 和三份葡萄糖和2份的碳酸氫鈉組成的(混合液張力=6份張力/9份總量=2/3張)。故,所需量及算如下:700/9=77.7,大約為80鹽80*4=320ml糖 80*3=240糖鹼80*2=160鹼(1.4%NaHCO3)第三步補繼續損失量和生理需要量:1800-210-700=890-900ml的2:3:1含鈉液,由兩份0.9%Nacl、三份葡萄糖、1份碳酸氫鈉組成的。計算如下:900/6=150鹽 150*2=300ml 糖 150*3=450鹼 150ml(1.4%NaHCO3)第四步:兩補  1)補鉀:  見尿補鉀, 濃度低於0.3%, 0.15~0.3g/kg.日,需4~6天。  2)補鈣,補鎂:補液過程中出現抽風,先補鈣,若無效,再補鎂。  補鈣:10%葡萄糖酸鈣1-2ml/kg;補鎂:25%硫酸鎂0.1mg/kg/次,q6h⑵第二天及以後的補液  經第一天的補液,脫水及電解質已糾正,第二天主要給以生理需要量及繼續損失量,繼續補鉀。  1)一般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靜脈補液。  2)溶液的定性:  生理需要量: 60~80ml/kg, 用1/5張;  繼續丟失量:丟多少補多少,用1/2~1/3張。二者加起來1/3~1/4張,12~24小時均勻靜滴。大家可以根據上面的做法來計算第二天的補液量。這是一個很大的話題,限於本人的知識,本不想寫的,但朋友說想學液體療法,所以就寫了這個話題。所以此帖說的比較基本,沒辦法,我自己對於液體療法也不精通。其實教科書中都有許多篇幅來講液體療法,照書抄也沒意思,所以這裡只說我自已的理解,算是一種補充吧。懇請各位高手指導,小生有禮了。一:基礎問題:1. 張力的概念:這是個首先要明確的概念,許多人就是被這個問題給糊住的。張力指溶液在體內維持滲透壓的能力。從某種意義上說張力等同於滲透壓。更明確的說是:不能自由出入細胞膜的離子在溶液中維持滲透壓的能力。對於人體而言,鈉離子對維持體液滲透壓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臨床所說的張力,幾乎都是指鈉離子所維持的滲透壓。因此臨床都用10%的氯化鈉配比不同張力的溶液,以適應不同的需要。5%糖水是等滲的,但是0張力的,生理鹽水,5%糖鹽水都是等滲等張液。5% S B 是高滲液,所以兒科常配成1.4%作為等張液使用。2. 張力的類型:為了適應臨床不同需求,張力配製比較靈活,兒科醫生常會配製2:1溶液,等張液,1/2張、2/3張、1/3張、1/5張等含鈉量不同的溶液。3. 張力溶液的配製:教科書中都不具體論述,所以臨床配起來感覺無從下手。基實也是有規律可循的。臨床常用10%氯化鈉(10ml/支),5% SB(10ml/支)與5%或10%的糖水等配比不同張力溶液。 10%氯化鈉相當於11倍的等張液 5% SB相當於3.5倍的等張液 明白了這兩個倍數關係,那配比就簡單多了,具體為何是如此倍數,說起來麻煩,不說也罷。2:1溶液:很簡單,只要記住100+6+10這個公式就是了。這個公式代表的是:5% G S 100ml + 10%氯化鈉6ml +5% SB 10ml =2:1溶液,算起來就是:(6×11+10×3.5)÷116=1 ,根據這個公式,你可以靈活運用,想配多少量的2:1溶液都可以。其他類型的配比,舉兩個例子就能說明問題了:現在想配500ml的1/2張溶液,可以用500÷20=25ml 10%氯化鈉,即5% G S 500ml +10%氯化鈉25ml=1/2張。如想配1.4% S B ,只要把你想要用的5% SB量稀釋三倍即可,如現在想給一患兒用5% SB 20ml 配成1.4%,那就是5% GS 60ml+5% SB 20ml =1.4%的等張液。臨床配比時要考慮機體自身的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的能力,所以不必苛求精確。二:液體療法用於脫水要注意的問題液體療法多用於脫水,兒科的特點就是小兒易脫水,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液體療法就是針對脫水而言的。脫水分輕中重,有等滲,低滲,高滲之別。具體標準書中都有,這裡只是明確實際中10個問題。1. 判斷脫水以及其程度是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而不是體重減少的程度。脫水性質依靠的是血鈉。2. 兒科查看脫水:精神、囟門、眼眶、眼淚、口乾程度、口腔津液、尿量、皮膚粘膜情況、呼吸心率。這些是重點對象。3. 不要把肥胖兒的脫水程度估計過輕,也不要把營養不良的病兒估計過重。4. 低滲脫水,血鈉<120mmol/L,不論原因,均要迅速提高血鈉水平,常用3%氯化鈉,12ml/kg可提高血鈉10 mmol/L5. 高滲性脫水是沒有循環血量不足的情況出現的,對此的補液,不能急於求成而直接使用低滲溶液,這樣做反而會使細胞內水腫。正確的做法是仍給於等張的2:1溶液擴容,而後再漸漸下降張力,使其過程有個梯度。6. 擴容一定要及時足量。特別是伴有休克的小兒,擴容是液體治療的關鍵,第一步不成功,那補液方案全盤皆輸。2:1溶液是經典擴容液、10—20ml/kg是標準量、20ml/kg.h是速度、0.5—1小時擴容成功是生命關。擴容就像搶救農藥中毒一樣,力求快速阿托品化。那麼達到擴容化的指標是什麼呢?面部轉紅、呼吸平穩、心率較前下降或至正常、皮膚彈性上升乾燥度減輕、哭聲有力、出現小便、血壓上升。這些就是指標。對於一次擴容不成功的,不要拘於20ml/kg的量,再次評估後再次擴容,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一個目標:擴容成功。7. 補液計劃要制定。做到定量、定性、定速。一般情況下可以先制定計劃的前半部,就是擴容和補充累積損失量。因為這前半部補充成功,後面的補鉀才能進行。補液計劃不是定下來就不變的,隨時要根據病情發展情況進行修改。累積損失量:輕度脫水 30—50ml/kg 中度 50--100ml/kg 重度 100-120 ml/kg,可以先給2/3的量。液體性質:低滲脫水 2/3張---等張、等滲脫水 1/2----2/3張、高滲 1/3—1/5張。暫難明確性質的,先按等滲脫水處理。速度:在8—12小時內給於,先快後慢,開始半小時20ml/kg.h,以後8--10 ml/kg.h。低滲脫水可稍快,高滲脫水要稍慢。8. 及時補充鉀和鈣。見尿補鉀誰也不能違反。不要忽視了補鈣,特別是原來就有缺鈣指征的小兒,在擴容糾酸後,低鈣就會明顯表現出來,所以要早期補充,並不一定要見尿補鈣。9. 糾酸:脫水肯定伴有酸中毒。輕度脫水有輕度酸中毒,重度脫水就有重度酸中毒。糾酸的依據是血氣分析,所需5% SB 的量,依據的是血氣分析中的BE值。計算方法:所需5%SB的ml數=(BE-3)×0.3×體重×1.7。然後配成1.4%,先給於半量,得查血氣分析後再作餘量的定奪。沒有血氣分析的可根據酸中毒癥狀的輕重,給於5%SB 3—5 ml/kg。這種方法現已淘汰了,只是不得已而為之。在治療脫水時,血氣分析和快速血電解質分析,這兩項檢查是必須的,可惜的是基層幾乎沒有這兩項。10. 不要忽視口服補液的重要性。能口服就口服,口服補液是最安全的。


推薦閱讀:

驗方新編 卷十小兒科雜治
超詳細新生兒護理大全,來自資深兒科醫生講座筆記,一定要收藏
流感大爆發!兒科醫生提醒:寶寶出現這些癥狀,千萬別掉以輕心!
退燒藥到底怎麼吃,哪種退燒藥更安全?(附用藥劑量表)
寶寶發燒,一定要避開這幾個誤區

TAG:兒科 | 三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