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85 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 文字版

No.185即將到來的階層社會

——整理:大柔至剛馨笙每天進步一點點

感謝各位來到羅輯思維捧場 我們今天要聊一個很沉重的話題

就是關於教育公平 一聽這個詞呢 很多人容易激動

所以我先做一個聲明 我下面說的每一句話都不是價值判斷

也就是他並不是我的主張 它不是我願意看到的

它只是一個事實判斷是我對未來的一個預測 換句話說

我們今天要問的是

在中國的未來會不會出現一個教育極度不公平的時代呢

如果答案是會 那就不管我們高興不高興

願意不願意它都是一個事實 我們只能先接受

然後再看怎麼辦 這是我的一個聲明 好

我們先把結論拋出來供大家批判 這個結論就是

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 我們會看到一個不可逆的趨勢

一個中國人幾千年來從來沒有見到過的局面 那就是教育分層

你看我把不公平包裝成為另外一個詞叫教育分層 你可能會說

廢話 難道教育不是分層的嗎

一個山村小學的孩子和北上廣深富家子弟的學校

那享受的教育資源難道不是分層的嗎 不是

我今天講的分層不是這個維度上的 你要想理解這一點

就必須要知道 在中華文明的傳統結構當中

教育它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 尤其是一千年來的科舉教育

有一個特別核心的使命 就是防止社會分層 你看

中國古代我們都知道是皇權社會

很多人說皇帝那就是地主階級的總頭子

過去我們做階級分析的時候都這麼說 其實不是啦

皇帝最怕的就是官僚和地主 你看任何一個王朝

只要它還有政治活力 它就一定會打擊豪強抑制兼并 為什麼

因為威脅皇權的就是這些大地主大官僚了

所以發明了科舉制之後就有效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你看社會底層 哪怕你們家是世代務農沒有關係

只要有一代人 突然今年秋收多收了幾斗糧食

就想我是不是供孩子讀書啊 你放心

幾代之後沒準兒就供出一秀才再過幾代供出一舉人

然後沒準兒家裡就出一個進士 整個家族光宗耀祖 徹底翻身

但是現在是官僚地主的呢 不怕 你的兒子一定會出敗家子

對不對 他只要不用功讀書 通不過科舉制的大門

那就富不過三代 所以在中國古代的皇權社會 縱有千般不好

有一條是好的 就是因為科舉制的存在

整個社會呈現一個開放式的格局 上下層是流動的

所以你看中國的教育一直有一個傳統 叫有教無類

這是孔老夫子說的啊

他那個時候辦學校的時候就是這樣一個風格 一直到明清時期

一直是這樣 那些山村的私塾里的學生

和皇家的皇子念的教材是一樣的 叫四書五經

教育的方法也是一樣的 就是你得給我背

所以在教育內容和方法上其實並沒有出現分層

雖然教育資源可能有一點不平等 所以今天我們要說的分層

不是這個意義上的分層 那我們今天要說的分層是啥意思呢

是西方意義上的分層 或者更具體地說

是我們今天在美國看到的那種教育分層

你要想理解這一點還得建立一個背景知識 就是啥叫階級社會

我們過去就說中國古代也是階級社會 其實不確切了

因為中國古代其實就倆階級 皇帝是一個階級

剩下所有人都是一個階級 皇帝想把你怎麼樣就怎麼樣

那皇帝是一個階級嗎 其實也不確切

因為中國任何一個普通老百姓都知道啊 只要我能造反

只要我造反成功 我就是劉邦朱元璋 我就是皇帝

所以這叫什麼階級呢 那真正的階級社會是

我們在印度看到的種姓社會或者是歐洲中世紀的貴族社會

也就是說 一個人的階級是由他的血緣決定的

而不是有什麼財富狀況社會地位決定地 也就是說你老爹是貴族

那她兒子混得再慘再窮也仍然是一個貴族

這個現象我們中國人其實是不理解的

我們總是相信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我只要好好學習搞科舉 我也能飛黃騰達

而這一套西方人也是不理解的 你不是貴族

你憑什麼站到我們的行列里來啊 即使你發財

你也是一個暴發戶 你也不是跟我們一事的 當然了

現在民主了嗎 自由了嗎 西方社會也沒有這種概念上的貴族了

但是人家那種社會分層的結構可是一直留到了今天

今天的美國仍然是一個分層的社會

這個點我們中國人可就沒有見過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這個現象就是房價

你看中國很多大城市房價也已經很貴了 但是你發現沒有

它房價是均勻下跌 從市中心向城鄉結合部緩緩下跌 二環

三環 四環 五環 房價不一樣

可是在美國就不是它是斷崖式的下跌 換句話說

在窮人區和富人區之間可能隔了一條馬路

但是房價是一個天一個地 我舉個例子

美國矽谷的核心區那個城市叫帕拉阿圖

就是斯坦福大學所在的那個城市

它的東面還有一個城市叫東帕拉阿圖 你看 名字就差一個字

兩個城市就是一條小溪之隔 那條小溪大概是十五米寬

而且經常還枯水 一步就跨過來了

但這兩個城市的房價就是一個天 一個地

住的人也完全不一樣 這邊住的是什麼 當年的喬布斯

今天的像Facebook的扎克伯格等等

這些全球化的精英都住在這個城市 而那邊呢,往往是黑人

拉丁族裔 就是用美國人話說叫老墨 他們就住在那邊

兩個城市的治安狀況也完全不一樣 那邊有組織犯罪 黑幫

殺人 槍擊 各種偷拿拐騙頻發 是美國治安最差的城市之一

而這邊呢 治安狀況是空前的好 我曾經問過一個美國人

我說這兩個城市到底有什麼區別 他說也沒啥區別

就是你打電話叫警察的時候 警察來的時間不一樣

在帕拉阿圖可能5分鐘就來了 在東帕拉阿圖

可能得25分鐘吧 你想 治安狀況差成那個樣子

差20分鐘這可能就是幾十條命就差出去了

這兩個城市最最核心的區別是什麼 就是人不一樣

尤其是人培養自己下一代的資源不一樣

這就牽扯到我們今天講的教育公平問題了 可是在中國

講教育公平 我們好歹還有一個發怒的對象 就是政府

政府應該更公平 在美國 帕拉阿圖和東帕拉阿圖之間

你發泄誰 因為所有的教育都是當地人社區自治的

你別聽什麼公立學校 美國的公立學校可不是聯邦政府

州政府撥的款 就是這個城市的房產稅 物業稅來供給的

換句話說 帕拉阿圖房價格高 那物業稅就高

學校的資金就充足 而那邊呢 房子不值錢

所以學校就得不到很多錢 它的教育自然就差 你怪老鬼去

你怪住在這個城市的人不爭氣就完了

所以這種意義上的教育分層 我們中國人見過嗎 沒見過

那這教育分層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呢

我帶著這個問題就請教了本期節目的策劃人 萬維鋼老師

我們以前多次提到過他 還給他做過廣告

那萬維鋼老師自己原來就是美國大學的教授

他的孩子現在在美國上小學

所以他對美國上上下下都是比較了解的 面對我這個問題

他給了我兩句話的答案 第一句話是 如果你不了解美國教育

那你會驚訝於中美兩國教育的差異 這個很好理解

但是緊接著來了第二句話 就是如果你了解美國教育

你會驚訝於中美兩國教育的相同 這就讓人費解了

這兩個國家的教育水準是天差地別 有什麼相同之處啊

萬維鋼給我舉了個例子 我們現在腦子裡假想這麼兩個人物

一個是中國學生 我們管他叫小明 還有一個美國學生

我們管他叫大衛 先看小明 小明是典型的

從中國西部的山村一步一步考取了清華大學 成績是真好

但是他到北京的時候你會發現 這個孩子知識視野非常狹窄

課外書沒怎麼接觸過 而且很土 不會穿衣服 不會說話

見到女孩子就臉紅 甚至手機都沒怎麼見過 這是小明

好 我們再來看大衛 大衛家境當然是不錯了

如果比起做最難的數學題 他比小明那差遠了

但是大衛面很廣 首先體育 什麼游泳 擊劍

高爾夫球全練過 打得還都不錯 然後各種才藝 什麼畫畫

鋼琴也都練過 參加學生各種活動 什麼演講比賽

計算機比賽 當過學生會副主席 還特別有愛心

經常到社區醫院去照顧老人 這麼一個好孩子

那放在中國家長面前看 這不就是中美教育的差異嗎 你看

小明是典型的應試教育的產物

而大衛是典型的素質教育的產物 小明很苦 很慘

大衛非常幸福 任意的揮灑自己的稟賦 興趣和才能

但是萬維鋼說 你不要被騙了 其實他們倆是一回事

都是應試教育 只不過小明是自古華山一條路 就奔著考試去了

而大衛 你看他干那麼多事 其實也是疲於奔命

他也是為了湊夠美國精英學校 就是所謂的常春藤盟校

那些學校的入學標準 他才去干這些事的

你以為他對每樣東西都有興趣 所以從根子上說

都是應試教育 但是緊接著萬維鋼又把這個問題往前推

就是大衛其實處境還不如小明

因為小明畢竟面對的是一個確定性的東西

就是你只要考過什麼分 那什麼學校就一定等著你進

可是大衛可不一樣 他不管湊夠多少東西

他進學校都是沒準兒的事情 確實 前兩年我們也看到

尤其是華人學生 跟學校打官司 比如說到了2013年的時候

我們就見到過了一則新聞 說在美國有一個華人學生

叫米歇爾·王 他就一怒之下把哈佛大學告上了法庭

這在當時也是個大新聞 這個孩子也真的是很冤

因為他的大學入學考試 就是SAT的成績非常好

那是甩掉了99%的考生 那剩下來的標準呢 什麼社會實踐

獲各種獎 他全有 甚至在奧巴馬總統的就職典禮上

他還參加了中學生的合唱團

那說明美國主流社會對這個孩子是接受的

可為什麼在申請常春藤盟校的時候

只有賓夕法尼亞大學給他發了入學通知書

剩下的也就是最想上的 什麼哈佛 耶魯 普林斯頓

哥倫比亞 全部把他給拒絕了 那你總得有個拒絕的理由嘛

孩子很委屈 於是就打官司

這種現象在美國的華人族群當中其實很普遍

他們甚至辦了一個網站 就叫 哈佛不公平

裡面例舉了大量這樣的事例 要抗議

對這些孩子來說當然是這樣 這些標準是你們定的

我努力達到了 然後你們又不要我 這不是欺負人嗎

這是不是種族歧視呢 我帶著這個問題問了萬維鋼

這是不是不公平 萬維鋼說很難講 為啥

因為這些常春藤盟校 主流全部是私立大學

他們從來沒說過自己要公平 甚至招生的規則都是不確定的

從來不公布我就是按照什麼規則來招生

甚至這些學校的招生辦的官員 比如說招生辦的主任

退休之後到外面當那些大學的什麼升學顧問

他們都說不清楚這些大學的招生規則 連內部人都說不清楚

那還存在什麼公平不公平的問題嗎 公平總是對規則而言的

當然萬維鋼還跟我講了一個道理

說這是因為華人學生帶著自己的文化傳統

去理解人家的規則導致的誤會 這話怎麼講

這就得回到美國歷史當中 再去看這些招生規則是怎麼形成的

我們都知道 美國是一個移民國家

但是它畢竟有一個民族的主體 就是WASP

就是白人的盎格魯-撒克遜的新教徒

那這人覺得我們是這個國家的精英 我們是主流階級

那這個意識原來還不是特別清楚 到了19世紀的下半葉

也就是美國的鐵路網已經造成了 全國是一盤棋的時候

那這個族群的主流意識就開始覺醒 他們就覺得哈佛

耶魯那些學校 那是要培養我們的孩子的

我們的下一代仍然要當這個國家的領導人的

所以我們就不能讓其他族群的孩子輕易地進來

但是又不能明擺著說不公平吧 因為大學畢竟是招生考試嘛

所以他們就設立了一個門檻 就是哈佛 耶魯這樣的學校

開始考希臘語和拉丁文 那其他的族群

公立學校是不教這兩門語言的 所以自然你就考不取

但是這個規定實行了一段時間之後

他們也覺得這玩意兒不對頭 為啥 因為沒有競爭了

只要是WASP的主流精英的孩子 考哈佛 耶魯完全就不費勁

其實他們的成績不是很好 那長此以往 就是其他族群的精英

你不能把他納入進來你的體系 那這個國家也有問題

這個族群本身也會產生危機

所以到了大概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後

他們就取消了這兩門考試 希臘語 拉丁文都不考了

那結果其他的族群就開始起來了 那最起來的就是猶太人

猶太人在常春藤盟校的入學標準

大概是從7%一路上漲到了百分之二十幾

甚至在紐約這樣的大城市 就是哥倫比亞大學

一度達到了百分之四十幾 那這WASP的主流精英又不幹了

因為自己孩子的機會被剝奪了 怎麼辦呢 又搞出一套標準

說你社交好不好 你體育好不哈 搞出一大堆的限制條件

其實就是原來搞的希臘語和拉丁文

又把猶太學生的那個比例給降下去了

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 這個趨勢又開始出現逆轉

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 美蘇爭霸 那美國人心裡清楚

這一仗是不能輸給蘇聯的 我們美國人還得登月亮呢

所以那個時候的美國名校 算是對全民敞開了大門

只要考試成績好 上哈佛 耶魯是可以的 所以你看

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是趕上了這撥好時候

但是這個階段很快又過去了 美國的名校又開始故態復萌

開始強調那些亂七八糟的素質教育的標準

說到這兒你該明白了 他們其實是在兩個極端之間搖擺

要找到一個均衡點 一方面要用考試成績

把其他族群的精英給挑進來 另外一方面

要靠這些素質教育的標準 把他們攔出去 所以不管怎麼變化

這些標準的設立不是讓你過來的 是讓你出去的

這個實質我們心裡要清楚 好 一直演化到現在

那現在的一個美國高中生 如果就要上哈佛 耶魯

他怎麼辦呢 也有路 三條路 第一條路 就是你得有特長

尤其是體育特長 那你說我是一個中國學生

我會中華武術行不行 不行 在這些項目上

你得符合人家WASP, 就是盎格魯-薩克遜的白人清教徒

他們的文化標準的 比如說擊劍 花樣滑冰 高爾夫球

這個可以 這是一個文化認同問題

因為本來人家就是要維護族群本身的穩定

但是這些項目的設立其實還有一個妙用

就是它能把有錢的家庭給挑出來 萬維鋼給我講過一句金句

他說其實上這些學校 不在於你上學之後花了多少錢費

而在於上學之前你能花進去多少錢

因為這些項目都是靠金山銀海堆出來的訓練

你才能培養出一個高手

所以它自然就把貧困家庭和富裕家庭分別出來了

這是第一條路 那第二條路呢 就是家長得是校友

美國這些名校有一句話 叫一代藤校 代代藤校

你的父親上過耶魯 那你的兒子上耶魯 那就要輕鬆得多

但是這個東西怎麼辦 怎麼搞出一個標準 他們也是有轍

搞出這麼個門檻 說新生入學的時候必須得經過一道叫校友面試

那你想 他老爹是哈佛畢業的 那他在面試的時候

當然要不照顧自己的兒子

要不照顧自己認識的朋友或者同學的兒子

所以她們就開始官官相護 所以自然就進來了

那你指著哈佛不公平 哈佛說怎麼不公平

校友來面試那是免費幫忙的 對吧 我要是不照顧他兒子

下回不就沒人幫忙了嗎 所以這個理由你還說不出什麼

後來美國的前財政部部長 也是哈佛大學的前校長 叫薩默斯

他算是講了一句痛快話 說我們招收校友的孩子入校

這是我們建設自己社區文化的一個部分 這啥意思

就是我們是一個社區 我們是自己人

我們是要代代相傳在這兒把持著的 我們就是要照顧自己人

怎麼地吧 你看 這也算是一句痛快話 這是第二條路

那第三條路呢 就是捐款 我們華人就是不愛捐款

因為我們華人的家長和學生覺得 大學就是一個工具

上完就完了 我跟你又不是一夥的

可是白人的很多私立學校他不是這個傳統 校友和校友的孩子

跟這個學校是同氣連枝的這樣一個關係 終身都保持聯繫

所以校友捐款 是這些私立學校很重要的財政來源

那你華人不愛捐款 學校為什麼要招收你的孩子呢

招收華人越多 意味著這個學校將來的財政基礎就越薄弱

那你說是不是因為華人窮啊 不是

華人的收入在美國是比較高的少數族群

但是華人對於這些私立學校的捐款

甚至比自己在人口中佔有的比例還要低

當然也有一些其他情況還是比較好的 比如說斯坦福大學

那是因為有一些華人大亨 比如說楊致遠 黃仁勛 李嘉誠

給斯坦福大學做了大量的捐款 但即使大量

其實也不到斯坦福大學接受捐款的10%

其實美國人還是比較講規矩的

比如說有一個香港的慈善家叫陳樂宗

一次性給哈佛捐了3.5億美元

這是哈佛歷史上最大筆的一個單人捐款 結果呢

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二年 據吳軍老師說 就在斯坦福附近

就是矽谷地區 招收的華人學生馬上那個比例就提高了一倍

當然你也不能說這二者之間 一定有確定性的關係

但是確實一個族群給大學的貢獻越多

它就當然更願意招收你的孩子 這就讓我想起一件事

中國的那個房地產商潘石屹和張欣夫婦

不是到哈佛大學捐了大概1500萬美金嗎

國內那個輿論那通罵 中國大學這麼缺錢

你在中國人身上賺的錢 你不捐給它們 這才是對的

中國大學是國家撥款的 從來沒有接受捐贈的這樣一種傳統

為什麼要捐 但是捐給哈佛什麼概念

這是為華人在美國主流社會當中 打下一代一代的基礎

你這個族群愛捐款 你的孩子將來就能上美國的名校

將來畢業之後 就會成為主流社會有影響的一群人

所以潘石屹 張欣這筆捐款 我們應該為他點贊

說到這兒你應該明白了吧 什麼叫教育分層

你再回頭看我們剛才講的那個 考取清華大學的小明

你到底是要這樣的應試教育呢 還是要美國式的應試教育呢

小明的應試教育 那窮人 社會的底層人士

多少還能看到一點希望 但是在美國的應試教育下

那個社會分層 那可叫鐵門檻 想越過它太難了

而這個教育的分層 在中國的未來會不會出現呢 好

我們剛才說到美國的教育分層 而教育只是社會的一個側面

實質上就是社會分層的結果 那美國的底層人民

就是窮人活的怎麼樣呢 我們看起來還不錯

因為美國窮人的標準 是家庭年收入低於2萬美金 你算一下

一年13萬人民幣 好像還不錯 在中國就不算窮人了

而且美國的窮人還能享受大量的福利 國家發食品卷

直接發錢 還可以申請廉租房 而且美國的公用設施非常好

那窮人和富人是同等享受的 而且美國的窮人往往還能買車

天天還能吃肉 看起來也不怎麼可憐

但實際上你要是了解美國社會的話

你會發現美國的窮人面對的挑戰比中國的窮人要大

因為中國社會它畢竟沒有形成那個分層的結構

窮人的上升之階還是存在的 我們隨便舉一個例子

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 即使你來自於鄉村 只要你肯吃苦

肯學習 你哪怕到人家當保姆呢 北京的保姆一個月的收入

是在6000到1萬人民幣 甚至要更高

如果你是月嫂這樣的工種的話

那比應屆大學畢業生其實要掙得更多

你看藍翔技校畢業的廚師也好 還是開挖掘機也好

一個月也不少掙 所以窮人在中國 你只要肯干

你不至於落到社會的徹底的底層 但是美國窮人可就不一樣

其實在美國這麼富裕的國家 你想擺脫貧困非常簡單

你只要做到三條就可以了 你看

第一條就是結婚之後再生孩子 第二條是高中畢業 第三條

有一個全職工作 基本上你就不會年收入低於2萬美金

可是美國窮人做到這三條就很難 你覺得匪夷所思吧

首先第一條 什麼叫結婚之後再生孩子

就是一個人在自己性成熟之後 能夠有起碼的控制力

你哪怕就去做愛 你至少戴套 你就不至於要生孩子

但是窮人他真的就做不到 因為他就是沒有自控力

所以很多事年紀輕輕 比如說十六歲就把孩子給生了

然後那個男的也不會負責任 就跑掉了 所以美國的底層窮人

一大半都是出生和生活在叫單親家庭

這樣的家庭能給孩子什麼樣的教育 一個母親

她又要照顧生計 也得給家庭掙點錢

她用於教育孩子的那個時間其實是非常少的

我在美國看到過一個統計 說美國的窮人家庭比富人家庭

他的孩子長到四歲之前 窮人家庭的孩子少聽3000萬個單詞

什麼意思 富人家庭父母跟孩子 是有大量的交流的

對孩子的智力和理性發育是有重大幫助的 窮人的媽

你喊她幾遍 她可能答應兩句就完了 沒空跟你說話

所以這樣的孩子在這樣的家庭

他的智力發育就被鎖死在一個水平線上 再也沒有出頭之日

再比如說 什麼叫高中畢業 高中畢業就是好好學嘛

怎麼能會不畢業呢 窮的孩子為啥不畢業

因為他不像中國的那些高中的差學生 我頂多是學習成績不好

或者是我考試做個弊 美國的那個差生就是 經常忘了去上學

經常忘了考試 你讓他填一張什麼助學金的表 他也懶得填

為什麼 因為他們的那種社區文化 窮人孩子

黑人孩子在一起 他們互相覺得我們就這樣好 我們吸個毒

天天聚會 在一起 我們不要變成白人那個樣子

所以他又進一步被鎖死

而這種人的智力發育水平和社會認知水平

他也不可能進入全職工作 隨便找一個工作 干兩天就煩了

一點小事就辭職了 所以這樣的人 他就會變成窮人

年收入低於2萬美金 他是被牢牢地鎖定在社會的底層

美國有一個女作家叫芭芭拉 寫了一本書 叫我在底層的生活

她自己當然不是底層人民了 是做一個社會實驗

就是到底層去跟那些窮人一起生活 一起工作 掙一樣的錢

她就想搞清楚一件事 美國的窮人能不能通過自己的勤勞苦幹

擺脫這個命運 後來這本書寫出來了 答案是幾乎不可能

為啥 不是社會不給窮人機會 而是窮人自己的認知能力

把它牢牢地限定在那個社會層次上

所以這本書里有一句話是很刺目的 說貧窮本身就是一種專制

我們給大家舉一個例子吧 芭芭拉有一個同事

最底層的那個女工 就在美國的餐館裡打工

那一天呢她大概是掙40到50美金 但是她住在哪兒呢

她住在一個汽車旅館 一天房間的費用是四十美金 說白了

一天掙的絕大部分的錢都交了房租

自己剩下來的錢能把自己餵飽就不錯了

那她的財政狀況當然就非常惡劣 對吧 那芭芭拉就奇怪了

說你為什麼不租一套公寓呢 因為公寓一個月算下來

那肯定比住旅館要便宜嘛 結果那個女工翻翻白眼說

你知道住公寓是要先付一個月房租定金的吧 那得上千美金

我上哪兒弄那麼多錢去 所以我只好住這個汽車旅館 你看

這就是認知水平問題 1000美金 你是挪也好 借也好

貸款也好 想盡一切辦法 只要你找到這1000美金啟動

你馬上每個月你自己的財務狀況 就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但是她沒有這個認知水平 她只要覺得今天還過得下去

我今天掙了45美金 交40美金房租 剩下5美金

我買點兒東西吃 這一天就混過去了 她不想更長遠的事情

所以她當然就只能在這個底層 窮人要 更多地獲得安全感

他們不願意到更遠的地方工作 他們在工作當中也受不了氣

動不動就要辭職等等 所以這些都是認知水平對他的局限

而不是社會對他的迫害 而認知水平取決於什麼

除了小時候的教育環境 那就是周邊的朋友 他所身處的社區

這就是美國窮人和中國窮人的實質性的差別

中國的窮人我們好歹還能怪 社會不公平 資本家心黑

可美國窮人你怪誰 限制你的是你的父母 你的朋友

你的社區 是你自己的思想觀念 你再也出不來了

所以說中國窮人可能對自己的境況是感到憤怒

而美國窮人對自己的情況你只能感到絕望 請注意

我剛才拿美國的社會底層說事 僅僅是幾個例子

其實相同的情況在社會的各個階層都存在 你以為中產階級

就不受限於自己階層的認知水平和思維方式嗎

他們想往上突破也是很難很難的

我們在中國就能看到這樣的現象 很多人掙的錢不少

混得也還不錯 但是他去理解社會頂層精英的想法也是辦不到的

他們總是用自己的想法來套別人的想法 比如說

我就親耳聽過一個中產階級身份的人說

馬化騰捐100個億做慈善 呸 那就是給騰訊做個廣告

他們商人有一個好東西嗎 還有人說馬雲

什麼馬雲說辦企業就要有核心價值觀

找商機就是為社會解決問題 都是唱高調

馬雲辦那個淘寶就是天天要掙我老婆的錢

什麼王石說萬科不行賄 呸 我才不信呢 你看

我們身邊持這樣論調的人是不是有的是 所以喬布斯說

活著就為改變世界 很多人雖然嘴上這麼說

心裡那是真不信 對 你就是沉在你的那個階層

那是一個牢籠 雖然看不見 但是無比牢固

你在裡面是出不來的 是看不清上面人怎麼想的 好

我們要理解社會真正分層是觀念分層之後

再回頭來看教育分層 那就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教育的內容

教育的目標 教育的使命各個階層是完全不一樣的

我們還是拿美國來說 美國的社會底層那辦教育

它的目的是什麼 就是讓你夠著一個飯碗 說白了

把你變成一個有用的社會工具就可以了 它不是在培養一個人

它只是在打造一個工具 在這兒我們要舉個例子

這在美國教育界 那是可歌可泣的例子

是一個完全正面的典型 叫KIPP 它其實也是一種公立學校

但是相對它的辦學方針是自己自由的 那天KIPP什麼意思呢

就是知識就是力量 那這種學校在哪兒辦呢

就是在那個最糟糕的學區

就是我們剛才講的底層平民聚集的那些地方

那這個學校它辦的好嗎 辦得特別好

剛進來的那些底層的孩子 進來的時候水準

比其他中產階級的學校可能要低兩個年級

可是經它這麼一培訓之後 馬上就追上了其他中產階級

那這個學校辦學有什麼訣竅呢 其實很簡單

就是跟中國一樣 做應試教育

你可別覺得美國的學校都是什麼素質教育 不是

對底層來說 應試教育是最好的教育

因為至少可以讓他夠上一個飯碗

那這種KIPP的學校核心就是要考上大學 你看應試教育吧

那兩個基本點是 叫Work hard Be Nice 就是努力學習

好好做人 它的基本方法其實也很簡單 就是讓這些底層的孩子

尤其是那些黑人或者拉丁族裔的孩子

跟他們原來的社區切割乾淨

你原來不是要跟門口的小朋友一起玩 一起吸毒嗎

現在你就天天在學校給我呆著 別人早上比如說八九點鐘上學

下午3點鐘就放學了 你們早上7點半就給我上學

上到下午5點鐘 然後大量的家庭作業

回家做完作業累趴了直接睡覺 不要跟門口的小孩玩了

再比如說這個學校裡面 它進行了一個非常複雜的獎勵系統

如果剛進這個學校 對不起 是沒有課桌椅的

全部坐地下上課 但是你要有好的表現 比如說測驗成績好

賞你一課桌椅 你可以坐在那兒 而且他們非常講究課堂紀律

如果一個小朋友做了小動作 走了神 老師馬上停下講課 來

我們全體幫助一下 看怎麼改掉你的壞毛病

如果你的表現特別特別好 學校會給各種各樣的獎勵

低年級學生給幾支鉛筆 有的直接就發現金

更高級的獎勵也有一些了 比如說今天考的不錯

允許你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戴上耳機聽音樂 這都是一個獎勵

你說什麼 連吃飯都管 對 一直管到吃飯 包括上廁所

怎麼用那個衛生紙 用多少 這都是有規定的 所以你看

我們中國的那個什麼毛坦廠中學 大家都說它是高考集中營

你到美國去上KIPP 你才知道什麼叫集中營

因為只有這種方法

讓那些底層的孩子能夠克服自己的那些習性

然後進入一個大學的門檻 他們的一生的命運才能被改變

所以雖然這是一個正面的例子

但是我想告訴大家的正好是一個反面的信息

那就是底層人所享受的教育 最好的也只是這樣了

跟我們中國的應試教育的那些學校 是一模一樣的

沒有什麼素質教育 那素質教育是在哪兒展開的呢

是在中產階級的學校 這樣的學校培養孩子 更多的體育特長

更多的才藝 你得唱歌 跳舞 畫畫 還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口語表達的能力 社會交往的能力 組織人群的能力

還要探索問題的能力 比如說這樣的學校要上歷史課

老師往往就會布置一個作業

我們全班小朋友會不會就這段歷史事實 拍一個電影

有人專門寫本子 有人專門拍畫面 最後弄得非常好 你看

這就是中國中產階級最羨慕的 美式素質教育了 但是請注意

這樣的素質教育仍然不是培養頂級精英的

它培養的是一種中產階級人格 啥意思呢 用萬維鋼的話說

這叫培養工藝品 請注意 工藝品和藝術品是不一樣的

藝術品每一個東西都不一樣

可是工藝品一個檔次的它是一樣的 因為它的價值取決於材質

我們談工藝品的時候總會說 這個是黃金打造的

這個是花梨木雕刻的 中產階級的教育可不就是這麼回事嗎

就是給自己的孩子來披金戴銀 來創造更多的才智

讓他變得更加的優秀 這樣他將來到社會上之後才能被挑選

才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這叫中產階級的教育

也就是我們一般說的素質教育

那美國頂級精英的教育是什麼樣呢

這種教育往往是由私立學校來承擔的

它的核心使命不是要讓孩子變得更好

因為變得更好是被人挑選 他們那個階層的人是挑選別人的人

我們為什麼要懂怎麼做ppt 所以這不重要

真正頂級精英的教育核心只有一條 就是培養他們決策的能力

比如說你這個學生非要說1+1等於3 老師不會說你錯了

1+1就是等於2 他是說 你們其他人同意不同意 你們不同意

你看 他們不同意你 你是不是換一個方式來思考這個問題

往往是這樣的教育 而且這樣的學校往往也不講究什麼紀律

學生上著上著課出去了 老師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因為什麼

他們的觀點是 你是你的船的主人 開的慢 開的快

你自己決定 別人是沒有辦法來判斷你的對錯的

我們要教你的就是你學會怎樣決策你的快和慢 在這樣的學校

你要上歷史課 老師就不會布置作業 拍什麼電影了

那都是中產階級孩子的事 老師往往會引導這樣的討論

比如說在伯羅奔尼撒戰爭期間 伯里克里他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而雅典公民又犯了什麼樣的錯誤 這樣的討論可能會持續一天

這種教育的核心使命 是要讓孩子學會怎樣欣賞

選擇和改變世界 這才是頂級精英的教育

剛才我們是描述了美國的社會分層和教育分層

你也許聽出來了 現在教育沒有那麼大的力量

他最擅長的是改變底層人民的命運

底層人民其實家庭也不用過度介入了

只要你找到像KIPP這樣的好學校

他就有本事把你的孩子變成一個 對社會有用的人

或者說得不好聽一點 對社會有用的工具

在這一層上教育是非常起作用的 但是到了中產階級

教育的作用就沒有那麼大了 最主要起作用的是家庭

必須是家庭和學校聯手合作

才能讓這個孩子變成一個更優秀的人 來等待社會的挑選

而最頂層的精英教育 學校說白了

那就是提供一個基本的環境

最終起作用的是家庭本身的思想觀念 社會階層和財富地位

家庭的作用是越來越重要 這當然是美國的情況了

我們關心的還是中國 你看 中國社會的財富分層正在形成

但是社會分層還沒有形成 教育分層也沒有形成

現在即使是一些巨富 他也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變得更好

變得對社會更有用 變得更優秀 而不是培養他的決策能力

所以中國雖然已經在財富上出現了 中產階級和頂層精英

但是在教育分層上還沒有展開

但是未來會不會開始這樣的分層呢 剛才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中國會不會出現美國那樣的 社會分層和教育分層

那每一個階層的人的教育 從內容的工具到目標都完全不一樣

而且階層之間很難穿越 會不會呢 不好意思 我的答案是會

當然前面我也聲明了 這不是一個價值判斷 這不是我的主張

他只是一個事實判斷 那我為什麼得出這樣的判斷

主要是以下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最好理解了吧

它是經濟上的理由 你看中國的財富分層正在形成

貧富分化已經是一個明顯的事實 那這種貧富分化你要是擱到

中國古代的皇權社會 那不要緊 為啥 因為皇權一枝獨大

那個時候也不尊重什麼私有產權

而且現代科舉制度打破社會的上下分層 可是這是啥社會

這是一個法治社會 是尊重私有產權的

而且現代教育可不是科舉教育 它是鞏固分層的

比如說前面我們講的潘石屹和張欣夫婦

給美國哈佛大學捐了1500萬美金 但這個行為本身是要點贊的

但是一個附帶的結果呢 就是他們的孩子上了美國的哈佛大學

現在北上廣深多少富家子弟 甚至從初中開始就到美國去讀名校

讀私立學校 將來一部分必然有一部分會考取美國的名校

那美國名校在美國社會分層當中 起到的那個固化的作用

將來就會在中國社會也同樣起這個作用 一家人越有錢

孩子就越享受越好的教育 將來就越有錢

所以社會階層被固化 那那第二個理由呢 是社會上的理由

現代社會有一個基本的趨勢 就是變得越來越複雜

大家可能還記得 我們以前節目介紹過一篇文章

叫《鉛筆的故事》 那是講的工業社會的複雜

你看生產一根鉛筆 要捲入全世界幾百萬人的勞動

而每一個勞動者只知道自己的分工 對外面的情況完全不清楚

但是工業社會的那個複雜

畢竟還有一些東西能夠讓你把握這個世界 比如說價格

但是到今天這個社會

沒有任何人敢說我還能駕馭這個複雜性了 舉個例子說

比如說你是一個生產鉛筆的工人

你怎麼會知道有一個叫雷軍的人 他的小米公司

它的生態鏈進入哪個產業 都會攪亂這個產業的價格 為啥

因為背後有資本 他可以一開始補貼

所以價格這個因素也很難理解這個世界

再比如說你這個鉛筆廠要是在上海 那上海的房價的波動

會不會影響你這個廠的生存呢

因為你的生產成本變得越來越高 那房價是由什麼導致的

那個因素就更加的複雜 再比如說 機器人的普遍運用

會不會導致你的生產的工藝和這幫工人永久性的失業呢

你也不知道 所以現代社會越來越複雜 這就導致什麼

不同社會分層的人 因為他共享價值觀 信息和認知水平

所以他把握這個世界的能力是不一樣的

我們羅輯思維一直跟大家講 認知升級

認知升級就是這個意思 你到不了那個認知水平

你跟其他人在實際上的差距就越來越大 這是第二個理由

那第三個理由是技術上的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人工智慧

現在我們在說人工智慧的時候 還有很多人說 你們就說山吧

人工智慧 什麼下一代互聯網入口等等

人工智慧會導致只有2%的人能把握這樣的機會

他們覺得都是胡說 這個說法是誰提出來的

是這本書《智能時代》的作者 吳軍先生提出來的

就是只有2%的人能夠把握人工智慧這一撥機會

很多人覺得危言聳聽 這不是在搞恐懼營銷嗎 你胖子為賣書

後來我見到一次吳軍老師 你說你這個2%是怎麼提出來的

吳軍說 那就是因為有98%的人

都不相信人工智慧技術會改變人類的命運

所以只有2%的人相信這個事

所以只有2%的人能夠把握這個機會

我說你這是不是樂觀了一點 中國的人口算13億 2%

就是將近有3000萬人能夠穿越過去 你信嗎 吳軍老師說

還可能真是 這個數據樂觀了一點 對呀

人工智慧這樣的技術 它給人類帶來的劇烈的分化

那個結果可能是超出我們的想像

比我們現在預測的要嚴重得多 你看

我們剛才給出了三大理由 就是經濟的社會的和技術的

這三個趨勢無一不在證明

整個人類正在進入一個劇烈的分層期

那我們中國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之中

我們怎麼躲得過這樣的趨勢呢 說到這你可能會反問 胖子

你到底想幹嘛呀 是要嚇唬我們嗎 你今天說了半天

不就是在說中國正在劇烈社會分層嗎 而教育分層是一個幫凶

會鞏固這個社會分層 而且你還說這個分層是很難跨越的

那我們就被動地等好了 我還正好不是這個意思 正相反

這個世界最有趣的地方是會出現一種人物 叫英雄

什麼是英雄 就是他能夠超越自己的父母環境血緣出生性格特質

不按寫就的劇本表演 讓大數據對自己的行為無法預測

永遠會給全人類以驚喜的人 這樣的人才叫英雄

我們亞洲文化總是會崇拜偉人 但偉人是天生的 天縱英才

偉人和英雄是不一樣的 在美國文化當中

英雄當然也指什麼蝙蝠俠 蜘蛛俠超人 美國隊長

但是美國人更崇拜什麼樣的英雄 就是能夠超越自己命運的人

比如說一個小鎮警察可能沒有什麼警銜 也武功不高

但是勇斗歹徒 英雄 再比如說一個弱隊的教練

如果帶著自己的球隊一路奪冠 英雄

一個單親母親原來非常不幸福 但是通過自己的努力

後來找到了幸福 英雄 美國人是在階層社會中長大

他們知道這樣的跨越階層 超越自己出生的人有多麼的了不起

他們是真正值得我們尊敬和祝福的人 而反觀今天的中國

社會分層還沒有形成 教育分層還遠著呢

所以這是一個大好的時機 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

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提升自己的認知而超越自己的階層

那節目的最後我們還是做一個廣告

本期節目的策劃人萬維鋼老師 在我們《羅輯思維》開發的

得到APP里 開了一個付費訂閱專欄 叫 精英日課

他的使命就是在美國盯住那些美國精英新近形成的認知

那什麼樣的認知呢 就是能夠幫助我們適應現代生活的認知

然後萬維鋼老師通過這個專欄 轉述給中國的用戶

那這個專欄的使命就是幫助每一個人 提升認知 成為英雄

********************************

羅胖死磕書目

《萬萬沒想到》——萬維鋼

——用有趣的實驗 數據來解讀感性的事物

以前沿的科學視角解讀生活 為人們提供了認知的新方法

《智能時代》——吳軍

——只有2%的人能夠跨越這場變革

跟機器合一比融入人群社會更為重要


推薦閱讀:

現實社會寫照
馬航失聯事件從心理學方面如何分析?
年度流行語:忖度
當女生對男生唱情歌,他們能把持住嗎?
辣評︱一個不知真假的美國視頻,為何最近被吹上天?

TAG:社會 | 階層 | 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