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關於古代官員俸祿的
07-17
古代的銀子貨幣價值都不同,現以明代的標準計算!明史,記載:七品縣官一年的俸祿為45兩白銀,也就是一個月為3.75兩,一兩銀子可以買大米2石,一石為94.4公斤,也就是說,一兩銀子可以買188.8公斤大米,現在的大米為3元--4元/公斤,取中間價3.5元計算,就可以算出,一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660.8元。一個縣官的月工資為2478元,養家還行,包個小蜜就難了!明朝的俸祿是相對偏低的,官員經常抱怨 在漢代,官員以「石」表示職級的大小領取俸祿。2000石的官那簡直不小了,西漢初年各級官員按照不同的石規定俸祿標準,俸祿是以斛(量器名,十斗為一斛)計算的,但每月領取時,又摺合成錢。九卿相當於今天中央機關的部長,每月領4萬錢。有人按當時的生活水平測定,認為這筆錢約可養活56人。 唐代官員根據品級發放俸祿,以九品區分職級,作為發給俸祿的標準。各級官員的品級依正、從、上、下分為九品三十級,而俸祿只依九品正從分為十八級。領取的俸祿包括祿米、俸錢和職分田等。以安史之亂為界線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實行年祿、月俸雙軌制。京官正一品每年給祿米700石,從一品600石,正九品40石,從九品30石。後期基本上只實行月俸制,但支付時往往付給谷帛等實物。唐代官員的俸錢中不但有生活費,還包括辦公費,總的趨勢是數額不斷增加,而且地方官的俸錢高出京官。 宋代官員的俸祿豐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給俸錢120貫外,還有絹綾羅綿等以及職錢、公用錢、出差費和僕人費用等。每個官員都可按規定配有僕人,最低的官員配給一名僕人,宰相可配給100人,費用都由國家提供。在宋代,做官就意味著發財。比如宰相呂蒙正和范仲淹,出身貧寒,為官期間也都算廉潔,但呂蒙正退休後,在洛陽建有「園亭花木,日與親舊宴會」,范仲淹能用自己的錢在家鄉修建「義莊」,贍養族人。 元朝通用紙幣,俸祿支付紙鈔,也叫俸鈔。元世祖時制定過百官俸祿,俸鈔從最高品級300兩至最低品級35兩不等。元代的通貨膨脹十分嚴重,物價騰漲對官吏生活帶來很大影響,朝廷雖然加俸,但趕不上物價上漲的速度,官員的實際收入是很低的。 明代官秩分為九品十八級,俸祿也據此分為十八等。正一品每年祿米1000石,俸鈔300貫,從九品祿米60石,俸鈔30貫。後來只給少部分米,其餘的摺合成錢。因折算得不合理,官員的實際收入變得很有限。宣宗初年,有一位叫孔友諒的知縣上書說:「大小官自折鈔外,月不過米二石,不足食數人,仰事俯育,與道路往來,費安所取資?」意思是說,上要養老,下要育小,加上送往迎來,實在是拿不出錢來。 清朝立國之初,官員的俸祿也很少。在京文武官員每年俸銀,一品180兩,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正九品33.1兩,從九品31.5兩。另按俸銀每兩給俸米斛。京外文官俸銀與京官相同,但沒有祿米,而武官的俸銀減半。這個標準是很低的。日本大名俸祿:日本戰國1石米=現在17~20公斤左右,1石稻穀=13~15公斤左右每個士兵耗糧=1.8石/月,21.6石/年像奧州這種地方,伊達政宗這種官位比較高的大名,一年可拿六十萬石,而奧州當時總產量接近百萬石德川家康的總收入是700萬石,佔全日本30%,這個是指你所能支配的產量,當然不能拿走,拿走了其他人不得餓死?日本官位高一般石數就高,指的是你封地的總產量,出去養兵,手下俸祿及其他開支,也沒有多少了,比較小的大名和中國的縣令是差不多的,甚至不如100石=養百姓75人100石=養農兵3人+75%武士俸祿100石=養武士/常備士兵1人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代傢具的作偽手法
※中國古代十大名劍——軒轅劍
※古代帥哥在今天的審美觀下也一樣的帥嗎?
※中國古代詩詞對聯欣賞 詠花篇(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