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三農家底 服務鄉村振興

  12月14日,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對外發布,歷經三年的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工作基本完成。「三農」工作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十年一次的農業普查,摸清了「三農」家底,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決策基礎。那麼,此次農業普查究竟反映出了哪些新變化?又如何保證數據準確?日前,國務院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統計局副局長鮮祖德接受了採訪。

  突出「三新」,填補「三農」統計空白

  記者:與前兩次普查相比,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的內容有哪些不一樣?

  答:普查內容突出「三新」,緊跟新時代我國農業、農村、農民發生的深刻變革,在摸清基本家底的前提下,新增反映當前農業農村農民新變化、新特點的內容和指標,深入揭示農村土地流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等新特點,聚焦農業生產經營出現的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全面反映10年來我國農業發展新情況、農村建設新面貌、農民生活新變化。

  為此,與前兩次農業普查相比,在普查表設置上,新增規模經營戶表,將規模戶與普通農戶區別普查,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普查更加翔實,以準確反映農業現代化新進程。

  記者:此次普查是否達到預期目的?填補了哪些統計空白?

  答:從普查結果看達到了預期目的。農業普查獲得了海量反映我國「三農」最新家底的基礎數據,查清了糧食、棉花、畜禽、水產品等主要農業生產底數,系統反映了農民和農村新變化,同時,獲取了農業規模化經營、農村基礎設施及環境等方面常規統計調查沒有覆蓋的信息,填補了「三農」統計上的空白。

  普查結果顯示,1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農村、農民基本情況發生了重大積極變化:農業基礎地位更加鞏固,農業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現代農村建設成績斐然,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農村面貌煥然一新;農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普查結果也顯示,我國「三農」還存在一些短板,主要包括農業產業化水平仍然不高,城鄉發展仍然存在較大差距等。這些大量翔實的「三農」信息,為制定和完善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三農」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據。

  普查數據質量達到設計要求

  記者:中國的農業普查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普查之一,如何保證這種高難度普查的數據質量?

  答:全國農業普查工作是一項龐大的社會系統工程,普查的組織充分發揮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共動員近400萬普查指導員和普查員,逐村、逐戶、逐單位入戶普查登記,全國共調查了60多萬個村、2.3億住戶和200多萬個單位。

  近400萬普查員和普查指導員進村入戶,嚴格按照普查規程和要求調查登記。根據事後質量抽查和對現場調查數據的分析評估結果,本次農業普查登記戶的漏報率為0.19%,普查指標數據差異率為0.40%,低於二農普0.63%的水平,數據質量達到設計要求,數據質量可靠,真實反映了「三農」的發展變化情況。

  記者:為了保證數據的準確性,進行了哪些工作?

  答:真實、準確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也是衡量本次農業普查成功與否的基本標準。在保證普查數據質量方面,一是嚴格依法開展普查,對農業普查中的數據造假行為「零容忍」。二是制定實施多項硬措施防範對普查數據人為干擾。三是健全普查工作機制。四是精心組織現場登記,確保普查資料不重不漏、真實完整。五是廣泛動員和宣傳,不斷提升農民參與度和配合程度。六是用好現代普查技術手段。

  海量基礎信息將造福「三農」

  記者:這麼多農業普查的數據,今後有哪些用途?

  答:這次普查將按照開發、開放、共享的原則,深入開發應用這次農業普查獲得的海量數據,並通過普查公報、出版物、網路向社會發布,為社會公眾提供翔實的「三農」基礎信息,為種養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適應市場環境變化提供服務,為農業生產經營者提供生產決策信息,直接受益的就是廣大農村居民和農業生產經營者。

  這次普查的大量數據,也為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更好把握農業農村發展變化趨勢,編製好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目標,更有針對性地完善和強化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更有力地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奔小康提供有力的統計決策支撐。農業普查是為民造福的基礎性工作,正如普查宣傳口號說的:「農業普查,福到農家」。


推薦閱讀:

在白宮做服務生《讀者》2012年第12期
【珍愛網線下服務支招讓感情越來越好】
踐行「三嚴三實」 服務發展大局
步步驚心:我親歷的會議服務故事(中)
小夥伴們莫慌,讓我們一起迭代自己吧~

TAG:服務 | 三農 | 鄉村 |